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

也不曉得劉存厚是不是還在趕往向榮大營的路上,這兩年動不動給革職,沒幾天又被起復,堪稱“三起三落”的向榮已差家人給會館送來了兩萬兩銀子!

這兩萬兩真像一陣及時雨,黃鐘音、吉雲飛、敖彤臣和江昊軒、何恆等在京大小官員個個有份兒,手頭上一下子寬裕了,這日子過得再也不用那麼清苦。但這銀子不能白要,這些天衆人不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幫着奔走,而且“各司其職”,各有分工。

黃鐘音負責打點言官,三天兩頭宴請六科給事中和各道御史,請他們筆下留情,別跟以前一樣動不動就彈劾向榮;吉雲飛、江昊軒和何恆負責打探消息,年前剛入值軍機處的一個“小軍機”和吏部、兵部的幾位主事成了重慶會館的常客。

翰林院檢討敖彤臣和剛館選上翰林院庶吉士的敖右賢負責清流,隔三差五邀上一幫翰林官踏春郊遊或來會館吟詩作對,藉機盛讚遠在江蘇的向榮不但驍勇善戰也是個大忠臣,這年頭名聲比什麼都重要,沒一個好名聲再驍勇善戰也沒用。

值得一提的是,衆人全是清官的文官,不能就這麼到處爲向榮一個行伍出生的武官奔走,不然傳出去會被人笑話,所以每次都先聊戰局,先提“萬福橋大捷”,先說年前才補上缺去揚州上任的會館首事韓四果然爭氣,說着說着再自然而然地說向榮身上。

衆人交好的那些京官之前大多來過會館,本就認得韓四,本就覺得韓四爲人不錯,不但一聊起來就興高采烈,而且回去之後跟別人一聊到戰局也自然而然地聊起韓四,“萬福橋大捷”就這麼在口口相傳中成了衆多“大捷”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大捷。

在吏部行走的員外郎周文傑是敖彤臣的同年,前晚在重慶會館的酒桌上剛談論過韓四,今兒中午跟考功司的幾個筆帖式一起吃酒閒聊時竟無意中聽到韓四消息,他敢肯定敖彤臣一定不曉得,一散班(下班)就匆匆趕到重慶會館。

沒想到不但敖彤臣、敖冊賢兄弟在,湖廣道御史黃鐘英和翰林院編修吉雲飛也在,周文傑顧不上跟二人問安,一走進花廳就拱手笑道:“黃老爺,吉老爺,敖兄,周某給您幾位報喜來了,貴館又要設宴慶賀!”

“周兄,到底啥喜事?”

“大喜事。”周文傑坐到敖彤臣身邊,笑看着黃鐘音和吉雲飛道:“黃老爺,吉老爺,前兒個您二位不是說志行打了個大勝仗,立了個大功,奉賞卻遲遲沒下來。您二位隨口一說,我卻一直放在心上,一直在幫着留意。”

“這麼說有消息?”吉雲飛急切地問。

“嗯,有消息了。”周文傑從小山東手裡接過茶,淺嘗了一小口,隨即放下茶杯眉飛色舞地說:“吉老爺,志行的事之前之所以遲遲沒消息,一是他年前纔到任,這官沒做幾天,吏部哪會有他歷年的考績考語。加之江寧失陷,吏部又沒收到兩江總督、江寧藩司和江蘇按察司的呈文,只有他的履歷和一份六百里加急的萬福橋大捷奏報,這就把考功司和清吏司給難住了。”

“想想還真是。”黃鐘音忍不住笑了。

“二是欽差大人琦善的奏報中說他受了傷,說他要告病。可到底恩不恩准,皇上沒下諭旨,軍機處也沒個準信兒,這就讓我們吏部更爲難。”

吉雲飛禁不住笑道:“這倒是,畢竟他要是告病回鄉就得按告病的慣例封賞,留任或升轉就得按留任或升轉的例封賞。”

周文傑點點頭,接着道:“江蘇那邊不用問都曉得早亂成了一鍋粥,欽差大臣琦善要攻剿賊匪,收復揚州,再會同你們的那位同鄉向榮收復江寧。要說敘功,要敘功的文武官員多了,哪顧得上志行這點事!兩江總督遠在常州,江蘇巡撫一樣在江寧,剛到任的江蘇按察使遠在徐州,既顧不上也懶得管志行的事,所以軍機處也好,我們吏部也罷直到前天中午都只有那份六百里加急的萬福橋大捷奏報。”

“現在有了嗎?”敖彤臣急切地問。

“有了,不過既不是欽差大人琦善的,也不是兩江總督怡良的,一樣不是江蘇巡撫許乃釗的,而是署理兩淮鹽運使郭沛霖的保奏。”

黃鐘音下意識問:“郭沛霖到揚州了?”

“郭大人到任了,不過沒去揚州,揚州不是被賊匪佔了嗎,兩淮運司衙門現而今移駐泰州。郭大人六百里加急上了兩封摺子,聖上全恩准了!”

“郭沛霖上的啥摺子?”

“一份是兩淮鹽務的,一份是保舉志行和隨志行守萬福橋的那些士紳和勇目的,皇上昨兒下午諭旨,以江蘇泰州署理州同韓秀峰防阻賊匪出力,賞從五品頂帶,銀一百五十兩,白玉搬指一個,大荷包一對,小荷包二個。準兩淮運司郭沛霖所奏,升任該員爲兩淮鹽運司副使,就地養傷練兵,復建鹽捕營,嚴緝私販,防堵透漏。”

周文傑笑了笑,接着道:“不但志行升官了,跟志行一道編練鄉勇的那些士紳和跟志行一道守萬福橋的勇目也全升了官。相比志行這樣的經制內官員,皇上對那些士紳和勇目是讚譽有加。賞那些士紳正七品頂帶,諭旨中甚至說那些勇目膽壯能戰,槍不妄發,始終奮勇,出力報效,即可拔補營員,以示鼓勵,還要四百里諭令知之。”

“聖上這麼做有聖上的道理。”吉雲飛沉吟道:“志行是朝廷命官,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報效朝廷是應該的。而重賞士紳和鄉勇,則能鼓舞士紳和百姓士氣,能使官紳聯爲一氣,衆志成城。才能杜外匪之窺伺,絕土匪之竊發,方足以收實效而固人心。”

“博文所言極是,不過我們還是說說志行吧,年前還是個九品芝麻官,現而今已經是從五品的鹽運司副使了,並且是實授不是署理,更不是虛銜。”

吉雲飛反應過來,不禁笑道:“永洸兄,志行這運副(鹽運司副使的簡稱)何止是實授,而是特授!天底下那麼多官員,大多是吏部選任的,又有幾個跟他這樣是聖上直接下諭的。”

第七百零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七十一章 首重鄉誼第六百五十四章 賭一把第五百六十七章 地龍翻身第六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宅院第四百八十六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得有個人去交涉第二百八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七百四十一章 怎會弄成這樣!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城不是巴縣第六十六章 倒黴的茶幫第七百一十一章 越來越難做的官第六百五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家的消息第一百零六章 會館首事(三)第四百零一章 嘉定不太平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六百六十八章 又見榮祿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上任(二)第八十四章 夔州有人第九十章 追上來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編練鄉勇第六百四十九章 報憂不分憂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敢不答應!第二百三十七章 許樂羣的秘密第二百九十三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八十章 “結義兄弟”第一百一十章 人生無處不相逢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七十一章 首重鄉誼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鄉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三百零二章 相機行事第七百零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六十八章 顧少爺要回去第五百七十一章 這樣挺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蔣幹盜書”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七百四十章 病急亂投醫第五百八十二章 鯉石書舍第八十九章 姜太翁釣魚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開眼界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七百零七章 打就打吧!第一百四十九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二百九十章 錢糧的用處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六百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八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三十章 新年新氣象第二百七十四章 名正言順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六百零六章 愛屋及烏第六百七十三章 欽差(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還兼着一個差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四百二十四章 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關監督新書感言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第五百九十三章 辦不辦看情形第七十二章 首重鄉誼(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馳援武昌!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京第三百零七章 士氣可用第四百六十九章 領憑上任(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經不再是蘇鬆太兵備道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鹽鹼地也是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巴縣的團練第六百四十二章 旁觀者清第五百三十五章 彭蘊章的提醒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四十五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二百七十九章 從六品州同!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臉!第五百六十一章 官聲人脈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七百零三章 施恩圖報沒那麼容易第六百九十章 緊鑼密鼓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六十三章 覲見(一)第二百四十章 誰算計誰第六百零五章 打通商道第六百七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三百二十章 虎落平陽第四百三十二章 許乃釗到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江寧城破!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臉!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
第七百零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七十一章 首重鄉誼第六百五十四章 賭一把第五百六十七章 地龍翻身第六百一十六章 奇怪的宅院第四百八十六章 慈不掌兵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得有個人去交涉第二百八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七百四十一章 怎會弄成這樣!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城不是巴縣第六十六章 倒黴的茶幫第七百一十一章 越來越難做的官第六百五十六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家的消息第一百零六章 會館首事(三)第四百零一章 嘉定不太平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六百六十八章 又見榮祿第二百二十章 新官上任(二)第八十四章 夔州有人第九十章 追上來了!第二百六十九章 編練鄉勇第六百四十九章 報憂不分憂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敢不答應!第二百三十七章 許樂羣的秘密第二百九十三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五百四十一章 雷霆雨露皆君恩第八十章 “結義兄弟”第一百一十章 人生無處不相逢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七十一章 首重鄉誼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鄉第五百四十四章 日進斗金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三百零二章 相機行事第七百零二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一百六十八章 顧少爺要回去第五百七十一章 這樣挺好第一百一十九章 “蔣幹盜書”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七百四十章 病急亂投醫第五百八十二章 鯉石書舍第八十九章 姜太翁釣魚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開眼界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七百零七章 打就打吧!第一百四十九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二百九十章 錢糧的用處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六百章 招兵買馬第二百八十五章 跳樑小醜第一百三十章 新年新氣象第二百七十四章 名正言順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六百零六章 愛屋及烏第六百七十三章 欽差(二)第四百二十七章 還兼着一個差事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四百二十四章 松江府海防同知兼江海關監督新書感言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第五百九十三章 辦不辦看情形第七十二章 首重鄉誼(二)第六百三十一章 馳援武昌!第六百七十七章 回京第三百零七章 士氣可用第四百六十九章 領憑上任(三)第四百一十九章 你已經不再是蘇鬆太兵備道了!第二百九十一章 鹽鹼地也是地第五百八十五章 巴縣的團練第六百四十二章 旁觀者清第五百三十五章 彭蘊章的提醒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四十五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二百七十九章 從六品州同!第八十三章 知己知彼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臉!第五百六十一章 官聲人脈第三百四十四章 志行升官了(一)第七百零三章 施恩圖報沒那麼容易第六百九十章 緊鑼密鼓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四百六十三章 覲見(一)第二百四十章 誰算計誰第六百零五章 打通商道第六百七十九章 最壞打算第三百二十章 虎落平陽第四百三十二章 許乃釗到了第二百九十五章 江寧城破!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第五百六十三章 露臉!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