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

劉瑾從豹房出來,心中無比鬱悶。

“這件事原本跟咱家無關,咱家不過是想將姓沈的小子功勞據爲己有,此消彼長之下可以讓咱家更得陛下器重,甚至讓陛下取消兵部特權,現在倒好,咱家成了罪人,要跟王伯安那小子一道去邊關打仗……咱家在朝廷的地位豈非要喪失殆盡。”

“不行不行,咱家一定要將權力牢牢攥在手中,不能如此便去宣府,就算最後被迫成行,朝廷中樞的權力也不能輕易丟棄。”

正要回府,劉瑾看到沈溪見駕出來,頓時心中的氣不打一處來,他一陣小快步過去攔住沈溪,好似潑婦罵街一樣,插着腰怒斥:

“姓沈的,你幾個意思?咱家給你功勞你不要,非要在陛下面前當小人,你學了那麼多孔孟之道,知不知道什麼叫禮義廉恥?”

沈溪啞然失笑,搖頭道:“嘿,劉公公這頂大帽子,扣的可有些莫名其妙……本官跟陛下所奏,全都是事實,怎就跟禮義廉恥扯上邊了?”

劉瑾口中帶着唾沫星子,一個勁兒地噴人:“還他孃的狡辯,咱家真是瞎了眼,居然會舉薦你這樣的人回朝任兵部尚書,簡直狼心狗肺,沽名釣譽……你等着,咱家瞅着機會,非將你大卸八塊不可,讓你再在咱家面前嘚瑟!”

沈溪不屑地昂起頭,壓根兒就不想理會。

此時劉瑾氣急敗壞,已無道理可言,罵人純粹就是圖個痛快,不分緣由和立場,說的話跟放屁差不多。

劉瑾還待繼續發泄,卻見翰林院的人已經奉召前來擬詔,知道事情不可挽回,有許多事情亟待他處置,當下拂袖而去。

看着劉瑾氣吼吼離開的背影,沈溪心裡升起一絲安慰……這回終於讓劉瑾吃了一回憋,並嚴重打擊了閹黨不可一世的囂張氣焰。

“雖然看起來此番我在對壘中獲勝,但其實並未徹底達成目的,陛下對劉瑾的信任大大超出預料,現在能否順利讓劉瑾到宣府任監軍尚是未知數……”

“只有劉瑾離開京城,朝廷纔有機會撥亂反正,最好劉瑾死在宣府……不過如此一來,朝中便缺少一個主持大局之人。”

“陛下屬頑童心性,暫時拉不回來,若讓其御駕親征,或許可以幫助他感受肩負的重任,但謝老兒絕對不允許連後代都沒有的陛下去跟韃靼人交戰,一旦出什麼意外,皇位就會旁落……”

“另外,就算劉瑾死了,朝廷依然需要一個人來幫朱厚照享樂,打理朝政,同時讓各方勢力維持一種微妙的平衡,但這樣的人選一時間哪裡找得出?”

“如此說來,劉瑾還是有其存在的意義,換了旁人,比如李興、戴義、張苑等人,未必比劉瑾做得更好。”

“現在的問題是,如何維持朝廷的平衡……現在的我對文官集團沒有多少震懾力,朝中那些大員沒有誰看得起我,我不可能跟劉瑾一樣做到打壓異己,尤其異己中還包括許多德高望重的元老。”

“或許天意如此,劉瑾尚未到壽終正寢離開歷史舞臺的時候,還需要一個契機。”

……

……

沈溪回到兵部衙門,翰苑那邊已將正德皇帝的詔書擬好,隨即公佈天下。

兵部郎中王守仁以僉都御史之身,前往宣府,節調宣、大和山西等處兵馬,此行具體目的沒有說明,但以朝廷重視程度來說,一看就是要派王守仁總領全局,負責與韃靼人一戰。

至於副帥則沒有另行安排,顯然是要以宣大總督孫秀成協同。

而監軍則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擔任。

皇帝這一安排,多少讓朝臣意料不到。

以劉瑾現在的身份和地位,應該不會主動請纓領兵,而現在朝廷大權都掌握在“立皇帝”劉瑾手上,他此番去宣府,在很多人看來是其失去聖寵的徵兆,京城各大勢力面臨又一次洗牌。

不管怎麼說,對於皇帝的旨意,朝中絕大多數文臣都拍手稱快。

劉瑾去宣府領兵,文官終於有機會奪回大權,很多人將目光聚焦在內閣首輔謝遷身上,在他們眼中,朝政大權重回內閣之期已爲時不遠。

沈溪沒有去管大臣們的反應,回到兵部衙門後,立即找來王守仁,把朝廷的安排如實相告。

王守仁知道自己接下來一段時間的差事後,頓時皺起眉頭,問道:“之厚,你是否太高看我了?這領兵非小事,以我的能力,不足以執掌十萬邊軍,若出現什麼差池,我如何跟陛下交待?”

沈溪對王守仁充滿信心,但他自己卻不那麼自信。

歷史上王守仁雖被冠以“軍事家”的頭銜,那是在其於地方爲官多年,連續用兵剿滅匪寇積累大量作戰經驗,然後又在平定寧王之亂後建立殊勳的結果。但如今的王守仁除了以刑部主事身份去過一趟江西,其餘時候都在京城做官,根本沒機會實戰練兵。

沈溪道:“伯安兄此去宣府,主要以防守爲主,只要能守住張家口堡,擊退韃靼人犯境之舉,便基本可說大獲全勝。如今長城防線雖破敗不堪,但宣府周邊城塞已基本修復完畢,這場仗還是比較容易打的。”

王守仁搖頭苦笑:“對之厚你來說,這場仗不難,但對我這個戰場新丁……實在不知該用什麼話來形容。但既然是陛下親自下達的旨意,那我只能盡力而爲。”

沈溪看得出來,王守仁雖然表現出一定的不自信,甚至想推辭,但其實內心還是很想證明自己的。

如今宦官當道,聰明人沒人願意留在京城爲官,眼前出現這麼一個建功立業的大好機會,但凡有主見、有血性的男兒,都知道該作何選擇,現在沈溪等於是給了王守仁一個上進的捷徑。

沈溪點頭:“這一戰看起來不難,但事關未來幾年西北邊陲安穩,伯安兄肩上的擔子不輕,加上九邊地方向來有虛報軍功的傳統,你到任後先要應付這些內部的蛀蟲,我只能在這裡預祝你一路順風。”

……

……

沈溪面聖後不久,朝廷便下達詔書。

雖然很多事在聖旨中沒有言明,但很顯然,王守仁領兵是爲跟韃靼人交戰,只要看懂這點,很多事便能理清頭緒。

這邊沈溪正在跟王守仁談論與韃靼人交戰的重點,謝遷已氣勢洶洶殺到兵部衙門找沈溪“算賬”。

謝遷見到沈溪,沒等王守仁離開,便劈頭蓋臉喝斥:“沈之厚,看你做得好事。”

王守仁非常尷尬,一個是比自己父親資格還高的當朝首輔,另一個則是自己的頂頭上司,首輔對上司怒顏相向,還被自己碰到,很可能影響自己在兵部的地位,這時候不走,再聽下去可要招惹麻煩。

沈溪一擺手:“伯安兄先回去準備,這裡交給我便可。”

王守仁如釋重負,行禮後迅速離開。

等人走了,謝遷更加不客氣:“你不是要藉此機會整垮劉瑾嗎?可結果呢?你居然替他說話,讓他有機會去當監軍太監?若其立功回來,朝政豈不是還在他掌控之中?你這麼做對他不但無害,反而有益!”

沈溪皺眉,心道:“當時的情況,除了朱厚照、我和劉瑾外,應該不會有其他人知道詳情,謝老兒如此篤定我替劉瑾說情,顯然有人通風報信……會是誰呢?”

謝遷見沈溪不語,惱火地問道:“是否聽到老夫說話?對此你作何解釋?”

沈溪道:“依謝閣老之見,我必須在面聖時一棍子將劉瑾拍死,讓陛下當場將其治罪,使之陷入萬劫不復之境地?”

劉瑾厲聲道:“你當初對老夫做出承諾,要不遺餘力扳倒劉瑾……你做到了嗎?”

原本已和解的兩個人,此時又產生巨大分歧和矛盾。

沈溪心想,你謝老兒哪兒來的那麼大的火氣?劉瑾是殺了你兒子,還是刨了你家祖墳啊?

面對謝遷的指責,沈溪氣歸氣,但只能好言好語解釋:“若我有本事能直接將劉瑾扳倒,絕對不會替其說話……可問題在於陛下根本沒有嚴厲懲罰劉瑾的意思,且這件事要說過錯,主要還是孫秀成等地方官員的罪過,跟劉瑾關係不大……如此便想劉瑾倒臺,怕沒有閣老想象的那麼容易吧?”

“但你曾做出承諾……”謝遷又想強調。

沈溪道:“承諾是承諾,但也要見機行事,難道我看到陛下有意偏袒劉瑾時,還要糾纏不休嗎?”

“閣老可有想過,劉瑾能有今天的地位,是他自己能力有多高,又或者是人心向背的問題?是什麼造成他大權在握?還不是陛下對他的信任?”

這一連串問題,讓謝遷瞠目結舌,他打量沈溪,一張老臉漲得通紅,似乎很生氣,但生氣過後卻說不出什麼道理,末了只得嘆了口氣:“那你說,到底該怎麼辦?”

沈溪道:“現在能將劉瑾調出京師去宣府當監軍,已是非常好的結果,如果閣老對此還不滿意的話,那我實在不知怎麼做才能讓讓閣老覺得十全十美……”

“現如今大環境使然,想要鬥倒劉瑾可不那麼容易,朝中閹黨已成了氣候,且陛下現在根本不理朝政,陛下想要一個既可以幫他打理朝政,又能哄他玩的人,請問此人是閣老你嗎?”

謝遷皺眉:“身爲一國之君,治理四海是題中應有之意,豈能每日沉迷逸樂?”

“話是不錯,但要做起來,很難。”沈溪嘆道,“不但閣老想把陛下拉回到正道上來,我也想,朝中那些正直的文臣沒有一人不想……敢問一句,光靠想就能讓陛下改邪歸正?”

謝遷黑着臉,不言不語。

沈溪接着道:“之前多少人向陛下進言,甚至先皇也都勸導當今陛下勤學勤政,可現實如何?陛下乃孩童之身,貪玩好耍乃天性,且身爲帝王不受約束,該如何擺脫誘惑?閣老是否準備再去進言,然後吃一次閉門羹,讓劉瑾和錢寧等人奚落?”

謝遷打量沈溪:“之厚,老夫怎麼發覺,你行事跟劉瑾一般,急功近利不講後果呢?”

“不!”

沈溪斷然否認,“我跟劉瑾不是一路人,他巴結陛下,爲的是自己的利益,可以做到陛下殺他,他還要磕頭謝恩的地步,因爲他的一切都來自於陛下賜予,而我卻不同,我是朝官,通過科舉入仕,行事秉承原則,那就是遵從儒家禮儀,若劉瑾被趕下臺,我不可能像劉瑾那樣哄着陛下,讓他繼續吃喝玩樂,所以我永遠成不了劉瑾!”

謝遷道:“你的確成不了劉瑾,但劉瑾再危險,也不過是個宦官,掀不起太大風浪,但是你……若你大權在握,那大明就有可能面臨改朝換代的風險!”

因爲說的話實在太過大逆不道,謝遷話一出口,兵部大堂頓時陷入一片死寂。

就在二人試圖找話題化解當前尷尬的場面時,門口傳來一個聲音:“沈尚書,英國公和壽寧侯求見。”

沈溪道:“知道了,引他們到偏廳等候,本官遲些時候便過去。”

“是,大人。”

門口的兵部司務聞言退了下去,接待張懋和張鶴齡去了。

謝遷皺眉:“他二人來作何?”

沈溪神色鎮定自若:“五軍都督府的人來能說什麼?無非是問詢徵調兵馬之事……閣老不會連這個都不知道,要特意問我吧?”

“哼哼。”

謝遷冷笑不已,“你纔在中樞爲官幾天,怎麼可能對所有事情都瞭若指掌?若真跟你想的那般容易,反倒是好事!”

……

……

謝遷沒有陪沈溪去見張懋和張鶴齡。

用謝遷的話說,這件事跟他沒什麼關係,兵部的事情需要沈溪這個尚書打理,他作爲首輔,只管統領全局便可。

沈溪在兵部衙門偏廳會見張懋和張鶴齡,這二人都是五軍都督府的高官,手上掌管兵權,對京師防備意義重大,尤其是張懋,可說是大明軍方核心人物。

“……兩位到這裡來,不是單純要說軍務吧?”沈溪見禮後,直接拱手問道。

張懋和張鶴齡對視一眼,張懋顯得有幾分遲疑:“之厚,這次來找你,主要是想問你一些事情……有傳聞說宣府地方虛報軍功,雖然這件事不是由兵部調查,但想必兵部這邊會有些消息。”

“這不,爲穩定人心,我等只能來問問你究竟是個什麼狀況。”

沈溪笑了笑,裝糊塗道:“在下對這些事一無所知……之前陛下派了劉公公查探,張老公爺不應該去問劉公公嗎?”

張懋乃是老狐狸,豈能看不出沈溪在這件事上有意迴避?他搖搖頭道:“之厚既不知,那暫且不論此事……還有一件事,陛下剛下旨讓兵部郎中王伯安去宣府,不知在錢糧調度上,陛下可有什麼交託?”

沈溪不由皺眉,心想,張懋和張鶴齡果然來者不善。

你們要問兵馬調度,問兵部這邊倒也合適,你現在卻拿錢糧的事情問我,這算什麼意思?你們怎麼不去戶部詢問?

沈溪看了眼沒有說話的張鶴齡,這纔對張懋道:“張老公爺的問題,在下回答不出,如今陛下不在宮中,一切安排怕是要通過內閣和司禮監傳達下來,這件事應諮詢戶部,而不是到兵部來……”

“據在下所知,陛下並未徵調京畿周邊兵馬陪同王郎中和司禮監劉公公一起去宣府,難道錢糧需要另行從京師調配?”

張懋嘆道:“你說得有幾分道理,不過如今京師周邊兵馬增加不少,其中有部分乃地方輪換的軍隊,這些人的吃喝用度不是個小數目,若京師再度戒嚴,這些人馬被調入京城戍守,不會出什麼亂子吧?”

到這裡,沈溪已經明白,張懋來這裡說的主要事情,實際上是由兵部控制的人馬,即沈溪上任兵部尚書後,臨時從各省調到京師的軍隊。

沈溪道:“張老公爺請放心,這批人馬會由兵部調撥錢糧,這些錢糧暫時不會用到戶部庫存,至於這批兵馬之後一段時間的調配,兵部會奏請陛下,做出妥善安置,京師周邊不會出現什麼大的變亂。”

“這就好,這就好。”

張懋笑了笑,道,“既然來了,就一次把話說完吧……國舅,你不是有事要對沈尚書說嗎?說完我們就要回去,免得打擾沈尚書辦公。”

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藥鋪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八一〇章 折道蘇州訪故人(第三更)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二八五章 學藝不精(第四更)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二三〇一章 閨中事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一五八六章 殿試考題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七九九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一七九一章 謝鐸來訪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
第二〇八五章 當衆表態第一〇三三章 一片赤誠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五一二章 掐架(第六更)第一一二五章 “馬雷”(第三更,求月票)第二二八九章 遭遇戰第一一九章 股份制藥鋪第一四一六章 日常第二三五〇章 法辦第八一〇章 折道蘇州訪故人(第三更)第二〇六三章 荒唐事第一五二七章 君臣妥協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九五四章 得意忘形第七七九章 一筆很划算的買賣第七六二章 我不殺伯仁第一七四八章 攬權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二二八五章 皇帝潛逃第一四八三章 想辦法第八三七章 大人聽岔了第二六二七章 西巡的打算第八六七章 不但有鹽,我還會造第一五九章 理想愛情與現實第二三四四章 不稀罕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一七六八章 越俎代庖第二二〇九章 等待已久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六七二章 借人不得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二八五章 學藝不精(第四更)第二三三二章 送上門來第八〇八章 老友同行(第一更)第一七〇五章 誰愛管誰管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三五四章 逆子第八九一章 疑惑第二三〇一章 閨中事第二〇〇九章 銘記於歷史的女人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六四二章 啓程在即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一七五二章 指手畫腳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七四四章 太子的買賣(上)第二一四四章 眼線第一九一二章 終於出手了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一六八〇章 人選第一五八六章 殿試考題第一一三〇章 鋼鐵防線(第二更)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二三六二章 女主人的區別第一九三七章 各方試探第二六五六章 反向成全第一九六九章 不平衡的心態第一五八五章 定奪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第二七九章 擔責第三十八章 衙門有人好辦事第一三一五章 添女第一九一三章 中飽私囊第四五四章 認錯(第三更,慶新盟主)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二二七五章 格局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二二三六章 整合第一七九九章 殺雞焉用牛刀第四六三章 再起波瀾(第四更,爲書友)第一六〇四章 代出頭第二六四九章 上門拿人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一八九七章 狡辯第一〇〇一章 風塵之殤第六一〇章 皇宮考覈(上)第二二七〇章 偏向虎山行第二〇四章 扣屎盆子(第五更)第四十二章 種痘第二二九七章 通風報信第二五二六章 以防不測第二〇二六章 站邊第二五二五章 無可避免第二〇二三章 無從抵賴第二六〇八章 繼任者第一四九三章 道高一丈第四四二章 說不得(第四更,爲所有書友)第二六〇一章 跟誰一條心第一四五八章 生殺大權第一七九一章 謝鐸來訪第一八六二章 拿出證據來第三三〇章 連環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