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五五一章 轉進

“陛下,老奴得到戰報,寧王主力已在湖口集結,同時鄱陽湖水道要隘星子港出現大批船隻,看來叛軍水軍隨時準備進入長江,要不了多久就會與我軍接戰……很可能寧王叛軍知悉陛下在這邊駐紮,準備來個魚死網破。”

張苑不願意繼續糾纏沈溪是否見過菊潭郡主這一敏感話題,趕緊說出今天來見駕的主要目的。

朱厚照勃然變色:“不會遣詞造句就別用……什麼叫魚死網破!你說朕是魚,還是網?”

張苑趕緊改口:“是老奴的錯,應該說是寧王狗急跳牆。”

朱厚照這才滿意點頭:“這就對了……逆王想趁朕立足未穩,領軍跟朕決戰……哎呀,等等,你調查的情報可靠譜?爲何朕沒從別的地方聽到過這消息?”

張苑道:“這是江西地界傳來的情報,請陛下御覽。”

等小擰子將張苑遞上的情報送到朱厚照手中,朱厚照仔細看過後,才知道張苑所言非虛。

雖然朱厚照對江彬很信任,但奈何江彬的官職目前只是御前侍衛統領,官品並不高,在收集情報方面,江彬需要靠自己人去調查,然後在皇帝跟前胡謅一通,矇混過關就算完事。

而張苑獲取情報的途徑非常多,東廠、錦衣衛、地方官府等上呈的情報都要經張苑這個司禮監掌印之手。

朱厚照跟前的人都知道江彬跟張苑的對立關係,也知江彬更得寵,但對於內府各衙門以及地方官員來說,他們更信任張苑,畢竟張苑的地位在那兒擺着。

朱厚照看過後,眉頭皺得緊緊的:“怎麼突然就要殺來了?既如此,那就趕緊整頓人馬,準備跟賊人於江上展開決戰。”

張苑嚇得連連擺手:“陛下,萬萬不可啊!”

朱厚照黑着臉喝問:“好你個張苑,不會是想說朕統領的水軍打不過逆王臨時拼湊的幾條船吧?朕手裡可是有三十萬大軍呢。”

這話說出來,連朱厚照自己都沒底氣,張苑卻琢磨開了:“一共十萬大軍出征,分出一半在徐老頭那邊,這邊能有個五萬兵馬就算不錯了。”

張苑道:“陛下,您龍體要緊,且不可以身犯險啊……此戰勝敗與否其實並不重要,陛下尚無子嗣,若出什麼偏差,這大明江山社稷當如何是好?陛下乃九五之尊,應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這樣才體現您那堪比神明的能力,何至於要親自上陣,跟逆王兵馬交戰呢?”

朱厚照對於張苑的恭維不能接受,板着臉說道:“朕以前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事做多了,才覺得煩悶,這次正要親自表現一番……本來朕就是御駕親征,聽你這話裡的意思,讓朕當縮頭烏龜,退到後方等別人拼命,是吧?”

張苑非常着急,完全不知該如何對朱厚照解釋。

小擰子在旁幫腔:“陛下,您確實不能犯險,不如先撤回安慶府城,看具體情況再派出水軍跟叛賊交戰……賊人的水軍要進攻南京,只能先攻取安慶,到那時陛下您既能指揮調度這場戰事,又不用犯險,實在是一舉兩得。”

朱厚照被小擰子的話說動,思索半晌後自言自語:“也是,朕在哪兒,寧王的兵馬一定追到哪裡跟朕開戰……朕現在駐兵於曠野,無所憑仗,正面交戰若出什麼意外,實在是不可取……”

“但讓朕就這麼撤回安慶府,不是讓朕顏面掃地麼?再者說了,接下來南直隸的池州府建德、東流等城池也會被叛軍地面部隊佔領,若他不理會朕所在的安慶,直接由陸路進攻南京,天下人豈非認定朕怕了他?”

張苑愁眉苦臉建議:“陛下,要是您擔心叛軍直接從南岸向南京進軍,不妨撤至南岸,以建德和東流構築防線,憑藉地利與叛軍周旋。”

朱厚照眯着眼,開始考慮這個計劃的可行性。

小擰子根卻不同意,幾乎是哭嚎着道:“陛下,東流不過是沿江小城,城防堪憂,建德則在羣山環繞中,救援不利!陛下若在其中出什麼狀況,該如何是好?張公公,現在應該果決些,退回到安慶府城纔對。”

“夠了!”

朱厚照對於兩個太監的爭執非常不滿,顯然不想被奴才決定自己下一步動向。

他心中帶着一種膩歪,壓根兒就不想聽取別人的意見,這也跟他平時總是以沈溪的意見爲準,以至於天下所有戰功都歸了沈溪有關。

朱厚照想靠自己來做判斷,而現在張苑和小擰子把兩種解決方案說出來,讓他倔脾氣犯了,非要拿出第三種對策不可。

但現在他總歸知道自己駐守在前不着村後不着店且無險可守的地方算是犯了兵家大忌,此地並不適合跟寧王叛軍交戰,他更清楚自己的臨場指揮和調度能力跟沈溪沒法比。

瞻前顧後,又找不到好的對策,朱厚照只能先做妥協,黑着臉道:“總歸敵人還在湖口盤桓,需要一兩天時間才能到這裡,朕先思索一下,今晚開個會,好好研究一下,到時朕再決定進還是退,或者進攻哪座城池。”

若是換作軍中將領,或者是有謀略有見地的文臣,一定會反對朱厚照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這裡可是戰場,不能有絲毫猶豫,現在朱厚照居然說要先開個會好好研究一番,簡直是在玩火自焚。

不過張苑和小擰子在朝中地位再高也是奴才,發現朱厚照態度不善時,他們沒底氣跟朱厚照叫板,只是行禮後告退。

這也跟兩人能力平庸有關,在他們看來,寧王出兵需要時間,真正殺過來起碼要兩三天,不用急於一時,何必忤逆皇帝?

結果沒到晚上開會時間,張苑便心急火燎趕來,這次他被江彬阻攔在外。

因爲白天張苑順利面聖,江彬把幾名“看管不力”的侍衛全給撤換了,晚上親自在皇帳前把守,正好迎頭撞上張苑。

江彬冷笑不已:“張公公,如此着急作何?陛下要開御前會議,時間還沒到呢。”

張苑心急火燎:“什麼時候了還有心思開會?寧王兵馬已經殺過來了!”

江彬一臉鄙夷,輕描淡寫道:“張公公別危言聳聽,寧王剛準備出兵,這消息本來也是才傳到,叛軍怎麼可能這麼快便殺來?”

張苑罵道:“你個誤國誤民的佞臣,不知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嗎?寧王一邊在湖口大張旗鼓集結兵馬,又在星子假裝集合船隻,實際上其水軍早就出了鄱陽湖,隱身於雷池水域,此番其船隊突然出現在長江上游水面,並順流而下,江北地面也出現大批騎兵,正往這邊星夜兼程趕來……叛軍主力不知何時已過了江,現在不走,可能後半夜就要遭遇了!”

張苑把問題說得很嚴重,但對江彬來說並不足以採信,他剛想斥責對方危言聳聽,又有斥候前來傳訊,說是叛軍已過了前方二十五里地的啓秀寺,正向營地高速殺來。

雖然寧王兵馬晝伏夜出,如今更是利用夜色掩護行軍,準備打朝廷平叛大軍一個措手不及,一戰而定輸贏,但百姓終歸還是心向朝廷,把寧王兵馬藏身之所告訴朝廷斥候,斥候很快發現蛛絲馬跡,提前預警。

江彬頓時緊張起來,他知道大軍駐紮在無險可守的江邊曠野是多麼危險的一件事情,寧王兵馬一看就勢在必得,今夜必然是以雷霆萬鈞之勢撲過來,畢其功於一役,最好是避其鋒芒。

江彬根本就沒有做好打硬仗的準備。

……

……

等江彬跟張苑一起出現在朱厚照跟前,將這消息告知後,朱厚照眉頭緊皺,臉上顯露緊張之色。

朱厚照厲聲喝問:“混賬東西,不是說寧王剛在湖口集結兵馬?怎麼叛軍這麼快就來了?還是說軍中都是一羣廢物,連真實的情報都調查不到?”

江彬道:“陛下,逆王太過狡詐,不知什麼時候調度兵馬悄悄渡過江水,水師也提前藏到雷池去了,現在突然出現,就是想打我們一個措手不及……這幾天上午和夜晚江上霧氣很大,非常容易藏匿行跡,斥候也是才查到蛛絲馬跡。”

朱厚照板着臉道:“那就趕緊備戰啊!”

“陛下,切莫如此!”

張苑搶白道,“此處並非決戰的好地方……地勢太過平坦,對方有騎兵的話,一突擊陣地就會告破。特別是夜裡,敵人從四面八方殺來,將士恐慌,戰力發揮不出平時一成,稍有不慎就會炸營,兵敗如山倒……不如立即轉移到安慶府。”

“總歸這次逆王兵馬前來的目的是跟我們決戰,以期一戰扭轉乾坤……只要我們及時撤回到安慶府,他們的戰略意圖便無法實現,整體上我們依然佔據主動。”

江彬看了張苑一眼,就算再牴觸也覺得言之有理,於是主動幫腔:“陛下,正如張公公所言,賊軍戰略上處於劣勢,所以只能出此奇兵,利用夜色掩護以及本地地形,一戰而定輸贏,若我們留守此處跟他們交戰,正好着了他們的道……請陛下及時回撤安慶府城。”

朱厚照對於“撤退”一向很牴觸,就算火燒眉頭他也不着急走,甚至在想如何跟寧王兵馬交戰。

朱厚照質問道:“沈先生不是最擅長防守作戰嗎?韃靼兵馬就是在他構築的防禦工事面前撞得頭破血流,從土木堡到榆溪河北岸,直至把老本賠光……爲什麼換作我們就不行?你們趕緊組織兵馬挖掘戰壕,設置陷阱和拒馬,讓逆王知道朕的厲害!”

“這……”

江彬和張苑相視一眼,根本無法接茬。二人對於指揮作戰根本是門外漢,完全拿不出正確的應對之策。

朱厚照一看便知道江彬和張苑沒本事,當然也有可能是要逃避責任,他知道現在誰站出來接過主持大局的重任,就會承擔巨大的風險,戰敗的話就算責任不在此人身上,他這個皇帝也會拿其開刀。

朱厚照頹喪地一擺手:“罷了罷了,一看就知道你們沒仔細研究過沈先生打出的那些經典戰例,連依樣畫葫蘆都做不到……現在寧王兵馬分別由水路和陸路向我們逼來,你們又沒有反擊的能力,朕就算再有雄心壯志,也無可奈何。”

“好吧,立即吩咐下去,全軍拔營登船,迅速向安慶府城轉進,務求天亮前進駐懷寧縣城。”

張苑如釋重負,問道:“陛下,是否要佈下疑陣?讓賊軍以爲我們沒走?”

朱厚照對張苑的建議一怔,隨即不耐煩地一擺手:“這都什麼時候了……朕沒那閒工夫,馬上安排撤軍。”

……

……

即便提前知道寧王兵馬殺奔而來,朱厚照的軍令也及時下達,但軍中準備情況仍令人堪憂。

大軍已在江邊駐紮幾天,這次撤兵命令下達得非常突然,被緊急叫起來拔營的將士對於現如今面臨的真實情況不瞭解,動作遲緩變形,一點兒緊迫感都沒有。

這也跟如今朝廷兵馬缺乏訓練有關!

臨時抽調來的地方巡檢司兵馬本來就不是正規部隊,平日懶散慣了,就算是從親軍十七衛抽調來的人馬,也因江南承平,久不經戰陣而疏於操練。

平叛大軍軍紀渙散,領軍將領鬆鬆垮垮,在上行下效的情況下,當兵的也是敷衍了事,從上到下都非常懈怠,官兵都覺得此番出兵江西,在朝廷兵馬佔據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功勞唾手可得,沒人有打硬仗的心理準備。

朱厚照搶先上了自己的座船,然後下令緊急離開,等隨後乘坐皇帝近臣的船隻陸續駛離臨時碼頭時,那些在岸上不急不慢的官兵才發現情況不對……主帥帶頭跑了,軍心士氣嚴重受挫,隨後又有謠言說寧王百萬大軍馬上就要殺到,慌張之下分不清真假,只知道上船才能安全,於是岸上亂成一團。

朱厚照完全顧不上這些,他的座船衝在最前面,他比誰都怕死,在他看來,既然已制定撤兵方略,就不能有絲毫猶豫,不然就要步英宗當年土木堡之變的後塵,因而進兵時朱厚照顯得不急不慢,撤退時卻極有效率。

後續船隻非常狼狽,許多士兵混亂中失去編制,看到船就上,到了船上還搶奪進船艙的機會,很多人被擠下甲板,登船的舷梯也紛紛有人落水……這些人中有許多不會游泳,以至於撤退剛開始,江面已出現浮屍。

前邊亂,帶動後續人馬的慌亂情緒。

本來船隻足夠用了,畢竟來時就是用這些船運兵,但現在是夜裡,又沒有系統規劃,就連船上水手也不知自己的船隻可以裝載多少人,發現甲板上擠滿人,還有許多陌生面孔後,便匆忙駕駛船隻離開江邊,卻不知自己只裝載了一半人。

到最後,泊靠江邊的船明顯不夠用了,很多將士發現登船已望後,乾脆從江邊往內陸逃跑。

朱厚照帶了五萬大軍出征,卻連接戰都沒有,僅僅一次撤兵,就讓麾下官兵少了一萬有餘,而這些將士中死傷是少數,大多當了逃兵,他們也不是因爲戰敗而逃,僅僅是因爲沒辦法登船而逃。

此時朱厚照卻不知後面亂象,還以爲自己調度有方,兵馬進退有度。

“……這次轉移,你們做得很好。”

朱厚照對負責調兵遣將的江彬和許泰等人加以表揚。

江彬諂媚地笑道:“只要我們撤回安慶府城懷寧,賊軍就無機可趁……陛下放寬心便可,另外一路人馬很快就會增援而來,我們在安慶府城將逆王兵馬擊敗,再沿江而上,攻取九江府和南康府,直逼南昌,捉拿逆王。”

張苑在旁有些擔憂:“陛下,萬一魏國公那路人馬真如謠言所傳,從寧國、徽州殺到江西腹地,該當如何?一來我們少了增援,二來到時候他們直接把寧王擊敗,功勞都變成他們的了。”

朱厚照臉色頓時有些不悅:“這老東西敢不來!?若情況真如此的話,朕非殺了他祭旗不可!”

當朱厚照放出如此狠話後,張苑和江彬都有些懼怕。

他們暗自琢磨:“徐老頭戰敗被誅殺謝罪倒也無可非議,但關鍵現在陛下說,若徐老頭把功勞搶了也要殺,陛下這是多希望能親自領軍平定寧王之亂啊?如此說來,沈大人之前取得那麼多功勞,會遭致皇帝多少嫉恨?”

……

……

船隻快速行進,順流而下自然比來時逆流快許多。

朱厚照無心到甲板上去看情況,至於後續船隻的情形他根本就不想了解,作爲至高無上的皇帝,他認爲調兵自然有專人做,卻不知他這個主帥嚴重不負責任,下面的人也不知該如何做,後面船隻首尾難顧,竟然有些船隻撞到一起,亂成一團。

不過好在寧王的水軍並未於此時殺出,朱厚照這次撤兵非常果決,半路上未遇到任何阻擊。

天亮後,朱厚照讓小擰子出去打聽有關行船情況,得知要回安慶府城懷寧非要等中午以後,此時江上大霧瀰漫,以至於後續船隻情報非常少。

朱厚照道:“朕這次用兵終歸還是準備不足,早知道就該穩紮穩打,等寧王出招後,我見招拆招即可,這纔是一個武林高手應有的風範。”

小擰子趕緊道:“陛下,現在吸引敵軍到安慶府來,他們長途跋涉一定沒有準備太多糧草,要取勝應該很容易。”

朱厚照點點頭:“說得也是,這次叛軍急忙殺出江西地界的目的,就是想讓朕自亂陣腳,好在朕調遣有方,把人馬及時撤到安慶府城,他們的戰略目的並沒有達到……而爲了這次夜襲,他們一定沒準備太多糧草輜重,自然也就沒有攻城能力,等到安慶府城後,朕整頓兵馬,隨時可以殺回去,讓他們知道朕的厲害!”

“陛下英明。”

小擰子趕忙恭維。

朱厚照本來爲自己匆忙撤兵而懊惱不已,但在一旁人吹捧下,這個時候他卻感覺自己真的英明神武,既破了寧王的毒計,還爲接下來的戰局發展帶來契機,好像這次撤兵有功無過。

“趕緊走。”

朱厚照道,“現在要抓緊時間進駐安慶府城,只有進了懷寧纔算達成戰略目的……若是朕手頭有多餘兵馬,埋伏在安慶府城周邊,來個誘敵深入後的大圍剿,那就妙了。可惜朕之前沒想到這一茬。”

小擰子暗自嘀咕:“您哪裡是沒想到,根本是沒有往這方面想……若有人敢如此進言的話,也早就被你給降罪了。”

“唉,這次哪裡是什麼戰略轉移,根本就是狼狽逃跑啊。”

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二九二章 險象環生(第十一更)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一〇〇四章 激勵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十四章 風箱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一二九七章 和諧的觀禮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一〇六三章 噩夢成真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
第二六七一章 保佞臣第九一五章 選拔考試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二一九二章 命貴第二九二章 險象環生(第十一更)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第一〇〇四章 激勵第六一五章 草木皆兵的皇宮(第二更)第一三三八章 鬧心事第一一三四章 開脫免罪(第三更)第一五七四章 新“八虎”第九一九章 臨出征贈禮(第四更)第二五六八章 轉機第二八八章 大理寺丞(第七更)第一〇六五章 際遇無常(第二更)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一四八五章 好地方第二二二九章 氣吞萬里如虎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二六七七章 誰是誰的影子?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一四二四章 暗中較勁兒第二二一三章 勸降第一八四章 美輪美奐的銀票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一二一章 商會聯盟雛形第一八〇章 難測江湖事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八六七章 新年舊氣象第二九三章 官賊本一家(第十二更)第四五八章 王瓊告狀(第七更,獻書友)第四八三章 數米法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一六六六章 強硬第六四七章 我的隊伍我做主第九九二章 犟驢第一六二七章 穿州過府第五四二章 當欽差?(第二更)第二四四一章 功與過第一〇七一章 出居庸(第三更)第一八三六章 韶華易逝第二五七二章 改性子第一六一七章 地方日常第一五六五章 荒唐伊始第一四七五章 安心覺第一七七八章 身邊人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〇二章 雕版連環畫第二一四九章 糾紛第九一八章 正三品農夫(第三更,求訂閱)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二〇六二章 胡商第一七五六章 掛牌開張第二三〇二章 等待第一〇一九章 老而彌堅第二〇九二章 危險關係第八〇六章 老爺回府了(第四更)第一八〇三章 深造第七四八章 漸行漸遠(第二更)第一三九六章 恨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三三二章 恍然大悟第十四章 風箱第七七二章 陰陽調和理論第一五〇九章 故土第一四一二章 本事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七七七章 太子的轉變第七十九章 請人第一二九七章 和諧的觀禮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九七一章 知遇之恩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一四九二章 外債第八五六章 當面好說話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第二〇一一章 夜入豹房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二六五五章 沾光第七五五章 開彌封之前最後一道關口第二一五九章 底氣第二一〇八章 密請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一〇六三章 噩夢成真第五五三章 陷阱已挖好,請跳第一四三章 談事還是要男人來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五二五章 代言(第十三更,獻所有書友)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一三五一章 誰給的自信?第一三〇三章 預見(求月票)第四五〇章 失心瘋(第三更)第六六四章 榆溪之戰(中)第二〇七三章 酒肉朋友第一九四五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