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

午朝結束,弘治皇帝朱佑樘直接到坤寧宮與張皇后共進午餐,下午申時剛過,兩口子便起駕前往文華殿。

這次考覈非常隆重,出席人等除了朱祐樘和張皇后夫妻外,所有八名東宮講官齊聚,又以少傅兼太子太傅劉健爲主考官,李東陽和謝遷爲同考官,另外四位監考官和閱卷官分別是吏部右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王鏊、詹事府詹事兼翰林學士吳寬、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講學士焦芳、禮部右侍郎掌國子監祭酒謝鐸。

除此之外,尚有英國公張懋、壽寧侯張鶴齡、建昌伯張延齡,六部尚書、左都御史和通政司通政使作爲旁聽。

這個陣容拿出來考殿試都綽綽有餘了,卻用來考覈時年不過九歲的熊孩子朱厚照,等朱厚照耷拉着腦袋到了大殿,稍稍擡頭便見到一羣神情肅穆跟“至聖先師像”一般的考官,頓時整個人感覺都不好了。

朱厚照趕緊從人堆裡找尋熟悉的身影。

王鏊和吳寬屬於較爲熟悉的那種,都曾做過他的東宮講官,但要說最熟悉和感到親切的還要數站在東宮講官隊伍末位的沈溪,可惜此時沈溪在這些大臣面前沒有一點兒氣勢,除了向他微微點頭以示鼓勵外,再沒有辦法幫到他。

主考官劉健作爲兩代太子講官,以天子之師的身份入內閣擔任首輔,朝廷上下人人敬重,如今由他來主持考覈朱厚照,再合適不過。

等劉健走出來到講案之前時,朱厚照硬着頭皮上去見禮。

朱厚照嘴裡嘟囔了一句,沈溪雖然沒聽清楚,但從其嘴型看,大概意思是……這老傢伙怎麼還不死?

考覈分爲筆答題和口答題,先筆試,再策問對答,筆試由主考官、同考官出題,監考和閱卷官負責批卷,先考後批。

至於策問則是由弘治皇帝朱佑樘親自出題。

沈溪心想:“連正式程度也直追殿試,這是準備讓熊孩子感受一下科舉考試的氛圍?”

“陛下,可以開始了。”

劉健先誦讀一段對至聖先師的敬仰之詞,這是作爲經筵的慣用開場,之後才向朱祐樘作出請示。

朱祐樘對劉健很尊敬,點頭道:“勞煩先生。”

劉健嚴肅地將他準備好的卷宗打開,裡面記錄着他所準備的考題,在場之人也想看看,到底太子太傅能準備出如何精妙的考題,可等劉健將題目宣讀出來,不由令人大跌眼鏡……默寫部分四書經卷!

這就好像擺出一場無比浩大的陣勢,說是要進行真槍實彈的軍事演習,最後才知道原來是要用大炮來轟蚊子,大明朝陣容最爲龐大,匯聚了舉國精粹的儒學方家、朝廷重臣,就是過來陪小太子默書,想想便覺得有些荒誕不經。

但誰叫這是皇家事?

皇家無小事,太子的學業關乎到大明朝未來的榮辱興衰,就算是站在旁邊監督太子默書,也要站得挺直如青松,要讓皇帝知道,我們是對太子滿懷關切、對大明朝負責任的忠臣義士,我們不但會教八股文章治國偉略,同時會以實際行動教導太子,讓他明白水滴石穿、繩鋸木斷方爲讀書之真理。

要說朱厚照跟普通人家的孩子到底不同,若平常稚童見到這麼多官員,因爲怯場根本不能靜下心來好好作答,但他是誰?皇帝是他老子,沒有兄弟姐妹,整個大明朝的名士都圍繞他這個太子轉,就算最初覺得適應不了,等把筆拿起來以後,他已經到了渾然忘我的境地……

不過奇怪的是,更多的時候朱厚照卻拿着筆在那兒發呆。

在許多大臣眼裡,若是讓朱厚照背四書中那一段哪一篇,湊合着應該能背上來,至於默寫,多少有些困難,再加上是臨時出題,節選章節來默,太子似乎就下筆無力了!

朱厚照寫寫停停,不時看看周圍的人,然後繼續下筆……一看就是沒多少自信,連他老爹弘治皇帝看了也不由直皺眉頭。

學了這麼多年,背默個四書還這麼費力?

不想想你的講官沈溪,人家在比你大一歲時就已能做八股文章過縣試,難道我皇兒連個臣子都不如嗎?

以前朱祐樘覺得兒子學什麼東西都很快,聰慧無比,就算有點兒小淘氣,可誰家孩子能一點壞毛病都沒有?

有比較才知道有差距!

別的不說,殿中就站着一位,如今才十四歲,人家已經中狀元位列朝班,才學、見識、能力有目共睹,論學識跟鴻儒也有得一拼。

人比人,氣死人!

皇帝也有羞惱的時候,爲什麼那是“別人家的孩子”?

劉健每說一段,便讓朱厚照接下面一段,隨即問知否有默完?朱厚照總顯得遲鈍,要等催促兩三次後,纔會將段落默寫好,雖然大臣們沒有看清楚朱厚照默寫的具體情況,但料想結果不會太好。

旁邊諸位東宮講官的臉色已經不好看了,唯獨沈溪,滿意地點了點頭。

等劉健把所有出的題目說完,朱厚照慢悠悠地放下筆,第一場考覈就這麼結束了……此時朱厚照與沈溪交換了個眼神,熊孩子臉上露出些微令人難以察覺的狡猾笑容。

這是沈溪早前教給他的應試方略。

就算是對考試內容深悉於心,也不能高興得手舞足蹈,讓人以爲考官出的題目不過於此……正確的應對方式是要竭力表現得非常爲難,至於如何表現,就是拿着筆,不時在那兒傻愣愣地作思考狀,半晌之後再動筆作答。

朱厚照並不理解爲何沈溪要讓他如此做,沈溪的解釋簡單直白,你要想通過這次考覈,就得這麼做。

考試內容通常是由簡到繁,剛開始的考察最是淺顯,你前頭答得越順利,越會讓你老爹以爲你掌握得好,對你的期望值愈高,後面的考題,尤其是涉及到策問部分,直接給你出一些讓你張大嘴連一個字都回答不上來的那種,你就等着吃癟吧!

相反,若是你開頭就回答得甚爲勉強,你老爹一看,我皇兒才學也就如此,給他出點簡單的題目別讓他出糗,湊合着對付過去就行了,那後面的考試內容自然就會簡單許多。如此一來,若是你能回答正確的話,皇帝反而會有些小驚喜,對你的賞賜也會更多。

朱厚照就算有一點小聰明,也沒到跟皇帝和大臣們玩腦子鬥心眼兒的地步。

他想的是,只要考覈順利,就能跟沈溪出宮去玩,那沈溪說什麼,他只要照做就行了。不就是在考場上裝孫子嗎?小爺別的不會,演戲那是一等一的好,我就裝作不會,看你們把我怎麼着!

演着演着,連朱厚照自己都快信以爲真了,要不是後面加快了默寫速度,恐怕在規定時間內完不成考覈。

等第一場考試結束,張皇后那邊已經緊張得把衣襟都快要攥破了,又趕緊趁着考試空暇給自己的丈夫使眼色……

不行,不能再以這個節奏考下去了!

在張皇后眼中,兒子肯定是有本事的,只是今天陣仗太大,讓兒子不自覺怯場了,本來會的也忘了,要是再給兒子出難題,那兒子就要丟臉,連帶着皇帝也會臉上無光。

第一場四書題考完,接下來就是五經題。

跟普通士子參加科舉有本經不同,朱厚照作爲太子,讀書時《五經》都要有所涉獵。

第二場考官是李東陽,李東陽以謀劃著稱,但今天說淺白一點那就是站出來唱黑臉的,他可不管太子之前作答是否順利,讓他出來考,學習到了那個程度就得出相應的題,沒有任何要給皇帝和太子留面子的意思。

本來這次考試只是考五經的背默,而且僅爲簡單的填字或者填詞,想讓太子一次將《五經》全都背下來有些困難,所以這種填空題最符合考察環境。

李東陽出的題,都有些冷僻,這下可真把朱厚照給難住了。

朱厚照心想:“不是說我第一場考的時候裝孫子,第二場就會容易些嗎?爲什麼題目這麼難啊……尤其是這道題,這段《詩經》的內容我都沒背熟,讓我默寫,我上哪兒知道去?”

等李東陽的題目出來,在場很多善於察言觀色的大臣就察覺不妙,這場考覈別到最後淪爲笑話吧。

你李公謀平日在朝堂上出謀劃策大出風頭也就罷了,爲何要在此時爲難太子?讓我們不好過,也是讓你自己不好過!

第二場考覈繼續進行,朱祐樘那邊已經忍不住想要叫停了,他也感覺到,這場考覈繼續下去的意義不是很大,看起來自己兒子的確應付不了這種大場面,又或者說是學問尚未學到家。

不過這次考覈是皇帝本人發起的,如果隨隨便便叫停,會令他顏面無光,所以朱佑樘只能期望這考覈早點兒結束。

第二場考試終於結束,李東陽歸位。

下一個出場的,是老奸巨猾的謝遷。

謝遷負責考第三場,第三場的考試內容是諸子學說,屬於經、史、子、集中的“子”部。

謝遷一瞧,喲呵,太子這學的什麼熊樣?連《四書》《五經》都沒背全呢!讓我考他百家學說,這不是考覈太子而是要小老兒的命啊!

別等我一問他三不知,回頭皇帝會斥責我,你這題目怎麼考的,考試的意義就是爲了讓太子答不出來嗎?

謝遷手裡拿着之前已經準備好的寫着題目的卷宗,心裡暗自嘀咕,這些個東宮講官怎麼搞的,你沒教會就別把教學進度列出來啊。

謝遷畢竟狀元出身才學廣博,手裡拿着現成的題目,沒打算不用但也沒想全用,只截取其中一部分簡單的題目,再臨場編幾個題目,如此就湊成第三場考題。

就算如此,謝遷心裡依然揪心,太子連《四書》、《五經》都沒背熟,這種題目他能會嗎?

可等謝遷把題目說完後,見太子回答的速度,反倒是很順利的模樣。

謝遷一想,負責教太子“子”部的以前是王鏊,如今是吳寬,都是名噪一時的大儒,難怪教得好。

想到這裡他也就放心了,最後兩道題,謝遷還故意加了點兒難度,看樣子太子回答得也還算順利,就不知能否切題。

**********

ps:第二更到!

爆發正在進行中,今天天子五更的目標不會改變,請亮出您的,向着《寒門狀元》,砸!!!

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五三一章 內宅相安第四六四章 代師贈畫(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三五五章 處處透着邪乎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二四八章 夫妻禮數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八七六章 太子的鬱悶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二〇八章 院試本就沒那麼簡單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一一七三章 潛移默化第八六五章 網開一面(第二更)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九四〇章 各有所樂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兩家賺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一二九三章 獻首級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
第二六一〇章 輿論中心第四一六章 一查到底(第六更)第一七八二章 百口莫辯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六二八章 專門坑人(第三更,謝書友)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一七七二章 入坑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六九七章 雖遠必誅(第二更)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五三一章 內宅相安第四六四章 代師贈畫(第五更,謝書友)第二三五五章 處處透着邪乎第一四一五章 西進第一九〇章 縣試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一一一〇章 這是要鬧哪樣?(第一更)第八九三章 人人覬覦的功勞簿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二六四一章 案歸原主第一〇七八章 激將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一五三八章 走着瞧第一七五七章 小聰明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三四〇章 不敢苟同(第五更)第二四八章 夫妻禮數第一五九五章 不速之客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一七一〇章 元年三月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八七六章 太子的鬱悶第一四四一章 兩份文書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三八三章 小卒子第七十四章 養殖場的由來第一八七二章 總有辦法第一一六章 來自府城的求助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一八四三章 先一步後一步第二〇八章 院試本就沒那麼簡單第一二七六章 姑奶奶第一〇九五章 大勝之後第一一七三章 潛移默化第八六五章 網開一面(第二更)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一六七一章 無心應酬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一一一章 捆綁銷售第一六四章 算計(求訂閱和月票)第九四〇章 各有所樂第二二四三章 開脫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一一六二章 自薦枕蓆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二四六一章 山火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二二五七章 怒火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一二四五章 只有外合,沒有裡應第一一九六章 昨日炮灰,明日救世主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二二二四章 開戰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四十八章 一家生意兩家賺第二二九三章 手段多變第二一七八章 原則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二六六六章 總會掉鏈子第二六二一章 首輔之爭第一八九五章 棋差一招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五七六章 分家伊始(第一更)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九六八章 信任第一〇二四章 哪壺不開提哪壺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四十一章 吉人天佑(求下三江票)第四七四章 經筵議事(第二更)第一九五二章 君臣同樂第一七一五章 過客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六五七章 血戰(上)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一二九三章 獻首級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四五三章 前後之別(第二更)第二四五八章 有情無情第九七八章 簡在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