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

沈溪不在家中,事實上這個時候他也不需要留下來。

關於朱厚照的決定,他提前便預測到了,他很熟悉朱厚照的性格,在之前所提方略中,便建議要將所有銀子退回,而朱厚照也是首肯的。

朱厚照再怎麼胡鬧,還算是個講道理的皇帝,若非如此,沈溪也不會爲其效死命,或許會生出取而代之的心思。

當天沈溪離開沈家,到惠娘處留宿,他已提前跟雲柳那邊打過招呼,若有什麼突發情況,可以及時通知他。

畢竟第二天便是大朝會的日子,雖然沈溪不會參加,但仍舊是此番朝議的焦點人物,朝中上下都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實在是避無可避。

“……老爺近來辦的都是大事,本以爲今日不會前來。明日又是朝議的日子,爲何不留在府上等消息呢?”

惠娘對沈溪的到來非常意外,覺得他不可能在這個節骨眼兒上到她這裡來。

“心煩。”

沈溪回答得乾脆而直接,“這理由惠娘滿意否?”

“噗哧!”

李衿聽到後不由笑出聲來,她覺得沈溪說話永遠那麼風趣幽默,壓根兒就沒一個大人物應有的架子。

惠娘沒好氣地白了沈溪一眼:“當着奴婢的面,你也這麼說,真不知你這老爺是怎麼當的。”

沈溪笑道:“那惠娘你還在自家姐妹面前頂撞我,是否也不尊重我呢?”

惠娘沒有搭理,不過沈溪所說是事實,雖然她平時對沈溪言聽計從,但偶爾會拿出一些這個時代女子少有的主見,跟沈溪對着幹。

等安靜下來後,沈溪仰着頭道:“處理宮中事務,讓人心神俱疲……北疆安定下來後,我本該有大把時間休息,不想根本閒不下來,先是負責司禮監掌印甄選工作,繼而又有番邦使節需要我去接待,恐怕以後還有其他事情需要我忙活……”

惠娘道:“那老爺未來一段時間別過來了。”

沈溪搖頭:“不能將公事帶進私人生活中,那樣很苦很累……我願意抽出時間多陪陪你們。”

當沈溪說話時,一邊正在逗弄沈泓的隨安和東喜頻頻看他,似乎覺得這番話太過感情用事,不像是一個大人物該說的話。

直至現在,她們也只是隱約知道沈溪來歷非凡,在朝中當大官,至於具體是什麼官,她們不太清楚。

以她們的見識,根本聽不懂沈溪跟惠娘、李衿的對話。

惠娘問道:“那老爺封爵的事情……”

“暫時沒音訊。”

沈溪微笑着解釋,“陛下這個人,想起一出是一出,不時鬧出一些動靜很大的風聲、雷聲,但最後雨點卻很小,所以從一開始我就沒抱有太大的希望。”

“其實想想也沒什麼,陛下這麼做不過是爲了收攏我罷了,現在已安排我做別的事情,他以皇帝的身份吩咐我做事,我除了遵從沒有其他選擇。到底他是君,我是臣,這關係不會改變。”

……

……

次日一大清早,紫禁城午門開始聚攏大批官員,當天正是舉行大朝會之日。

正德皇帝繼位後,朝事基本荒馳,雖然朱厚照是否上朝對於朝事影響不是很大,畢竟弘治皇帝給他留下很好的班底,朝臣以賢能者居多,但對於臣子來說非常希望獲得直接覲見皇帝的機會,這次朝會又是在對韃靼之戰結束後召開的第一次,使得大臣們對此都有很多期冀。

謝遷作爲內閣首輔,自然成爲所有文臣武將矚目的對象,因爲是大朝會,很多久未露面的人都現身了。

不過還是有兩位部堂級的人沒來,一個是兵部尚書沈溪,另外一個則是禮部尚書白鉞。

至於二人爲何不參加朝會,大部分官員都很清楚,只有少部分閉目塞聽之輩纔在相見後多番問詢,隨後議論紛紛,現實是對沈溪不出席朝會頗有微辭。

“……於喬,此番上朝跟陛下奏事,全靠你了。”何鑑帶着幾名尚書過來跟謝遷打招呼。

謝遷乃是閣臣之首,本就肩負閱覽奏疏、擬定票擬的職責,使得地位突顯,謝遷對何鑑的態度尚可,不過見到何鑑帶來的幾人,臉色卻不是很好看。

兵部尚書沈溪沒來,代表兵部衆朝官的是左侍郎陸完,這位是謝遷一直抱有成見的官員,另外刑部尚書張子麟,也被謝遷看作是閹黨餘孽,至於工部尚書李鐩則跟沈溪過從甚密,禮部那邊沒一個人過來打招呼,也就站在最後位置的戶部尚書楊一清,謝遷還覺得順眼些。

無論謝遷是否待見,在別人向他行禮後,他還是禮節性地點了點頭,算是還禮。

朱厚照登基四年多,朝中官員更迭頻繁,先是劉瑾打壓一批老臣,隨後又清算閹黨,短短四年間,朝中官員已換了數茬,這一批已算是比較穩固的班底,正德朝能當兩年尚書都算長久,眼下馬上又要面臨新的更迭,至少白鉞和何鑑已明確提出告老歸田。

因爲距離入朝還有一段時間,幾人便留在謝遷身邊,準備提前商議一下。

何鑑問道:“於喬,爲何不見介夫?”

謝遷搖頭道:“前幾天他已回內閣輪值,不過今日以身體不適告假,大概不會出席這次朝會。”

何鑑嘆道:“此番不知要更迭多少人,不過也好,現在朝堂一切穩定,我也能放心離開了。”

到此時何鑑對乞老歸田仍舊抱有很大的期待,旁邊張子麟等人紛紛出言挽留,畢竟何鑑這邊並不像白鉞那樣病得下不了牀,還可以在朝中堅持幾年,發揮餘熱,但何鑑沒有妥協的意思。

謝遷早就明白何鑑的態度,沒有出言強留,但心裡卻打定主意,不會主動在朝會中幫何鑑請辭,他的目光一直瞄着宮門方向,似乎在期待什麼事。

……

……

對於朱厚照來說,朝會是最大的煎熬。

習慣日夜顛倒的作息,早晨這段時間最是疲乏,倒到榻上他可以一直睡到黃昏,他最喜歡的辦事節奏是在臨睡前大概處理一下政務,召小擰子問點兒事情,然後在睡醒時趁着梳洗再問問,大概就完事了。

但召開朝會卻不同,他得從豹房回到皇宮,盛裝上殿會見大臣,折騰一圈才能回到豹房休息,怎麼也要日上三竿,以他“日出而息”的習慣顯然身體承受不了。

大早晨朱厚照打着哈欠從豹房後院出來,小擰子已等候多時。

此時小擰子非常緊張,倒不是說他怕朱厚照不去參加朝會,反正以前朱厚照不知道放過多少回鴿子,並不差這一回,他怕的是朱厚照不給個準信,那些大臣前來問詢他不好解答。

“陛下。”

小擰子見朱厚照現身,懸着的心終於放了下來。

不過看到朱厚照一身便裝,並未穿戴龍袍寶帶,心不由又提了起來,這可不是要去參加朝議的節奏啊。

朱厚照道:“朕沒記錯的話,今天要在奉天殿行大朝,是吧?”

“是啊,陛下。”小擰子謹慎地回答。

朱厚照輕輕嘆了口氣:“沈尚書老是給朕出難題,本來朕說一個月舉行一次朝會,意思一下就行了,他非要一旬舉行一次,這不是折騰朕嗎?”

這邊皇帝一臉憋屈地抱怨,小擰子聽到後則腹誹不已:“這朝廷也不知道是誰的,您作爲皇帝連朝會都不想參加,那朝事交給誰來打理?”

朱厚照又問:“大臣們都去皇宮了嗎?”

小擰子一怔,然後道:“奴婢並不知曉,是否現在派人去查查?”

朱厚照若有所思:“如果讓大臣們到豹房來舉行朝會,你看如何?這裡環境更隨便些,大家可以坐下來閒話家常,有什麼事直接跟朕說,朕當即批閱,不用回皇宮一趟那麼折騰。”

小擰子趕緊回道:“陛下,這樣做不合規矩啊,免不得要被言官非議,對陛下的聲名有損。另外,按照規定六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大朝,也就是差不多有一千名左右的官員參與,豹房這邊沒有那麼大的房子接見朝臣!”

朱厚照有些惱火地問道:“這也不行那也不行,到底朕纔是皇帝,對朝事有最終的裁決權……沈尚書確定今天不參加這次大朝是吧?”

“是啊,陛下。”

小擰子臉上帶着委屈的神色回道。

朱厚照道:“他不去,朕去不去好像無所謂……嗯,朕有點睏倦,還是先睡一覺再說吧。”

“那這次……該如何跟那些大臣解釋?”小擰子急忙問道。

在小擰子看來,皇帝去不去都行,他負責的是讓大臣們知道是否需要等候。

朱厚照轉過身,丟下句話:“讓他們先等等,反正朕去睡覺了,若中午醒轉的話,就去參加朝會,若睡不醒就算了……這麼早去皇宮沒什麼意思,以後把朝會改到卯時之前,亦或者申時、酉時,如此大家都好……”

說話間,朱厚照往寢殿去了,他說的這些似是而非的話,讓小擰子非常爲難。

小擰子望着朱厚照的背影,心裡犯起了嘀咕:“意思是讓諸位大人等着?到時候看陛下的心情,是否有興趣見他們?這大明的官,可真不好當。”

……

……

衆官員基本後半夜就起牀,稍作整理就出發,卯時前陸續抵達午門。

結果一直等到辰時中,纔有當值太監出來傳話,讓大臣們進宮。

隨着宮門開啓,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準備穿奉天門,到奉天殿參與朝會。此時他們心裡都在琢磨皇帝是否已駕臨金鑾殿。

奉天門前,小擰子已等候在那兒,作爲在司禮監掛職的太監,同時也是朱厚照近侍,此番專司前來傳話。

小擰子走到隊列前,朗聲說道:“諸位大人不必再向前,先在此等候覲見吧!”

一句話,便讓走在最前面的幾位大臣心裡來了火氣。

怎麼着,讓我們來參加朝會,要麼舉行要麼不舉行,結果讓我們到奉天門前便駐足,這算怎麼個說法?

因爲曾發生過劉瑾假傳聖旨舉行朝會,卻在百官列隊等候時發生呵斥滿朝文武並捉拿朝臣下獄拷問的往事,使得官員們對於等候皇帝舉行朝會有一定牴觸心理,即便謝遷未參與那次事件,還是覺得如此漫無目的的等待不是個辦法。

謝遷上前問道:“擰公公,到底是怎麼回事?”

小擰子苦笑一下,湊到謝遷跟前,小聲說道:“謝大人,小的就不隱瞞您了,是陛下傳話,讓諸位大人先等,今日陛下是否會舉行朝會……小人也說不好。”

這話謝遷聽了很耳熟,仔細一琢磨,好像過去幾次參加朝會就沒有一次順利的,不過在他想來,在這裡等也比回去不知猴年馬月才能再次舉行朝會要好,有機會總得把握住,至於身體辛苦點似乎也就無關緊要。

謝遷黑着臉問道:“陛下現在還在豹房?”

小擰子想了下,斷然搖頭:“小人不能泄露太多信息,諸位大人先等着吧,若是覺得累了,三品以上官員可以到文華殿休息,其餘官員可以在奉天門、左順門和右順門的臺階上坐下等候。”

說話間,小擰子特意看了看身後以及前面左右兩側的臺階。

“胡鬧!”謝遷沒說話,倒是心直口快的陸完先出聲,對小擰子的提議極爲不屑。

小擰子瞥了陸完一眼,苦笑道:“若是陸侍郎覺得不合適,就當小人沒說,小人不能在這裡久留,只是負責來傳話,回頭有消息的話,會第一時間過來通報諸位大人。告辭了!”

說完,小擰子急匆匆進了宏正門,假道文華殿,由東華門出宮返回豹房。

何鑑過來湊到謝遷耳邊問道:“於喬,這算怎麼個說法?”

謝遷瞟了何鑑一眼:“這還用得着解釋麼?估摸陛下睡過頭了,亦或者,是陛下故意爲……嗯。”

有些話謝遷沒說透,但何鑑能理解,這大概意思是皇帝故意晾一晾滿朝文武,先給大家個下馬威。又或者說,皇帝就是這脾性,說過的話不算數,以戲弄大臣爲樂,頗有點烽火戲諸侯的意思。

李鐩道:“我等是去文華殿還是留在這裡?不派人去請示一下陛下?”

謝遷語氣不善:“去什麼文華殿,這點兒苦都不能吃,還怎麼爲朝廷做事?等着吧,總歸有機會面聖,朝事積壓那麼多,是該跟陛下做一次總結,若長久不能面聖,朝堂還算是朝堂嗎?”

何鑑搖頭苦笑:“就怕最後等來陛下,也只是匆匆一見,陛下似乎對朝事……不太上心。”

……

……

沈溪從惠娘處回來,纔剛進家門,便從朱鴻那裡得知小擰子派人來遞話關於皇帝懈怠朝會、可能會輟朝之事。

對於沈溪來說,這種情況見怪不怪。

沈溪沒有進內院見家中妻妾,而是先去了書房,現在他手頭沒什麼政務需要處理,寫了兩封信讓朱鴻送出去。

回到內院,時候尚早,他琢磨了一下,這會兒謝遷等人或許還在奉天門前吹冷風,他已經算是非常自在,堂屋內,謝韻兒正在跟小玉說着什麼,見沈溪進門來,二人連忙起身向沈溪行萬福。

“沒事。”

沈溪擺擺手道,“做你們的事情,若有打擾,我先回房去。”

謝韻兒道:“沒事需要避諱……老爺,是這樣的,府上下人來報,說這兩天咱們沈大小姐又在外搗鼓一些事,讓人無法省心。”

沈溪有些驚訝:“誰?亦兒?她在外面闖禍了麼?”

沈溪對沈亦兒的事情瞭解不多,到底小姑娘長大了,由於自小缺少父母和兄長教導,沈亦兒調皮搗蛋慣了,他不想將精力分到管教妹妹上。

謝韻兒道:“亦兒拿了些銀子,說是要做買賣,現在已經倒騰起來了……如今銀子已經花出去了,真不知該怎麼收場。”

沈溪看了小玉一眼,小玉臉一紅,低下頭以避開沈溪的目光,顯然在這件事上她有失察之責,沈亦兒說到底是沈溪的妹妹,顯然關心程度還不夠。

沈溪笑了笑,說道:“她喜歡搗鼓,就讓她試試吧,何必勉強呢?再過幾年,便嫁出去了,大概就不需要如此費心了吧。”

“這麼胡鬧下去,還真不知將來如何嫁人。”

謝韻兒發愁道,“連老夫人都管教不好,除非老爺您親自教導,否則的話……真拿她沒辦法。”

沈溪坐下來,翹起二郎腿,優哉遊哉,大概問了兩句後,輕描淡寫地說道:“她想做買賣,便讓她做,將來嫁人時多費些心思,以咱們沈家如今的聲望,不愁找不到好夫家,你不用太過擔心。其實,她在外受點挫折沒什麼不好,若做買賣虧了,她總歸會收斂些吧?”

“老爺的意思是……”

謝韻兒望着沈溪,大概明白,沈溪準備給妹妹使絆子。

沈溪道:“丫頭大了,不好管教,那是天性使然,既然不能將她約束在方寸間,就給她一點壓力……這件事不需要你們操心,我稍微動點心思便可。”

謝韻兒點了點頭,臉上滿是慚愧之色,大概覺得自己沒盡到一家主母的責任,連這樣的瑣事都要麻煩沈溪。

而沈溪卻沒覺得如何,等小玉退下後,謝韻兒好奇地問道:“老爺今日無事?”

沈溪道:“旁人忙着上朝,我在家裡養閒,還是輕鬆自在點兒好……未來忙起來指不定成什麼樣子,現在就算給自己放個假吧。”

謝韻兒遲疑地問道:“老爺……好像對朝事不怎麼上心。”

沈溪微笑着說道:“還是韻兒你瞭解我……北疆形勢穩定後,感覺心裡緊繃着的那根弦忽然放鬆了,做什麼事情都沒精神!不過這樣也好,沒必要事事都追求完美,未來這段時間,我正好休息,不必跟人明爭暗鬥,一切順其自然吧。”

沈溪口中的順其自然,更像是隨口說說罷了,其實朝堂所有情況都爲他掌握,儼然變成操縱木偶的牽線人。

……

……

朱厚照睡得很踏實。

大臣在不在宮中等候,又或者放鴿子對他有沒有影響,都無關緊要,他是一切以自我爲中心的人,在體諒他人難處上還欠缺點功夫。

這會兒倒是張太后緊張起來。

張太后上午吃齋唸佛時從高鳳那裡得知兒子再次放大臣鴿子的事情,獲悉大臣們都在奉天門外等候,張太后緊張地問道:“有人在那邊主持嗎?”

高鳳不明白張太后說的“主持”是何意,小聲道:“謝閣老在那邊支應場面。”

張太后釋然道:“那就好,謝閣老老成持重,能讓人心安定下來……唉,幸好不是當初劉瑾胡作非爲時,不然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對了,張苑還沒回朝是吧?”

“是啊,太后,昨日剛定下來的事情,張公公怎會這麼早回京城?”高鳳提到張苑,心裡多少有些憋屈,雖然這次司禮監掌印太監選拔中他沒蒙受什麼損失,連送給沈溪的銀子似乎都要退回,但張太后對張苑的器重還是讓他不甘心。

張太后站起身,在高鳳等人的攙扶下回到永壽宮正殿,揮手道:“讓皇后過來,哀家有話對她說。”

“是。”

高鳳不明就裡,趕緊去請夏皇后。

夏皇后正在跟小宮女嬉鬧,卻被張太后叫來,有些不明白髮生了什麼,眼睛裡帶着一種萌萌的呆滯。

張太后將夏皇后外的所有人屏退,連高鳳都沒留下,這才和聲說道:“皇后,你入宮幾年了?”

“哦……”

夏皇后先是應了一聲,隨即仔細想了想,回答道,“三年。”

張太后嘆道:“是啊,你來這裡都已經三年多了,卻還未曾跟皇兒合巹,自古以來如此胡鬧的事情,大概也就發生在你身上了,對此你不恨嗎?”

夏皇后目光中充滿疑惑,似乎她連什麼是恨都不清楚,然後直接搖了搖頭,腦袋就跟撥浪鼓一樣。

張太后知道這個兒媳有個很好的性格,雖然人有點愚笨,但卻實在,沒有那麼多花花腸子,張太后道:

“皇兒在豹房那邊一直不回,你連面聖的機會都少有,哀家也不記得有多久沒見過他了,這孩子……心太野了,也是當初先皇跟哀家沒有好好管教他……”

夏皇后聽得雲裡霧裡,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婆婆爲何要跟她說這些。

對她來說,宮裡的生活簡單而充實,至於要不要跟人爭寵,對她來說無關緊要,反正宮裡沒人跟她爭就行了。

張太后最後道:“但如此長久下去,不是個辦法,遲早要將皇兒的心思收回來不可。本以爲他出去打了場勝仗,回來後會有所收斂,誰知道卻變本加厲了……哀家思來想去,現在只有一個辦法……”

夏皇后秀眉微蹙,直直地看着張皇后,似乎也很好奇,婆婆有什麼好辦法能把相公管教好。

張太后重重地點了點頭:“就是讓你也去豹房。”

夏皇后沒感到多驚訝,只是好奇地問道:“母后,豹房在哪兒?”

張太后嘆道:“就在皇宮外一處宅院,皇兒每天都待在那裡,只有去豹房你才能跟他朝夕相處,如果你將他帶回宮來,你就是大明功臣。若你留在那裡,能成功帶回皇嗣來,你也是功臣,總歸……你必須要去豹房!”

……

……

對於夏皇后來說,沒有選擇的餘地。

從出生開始,所有的路線都是別人爲她規劃好的,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關於生活上的事情不需要她多思考,連嫁給誰未來要做什麼,她只需要按照別人吩咐的辦便可。

對她來說,這就是從一個院子搬到另一個院子的區別。

張太后跟夏皇后交待了很多事,然後讓夏皇后回去做準備,最後將高鳳叫了過來。

等張太后把派夏皇后去豹房的事情一說,高鳳瞠目結舌,猶豫好半晌才結結巴巴回道:“太……太后,這……這樣……怕是不成體統!”

張太后陰沉着臉,說道:“哀家能不知道這樣做不成體統?但除此之外,還有別的什麼好辦法嗎?哀家也希望皇兒跟皇后能在宮裡度日,好似當年先皇跟哀家一樣,但有這樣的可能嗎?皇兒現在的心,的確太野太不着調,哀家這個當孃的,難道眼睜睜就看他這麼繼續沉淪下去?”

高鳳低着頭不敢應答,關於抱怨皇帝的那些話,只有張太后纔有資格說,他作爲皇家的奴才,連應話的勇氣都沒有。

張太后道:“不過也好,皇兒到底年輕,遲早可以回頭,再者也不是說就此離開京城,豹房距離皇宮不遠,讓皇后過去,能得到皇兒的心最好,最差不就是把人接回來,繼續獨守空閨嗎?”

高鳳想了想,的確是這麼回事,怎麼看都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張太后又道:“但這件事不能爲外人知曉,皇兒一個人在那邊胡鬧也就罷了,若皇后也過去的話,被人知道皇家的顏面真就蕩然無存了。高公公,這件事你暗地裡跟小擰子說,那個小太監很機靈,等張苑回來後,你也可以讓張苑配合你行事,畢竟從施家臺到京城沒多遠,也就這幾天的事情。”

高鳳問道:“太后娘娘,那皇后去……是以何等身份?”

“當然是皇后!”

張太后幾乎是脫口而出,等這話出口後,才意識到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狀態,仔細想了想道,“若是以一般美人進獻給皇兒,皇兒怎會不認得?就算他多年未見皇后,忘記了相貌,回頭讓他知道了還是會犯擰……不如讓皇后以真正的身份去,只是這件事需要嚴格保密。”

高鳳爲難地道:“太后娘娘,既要不泄露風聲,還得將人送到陛下跟前,那可不是什麼容易事啊。”

張太后道:“所以才交給你去辦,還有小擰子跟張苑配合……對了,錦衣衛指揮使錢寧不也可以幫到你?”

高鳳低下頭,苦澀地回道:“回太后,如今陛下身邊最得寵的臣子,乃是從蔚州帶回來的江彬。”

“那就讓江彬也幫忙。”

張太后有些不耐煩了,厲聲喝道,“皇兒現在太過胡鬧了,說是要舉行朝會,還是上千人的大朝,結果把人丟在奉天門就不管了,他只顧着在豹房吃喝玩樂,若再不找人將他的心拉回來,那以後就再也沒機會了……難道只能眼睜睜看着大明皇帝繼續這麼胡作非爲下去,把祖宗基業敗光嗎?”

“是,是!”

高鳳雖然覺得張太后出的這個主意是個損招,但依然只能應承下來。

張太后道:“好好把這件事辦妥,需要誰幫忙,只管說,左右不過是哀家一道懿旨的事情。”

……

……

紫禁城,奉天門外。

上千文武大臣都頂着寒風等候朝會舉行。

早晨天氣還不錯,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可臨到中午時忽然變了天,烏雲在北風的推動下席捲而至,把天空遮得嚴嚴實實,沒過多久開始下起小雪來,刺骨的寒風直往人脖子裡鑽,讓大臣們感覺分外寒冷。

京官多養尊處優,尤其其中大量勳貴,他們本不需去朝堂參與朝事,突然說舉行大朝,不得缺席,結果來了卻在遼闊的廣場上等候,這裡既不遮風又不擋雨雪,就讓他們非常懊惱。

好在沒人管束,他們可以兜着手,通過跺腳的方式取暖,還有穿得少的朝臣,試着找人弄衣服,一時間卻尋不到門路。

“這鬼天氣,要折磨死人啊!”張延齡屬於其中最遭罪那個。

雖然張延齡是武職,但打小便未吃過苦,尤其姐姐成爲大明皇后之後,整個家族雞犬升天,他也活得無比恣意,屬於那種晚上睡得晚到第二天不到中午起不起牀那種,但今天他卻很早便爬起來參加朝會,結果卻在奉天門外吹冷風,這讓他實在接受不了。

張鶴齡則早有準備,身上衣服非常厚實,此時站在那兒一動不動,整個人就像是樽雕像。

張延齡搓着手,走過去道:“大哥,我已經找人問過了,說是皇上壓根兒就沒從豹房那邊過來,要不咱回家去吧。”

張鶴齡睜開眼,瞄了弟弟一下,沒好氣地道:“要是你走了,陛下卻又來了,該怎麼交待啊?”

“還能怎麼着?就說本來就生病了,再吹這麼久冷風,身體實在受不了……你別瞪我啊,今天不也有不少人病休?比如那沈之厚,到現在都沒看到他的身影,大概他早就知道這次皇上又要戲耍咱們。”張延齡不滿地道。

張鶴齡哼了一聲:“沈之厚不出席,那是早有定論的事情,現在所有人都看着你,你說走便走?連那些老臣,都還在那兒咬牙堅持,你一個年輕人卻撐不住,以後是否連京營軍權也要被朝廷收回,就因爲你身體撐不住?”

張延齡苦惱地道:“大哥你嗆我作何?我這不是跟你就事論事麼?咱在這裡等着也不是辦法。”

“說說可以,但就是不能走!”

張鶴齡正色道,“看看,滿朝勳貴,就屬咱年輕,他們七老八十還在那兒有說有笑,就你撐不住?回你的位子站好,指不定什麼時候陛下就來了。”

張延齡臉上帶着不相信的神色,隨即去往張懋那邊去了,因爲他想近距離觀察一下張懋的身體狀況,要是這位軍中魁首支撐不住,他就可以跟着混出宮去,法不責衆嘛。再者,他想知道張懋在跟旁邊人談什麼事。

不過張懋不是傻子,在場這麼多人中,本來就不分敵我,唯獨兩個國舅爺跟朝中文武大臣格格不入,因爲張氏兄弟爲非作歹慣了,之前被朱厚照教訓過一次,現在二人明顯被朝中人鼓勵。

“哈哈,這不是建昌侯嗎?有事嗎?”張懋見張延齡湊過來,不由笑着打招呼。

一羣人馬上散開,都兜着手笑呵呵望向張延齡,這些人皆以張懋馬首是瞻,最讓張延齡不爽的是國丈夏儒也混在裡面。

“沒事!”

張延齡黑着臉,用力跺了跺腳,“就是想到處走走,活動下身子,這天實在太冷了。”

張懋嘆道:“沒辦法,陛下不來,咱作爲臣子就只能在這兒等候,若實在支撐不住的話,建昌侯可以請旨早些回去……每旬十日,朝會哪天都可以舉行,但今兒天氣不好,總不能讓這麼多人在這裡乾等吧?”

“誰去請旨?”

張延齡趕忙問道。

張懋有些驚訝,指了指張延齡:“建昌侯人脈廣泛,尤其是在禁宮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自然應該由你去啊。”

“哼,這老傢伙!”

張延齡暗啐一口,連句告辭的話都沒有,便重新往張鶴齡那邊去了。

第一一〇四章 克復榆林衛(第三更)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蘿莉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四八七章 迎接來使(第三更)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一五七一章 正當芳華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七九七章 右庶子是個臨時工(第七更)第四三〇章 三元及第(第一更)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一五三一章 內宅相安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一八一四章 見風使舵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二八四章 沈家誰說了算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
第一一〇四章 克復榆林衛(第三更)第三五五章 翻臉如翻書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一五七章 老員工的重要性第八〇四章 一同南下(第二更)第四二一章 禮樂之治(第四更,賀新盟主)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五十七章 神秘的小蘿莉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二三三五章 談判與隔閡第一三六六章 改革(第三更)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一六三六章 換個總制第一一〇〇章 英雄,美人第三二一章 家教問題(求月票)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二六六八章 意想不到的敵襲第一五九四章 救高家唯一之人第四八七章 迎接來使(第三更)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二八六章 拜見大儒(第五更)第一五七一章 正當芳華第一八五九章 死水微瀾第一二三八章 疲於應付第二〇八〇章 千杯少第二四一六章 喜事不喜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四九八章 幫一次(第十一更)第五六一章 戰功(第二更)第一二九五章 築京觀第七九七章 右庶子是個臨時工(第七更)第四三〇章 三元及第(第一更)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六一一章 皇宮考覈(下)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二三九八章 調邊軍第一四八九章 馬九爲帥第二二八六章 隱秘不發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一〇〇〇章 回不回京,是個問題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七一九章 門庭若市(第八更)第七七三章 找宮女生弟妹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二六四章 私會敗露第一六九九章 利用第一四六一章 規劃好的路第一五三一章 內宅相安第五十六章 童言無忌第二一六三章 牽掛第一八一四章 見風使舵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一八五六章 意見第四九〇章 被休沐(第三更)第一九五九章 金山銀山第一一七九章 汗部大會(下)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二二九六章 誰愛去誰去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八八三章 行船難第二三六八章 偉大的女人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二一三七章 皇差不好當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二二〇〇章 凡胎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一四〇八章 太子回宮第二四八九章 心懷坦蕩第二四〇五章 算計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七三六章 小腦袋有大智慧第一八二九章 遲遲不到的捷報第二六五一章 棄車保帥第二一三三章 皇帝的軍營第八一二章 誰跟你講道理(第一更)第八三八章 案外有案第二一六五章 用人之道第一三七七章 堵不如疏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一二二四章 死也不得安寧第二八四章 沈家誰說了算第一四三四章 唯親是用(第一更!)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第二五四八章 一無所知第六五四章 預兆第九四一章 是清官,也是庸官第一八二四章 讓你來試試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一四二七章 伯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