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九章 誰也沒想到

光陰如梭,一轉眼又過年了。

琴兒在娃他外公和費二爺的耳濡目染下,漸漸學會怎麼操持這個家。

去年夏天最熱的時候,同幺妹兒一起帶着娃回走馬鄉下伺奉公婆和嬸孃,臘月裡又把公婆和嬸孃接到城裡來一起過年,跟新任道臺、府臺、縣太爺夫人沒少走動,甚至帶着幺妹兒和潘二媳婦一起去江北拜望過幾次段夫人。

天天都有事,好像總在忙,可細想起來卻不曉得都忙了些啥。

有幺妹兒和潘二婆娘說說話,加上要帶仕暢仕路兩個娃,平日裡倒也不悶,只是一到晚上就不由地想念遠在京城的娃他爹。

盼星星盼月亮,沒盼到娃他爹回來,但總算盼到了娃他爹託票號捎回的家信。

娃他外公和費二爺一大早就帶着倆娃去龔老爺家吃酒了,她和幺妹兒都不識字,只能讓家人去前頭會館把潘二請來幫着念。

“之乎者也”的她和幺妹兒都聽不懂,潘二乾脆幫着翻譯成白話。

“四哥說天下不太平,兩江的長毛、安徽河南的捻匪和兩廣的會黨沒能剿滅也就罷了,朝中竟也接二連三出事。年前的順天鄉試有人舞弊,牽連了不少大人,連柏中堂都被革了職,究竟如何處置還沒塵埃落定。”

“不關他的事吧,他有沒有被牽連?”琴兒急切地問。

“嫂子,這您大可放心,四哥做事多謹慎,何況他是奉宸苑卿,又不是禮部的尚書、侍郎,更不是順天鄉試的同考官,跟他沒啥關係。”

潘二安慰了一句,接着道:“但已經牽連了那麼多人,接下來不曉得還會有多少人被牽連,所以這京官是越來越難做。”

幺妹兒禁不住問:“長生哥,照你這麼說,我四哥是不是打算辭官,打算回來?”

潘二看看書信,擡頭道:“四哥雖沒明說,不過能看出他早已萌生退意,我估摸着他之所以遲遲沒回來,只是沒找着合適機會。”

琴兒心想他一定是想她、想娃、想這個家了,忍不住問:“他還說啥了?”

“嫂子,四哥讓老夫人、段經承、費二爺和嬸孃保重身體,也讓你不要太過操勞,不要太緊張仕暢和仕路的學業,說有時候管太嚴只會適得其反。”潘二頓了頓,又說道:“四哥倒不是很擔心您和仕暢、仕路,只是有些擔心老家。”

“擔心大哥大嫂他們?”幺妹兒下意識問。

“不光擔心大哥大嫂二哥二嫂,更擔心仕通仕達。四哥說韓家以前雖窮,雖總被人瞧不起,甚至被人欺負過,但不能因爲他做上了官,又出了兩個童生就忘了本。說做人不能爲富不仁,更不能橫行鄉里。還說今後別再買地了,說咱們巴縣山多地少,咱家多買幾畝地,別人家就會少幾畝地,沒了地人家咋活?”

“曉得了,以後不買。”琴兒連忙道。

“再就是鋪子也不要買太多,當鋪最好也不要開,說富不過三代,現在積攢再多的家業,也會有被揮霍一空的時候。與其把心思放在這上頭,不如讓娃們多讀些聖賢書,多教教娃們做人的道理,只要娃們明事理,將來就算考取不上功名,這日子也一定能過下去。”

見幺妹兒欲言又止,潘二連忙看看信,接着道:“幺妹兒,四哥說你家柱子的差事辦得不錯,這苑丞再署理幾個月就能實授了。”

“長生哥,那我家柱子有沒有說啥時候回來?”

“他肯定聽四哥的,四哥啥時候回來,他自然啥時候回來。”潘二放下書信,又笑道:“不過大頭十有八九不會回來了。”

“爲啥?”琴兒不解地問。

“一是大頭現如今能耐了,做上了御前侍衛,成了皇上身邊的人,不是想辭官就能辭官的;二來翠花帶着娃回來泰州老家,據說在老家蓋了個大房子,他雖生在巴縣長在巴縣,可在巴縣卻連一個親戚也沒有,就算將來致仕也只會去泰州跟翠花和娃們團聚,也不會再回巴縣。”

“那他這不成倒插門了嗎?”幺妹兒嘀咕道。

“娃有不跟翠花姓,只要娃姓袁就不算倒插門。”潘二笑了笑,想想又說道:“大頭將來去泰州也好,至少咱們在江蘇還有個朋友,更別說泰州離上海要比咱們巴縣離上海近多了。”

琴兒糊塗了,下意識問:“泰州離上海近,跟咱們又有啥關係?”

“嫂子,您一定是忘了您家在上海也有產業,四川會館說是會館,其實是四哥的,後來鈺兒小姐又幫四哥在會館後來置了棟洋樓。我敢打賭,等四哥辭了官,不再像現在這般身不由己,一定會帶您和仕暢仕路去上海開開眼界,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

提起任鈺兒,琴兒心裡就變得有些酸溜溜的,沉默了一會兒,故作輕鬆地笑道:“你不說我差點忘了,也不曉得那宅子有多大,不曉得那洋樓究竟啥樣。”

“後來置的那棟我沒見過,會館我曉得,上下三層,加起來三十四間房,外頭是一圈鋪面。聽說英吉利租界的人越來越多,比咱們巴縣還繁榮,我估摸着會館一年下來能收不少房錢,那圈鋪面的租金一樣不會少。”

“錢呢,我只曉得那邊有咱家的產業,可到現在也沒見着一文錢!”

“應該是直接匯給四哥了吧,再說那邊有劉老爺盯着,誰敢貪嫂子您的錢。”

幺妹兒在京城呆久了,在巴縣呆着真不大習慣,竟笑問道:“嫂子,咱們不能去京城,因爲去了會給四哥和柱子添亂,可去上海沒事啊,要不咱們去上海瞧瞧?”

潘二嚇一跳,不等琴兒開口就苦着臉問:“幺妹兒,你曉得上海在哪兒嗎,曉得上海離咱們巴縣有多遠嗎?”

“上海不就是江蘇嗎,再遠難不成還能比去京城遠!”

“雖不比去京城遠,但也差不了太多,而且這一路上不太平,真要是去的話要路過江西、安徽,可江西和安徽正在鬧賊匪,江寧就更不用說了,長毛把江寧當作他們的京城,已經盤踞了好幾年!”

琴兒也覺得太荒唐,連忙道:“幺妹兒就是隨口一說,你千萬別當真。”

“這我就放心了,嫂子,您先忙,我得去前頭瞧瞧,過幾天有一批鹽要運往武昌,我得去看看準備的咋樣。”

“辦差要緊,趕緊去吧。”

……

就在琴兒請潘長生幫着念家信之時,韓秀峰剛參加完驚心動魄的朝會,故作鎮定地跟文武各官一起走出宮門,徑直來到集賢院。

科場案總算查了個水落石出,可在如何處置主考官柏葰這件事上,卻把禮部、吏部、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給難住了。因爲柏葰只是“聽受”浦安轉託家人靳祥所託,取中了考生羅鴻繹,並沒有收條子,也沒有收羅鴻繹、浦安的銀錢,更沒有“交通”。而“聽受囑託”一節,《欽定科場條例》中既無應如何處置的明文,亦無成例可循,按例只能“比照審議”。

柏葰出事不管怎麼說也是官居一品的大學士兼軍機大臣,大清這麼多年還沒有殺宰輔的先例。何況科考通關節行賄賂,歷朝並不鮮見,尤其自嘉道之後,世風日下,場闈舞弊之風盛行,甚至在大庭廣衆之下都不以爲諱。

正因爲如此,鄭親王和怡親王並沒想過要趕盡殺絕,原本只是奏請將已革職的柏葰發配充苦差,永不敘用。可皇上對科場積弊顯然早有整飭之意,不然也不會一案發就革柏葰的職,更不會接二連三降諭命鄭親王和怡親王等“詳加披攬,反覆審定”。

幾次奏請被駁回,鄭親王和怡親王只能將柏葰的“聽受囑託”比照“交通囑託”定罪,而按《欽定科場條例》,賄賂通關者應從重治罪,考官通同作弊者一併治罪!

雍正元年,雍正爺又覆準“考官士子交通作弊一應採名受賄聽情關節中式者,審實將作弊之考官中式之舉子處斬,俱立決!

換言之,要處柏葰斬立決!

而今天既是判決的日子,也是柏葰臨刑的日子,對殺不殺柏葰,皇上可能又有些猶豫,遍召羣臣,上自親王,下自卿貳。甚至聲淚俱下地問,殺柏葰有無屈抑,可包括惠親王、鄭親王、怡親王和軍機大臣彭蘊章、文祥在內的所有能進大殿的人,全沉默不語。

皇上見羣臣都不說話,痛心疾首地說了一句“情有可原,法難寬宥”,然後諭令將柏葰、浦安、李鶴齡、羅鴻繹和程庭桂之子程炳採等同案犯斬立決,並著戶部尚書肅順監斬!

韓秀峰只是正三品,只能站在外頭,裡頭的人都不說話,他更不好說啥。畢竟真要是按例,柏葰被處斬實在算不上有多冤。

可想到一個真宰相就這麼被推到菜市口處斬,心裡就很不是滋味兒,在集賢院後頭的小院兒裡渾渾噩噩的也不曉得坐了多久,直到富貴的二兒子吉祥找過來,才意識太陽已落山,天已經黑了。

“四爺,聽外頭的人說,柏葰不但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甚至早讓家人收拾好了行李,打算旨意一到就赴回疆充當苦差,被押到菜市口還在喊冤,不光喊冤,還破口大罵肅順大人,罵鄭親王和怡親王。”

“何止他沒想到……”韓秀峰實在不想再聊這個話題,站起身有氣無力地說:“走吧,今兒個不回南苑了,去會館。”

……

PS:明天要參加上海市公安局文保分局的一個活動,沒時間碼字,今天碼一章先更上。

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五百七十三章 開缺離職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四百五十章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七百四十三章 決戰!第九十七章 雲南竹槓第一百九十章 娃有名兒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嫉惡如仇第六百零四章 危機四伏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人(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求了個差事第三百章 門生故吏第二百七十七章 清軍總捕同知(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四百九十四章 團聚(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周旋第一百七十六章 任禾的婚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三百六十二章 餘有福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鬼門關”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舉輕放第三百九十二章 擅自調兵第六百零四章 危機四伏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過日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福橋大捷第一百七十一章 順水人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賞穿黃馬褂第一百零三章 又添新債第五百七十八章 做官也不容易第二百四十四章 夜裡動手第七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九章 早有打算第一百七十九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用人之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究竟是誰的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幾十年未有之大捷(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秀峰的爲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四十三章 雪中送炭第四百四十九章 許乃釗也有靠山第六十九章 立見高下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朕很欣慰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五百二十九章 讀書有用第二百零四章 請教(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怒人怨第二百四十三章 時間緊急第一百一十九章 “蔣幹盜書”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第六百三十四章 爲何而來第五百九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埋伏打在前頭第三百九十章 胸無大志第二百七十二章 時勢造英雄第六百四十二章 旁觀者清第二百零一章 禮多人不怪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往高處走第五百一十八章 出門靠同鄉第七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打第六十四章 嫁雞隨雞第七百四十章 病急亂投醫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開缺離職第六百九十九章 同鄉之事第九十八章 兒行千里父擔憂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軍機章京上行走!第七百四十八章 密雲無戰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尊卑貴賤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第一百四十七章 兩手準備第五百五十八章 支招兒第三十二章 事情沒完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事不好第五百五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敢不答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軍機章京上行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第三百零八章 潘二的打算第一百七十九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二)第三十章 “激起民憤”第二百三十七章 許樂羣的秘密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過便是功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鈺兒的小心思第七百四十七章 王爺保重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會領兵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杜三要走第二十章 要上賊船第六百四十九章 報憂不分憂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鄉第六百零二章 羊角大營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
第二十一章 “同舟共濟”第五百七十三章 開缺離職第三十六章 潘二的眼力第四百五十章 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七百四十三章 決戰!第九十七章 雲南竹槓第一百九十章 娃有名兒了!第四百七十七章 嫉惡如仇第六百零四章 危機四伏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二百二十七章 拿人(二)第五百二十五章 求了個差事第三百章 門生故吏第二百七十七章 清軍總捕同知(二)第六百五十三章 人各有志第四百九十四章 團聚(一)第三百二十一章 周旋第一百七十六章 任禾的婚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三百六十二章 餘有福回來了!第一百九十二章 “鬼門關”第五百九十四章 不速之客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舉輕放第三百九十二章 擅自調兵第六百零四章 危機四伏第五百零八章 居家過日子第三百二十六章 萬福橋大捷第一百七十一章 順水人情第一百七十八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第六百一十五章 賞穿黃馬褂第一百零三章 又添新債第五百七十八章 做官也不容易第二百四十四章 夜裡動手第七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九章 早有打算第一百七十九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二)第四百六十一章 用人之道第四百二十九章 究竟是誰的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幾十年未有之大捷(三)第一百六十一章 韓秀峰的爲人第一百四十四章 份內之事(一)第四十三章 雪中送炭第四百四十九章 許乃釗也有靠山第六十九章 立見高下第七百零九章 齊聚天津(二)第六百九十二章 朕很欣慰第五百八十四章 暗潮涌動第五百二十九章 讀書有用第二百零四章 請教(一)第四百二十二章 天怒人怨第二百四十三章 時間緊急第一百一十九章 “蔣幹盜書”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第六百三十四章 爲何而來第五百九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一百五十八章 埋伏打在前頭第三百九十章 胸無大志第二百七十二章 時勢造英雄第六百四十二章 旁觀者清第二百零一章 禮多人不怪第三百二十五章 人往高處走第五百一十八章 出門靠同鄉第七十四章 “明修棧道”第四百四十二章 開打第六十四章 嫁雞隨雞第七百四十章 病急亂投醫第三百三十七章 靠山來了第五百七十三章 開缺離職第六百九十九章 同鄉之事第九十八章 兒行千里父擔憂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事不好(二)第五百三十一章 軍機章京上行走!第七百四十八章 密雲無戰事第一百一十二章 尊卑貴賤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第一百四十七章 兩手準備第五百五十八章 支招兒第三十二章 事情沒完第二百三十五章 大事不好第五百五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一百八十九章 他敢不答應!第五百三十一章 軍機章京上行走!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第三百零八章 潘二的打算第一百七十九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二)第三十章 “激起民憤”第二百三十七章 許樂羣的秘密第六百五十八章 無過便是功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鈺兒的小心思第七百四十七章 王爺保重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算計誰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會領兵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一百一十八章 杜三要走第二十章 要上賊船第六百四十九章 報憂不分憂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鄉第六百零二章 羊角大營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