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六章 觀政進士(第二更)

皇宮舉行朝會的同時,翰林院內也有議論。

河南、山東等地遭災,朝廷肯定會派人前往賑濟,至於誰會被委任爲欽差,暫時沒有消息,只看什麼人符合弘治皇帝的心意。

衆翰林私下議論,選出幾個簡在帝心的熱門人選,多爲戶部或工部官員。

以前這種事,弘治皇帝大多交給劉大夏辦理,但如今劉大夏已升任戶部尚書,沒法再爲帝王東奔西走。

當天朝會的結果並未傳到翰林院。

不過沈溪並不着急,就算消息靈通的翰林,也要等下午下班後才能打聽到消息,事情的最終結果大概會在明天上午傳遍翰林院,到時候就可以知道朝廷派何人去了。

沈溪下班回家,剛出翰林院大門,迎面碰到個熟人。

此人正從東安門過來,往六部衙門方向而去,見到沈溪後主動作揖行禮:“沈同年,久違了。”

沈溪定睛一看,正是同科進士、殿試列於二甲第七名的王守仁。此時王守仁身後帶着兩名跟班,行色匆匆,一看就像是有緊急公務的樣子。

“伯安兄,這是往何處去啊?”沈溪還了一禮,好奇問道。

王守仁回答:“在下要到戶部衙門公幹。”

沈溪聽了微微有些驚訝,據他所知,王守仁不是應該是在兵部觀政嗎?

明朝新晉進士,除了一甲前三名會被直接委任官職外,二甲進士掛從七品、三甲同進士掛正八品銜,調派到六部、都察院、大理寺和通政司“觀政”,跟實習差不多,觀政結束再委派調用。

明朝觀政制度起於洪武年間,永樂之後暫止,到宣德年間之後重新啓用,到明末一直施行。

從二甲第一名依次往下,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和都察院分別派兩員,通政司、大理寺各派一員,十六人一個循環。王守仁在殿試後列於二甲第七名,正好調派兵部觀政。

“王兄不是在兵部嗎?怎會去戶部公幹?”沈溪忍不住又問了一句。

王守仁臉上帶着些微爲難之色,不過最後還是據實而言:“剛接到聖旨,戶部向兵部借調,在下將輔佐欽差大人前往河南、山東等地賑災。想來這幾日便要動身出發。”

王守仁被徵調前往賑災,這也就意味着他將正式停止觀政,授實缺。沈溪聽了敬佩不已,通常進士觀政的時限爲半年至一年間,如今王守仁才一個多月就有了官職在身,果然是朝廷有人好辦事啊。

王守仁的父親王華是詹事府右春坊右諭德,太子身邊的人,又跟內閣大學士李東陽、謝遷交好,兒子中進士,剛在兵部觀政不久就能得到皇帝任用,派往河南輔助欽差大人賑災,一切順利的話回來肯定會有擢升。

沈溪沒有露出豔羨之色,因爲他知道,王守仁的能力毋庸置疑,讓他這樣十三歲的小身板去一趟災區,這一路上身子非給顛散架不可。

再想想,其實留在翰林院也挺清閒自在的。

“不知此番正差是何人?”沈溪好奇地又問了一句。

既然已經泄露了本需嚴守的機密,王守仁不再猶豫,道:“是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孫志同孫郎中。”

沈溪仔細想了下,才意識到這個孫志同本名孫交,志同是他的字,正德年間官至戶部尚書,算得上是一代名臣。

只是如今的孫交卻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是正五品,官品不低,可在京官中依然屬於不起眼的角色。

以一個正五品的吏部官員作欽差,其實是弘治皇帝對河南、山東的地方官員傳達的一個信號……欽差只是去地方負責賑災,並不會追查你們以前的過失或者貪贓枉法的罪行,你們儘管把心放回肚子裡,先幫助欽差大人完成救災工作,有什麼事以後再談。

僅僅從這一點就足以說明弘治皇帝確實好面子,不肯在用人不當的問題上認錯。

沈溪拱手:“那在下就祝王兄一路順風,早日完成皇差。”

沈溪是從六品的翰林修撰,屬於上官,王守仁趕忙行禮相謝,然後帶着隨從而去。

沈溪望着王守仁背影,心想,人家是忙着辦皇差,仕途一路高歌猛進,而我想的卻是如何在翰林院偷懶,嘴上不由輕嘆:“人比人,氣死人啊!”

……

……

沈溪收拾心情回家,還沒到衚衕口,就見玉娘正在等他,身邊還跟着個肉墩一樣的周胖子。

沈溪自打入翰林院還未見過周胖子。遠遠瞧見沈溪,周胖子跟在玉娘身後到了沈溪面前,直接跪下磕頭:“草民見過沈大人。”

沈溪連忙道:“我並非父母官,周當家的大禮我可當不起。”

周胖子從地上爬起來,點頭哈腰:“應該的,沈大人是官,小人是民,本來規矩就是這樣。”

玉娘那邊則少了這些敷衍,簡單見禮後,直接將來意說明:“河南發大水,需要調運賑災糧食,戶部預備再次徵調汀州商會的人手爲朝廷效命,務必儘快將糧食運抵災區。”

之前劉大夏用汀州商會幫朝廷運糧,其實是爲引府庫盜糧案的賊人現身,事成後連同周胖子的許多產業都給查封,真是翻臉無情。

如今黃河中下游地區洪災,朝廷需要從京師、地方府庫以及各地爲備荒而設的倉儲籌集到糧食,然後再將糧食運往災區,於是汀州商會便又派上用場。

沈溪心想,劉大夏可真會折騰人!當下道:“汀州商會遠在福建,山長水遠鞭長莫及,徵調船隻恐怕來不及……周當家只是名義上歸汀州商會管轄,但彼此互不統屬,若朝廷要運糧,玉娘只管與周當家商議便是,與在下何干?”

玉娘聽出沈溪話語中有牴觸之意,笑了笑,道:“這是劉尚書的意思,奴家只是奉命辦差。戶部調運春糧用的是周當家的船,打的卻是汀州商會的名號,若此番單隻讓周當家出面,只會令賊人……嗯,沈修撰應該很清楚,如今盜糧案的幕後元兇尚未伏法!”

沈溪頓時明白過來,背後嚇出了一身毛毛汗。

到底是劉大夏想得周祥,如果自己和周胖子的真實關係曝光,那不明擺着告訴張鶴齡、張延齡兩兄弟,自己是導致他們蒙受重大損失的罪魁禍首嗎?演戲必須要演全套,周胖子依然以汀州商會名義行事,既可以保護他的身份,同時還可以麻痹張氏兄弟,正可謂一舉多得。

沈溪感激地問道:“劉尚書可有何特別安排?”

玉娘搖了搖頭。

其實劉大夏對她的交待並不詳細,她此番只是帶周胖子過來與沈溪聯絡。沈溪略微一想就明白了,劉大夏又有考校自己的意思:糧食給你們,至於你們要怎麼運去災區,自己看着辦,若中途有什麼差池,唯你等是問。

沈溪又問了一句:“那在下與周當家商議,玉娘是否準備旁聽?”

玉娘再次笑着搖搖頭,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我不會參與你們的商議,否則出了事還要我來擔責,我只管回去向劉尚書覆命即可。

送走玉娘,沈溪跟周胖子奇回到茶寮,還沒等坐下來商議運糧細節,周胖子已經從懷中拿出個紅封,送到沈溪面前:“沈大人,草民有薄禮相送,不成敬意。”

沈溪仔細一瞧,原來是份禮單!

周胖子真捨得花錢,竟然直接送給沈溪一間三進的大宅子,加上六名芳齡十五歲的少女的賣身契,有了這個,沈溪真能升格當“老爺”了,朝堂上優哉遊哉,家裡還有嬌妻美妾,沒事可以逗弄一下姿色看得上眼的丫鬟……

可是這年頭就算沒有財產申報制度,但他入職沒多久便在京城突然多了間大宅子,被同僚問及如何回答?

“這禮,我受不起。”沈溪趕忙回絕。

周胖子恭恭敬敬地道:“若非沈大人相助,小兒不會入國子監讀書,以後他的前途……還要蒙沈大人庇護……”

周胖子的禮物不但是感謝,還有請託之意,沈溪沒想到才當官,已經有人開始鑽營,想從自己這兒走後門。

沈溪臉色稍微變得嚴肅:“難道周當家認爲,在下缺了這一棟宅子和幾個奴僕?”

周胖子神色一緊,馬上想到沈溪除了是堂堂的新科狀元、翰林院從六品的翰林修撰,同時還是汀州商會少東家。

儘管周胖子到現在也沒摸清楚沈溪跟汀州商會會長到底是何關係,但沈溪可以爲汀州商會做主的事情他卻一清二楚。以目前汀州商會在福建、江西等地做得風生水起,豈會缺這點兒錢?沈溪出來當官是要鞏固商會的財力和自身地位,接受他的禮物純屬多此一舉。

“是草民思慮不周。”

周胖子見沈溪着惱,只好把房契和賣身契收了回去。

沈溪道:“周當家還是省去這些無謂的東西,好好用心做事,而今要替朝廷運送賑災糧食和款項,這一路的安全極爲重要,同時時間緊迫,多耽擱一分一秒都有可能有災民飢餓而死。”

隨後沈溪仔細分析,從京師和華北各地籌集糧食,朝廷肯定會派官兵護送,但這不代表沒有危險,河南、山東等地大水過後難免會有人聚衆鬧事,甚至嘯聚山林爲匪,且時值汛期,黃河水渾濁不堪,暗礁無從觀測,行船非常容易出意外。

另外,賑災糧食和款項要送到災民手裡,不可能各處都有河道相連,陸路運輸同樣至關重要……

周胖子聽沈溪講得面面俱到,不由感慨不已。

沈溪所提之事很多他都想過,但他自問沒有沈溪考慮得這般周全,而沈溪從得知朝廷要以汀州商會名義徵調他的船隊和人手,前後不到一個時辰,根本沒有時間琢磨,這隻能說明,沈溪在處理事情上有着非同一般的能力。

“……我將這些注意事項都詳細列出來,明日將具體細則交與周當家。若周當家還有不懂的地方,儘管直言。在運送賑災糧食和款項這件事上,我與周當家休慼相關,不能有任何差錯。”

周胖子唯唯諾諾:“有沈大人在,草民安心多了。”

*******

ps:第二更送上!

確實抱歉,天子的生日是農曆四月二十四,這段時間只顧忙着碼字,居然把自己生日給忘記了……中午和晚上都喝了酒,整個人迷迷糊糊的,今天就這兩章吧,明天天子會把欠下的章節補上,謝謝大家!

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一八二章 與嚴嵩比肩的神童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一一五七章 沙盤演兵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一四四七章 定論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義(第七更)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一二一章 全要了(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八四七章 提親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二三五五章 處處透着邪乎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九九九章 奉調
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一二九〇章 入城儀式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一八三七章 恣意第二六一六章 早去早回第五〇三章 這裡不是清水衙門(第三更)第二六〇四章 順道抓個亂黨第一八二章 與嚴嵩比肩的神童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六三九章 良苦用心第五七五章 找麻煩(十一更,再謝書友!)第一一五七章 沙盤演兵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四十四章 女神醫第一四四七章 定論第一三七二章 協議第八八一章 惠娘有喜第二三一四章 良苦用心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四二八章 開封見喜(第三更)第二四九五章 滾滾財源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二〇〇八章 自有天意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一四七一章 分家在即第八一三章 捨近求遠(第二更)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三〇〇章 偶像的意義(第七更)第九三二章 坦白從寬,抗拒從嚴第二〇一二章 三件事第八九八章 烤地瓜和烤玉米第二四七二章 放權第一九一章 發案(第十二更!)第五八四章 北還(第四更,祝AndyFans盟主)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六二九章 老臣(第一更,求保底月票)第六二三章 未來的工部尚書(第三更)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三九九章 夜訪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一七八七章 小王將軍的本事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四四〇章 叛亂擴大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一六九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第六五〇章 前腳進城(第二更)第一六五八章 風波起第一一八九章 三人成虎第一一二一章 全要了(第三更,求月票)第一四五五章 喪第二三八九章 各有技術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二一七二章 深入腹地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一四一四章 打分第三一一章 我不是牛糞,我是鮮花(求贊)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一〇九九章 謝遷的妥協第一一九四章 不打,那就撤吧第九一三章 風光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四一七章 花小錢,打大仗第六二四章 視察王恭廠(第四更,謝盟主)第一八四七章 提親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一七三一章 面見太后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九〇六章 沈扒皮(第三更)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五五六章 渡江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一五九八章 代溝第二三五五章 處處透着邪乎第二一〇三章 誰對誰錯第三五三章 小解元公(第十更)第一五八七章 人比人第九二七章 知府和鎮撫第九一一章 家事國事天下事第一六二四章 君王不朝第八一七章 拉唐寅下水(第二更)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一七四三章 聯手第一六二章 術業有專攻第二九四章 危急關頭第九九九章 奉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