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

沈溪直接請廣州三衛衛指揮使到南海縣衙見面,令李徹有些不知所措。他以下屬的身份跟沈溪虛以委蛇,是建立在三司衙門共同進退的基礎上,而下面衛指揮使卻沒有那麼多顧慮,一旦沈溪亮出兵部手令,他們便會俯首聽命,不會考慮太多東西。

李徹聲色俱厲:“沈大人,就算您要末將代爲引薦,也該前往各衛所,而不應在此召見。”

沈溪不以爲意地說道:“這裡有什麼不妥嗎?或許本官不太明白督撫見衛指揮使有哪些規矩,但即便本官行差踏錯,事後自會跟向朝廷告罪,不勞李將軍操心。本官的人已經出發好一會兒了,相信三位衛指揮使已快到南海縣衙。”

李徹這才知道沈溪不是臨時起意,而是早有安排。

現在說什麼都沒用了,人已被沈溪請到半途,他這個都指揮使只要在場,沈溪便是按照朝廷規矩,由都指揮使司協同三省督撫面見地方衛所軍將,李徹就無法拿這事向朝廷彈劾沈溪。

李徹有些氣惱:“沈大人,您到底要做什麼?”

沈溪突然一拍驚堂木,把公堂內的人嚇了一大跳。

沈溪厲聲道:“本官奉皇命,不遠萬里到閩粵之地肅清盜匪倭寇。但到地方後,一路所見都是官匪勾結,官府和衛所不作爲,令海盜、河盜、倭寇、山賊橫行,民不聊生。李將軍還有臉問本官做什麼,那本官倒要問問,你這個都指揮使在做什麼,爲何置我大明百姓於險地,任其自生自滅?”

沈溪慷慨激昂,李徹面紅耳赤,羞愧地低下頭。

沈溪繼續說道:“官府縱容倭寇、海匪,私相授受,民有冤情而無從得伸。本官奉命平匪,三司不但不相助,反倒處處設置障礙,本官恨不能將你等就地正法,以正朝綱!李都史,你到底是助本官,還是不助?”

李徹神色閃爍,被沈溪痛罵一番,只覺無地自容,但他身在其位,已經不單純是武將,還是一名政客。

是否出兵剿匪,已超出行軍打仗範疇。若出兵,耗費錢糧衆多,布政使司衙門不調撥錢糧就需要衛所自籌,能起到的效果極爲有限。另外,若是盜匪和倭寇一下子禁絕,便會斷了地方每年因匪患而跟朝廷討要的錢糧。

另外,都指揮使司衙門跟倭寇、海盜間並未私相授受,只是採取了聽之任之的方式,匪寇搶海船製造麻煩,軍隊就有藉口跟朝廷伸手要錢。

李徹道:“沈大人輕氣盛,很多事不是您想象那麼簡單。”

沈溪怒道:“本官想的有多簡單?莫不是你要告訴我,這盜匪除不得?”

李徹還真想說這盜匪最好別除,不然東南沿衛所將士可能就要吃糠咽菜,連養家餬口都難以爲繼,但他不能這麼說,而是搬出一番大道理來:

“沈大人,匪寇於海上神出鬼沒,根本無從追查下落,之前衛所和千戶所多番出兵,皆都撲空,光是行軍用度,地方官府便無力承擔,純屬勞民傷財。大人要剿匪,只會徒令官府攤派苛捐雜稅,增加百姓疾苦!”

沈溪微微一笑:“但若本官不用地方官府出錢糧,自行籌措行軍用度,且在平定盜匪後,能讓東南沿海官民衣食無憂呢?”

李徹先是一怔,隨即搖頭:“沈大人,切莫開玩笑,這……不可能!”

沈溪擺擺手,屏退衙門大堂內閒雜人等,就連知縣劉祥也一併請了出去。等堂上只剩下沈溪跟李徹時,沈溪才道:“李將軍可知,朝中那麼多德高望重的老臣,陛下卻委派本官這樣一個年輕氣盛,爲官不過三載的翰林官前來三省擔任督撫,統籌剿匪事宜?”

這下把李徹給問住了,他以前也曾考慮過這問題,甚至問過章元應和林廷選,得到的答案是皇帝任人唯親,因爲沈溪是東宮講官,跟太子年歲相仿,就被皇帝委以重任,根本就不考慮這後生是否有本事。

李徹當然不能這麼說,行禮道:“末將不知。”

沈溪嘆道:“其實,本官自知才學淺薄,無法與朝中老臣相提並論,但本官曾出使泉州,與佛郎機人一戰……”

對於沈溪出使泉州的功勞,朝廷並未對外公佈,所以戰功基本歸福建都指揮使司以及地方衛所,這也是沈溪在福建辦事順風順水的一個重要原因,因爲軍方知道沈溪功績,就算有利益上的衝突,但福建軍方對沈溪還是給予了充分信任,無論是行都司,還是都指揮使司衙門,都沒給沈溪製造麻煩。

但廣東地方可不知道沈溪的能力,聽沈溪說完,李徹將信將疑:“沈大人,您說的事,末將有所耳聞,但……似乎跟您……關係不大。”

李徹不太敢肯定,作爲廣東一省最高軍事長官,他得到的消息比別人多,沈溪作爲欽差去泉州的事,他有所聽聞,之後就有與佛郎機人一戰以及泉州知府張濂被查辦,再有便是朝廷仿製佛朗機炮,揚威三邊。

沈溪道:“李將軍或許不信,但泉州衛指揮使王禾,以及永寧衛鎮守太監蔡林,與本官都有幾分交情。如今泉州衛指揮使王禾,已擔任湖廣都指揮使司都指揮同知,李將軍應該有所聽聞吧?”

李徹皺眉,沈溪所說絲毫不差,泉州衛指揮使王禾在與佛郎機人一戰後已調任湖廣擔任都指揮同知,據李徹所知,朝廷有給王禾封爵的打算,封爵后王禾很可能會晉升爲湖廣都指揮使,或者調任三邊,前途似錦。

就因泉州一戰,王禾成爲大明軍界冉冉升起的明星,爲人豔羨。

但其實泉州與佛郎機人一戰中,王禾根本就沒有參與,但事後朝廷爲彰顯軍方功勞,將原本對沈溪的嘉獎轉移到王禾身上,王禾自知沾了沈溪的光,對沈溪恭維有加。

“是又如何?”李徹將信將疑,難道泉州大捷不是王禾打的,而是這個少年督撫的手筆?

沈溪道:“李將軍定然以爲本官信口開河,本官前往福建時,與王同知有書信來往,李將軍請過目。”

說完,沈溪從懷裡拿出一封書信,交給李徹。

書信是王禾親筆所書,上面雖未提及泉州戰事細節,在言語間對沈溪推崇備至,自居下屬稱呼沈溪爲“沈公”,並提到若沈溪在三省剿滅匪寇,有需要湖廣都指揮使司協助,會盡可能提供方便。

李徹看完信才相信,眼前的少年督撫不簡單。

沈溪道:“其實本官能有今日作爲,全蒙陛下恩典。本官南下前,陛下曾召本官入乾清宮,面授機宜,足足說了兩個時辰……”

李徹倒吸一口涼氣。

與皇帝在乾清宮單獨相處兩個多時辰,這是多大的恩典?想他身爲廣東都指揮使,不過才見過皇帝兩三次,每次都只是在朝堂上遠遠見一面,根本就沒有單獨相處過。李徹心想:“這就是內外有別,怪不得天下人都要擠破腦袋考科舉,一朝朝堂聞名,就能常慕天子顏,何其風光?”

李徹已經少了之前的傲慢和敷衍,心平氣和道:“沈大人,末將不明白您說這些話的意思。”

沈溪正色道:“陛下諄諄叮囑,東南三省匪寇之所以屢禁不絕,乃地方官員尸位素餐,亦或者施政有謬誤之處,若發現有與匪寇勾結的官員,可先斬後奏。若地方武將推諉敷衍,可奏報朝廷,及時撤換更迭。”

“沈大人,切不可危言聳聽!”

李徹話雖如此,但這會兒已經開始擔心,既然這少年督撫這麼有本事,連王禾都沾沈溪的光升了都指揮同知,皇帝這般信任,那給予沈溪三省督撫先斬後奏的權利並不爲過。

沈溪道:“李將軍大可不信。不過陛下曾有交待,若本次剿匪中,有誰能建功立業,可加官進爵。”

李徹頓時明白沈溪的意思,分明是用官爵來誘惑拉攏他。

在大明,都指揮使官位顯赫,卻並非世襲。

明朝世襲軍官一共九等:衛指揮使、衛指揮同知、衛指揮僉事、衛鎮撫、正千戶、副千戶、百戶、試百戶、所鎮撫。就算李徹再有本事,他也只能爲兒子爭取到衛指揮使的世襲官位,但這還是要在立下功勳的情況下,至於世襲爵位成爲勳貴中的一員,則需要軍功來釐定。

李徹道:“末將明白沈大人的意思,但剿匪實在勞民傷財……”

沈溪笑道:“本官只需得到地方三司衙門配合,自會有辦法籌措軍資。陛下曾有交待,讓本官在東南沿海一代推行幾種來自域外的農作物,三年內可令地方百姓富足,軍中將士也會深受其惠。”

**********

ps:第一更到!

母親那邊的事情處理得差不多了,天子專門請了人照顧……今天應該還有兩更,請大家多多支持!

求訂閱、、和鼓勵!

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一一九二章 承諾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勞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一二五九章 兵馬終有撤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五六八章 狀元娘和狀元奶奶(第四更)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一五四五章 戰時優先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二八一章 意想不到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二四四章 香閨獨處(第八更)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二一八五章 內訌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靜悄悄第二九二章 險象環生(第十一更)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七六八章 迎靈
第三七二章 沒名氣不好混第一一九二章 承諾第一四三〇章 邵陽巷戰第二一一四章 升官發財第一七七〇章 難明的生意經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四二一章 馬九歸來第二一一七章 羞辱第二六五〇章 交待第七二〇章 大人請自重第八六四章 告辭(第一更)第二三四七章 能者多勞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一九七八章 盟友的選擇第七七六章 再修《大明會典》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五〇四章 情敵見面分外眼紅(第四更)第九九七章 夜宿刺桐港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八一六章 誰幫誰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一二五九章 兵馬終有撤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六五八章 血戰(下)第二三七三章 不栽贓不成案第一三六八章 兩種作物(求月票)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一八九〇章 背對第一八九章 轅門入場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六二六章 福州的生意完了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二〇六〇章 矛盾體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〇二七章 父皇有欠公允(第三更)第二一七七章 堅持,穩住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二六二九章 多方找尋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二五九二章 你逃我追第五二三章 立言(第十一更,盟主加更)第二〇九五章 來回折騰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一三三六章 都司衙門第一七三三章 比竇娥還冤第二〇八三章 坐山觀虎鬥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五一六章 讓功(第四更)第一一〇章 香餑餑第一七四二章 勢成第一四四六章 左都御史、兵部尚書第一四五四章 一聲嘆息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二〇三五章 高風亮節第五六八章 狀元娘和狀元奶奶(第四更)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一五四五章 戰時優先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〇八一章 銘記歷史的土木堡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二八一章 意想不到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五三八章 有心無力(第三更,賀盟主)第一九六一章 一句話的事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二四四章 香閨獨處(第八更)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一七三二章 縱火案第一二八〇章 戳破窗戶紙第二一八五章 內訌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二三一三章 總有混子第三三一章 我是魔鬼第一六〇三章 君臣之隙第一六五〇章 促膝第二一二三章 昏招第二六五章 朱公子第二六五八章 牢房靜悄悄第二九二章 險象環生(第十一更)第六〇二章 守節(第一更)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一三九三章 老熟人第一四二〇章 權力核心第七六八章 迎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