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九九章 過城不入

沈溪帶兵北上,過了永福縣城,往廣西省治桂林府城前進,沿途地勢相對平順。

一路上,沈溪都小心戒備,生怕叛軍偷襲,但未料叛軍一直未露面,待沈溪領軍來到桂林府城臨桂南邊的拓木鎮,活動於臨桂周邊叛軍已早一步撤去,桂林府之圍自然而解。

沈溪未帶兵入城,而是選擇駐紮在臨桂城東南方的灕江西岸,正好欣賞一下“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羅青意可參”的山水風景。

對於沈溪決定大軍駐紮城東之事,莫說叛軍未料到,即便是沈溪手底下這些將領也沒想到。

沈溪之前一直表明要帶兵進城,現如今已兵臨城下,卻又改變主意駐紮城外,意味三軍沒有城牆作爲依託,隨時都有可能被叛軍偷襲。

這天是九月初六下午,大軍紮營完畢,已是酉時初。蘇敬楊、王禾和風昭原前來見沈溪,問詢關於駐兵細節,其實是他們不放心,怕沈溪又準備來一次誘敵深入,擔心叛軍來勢洶洶,桂林府城東南這片狹小地域難以施展。

中軍大帳內,劉瑾和張永趕到,要說怕,二人比誰都害怕,有城不進,在他們看來不可理喻。

還沒等正式升帳議事,張永便陰陽怪氣地吆喝開了:“沈大人,您真是好魄力,帶兵馳援廣西省城,居然過城不入,您這是爲讓百姓記得您一份恩德,而致所帶兵馬悉數葬送在這裡?”

“以前在土木堡,您還知道要進一座城,怎地這纔不到一年時間,連憑險而守的道理都忘記了,還要別人點醒?”

沈溪打量張永:“看來張公公領兵要比本官要高明許多,那爲何朝廷不安排張公公來指揮作戰?”

“你!”

張永瞪着沈溪,幾有衝上前咬人的衝動,但他看到沈溪冷冰冰的神色,心中不由有幾分忌憚。

沈溪這個主帥畢竟不是易與之輩,他必須要考慮貿然開罪的後果。張永雖然偶爾說話不中聽,但行事大致還講分寸,算是個聰明人,否則他也不能在那麼多內廷太監中崛起,成爲一號人物。

劉瑾在旁道:“二位消消氣,這已經到了臨桂,眼看就要進城,咱家跟張公公過來就是想問沈大人您一句,作何帶兵過臨桂城而不入?”

沈溪環視一圈,見所有人都在看着他,顯然大家都想問這問題,只是因張永和劉瑾是監軍太監,在地位上跟沈溪對等,最有資格提問。

沈溪道:“你們一定以爲,這又是本官的計策,要引叛軍過來,正面破敵吧?”

此話出口,在場雖然沒人回答,但他們根據以往對沈溪的瞭解,似乎都認爲最有可能便是這種情況,他們擔心自己被當作誘餌,最後卻是誘餌被魚給吃掉!

張永冷聲道:“難道不是?要麼就是沈大人您腦子哪根筋不對,想把我大明將士葬送臨桂城外!哼哼,這拒城而守是最基本的常識,您之前不也說過,朝廷給你的差事,就是讓你早些帶兵進臨桂城?”

此時張永飛揚跋扈,一經佔理便失去對沈溪的尊敬,在他看來,西北土木堡一戰有一半的功勞是他的,戰後他得到的封賞比沈溪還多,有十足的底氣跟沈溪叫板。而劉瑾和衆將領卻不想得罪沈溪,免得大好的升遷機會拱手相讓。

沈溪神色冷淡,低下頭繼續看着帥案上的軍事地圖,隨口問道:“三軍既然到了桂林府城外面,照理說應該即刻進城。但敢問諸位一句,你等中可有廣西人?”

蘇敬楊和王禾面面相覷,沈溪這問題有些尖銳,沈溪所率兵馬是由湖廣、江西和貴州三省兵馬組成,要說到廣西后多出來的人馬,就是沈溪從柳州府抽調的柳州衛官兵,但廣西地方將領此刻都躲在臨桂城裡,以至於升帳議事時沒有廣西籍將領現身。

張永道:“沈大人,您這是何意?怎麼,不是廣西兵就不讓進廣西省城?”

劉瑾卻突然明白過來,恍然道:“哦,咱家知道了,沈大人是怕外地兵進廣西省城,在地方上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對吧?”

張永瞪了劉瑾一眼,好似在說,你算什麼東西,這裡有你插嘴的份兒?

但劉瑾卻覺得自己同樣是監軍太監,就算地位上不如張永,但軍中的地位應該跟張永持平,他全當沒看到張永那憤怒的目光。

沈溪道:“劉公公所言大抵便是真相,西南戰事,說白了就是一場解不開的亂麻線團,各省兵馬無法做到統一協調,以至於叛軍穿州過省,打的就是朝廷各省兵馬不經意。如今叛軍已撤走,就算駐紮臨桂城外,也不會有叛軍襲擾,既如此,本官又何必冒着引起地方糾紛的風險,帶兵進臨桂城?”

沈溪如此一說,對沈溪信任有加的將領自然明白過來。對他們而言,駐紮城內和城外沒有區別,前提是別出現意外,危及自身安全。

但張永卻完全不信沈溪那一套,之前在土木堡和京師城外僥倖獲得大功,他的傲氣見漲,此時在沈溪面前,態度非常囂張:

“沈大人,您可不能拿自己的想法來定義叛軍動向……大軍留在城外,萬一遇到襲擊,導致全軍覆沒,這責任你可擔得起?”

蘇敬楊握緊拳頭:“張公公請放心,我等還巴不得那些龜孫子來襲營呢,我們對營地安全一向重視,如果他們敢來,一定會讓他們嚐嚐我們的厲害。一路上這些龜孫子都在逃,現在他們長本事了,敢跟我們一戰?”

在場幾名將領,個個都對叛軍表現得很不屑,紛紛出言附和。張永見狀,不好再唱衰,因爲他知道在軍中得罪將領不是好事,其實大多數時候他都是虛張聲勢,喜歡裹挾民意,但眼見所有人都支持沈溪,他也就偃旗息鼓。

有了蘇敬楊等人表明態度,沈溪也就不用再解釋下去,一擺手:“時候不早,該埋竈生火了……入夜後,營地內外加強戒備,本官不希望真的被張公公言中!”

……

……

臨桂城東二里的灕江畔。

剛剛入夜,佔地遼闊的大營內燃起熊熊篝火,三軍埋竈造飯。

等吃過晚飯,一部分將士展開巡邏警戒,進入剛剛修築好的明暗哨駐守,剩下的將士則十人、二十人一組,圍坐在篝火前,聽識字的小旗講解戰場上的事情,還有當前大明的情況,讓士兵們明白自己當兵的意義。

這種“自發形成”的會議,實際上是一種思想動員會。

沈溪發現,麾下官兵文化普遍不高,沒有上戰場殺敵的經驗,平時訓練也很少,每年僅限春秋兩操,地方財政基本不撥款,士兵們得過且過,沒人要求他們,他們更不會嚴格要求自己,本身又是世襲軍戶,在太平年景,誰會想謀求進步?

因爲這一路行軍,時間上沒有具體要求,沈溪便讓士兵輪流接受思想教育,先由沈溪自己給軍中那些識字的官兵進行培訓,傳授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識,以及當前大明內外環境。這些人在經過學習後,沈溪便將他們提拔爲軍中的小旗,專司負責思想動員。

這些小旗從沈溪那裡吸收到許多新知識新思想,每次開會就好像講故事,讓士兵把心都聚攏在了一起,一到晚上就湊一塊兒談天說地。

這樣做,不但是在潛移默化地傳授文化知識,更是在培養感情,如此到了戰場上,士兵們心中才會增添獲勝的底氣,爲身邊的同袍而戰,做到相互協作,無往而不利。

動員會剛開始,沈溪已經準備休息。

這幾天他睡得不好,想趁着兵馬駐紮臨桂城外,好好睡個安生覺。

該進城還是要進,只是進城的方式方法需要斟酌,沈溪最擔心的是城防換防問題,桂林府地方駐軍,肯定不想將臨桂城防交給別省將士,他們自然會想,別省之人會爲了廣西省城而浴血奮戰?

沈溪最怕的,是因城防換防問題入城後跟地方將領產生矛盾。

這邊沈溪剛要回寢帳,卻有侍衛來報,說是臨桂城東門方向有車隊過來,似是地方官府派來聯絡的。

臨桂到底是廣西省治,三司衙門一應俱全,沈溪作爲六省兵馬提調、左都御史、兵部尚書,頂着這麼大的官帽蒞臨臨桂,地方上不可能不接待,沈溪原本以爲城內得到消息會晚一些,要明天才會派人來,沒想到當晚就有了動向。

沈溪叫來負責值守的風昭原,詳細交待一番:“……要防備叛軍偷襲,自臨桂城東門來的車隊,未必不是叛軍所扮,一定要小心謹慎,營地內進入一級安保,士兵們各自準備,隨時應戰!”

“是,大人!”

風昭原領命後,匆忙而去。

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三二三章 公子,不要第二五九七章 驚魂未定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一八五章 鬥氣小蘿莉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八十八章 紅袖添香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一三五五章 不勞親自動手(求月票)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一一五七章 沙盤演兵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二二九五章 救駕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五九六章 不通世情?(第二更)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託孤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二六七五章 如爾所願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
第一九九五章 善待第三四五章 入夥(求訂閱)第二七七章 院試第二場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二〇〇三章 決戰朝堂第一一〇九章 贖人的條件(第三更)第五十一章 生意經第七三八章 藥方救人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七一四章 初爲人父(第三更)第三二三章 公子,不要第二五九七章 驚魂未定第一一三六章 臨戰的一天(第二更)第二〇三九章 家底不剩第二二〇四章 困獸猶鬥第八三六章 借衙門審案第一七五四章 雙簧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四九四章 當庭翻供(第七更)第一七八三章 無人替代第一三四章夜半相會無人時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二一四七章 特殊的門路第五十四章 小軍師第一一四五章 最後的防線第五二〇章 講宋史(第八更)第一〇二八章 學問自在心中(第四更)第一九六二章 人事更迭第一一八四章 一戰定輸贏第五九〇章 謝鐸刊書(第三更)第七二八章 心照不宣第二四七章 勾心鬥角(第十一更)第二二二章 風花問月(上)第一八五章 鬥氣小蘿莉第二二六三章 杯葛第二章 頭懸樑,錐刺股第一七四〇章 主動權第一〇五九章 雄關(第一更)第二一三八章 敢於納諫第三〇四章 家無寧日(第四更)第九一四章 請個先生不容易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一七五一章 各懷心機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一一七二章 不若降了?第一章 桃村有雨第八十八章 紅袖添香第二二五四章 各有打算第二八〇章 出案前綜合症第一七二九章 皇帝的寵信第六八六章 大明才俊第一人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二三三六章 禍福難料第二六一七章 舉報第一三五五章 不勞親自動手(求月票)第一九一〇章 寫份奏疏第一一五七章 沙盤演兵第二一〇六章 自虐第三一五章 無毒不當家(求月票)第二三四五章 等着吧第二二九五章 救駕第一九八六章 忠人之事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〇〇章 白雪公主第一一七一章 一團亂麻第二五六〇章 強行不虧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八〇一章 正三品的“代總督”(第三更)第四七五章 李公斷,牆頭草(第三更)第一八二五章 絕不客氣第七十章 老爹有“外遇”?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一一八三章 堅持第一〇八六章 殺夫仇,丟刀恨(第二更)第五九六章 不通世情?(第二更)第二五六二章 千里派謀士第一五五六章 弘治託孤第二四三六章 世子第二〇一〇章 事態擴大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一〇一八章 回京第二六七五章 如爾所願第二五四〇章 奏諫第二一五三章 棋子第二三九六章 唯一人選第九〇八章 封侯不易第二三六七章 升遷第一六〇九章 能人第一六六五章 猶豫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一四八八章 樂不思蜀第一九八九章 變化的時代第九二三章 書獻的不是時候(第四更)第二四八六章 戰局有變第一五四九章 有麻煩了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四六九章 經筵前的邀請(第三更)第一五六一章 當家作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