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八六章 臨別送畫

春節剛過,沈溪的好日子終於到頭了,他要投入到緊張的備考中,爲二月舉行的縣試作好準備。

雖說論學問,沈溪自問這次縣試不會有太大問題,但就怕遇到什麼意外。

如同《儒林外史》中的周進,空有好學問但一輩子都沒考上秀才,卻靠捐來的監生身份先中舉後中進士。

“好考卷難入考官眼”的狀況在科舉中是經常遇到的情況。

所以這次沈溪的備考,不但要從學問本身入手,更要揣摩考官的喜好。沈溪多少對寧化知縣葉名溯有些瞭解,知道此人喜好新奇事物,或許可以籍此做文章。

年初三,馮話齊的補習班正式開課,沈溪作爲三名學生之一,與米寧和徐山一同接受教導。

因沈溪對於試帖詩以及詩、賦、策、論、性理論、聖諭廣訓接觸得不多,需要馮話齊特別教授,但以沈溪的學習進度看,他在這幾方面並未滯後。

馮話齊對三名學生的要求,是起碼能過縣試第一場。

縣試考試,以主考官,也就是當地知縣來定考四場還是五場,每一場考試基本以四書文爲主,夾雜考試五經文、策、論等。明朝及清初生員考試不試詩賦,但詩賦在縣試中會夾雜考察,包括算術等,會作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考覈,若成績優異可留檔,對於府試和院試過關有所助益。

只要縣試第一場考過,就具備了考府試的資格。之後的幾場,過關的考生可以選擇考或者不考。

當年的府試,會在四月進行。

按照馮話齊之意,若三人在縣試過關,可嘗試今年的府試,過府試機會寥寥,馮話齊對此並沒有抱多大指望。

至於童生試的最後一關院試,馮話齊壓根兒就沒觸及。

可以說,在生員三階考試中,縣試是最容易和相對簡單的,對學生的要求,僅僅是做到文章無偏頗,語句通順,引經據典恰當即可。

因縣試是童生試的第一場,初考的學生很容易怯場,本來具備的學問也有可能臨場發揮不出來。

馮話齊在教育方面頗有建樹,他先教授了三人基本知識和應試經驗後,便開始模擬縣試科場的環境,對三人進行“模擬考”。

接連幾次考試,馮話齊對三人的時文水平都大感滿意。尤其是沈溪,彷彿天生就會做八股文,破題準確、提綱掣領,承題明暸、圓滿,起講、起比、中比、後比、束股四平八穩,加上字跡清晰工整,讓人一看便印象深刻,久久難以忘懷,想不得高分都難。

馮話齊開始教授試帖詩。

本身明朝並不會直接考覈詩賦,試帖詩作爲學生的特長考試考覈,屬於“特長加分”。試帖詩五言八韻,其考覈內容主要來自於歷史典故,要求引經據典必須有出處,不能瞎編亂造。

這既是對學生詩賦的考覈,也是對學生歷史知識的考察,若學生不會,可以跳過,本身試帖詩的成績不會記入縣試總成績。

馮話齊對於算術和琴棋書畫不太擅長,能拿得出手的只有試帖詩而已,他對三人在試帖詩的要求格外高。

米寧和徐山的試帖詩,雖然還算通俗押韻,但讀起來更像是打油詩,有點兒太過粗鄙了,沒有多少文學涵養。而沈溪的詩詞則顯得太過“晦澀”,馮話齊對沈溪的指導很簡單,就是讓沈溪儘量把詩詞做得平實易懂,不要刻意爲作詩而作詩。

補習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六學塾開學,沈溪本以爲可以鬆口氣,但其實有更多的事在等着他。

爲了備考,沈溪要在正月底提前趕回寧化縣,惠娘聯絡了商會中人爲沈溪尋找到廩生作保,至於鄉民具保以及考生互結,需要他回去提前進行聯絡。

到寧化那邊後,沈溪沒有先生教授,一切都要靠自學。所以正月底之前,惠娘特別委託馮話齊對沈溪單獨進行考前輔導,連沈溪放學回家,馮話齊都會再對沈溪單獨教授一個時辰,甚至三更半夜都要熬夜背書。

沈溪的心理早過了學生期,這幾年學習下來,他習慣敷衍了事,讀書從來沒這麼辛苦過。

終於熬到正月底,沈溪即將出發回寧化準備考試。

……

……

周氏懷孕已經六個月,行動不太方便,以她現如今的光景,最好是有丈夫在身邊作陪,但她惦記沈溪到寧化後沒人照顧,所以只能忍受孤單寂寞之苦,讓丈夫陪沈溪回寧化參加縣試。

臨別之前,周氏爲沈溪準備了不少東西,大包袱、小包袱一大堆。

早些時候,家裡收到寧化的來信,說是沈明文長子,也是沈家大郎沈永卓也會參加這次縣試。

作爲沈家長房長孫,沈永卓今年已經十八歲了,頭兩年家裡就在爲沈永卓籌備婚事,而寧化縣有家姓呂的大戶人家,有意想把女兒嫁給文質彬彬一表人才的沈永卓。

但呂家人那邊有個要求,沈永卓就算不能年少有爲中秀才,但最少也要過了縣試才行。

沈永卓跟沈溪的同窗徐山的情況有些相似,都是在這次縣試之後就要籌辦婚事,但徐山本身就是棺材鋪的少東家,家境寬裕,就算縣試不第,人家也能迎娶嬌妻進門。而沈永卓若這次縣試不過,那家裡爲他所準備的婚事等於泡湯,再也沒機會迎娶呂家小姐了。

沈家一共四個讀書人,沈明文還在跟李氏糾纏關於二弟是不是他謀害的問題,到如今被李氏關在後院毗鄰柴房的一間屋子學習,房門從外面鎖上,他只能每天對着窗戶發呆。至於六郎沈元,雖然也算才思敏捷,但尚不到十一歲,如今《四書》還沒學完,蘇雲鐘不打算沈元參加科舉。

正月二十八,是沈溪出發前的最後一天,周氏特地跟沈溪放了一天假,讓他好好休息。

其實,這主要是惠娘特別所請,因爲銀票印刷技術上有些地方她還沒有完全掌握,在沈溪離開汀州府城這段時間,銀票的發行不能停止,她需要把不懂的事情跟沈溪問個明白。

另外,惠娘還有關於生意上的事跟沈溪商談。

沈溪這一個月來起早貪黑讀書,甚至連點兒閒暇時間都沒有,整個人瘦了一圈。

跟惠娘商量生意上的事,沈溪顯得有些無精打采。他雖然是十歲的小身板,但他的心理年齡早已過而立之年,對於這種每天忙碌學習的生活還不能完全適應,本來他不用這麼累,畢竟知識都是現成的,並不需要再灌輸什麼進去,但兩家人還有先生馮話齊對他的期望太大,令他不能有片刻的懈怠。

“……小郎,你也別怪我們這些做長輩的對你要求苛刻,實在是對你有所期望,無論是農耕勞作,還是經商買賣,都是社會底層之人,你要是不能用心學習,將來就不會有出頭之日。”

惠娘看出沈溪的辛苦,趁着跟沈溪商量完商會的事情,對沈溪開解。

沈溪勉強笑笑:“姨,這些我都能理解,不過是嘴上叫叫苦而已,我心裡有分寸。”

“知道你這臭小子人小鬼大,也懂得疼人,等明天你走了,有一個多月見不着,姨心裡憋得慌。小郎,你畫畫本事好,乾脆畫張你自己的肖像畫送給姨,讓姨想着念着你的時候,拿出來看看。”

惠娘用期待的目光看着沈溪,令沈溪突然感覺到一股無形的壓力。

莫非惠娘真的看上我了?不會不會,她只是把我當成小外甥,或者是把我當成未來的女婿……

沈溪胡思亂想着,顯得神思不屬。

“怎麼了,小郎,你感到爲難嗎?”惠娘詫異地看着沈溪。

“沒有,就是……我沒有參照,怎麼畫啊?”

沈溪並不想把自己小時候的模樣留存下來,因爲這時候正在長身體的他,只是個小屁孩,實在稱不上英俊。他想讓惠娘記住的,是他長大以後英俊瀟灑的模樣,而不是這副娃娃臉。

惠娘笑道:“那邊不是有銅鏡嗎?你對着畫,畫得不好也不打緊,只要是你畫的,有你的大致的模樣就行……姨感覺自己有些老了,就怕記性不好,久而久之不記得你長啥樣了。”

“姨,你很老嗎?”

沈溪有些無語。女人的歲數雖然是秘密,但沈溪早打聽過了,惠娘而今不過二十四五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就算她經常在外走動,皮膚和容貌都保持得很好。只不過或許是缺少男人滋潤的緣故,她的臉上難得見到笑容,也沒有成熟女性特有的那股誘人風韻。

惠娘笑了笑,沒有再說話,把銅鏡給沈溪搬了過來,讓沈溪坐在椅子上,對着銅鏡把他的模樣畫下來。

沈溪看着鏡子裡那張臉,只恨歲月過得太慢。

“姨,光有毛筆不行,我要畫畫,需要用到炭筆,我得回去拿。”沈溪靈機一動。

“那你快去快回。”

惠娘不疑有他,送沈溪出門。

沈溪回去後,沒有拿了筆馬上回去,而是當場就作畫。

他的確是把自己的模樣畫出來,完全不用對照鏡子,因爲那模樣清晰地印在他的腦海中……那是他前生的容貌,一個年輕的公子哥,換上身古裝,手拿摺扇,青衫而立,端的是風流倜儻英俊不凡。

沈溪畫得很快,完成後沒有太多的修飾,馬上拿着畫去給惠娘看。

惠娘拿着沈溪畫好的畫,啞然失笑:“小郎,你畫的是自己嗎?”

“是啊。”

沈溪笑道,“難道姨不覺得畫上的我,跟我現在很像嗎?等我長大後,應該就是這麼一副模樣……姨,你應該記住我最英俊時候的畫像,而不是現在的我。”

惠娘苦笑一下,但還是把畫仔細收好,嘴裡嬌聲罵了一句:“臭小子。”

那一聲輕喚,含着一股既嗔又羞的嬌媚,聽得沈溪骨頭都快酥了。

**************

ps:第七更啦!這是滿600票的加更!

天子很努力啊,大家的訂閱、和呢?麼麼噠!

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一四〇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一六四七章 北上之路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十四章 風箱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六七六章 實實在在的賞賜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一三七八章 太子下秦樓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四三六章 朝變伊始(第三更!)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
第二四七三章 盛情難卻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一一四〇章 冰火兩重天第一六〇一章 一家團聚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二三七一章 不黨而黨第二七二章 理學還是心學第一七〇章 神童(求訂閱和月票)第二六二六章 大航海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六九四章 老爺和夫人(第三更)第一一四七章 何至如此第一〇三六章 回絕(第三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九一四章 暗中查探第四〇四章 捉姦(第二更)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九二六章 背後有深意第一三六五章 準備第一一五章 同宗子弟第七十五章 出路在何方?第一四七〇章 未來權宦第二一五四章 幾時出兵?第一〇九一章 騾車陣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三六八章 不勝酒力第二四九四章 一門學問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二四七九章 撥開雲霧第一二〇九章 誰來主持?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二一八八章 不好惹第二六一九章 一杯泯恩仇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一七一四章 消息傳來第五二六章 寓教於樂(第一更)第一四〇五章 出人意料第一六四七章 北上之路第二五三章 比比誰無賴第二六二五章 地位不保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二一四〇章 又到賺錢時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八二三章 惠孃的新姐妹(第二更)第一〇七九章 進兵,撤兵第三六三章 謝老祭酒(第四更)第十四章 風箱第七八三章 是劉瑾,還是張苑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六七六章 實實在在的賞賜第九五一章 避不如硬剛第二二四二章 戰與降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二五八一章 權臣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七六六章 虛報第二六三章 好心做壞事第二三七六章 顛覆第二五〇四章 新衙門第一二四一章 城破在即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一八五四章 毒雞湯第一五五八章 新皇登基第一六六〇章 不得不妥協第二六六三章 武功治國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八七八章 萬事俱備只欠戰船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第九三七章 陸路行軍第八三四章 從鹽引入手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一三七八章 太子下秦樓第二五四一章 近水樓臺第二二〇六章 矛盾第一〇四三章 臨危授命(四更求保底月票)第一五三三章 仙法第四十五章 光源氏計劃第一〇四五章 征程未卜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六六〇章 我見過你第二三八五章 來過年第一四三六章 朝變伊始(第三更!)第一五五九章 當皇帝沒勁第一三九〇章 一點兒技術含量都沒有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八四〇章 曉之大義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二六一一章 實幹與敷衍第九七九章 折騰死人不償命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九二五章 謝謝老爺第五〇八章 外交糾紛(第二更)第二〇五七章 姑嫂情第七八五章 謝沈兩家的婚事第二四九三章 杯水車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