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〇章 縣試

天放亮,卻是晴空萬里。

葉名溯將第一題四書文的考題寫到紙上,再將考題糊在木牌上,一式兩份,派人在場地中巡迴展示。

這對靠近正堂的考生多少有利,能及早看到題目就能早一步思考、答題。

沈溪的甲子號考棚正好在靠近轅門的地方,距離正堂那邊比較遠,衙役在考場各通道轉了個圈,最後才轉到沈溪這邊。

衙役好像擔心沈溪眼神不好看不清楚,還特別往這邊靠了靠,停頓了一會兒才走。

無論哪個衙役見到沈溪,臉上都掛着笑容,沈溪感覺自己好像是考場中的明星一樣。

四書文的題目是“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語出《孟子·公孫丑章句上》,按照字面意思,是施行仁政來治理天下,沒有誰能夠抵禦。論的是“仁政治國”,算是中規中矩的考題。

四書不過四本書,寥寥幾萬字,千百年的科舉,每年全國那麼多府縣的考試,想從中挑出些花頭來實在不容易。

從明朝中葉開始,在考試中用“截搭題”的方式來考學生,即從不同的典著中節選一句或幾句話,拼湊在一起出題,那是千奇百怪,花樣迭出。

但這次葉名溯出題,算得上是“良心題”。

四書文必考,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這句話只要學過《孟子》的人大概都知道是什麼意思,但要把自己的觀點貫徹到文章中,那就要靠學問了。

題目公佈後,所有考生都在閉目冥想,有的乾脆搖頭晃腦,像是在那兒默背書本一般。

沈溪把墨研好,情不自禁打了個哈欠,也是昨夜晚睡早起,精神有些萎靡不振。

因爲選考的五經文差不多要到中午纔會放題,沈溪想的是,先把文章寫好,趴下來稍微眯一下,養足精神,不然以他現在所處考棚的位置,到中午以後陽光正好照射過來,被春天暖薰薰的陽光一曬,必然困頓不堪。

沈溪提起筆,開始寫他科舉考試的第一篇八股文。

題目很容易,不需要做太多的考慮,遵照馮話齊的意思,縣試裡引經據典不能引用得太深,適可而止是最好的。

一篇文章,不得少於三百字,試卷每頁以紅線爲界,以黑線爲直格,每頁紙差不多能寫一百字左右。一共十四頁考卷,後面還要寫五經文,洋洋灑灑寫個七八百字的四書文,那後面肯定沒地方寫五經文了。

沈溪把握得很好,以仁政治國,就以如今弘治帝爲例,拿古孝賢君王來作比,以他十歲的腦袋瓜,寫起歌功頌德的文字恰到好處,不刻意歌功,婉轉之中,還帶着對歷史上各朝君王功過的檢討。

寥寥不到四百字,沈溪前後用了不過半個時辰。檢查好,抄寫與卷子上,慢慢把卷子合上,用鎮紙壓好。

隨即沈溪伸個懶腰,趴在桌上小寐。

別的考生多半還都沒下筆,沈溪已經完成了他的第一篇科舉文章,別人見到沈溪趴在那兒,只當沈溪一個孩子不會作答,趴在那兒冥思苦想。

沈溪睡了大約一個時辰,隨後被春日裡一股寒風吹醒。等他清醒過來,五經文的題目尚未公佈,沈溪可以繼續想別的事情。

到中午時,五經文開始放題,一共五道題目,分別出自《五經》,考生可以選擇其中一題來作答。

沈溪跟馮話齊主要學的是《春秋》,但先走到沈溪這邊展示的題目卻出自《尚書》,“其爾萬方有罪,在予一人;予一人有罪,無以爾萬方”。

語出《尚書·湯誥》,是商王成湯在滅夏桀之後回來對各方諸侯說的話。

這句話的意思是,你們萬方諸侯有過錯,原因在我一人身上;若我過失,與萬方諸侯無關。

歷史傳下來的《尚書》版本多樣,但以僞古文孔本尚書爲官方定本。

沈溪在學塾只是將《尚書》背熟,馮話齊連經義和集註都沒有給他講全,好在沈溪前世專門研究過幾種版本的《尚書》,並結合朱熹對《古文尚書》和《今文尚書》差別的論述,對此並不陌生。

沈溪不想弄得太複雜再去看《春秋》的題目,他覺得這道《尚書》題不錯,跟之前四書文“仁政治國”算是一脈相承,都是論述君王治國之道。

沈溪提筆破題,直接以“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積不善之國必有餘禍”來破題,以論述君王對於天下興亡有所承擔的重要性。

這次沈溪覺得有種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感覺,反正他年歲小,就算過了這次縣試,他也不能馬上去府試、院試,甚至是鄉試和會試,他對於這次考試並非十分看重,本着重在參與的精神,他寫起一些話來也沒太多顧慮。

一篇文章作下來,沈溪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但篇幅所限,必須要收尾。

在八股文中,對於頭尾的要求很高,等沈溪完成後,仔細審讀一遍,覺得沒什麼差錯,再往正捲上抄寫。

一切完畢,時間纔剛剛過正午,距離下午交卷尚早。

沈溪上午補了一覺,精神尚可,這會兒沒有睡意,便坐在那裡發呆,偶爾側目看看別的考生奮筆疾書,便有種怡然自得的感覺。

吃了點米團,肚子不是很餓,他端坐那兒,等着太陽落山。

到未時末,已到日頭西斜的時候,沈溪全身都被陽光包裹。此時葉名溯在正堂前坐得久了,下來巡視考場,順帶看看學生的答題情況。

在縣試中,儒學署的人雖然是監考者,但他們不能隨便觀看學生的考卷。主要因爲儒學署的人跟城中的許多童生都認識,尤其是那些考了幾屆的老童生,在縣試不進行“謄卷”的情況下,怕因此而從中有私相授受的事情發生。

但知縣作爲主考官,要看考卷,雖然說於理不合,但也沒人敢阻攔。葉名溯一路巡查考場,中途走到沈溪面前,但見沈溪坐在椅子上,只有小半個身子露在桌子上,而桌上的筆墨擺放整齊,連考卷都已經合上,當下忍不住心中的好奇,想伸手拿沈溪的考卷一觀。

“縣尊大人,此舉怕是不妥……”

旁邊跟隨的儒學署的訓導小聲提醒。

葉名溯要探頭去看看考生的答題情況是完全可以的,但若是拿起學生的考卷仔細端詳,不但會引來考官不公的嫌疑,還會影響學生答題。

葉名溯微微頷首,左右瞥了一眼,離開沈溪旁邊,心裡卻在想爲何沈溪如此淡定。

日落西山前,考場將分批進行“放排”,即把轅門打開,讓答完卷子的考生出考場。考試到天色昏暗下來放排即告結束,畢竟考場內不供應蠟燭,若真到天黑了還沒寫完,摸着黑也沒法寫。

沈溪選擇在第一次放排時出考場,與他一起出考場的人不多。等衙役把卷子收上去,沈溪收拾好考籃,把筆墨和沒吃完的米團收好,施施然出了考場。

走出考場後,遊目四顧,並沒有見到沈永卓的身影,沈溪只好耐心等候。

考場外面的空地上,有不少同窗或者同鄉子弟湊在一起討論剛纔的考試內容,有的人說簡單,有的說挺難,其中以說難的居多。

很多參加縣試的學生都是靠“押題”來試圖通過考覈,背誦以前見過的優秀時文,把八股文當成是背書來考,一輩子若有一次撞上,還真有通過的可能,否則就只能在考場裡隨便應付,等待來年再撞大運。

到第二次放排時,沈永卓也出來了,沈溪看到沈永卓臉上容光煥發的樣子,揣測他考得應該不錯。

“七弟,你五經選的哪一篇?”

畢竟是在城裡,就算沒有家裡人來接,二人也熟悉回去的路。走在半途,沈永卓終於打開話匣子。

“《尚書》題!”

沈溪這個時候才覺得肚子有些餓了,把中午沒吃完的米團往嘴裡塞,隨口問道:“大哥,你呢?”

沈永卓目光及遠:“蘇先生教的是《周易》,我就選的《周易》題,感覺蘇先生教授的很多都能用上。”

沈溪點頭應是,心裡卻不以爲然。

現在要寫的是八股文,光靠先生教的那些可不行,需要用生平所學,加上一些獨到的見解,才能作好一篇中規中矩的文章。他料想沈永卓做八股文的方式,大約是引用之前背誦的押題文,再加上一些個人的理解,畢竟很多題是屬於那種模棱兩可,內容跟君王如何休養和治國有關。

走出不遠,沈明鈞匆忙從印刷作坊的方向趕了過來,手上提着燈籠。

顯然沈家人怕沈永卓和沈溪兩兄弟要考到天黑後纔出來,讓沈明鈞做好了準備,但沒想到二人提前出了考場,一時間有些措手不及。

“你們……回家再說吧。”

沈明鈞非常關心沈永卓考試的情況,就好像關心自己兒子一樣。

對沈明鈞來說,只要沈家人考得好,無論是不是自己兒子都行,這也是老太太李氏平日對他洗腦的結果。

回到家,沈家人全都聚到門口來迎接,好像歡迎凱旋的將士一般。

老太太李氏和大房的王氏拉着沈永卓的手,問東問西,而沈永卓臉上滿是笑容,讓人一見便知他第一場通過的機會很大。

沈溪這邊,則沒什麼人理會,李氏只是讓他進去好好溫習,等過兩天第一場成績公佈,再決定後面作何安排。

***********

ps:第十一更,同時也是滿720票的加更!

這章寫得沒什麼狀態,感覺對考試的氣氛還是渲染得不足,嗯,大家將就着看吧!天子繼續求訂閱、和鼓勵!

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二三九一章 空衙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變化?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禮時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二五四六章 不參與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五八章 他們是要私奔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二一一三章 大宅門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一二一章 全要了(第三更,求月票)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二二九章 城門之戰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
第九四三章 東南未平,西北又起第二一八九章 莫得罪小人第二〇二五章 不幸之女第十六章 夏主簿第一七五三章 君臣對壘第五六三章 贖人先談賠償(第四更)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一三五〇章 麻痹對手第一五一〇章 夫妻兩條心第一二九六章 獻不完的首級第五〇七章 使節與番僧(第一更)第二六二二章 一代賢相第二四六章 生是一家人(第十更)第九九九章 奉調第二七三章 惴惴不安第九三五章 刑場第二三二四章 新秩序第六八五章 謝遷送厚禮(第二更)第一六二九章 入調之議第一七六三章 內患外求第二三九一章 空衙第一四九五章 不急不躁第二四二一章 明君難當第六〇六章 麻煩人的謝閣老第一二〇七章 師兄,真是你啊?第二〇二九章 選美第一三〇六章 又有變化?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二一七一章 紙上談兵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二四九章 教媳有方第一九一一章 時間差第六八七章 去草原的使節(第四更)第一五七三章 肆無忌憚第三二五章 厚禮相贈(第五更)第九十九章 會疼人的小姐姐第六〇一章 何時熬出頭(第四更)第一九二章 悲喜兩重天第八三一章 自己送上門(第二更)第七三四章 權謀是一門學問第一五六六章 ****第一八七七章 另請高明第二〇三三章 劍舞第一八〇七章 小團體第九〇二章 又到一年送禮時第十五章 男女授受不親第一四〇七章 扶植傀儡第一九八章 備考府試第九三八章 寸有所長,尺有所短第一五八一章 交易第一九二七章 密議除瑾第一七六二章 損招第二五四六章 不參與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一〇七章 年畫(求收藏)第二一一五章 不論身份只論朋友第一一一六章 不可啊父皇(第二更,求月票)第七九三章 這差事不關我事(第三更)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一四五〇章 病危第四十七章 姐妹一家親第七八一章 攤派和轉嫁第六三五章 六炮定國威(第二更)第三九三章 唐伯虎砸場(第三更)第一五八章 他們是要私奔第四一〇章 營救(第八更,送所有書友)第二〇一九章 刺殺第六九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更)第二一一三章 大宅門第九九六章 替民做主第一一二一章 全要了(第三更,求月票)第二四〇四章 談條件第二二一九章 等的就是這一戰第二四一七章 沒門兒!第二三七八章 看熱鬧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二〇一三章 秉公辦理第一五七八章 真金不怕火煉第一三九一章 罅隙第四九二章 這位是賤內(第五更)第一七四六章 雨點小第二〇〇五章 以權換利第九六二章 將軍明鑑第二九六章 你是天上的星辰第一〇三二章 先見之明第二八二章 院試第二第二六〇六章 先發制於人第一二四六章 極大的諷刺第三四八章 回家的誘惑(第五更)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四一七章 涉險過關(第七更)第一二二九章 城門之戰第二四五五章 受益者第二三七四章 得不到的纔是最好的第二五七一章 貞女第二四六九章 爭權奪利第一四六章 最強智計小諸葛第一一一一章 分兵(第二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