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

周氏收拾東西準備回寧化,可她有個要求,走之前必須看到沈溪把先生給請回來,而且要求必須是中過舉人的先生。

找先生自然要找有本事的!

我大兒子已經中了狀元,我打算讓我小兒子也中狀元,就算不中狀元起碼也要中個進士,既然考中進士的都去當官了,那我找個舉人回來當先生教小兒子不算過分吧?

這簡直是給沈溪添堵。

這年頭,中舉人還教書的基本沒聽說過。

中了舉人意味着步入士族階層,只要不是揮霍過度,家裡吃喝用度基本不愁,誰還出來當先生?

就算要育人子弟也可以做縣學的教諭,那可是領朝廷俸祿的有品秩的官員,知縣見了都要客客氣氣。

當沈溪把這困難給周氏說了,周氏絲毫不理解,她就認準了死理……我的小兒子一定要是舉人回來教,找不來舉人當先生,我就不走。

沈溪無奈地說道:“娘,您看我來教小弟如何?孩兒是狀元,總比舉人學問高上一籌吧?”

周氏打量沈溪,最後連連搖頭:“不行不行,你是當官的,教弟弟做人的道理就可以了……你就算有閒暇,能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教導弟弟上嗎?”

沈溪自問是個當先生的料,奈何現在朝事更着緊,要不了多久又要領兵出征,的確不能跟督導朱厚照一樣教弟弟。

實在沒轍,沈溪只能貼出告示,希望哪位舉人老爺開眼,來教教他弟弟,如此也好讓老孃早點兒離開廣州府。

結果不言而喻,一直沒有人前來應募。

沈溪細細一琢磨,好像除了唐寅符合條件外,也沒別人了。

唐伯虎是弘治十一年應天府舉人,還是解元,甚至第二年就已經考中進士卻因科舉舞弊案被刷了下來,窮困潦倒且恥不就任小吏,用來教沈運讀書,簡直再合適不過。

如果讓唐寅選擇,到底是在瓊州府這種毒蛇猛獸遍地的地方負責開闢鹽場,還是回到廣州府給沈家少爺教書,唐寅立即就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但沈溪好不容易找到個可信任的人挑大樑,這會兒人估摸已經到了瓊州府,再把人叫回來,他自己都覺得太過折騰。

沈溪沒轍,只能再去跟周氏商議:“娘,您看這樣如何……孩兒請兩個秀才回來教小弟,您說怎麼樣?”

一個秀才您老不放心,兩個總行了吧?質量不能取勝,那就靠數量。

周氏仍舊搖頭:“不是娘信不過秀才,你看看你大伯,也是秀才,他自己都沒出息,教出來的弟子能好嗎?要不這樣吧,憨娃兒,你去把馮先生請來,娘這輩子最感激的人就是馮先生,他已經教出你這個狀元,再教你弟弟,家裡指不定又出一個狀元?”

馮話齊在沈溪中狀元之後,學塾子弟暴增,作爲一個負責任的校長,怎麼可能爲了沈運一棵樹而放棄一片樹林?

但爲了送走老孃,沈溪當即贊同:“娘回去就是,孩兒回頭給馮先生寫信,讓他務必到廣州府來。”

……

……

二月初八,沈溪終於將周氏送走。

少了周氏在耳邊嗡嗡,沈溪突然感覺世界如此美好,若以後當官身邊要帶個老孃,那實在太折磨人了。

請馮先生回來的事,沈溪壓根兒就沒想過,他絕對不會以權勢壓人,讓馮話齊違背教育英才的初衷,索性自己無事,先教沈運和沈亦兒幾天,以他的才華當自己弟妹的啓蒙老師綽綽有餘。

讓大明最年輕的狀元,堂堂的正三品封疆大吏教兩個小孩子讀書寫字,沈運和沈亦兒簡直是東宮太子的待遇。

沈運雖然看起來笨一些,但勝在紮實穩重,學東西慢一點兒,但學會之後基本不會忘,過幾天再考校也能熟背,這讓沈溪很欣慰,自己的弟弟看起來笨拙,但讀書天分一點兒也不少,只要把基礎打好,再教授八股文寫作技巧,或許可以在科舉上走出一條路來。

至於沈亦兒,簡直是個鬼靈精,教給她什麼,一遍就記住,過許久再考也不會忘,而且能活學活用。

沈亦兒最大的目標,就是當“女狀元”,她不但聰明伶俐,人也長得可愛,小模樣別提有多俊俏,每天上串下跳好像只小猴子,最大的快樂就是欺負弟弟,後來學會玩紙牌,成天嚷着要跟小嫂子以及兩位姐姐打牌,由於她腦筋好使,會算別人手裡的牌,結果就是輸少贏多,小小年紀已具備當賭聖的資質。

沈溪看這情況沒轍了,還是要請先生回來教,因爲他的教學理念中沒有打罵一條,而沈亦兒生性頑劣,沒有周氏這樣強勢的老孃在身邊,簡直無法無天,就連沈溪和謝韻兒這對長兄長嫂對她也無從管束。

沈溪讓人找了幾個先生,年輕的年老的都有,而且都是秀才出身,有一定教學經驗。

簡單考校後,沈溪自己也定不下選誰,謝韻兒道:“相公,請個先生回來,家裡多有不便。”

沈溪怔了怔,略微思索纔想到謝韻兒說的是什麼意思。

一般來說,大戶人家請先生回去,都是教導子弟,從未有教女子讀書的,主要在於一個“男女授受不親”。

這年頭,就算是先生碰一下小姑娘的手指頭,都是很失禮的事情,鬧大一點可能要失節。一代大清官海瑞就因爲五歲的女兒吃了僕人的一塊糕餅,就把女兒活活逼死,就因在“男女大防”的時代,任何男女接觸都是不允許的。

請個先生回來,院子不大,內宅女眷擡頭不見低頭見同樣是個問題。

沈溪經常不在家,那請回來的先生會叨擾他後院的女眷,就算他覺得沒問題,世人也會因此說閒話。

“夫人,那你認爲當如何?”

沈溪看着謝韻兒,“莫非讓爲夫繼續教弟妹讀書?”

謝韻兒道:“將十弟送去學塾,或可少去煩惱。亦兒那邊,自會有妾身來教授。”

沈溪不是沒想過把沈運送去私塾,但他堂堂督撫,把弟弟送去學堂定會被人非議說他刻薄。你一年一百多兩的俸祿,花幾兩銀子請個先生回來教書也捨不得?

沈溪着實無奈,道:“此事容後再議吧。”

……

……

沈溪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回來教授弟弟妹妹,手頭上又有公事要做,暫時就把事情擱置下來。

沈溪打算,等他出徵前把沈運送去一個先生家裡讀書,每天早晨去,下午回來,由朱起負責接送,先生不用登門,也就不怕叨擾內宅女眷。

這天沈溪去惠娘處過夜,無意中跟惠娘說及此事,惠娘坐起身道:“老爺,妾身聽聞,廣州府內有一奇女子,才學不亞於鴻儒,人稱女諸葛。老爺爲何不將此人請去教導十少爺和小姐?”

“女諸葛?”

沈溪皺眉,這算是什麼稱呼?

論學習的天分,女子並不比男人差,尤其是“文科”,只需用心教導,作詩寫文章絕對不輸給任何男子,但始終這時代識字的女子太少,而且女人不能參加科舉,無法接受殘酷的科舉取士的歷練,就算偶爾傳出哪裡有什麼“才女”,也只是會做幾首詩,或者是詞牌做得好,更有甚者只是秦樓楚館用來做宣傳的招牌,平常人家的女子,就算有才學,家裡也不會張揚。

在宣揚“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時代,女子有才可說是選夫的大忌,說自家女兒“有才”就跟揭短差不多。

惠娘解釋一番,沈溪這才知道,該女系番禺縣人氏,就住在廣州城內,年約二十,據說已許配夫家,但家中貧困,丈夫怯弱無能,無以維持生計,她便教授女學幫補家用。城中士紳請她到府上教導自家女兒《女論語》、《女則》、《列女傳》等等,在城中倒也有幾分名氣,但沈溪事務繁忙,哪裡知道城中還有這麼個人?

聽到“女諸葛”的來頭,沈溪不由搖頭苦笑,自己是請人回去同時教導弟弟和妹妹,如果單純是女學上面的內容,謝韻兒和謝恆奴完全可以勝任,何必請一個有夫之婦到家裡講課?

要是老孃知道他請個女先生回去教沈運,非一巴掌拍死他不可。

老孃讓你請先生回來教弟弟,你倒好,請個女流之輩回來,你倒是說說這女人是中了秀才還是中了舉人?

惠娘不明就裡,問道:“老爺,是否讓妾身去幫忙問問?”

沈溪搖頭:“算了,十弟那邊,我暫且教着,待到三月送他到先生府上就學,小妹暫且不學就是。”

惠娘神色黯然,大約是覺得自己的建議沒被沈溪採納,反倒讓沈溪爲難了。

沈溪不知道惠娘爲何會對這個“女諸葛”如此推崇,但想來是同病相憐,知道那女諸葛嫁了個沒用的相公,替此女感覺不值。

第二天,沈溪回到督撫衙門,馬九拿着一封自薦信到了沈溪面前,道:“老爺,昨日有人送在衙門裡,說是要應聘二老爺和小姐的教習,卻不知是何人送來。”

“嗯?”

沈溪把自薦信拿過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娟秀小字“中丞大人親啓”。

沈溪心裡當時就在想,不會真的是那位“女諸葛”遞來的自薦書吧?

打開來,裡面確實是自薦信,做得好一篇錦繡文章。

全文大約三四百字,用的文體不是女子慣用的駢體文,而是八股文。論的是女子在才學上同樣可以有造詣,因爲沒有聖人之言佐證,沈溪看了覺得有些荒唐,但又不得不佩服這篇文章面面俱到,文采斐然。

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八一〇章 折道蘇州訪故人(第三更)第二一二九章 各懷鬼胎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五七五章 愛情觀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〇二三章 走投無路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五一三章 見利忘義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二四三七章 評理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難做第二六〇章 相親和武舉(第四更)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六二章 大獲全勝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二五六三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
第三二八章 連環計(上)第五五五章 假冒佛郎機使節的土著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三七一章 接待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九六七章 連坐法第一八二三章 富有四海,豈能沒錢?第一五〇一章 耗第五六七章 狀元還鄉(第三更)第八一〇章 折道蘇州訪故人(第三更)第二一二九章 各懷鬼胎第二六三〇章 只爲夢想第一一二八章 不那麼簡單(第三更)第二一四一章 憂慮第一九六四章 反應第二五七五章 愛情觀第一二八一章 有何評價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六一二章 賜食(第四更,送書友)第二六四五章 總有人當炮灰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五七四章 回門(第十更,謝所有書友)第一〇二三章 走投無路第一八七六章 王鏊致仕第二三六一章 買賣第七九九章 召對(第一更)第一八七八章 面聖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一三六〇章 恩威並濟(求月票)第一四三五章 權臣、奸臣(第二更!)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一〇七七章 陰謀第二五一三章 見利忘義第二〇四一章 過節第一三四七章 突然襲擊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二四八一章 功過是非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一九九六章 爐火夜話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二八二章 擅權第一五六九章 功成北返第一一七六章 困城(下)第八九五章 心有所繫(求月票)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二四三七章 評理第一三四八章 生病還是中毒第二三六九章 二少爺第一三二五章 未知最可怕(第三更)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五〇〇章 新官上任右中允(第十三更)第二二一七章 血腥殺戮第六七八章 兄妹相認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一九七四章 書房夜對第一七五九章 大婚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五八八章 海瑞難做第二六〇章 相親和武舉(第四更)第二一三六章 分道揚鑣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三五一章 大老爺還是七少爺(第八更)第二〇五九章 傾向決定立場第一一四九章 合兵一處第四四八章 內病外治(第一更)第二〇五章 比比誰年輕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六二章 大獲全勝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二四五二章 權力之爭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二二八八章 遇賊第一四二三章 慢慢打,不着急第二五六三章 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第二五三三章 大出意外第二三一五章 顏面第一第一九〇八章 無中生有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五五三章 太平府第二〇九八章 海洋貿易第二六二四章 太順了第二二二八章 殺紅眼第一七九四章 孩童般天真第一九〇六章 不速之惡客第一二六五章 有樣學樣第一二六一章 打臉第一〇四六章 監軍張永(第一更)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六六五章 榆溪之戰(下)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二一〇一章 換個姿勢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