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 風雲突變

聖駕從河槽啓程,經丫髻山、袛園寺抵達南石槽行宮只用了三天。鄭親王和怡親王等幾位贊襄大臣這三天一如既往地忙,邊趕路邊處理了幾件大事!

一是通過往來公文與留守京城的內閣大學士及六部九卿,會同議上大行皇帝諡號,曰顯皇帝,廟號曰文宗,上配列祖,同爲百世不祧之廟;二是擬定“祺祥”爲新年號;三是謹擬崇上母后皇太后徽號爲慈安皇太后,聖母皇太后徽號爲慈禧皇太后;

韓秀峰不曉得兩宮太后有沒有代皇上點頭,只曉得河槽乃京營與直隸駐防八旗及直隸綠營防區交界處,不但留守京城的京營八旗都統率兵來了,甚至連恭親王、周祖蔭、桂良和文祥等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和文武百官也已奉旨來此迎駕。

雖然沒見着大行皇帝梓宮,但他們就已經哭得昏天暗地。

據在一個在裡頭伺候了大半天的太監說,兩位太后也哭的很傷心,但依然強忍着悲痛召見王公大臣。

鄭親王和怡親王不好也不敢阻攔,不然就是欺負“孤兒寡母”,真要是激起公憤,真可能會被那些留守京城的那些王公大臣給生吞活剝了。這一切讓韓秀峰意識到儘管他們中好幾位既是軍機大臣也是先帝託孤的贊襄大臣,但他們今後的話十有八九不好使了,就算亮出大行皇帝遺詔也不好使!

正尋思肅順要是看到這一切會作何感想,文祥快步走了過來,不等他開口就看着他和他身邊的王千里、王河東和慶賢道:“皇上口諭,上駟院卿韓秀峰等接旨。”

“臣韓秀峰(王河東),恭請聖安!”

“聖躬安。”文祥清清嗓子,緊盯着四人道:“以護駕有功,著上駟院卿韓秀峰隨駕回京;以殺夷出力,帶兵有方,賞宣化鎮副將王河東武勇巴圖魯勇號,並著王河東統帶河營員弁,即刻赴山東聽候僧格林沁差遣!”

韓秀峰大吃一驚,心想這哪裡是皇上的口諭,分明是兩宮太后的主意。

想到皇上再年幼也是皇上,本應該有所作爲的鄭親王、怡親王和穆蔭等人卻沒任何作爲,而有主見能有所作爲的肅順這會兒很可能還沒到密雲,遠水解不了近渴,韓秀峰只能硬着頭皮道:“臣遵旨。”

王河東一樣不想就這麼去山東,更不想去僧格林沁麾下效力,但又不敢抗旨,也急忙磕頭謝恩。

見韓秀峰沒公然抗旨,文祥稍稍松下口氣,接着道:“南苑郎中王千里,辦事勤勉,精通夷務,著在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以辦差得力,賞已革通政使司參議慶賢五品頂帶,授理藩院理事官,欽此。”

“臣遵旨。”

“奴才領旨,奴才謝皇上隆恩。”

是接着做南苑郎中,還是去總理衙門當差,王千里其實無所謂。但慶賢的感覺則完全不一樣,雖算不上官復原職,但他已經不再是犯官了,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甚至能想象到只要好好爲朝廷效力,不但他大哥早晚能從苦寒之地回京,連他被賜死的阿瑪早晚都能沉冤得雪。

正因爲如此,他真叫個感恩涕零,不斷地磕頭謝恩。要不是文祥將他扶起,額頭都可能會磕破。

他守得雲開見月明,韓秀峰打心眼裡爲他高興,可想到眼前的形勢,想到被遠遠拉在後頭的肅順,心裡又不是滋味兒。

正胡思亂想,勸慰了一番的文祥回頭道:“志行,河東他們去山東這一路上的糧餉,我已奉旨幫着張羅好了,你大可不必爲此擔心。”

“博川兄,這個時候讓他們去山東合適嗎?”韓秀峰緊盯着他問。

“之前光顧着剿長毛,沒曾想捻匪比長毛還要難對付,僧格林沁那邊十分吃緊,已經連上了四道摺子奏請調兵,而眼下真正能上陣殺賊的兵就剩河營了。”文祥一邊陪着他往前頭走,一邊接着道:“其實,派河東他們去山東還有一層考慮。”

“什麼考慮?”韓秀峰低聲問。

“先帝巡幸木蘭前,你不是率河東他們在八里橋打過一仗嗎,還斃傷不少洋兵。因爲這事,河東他們被洋人惦記上了。要是讓河營留在京畿,不但有礙和局,搞不好會再起兵釁。而朝廷又正值多事之秋,經不起再折騰了。”

“就這些?”

“就這樣,志行,你究竟想問什麼?”

韓秀峰迴頭看看身後,見周圍沒別人,直言不諱地問:“博川兄,這事鄭親王、怡親王和穆蔭他們曉得嗎?”

“曉得啊,不信你大可去問。”文祥嘴上雖這麼說,但眼神卻有些不對勁。

韓秀峰沉默了片刻,緊盯着他意味深長地說:“不問了,要是連老兄您都姓,我韓秀峰還能相信誰!”

文祥突然轉過身,遙望着正在幾個侍衛催促下開拔的河營將士,輕描淡寫地說:“志行,都說傻人有傻福,以前我不信,現在信了。先帝健在時,大頭聖眷恩隆。現在先帝駕崩了,皇上和兩宮太后竟一樣覺得他老實可用。”

“是嗎,這麼說大頭又能升官?”

“升不升我不曉得,但我敢斷定他一定不會丟官。”文祥頓了頓,又說道:“鈺兒也挺好的,聽說她這些天一直在太后身邊伺候。”

韓秀峰很清楚他不會無緣無故提大頭,更不會無緣無故提任鈺兒,心不在焉地說:“是啊,她這些天一直在太后身邊伺候,我也有好幾天沒見着她了。”

“別擔心,鈺兒多聰明,你們早晚能見着的。”文祥頓了頓,隨即話鋒一轉:“志行,皇上和兩宮太后命我先回京,聖駕回京可不是小事,何況大行皇帝梓宮很快也會恭奉回京,接下來有得忙,要做好多準備。你原先的差事也卸下,不如跟我一道走。”

手下的兵被打發去了山東,兩個親信全升了官,其中慶賢正感恩涕零。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大頭和鈺兒,現在竟跟人質一般想見也見不着,韓秀峰意識到除了聽文祥的先回京城,他已經沒了別的選擇了,只能故作鎮定地說:“只要皇上恩准就行。”

“皇上會恩准的,讓小山東趕緊去收拾行李吧。”

……

慶賢再次做上了官,要隨駕。

王千里有了新差事,要在恭親王身邊聽用。

韓秀峰就這麼帶着小山東,先跟文祥回京城。

沒曾想到了京城,文祥既沒讓他去上駟院衙門,也不讓他回重慶會館,而是把他送到達智橋衚衕裡頭的宅院,命等候已久的特木倫和林慶遠等人幫着安頓,走前還留下一句“沒事別出門,有事也別出門”!

送走文祥,回頭看特木倫等老部下,韓秀峰實在忍不住了,緊盯着他們問:“幾位,我這算是被囚禁了吧?”

“四爺,您這是說哪裡話,給我們幾個膽我們也不敢囚禁您。”

“那就是軟禁?”

“四爺,文大人是讓哥兒幾個陪着您,可文大人也是爲您好。”

“爲我好,我究竟咋了,是貪贓枉法還是謀逆了?”

“四爺,您就別問了,我們幾個說起來是在總理衙門當差的章京,其實就是個跑腿的,王爺和大人們的事我們幾個哪會知道。我們只知道得伺候好您,您想打牌,咱們陪您打牌。您想吃酒,咱們陪您吃酒。您想聽曲兒,我這就去找戲班子。”

韓秀峰陰沉着臉問:“大行皇帝賓天還沒滿兩個月,現在能聽戲嗎?”

“別的地方不能,但在這兒您百無禁忌。文大人交代過,只要能讓您高興,只要不出門,做什麼都行。”

特木倫話音剛落,林慶遠就跟獻寶似的捧出一疊書信:“四爺,日升昌被洋人給搶了,好在洋人只要銀子不要書信,小的去盯着那些個夥計整整翻找了兩天,總算找着了您的家信。”

“四爺,家書抵千金,要不您先看看家信,酒席馬上就送過來,等酒菜擺上桌,咱們再給您接風。”

“好吧,不爲難你們。”

韓秀峰迴房看了一會兒書信,有老丈人寄來的,有大哥讓侄子仕通仕達寫的,有潘二和柱子的。

家裡倒沒什麼事,琴兒挺好,兩個娃不但聰明而且懂事,反倒是大哥和二哥的想法比較多,一個覺得他兒子啓蒙晚,之前在鄉下請的先生學問也不高,別說考舉人中進士了,恐怕連秀才都考不上,打算給他兒子捐個文監生。

潘二說的是團練的事,可韓秀峰根本無心想那樣,因爲這幾天經歷的一切,讓他意識到兩宮太后和恭親王等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會有大動作,一定是在謀劃怎麼對付肅順等先帝託孤的贊襄大臣。

可有大行皇帝遺詔在,她們又能做什麼呢?

何況後宮不得干政是祖宗家法,就算官心、旗心、軍心、民心全在她們這邊,難道還能冒天下之大不韙地視大行皇帝遺詔於不顧,授意文武百官羣起而攻之,罷肅順等人的官,革肅順等人的職?

想到這跟造反差不多,韓秀峰覺得兩宮太后和恭親王應該不會也不敢這麼幹。可想到文祥連打帶削的這些安排,又覺得他們真有可能對肅順等人來硬的!

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一百五十章 周興遠的打算第三百九十章 胸無大志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第三百六十三章 天大的人情(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皇上不急太監急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局者迷第五章 破罐破摔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舉輕放第五百零九章 人有旦夕禍福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十三章 潘二要來第六百零四章 危機四伏第四百八十章 老弱婦孺第五百三十章 每個地方選派兩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窮的讓人心疼第九十章 追上來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九十七章 雲南竹槓第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七十二章 噩耗第十三章 潘二要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二百一十二章 儀真(二)第三百零一章 名門望族第一百零八章 重桑梓敦鄉誼第七十一章 首重鄉誼第七百五十章 朝局鉅變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是咋破的第二十六章 巴縣縣衙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三百一十五章 總督關防第二百六十二章 愛民如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家有家規第六百九十四章 老糊塗第七百一十章 至少面子上要過得去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會領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想買也買不着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去而復返第四百三十九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八十四章 夔州有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悔之不及第三百八十九章 陋規不能少第三百二十五章 阻截(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三百二十七章 阻截(四)第五百九十章 整飭團練!第四百零九章 習慣了就好第四百章 有沒有王法?第六十三章 提攜後進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七百一十八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六十六章 鄉賢祠第三十一章 茶幫認栽第三百五十四章 定心丸第五百一十章 交易第四百二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一十七章 不是砒霜!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一百三十二章 費二爺的錦囊妙計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知府要進京第七百零五章 “可笑”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勞煩大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安營紮寨(二)第四百七十章 事與願違第一百五十八章 埋伏打在前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第三百零六章 父子謀劃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韓秀峰?第五百九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何去何從第十五章 鬥智鬥勇第四百零一章 嘉定不太平第四百九十二章 早做準備第一百七十八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第一百六十四章 匯票丟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九十二章 朕很欣慰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五百一十九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三百章 門生故吏新書感言第五百八十三章 潘二回來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善戰者死於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見第五百九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六百二十章 潮運同第三百一十七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四百一十三章 打來打去只會便宜洋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第一百零九章 重桑梓敦鄉誼(二)第五百零五章 怨不得別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下不太平
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一百五十章 周興遠的打算第三百九十章 胸無大志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第三百六十三章 天大的人情(一)第七百三十五章 皇上不急太監急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局者迷第五章 破罐破摔第六百三十九章 高舉輕放第五百零九章 人有旦夕禍福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十三章 潘二要來第六百零四章 危機四伏第四百八十章 老弱婦孺第五百三十章 每個地方選派兩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窮的讓人心疼第九十章 追上來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九十七章 雲南竹槓第八章 與虎謀皮第五百七十二章 噩耗第十三章 潘二要來第一百三十五章 共襄盛舉第二百一十二章 儀真(二)第三百零一章 名門望族第一百零八章 重桑梓敦鄉誼第七十一章 首重鄉誼第七百五十章 朝局鉅變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是咋破的第二十六章 巴縣縣衙第四百五十六章 禮多人不怪第六百九十五章 愛說大實話的大頭第三百一十五章 總督關防第二百六十二章 愛民如子第五百八十七章 家有家規第六百九十四章 老糊塗第七百一十章 至少面子上要過得去第四百五十七章 下官不會領兵第四百一十二章 想買也買不着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二百六十五章 送你上路第三百四十六章 去而復返第四百三十九章 守得雲開見月明第八十四章 夔州有人第三百四十七章 悔之不及第三百八十九章 陋規不能少第三百二十五章 阻截(二)第一百四十九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三百二十七章 阻截(四)第五百九十章 整飭團練!第四百零九章 習慣了就好第四百章 有沒有王法?第六十三章 提攜後進第一百一十三章 兵部掣選第七百一十八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一百六十六章 鄉賢祠第三十一章 茶幫認栽第三百五十四章 定心丸第五百一十章 交易第四百二十三章 “亂世用重典”第一百一十七章 不是砒霜!第三百四十三章 “火眼金睛”第一百三十二章 費二爺的錦囊妙計第一百九十一章 段知府要進京第七百零五章 “可笑”第六百三十八章 不勞煩大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安營紮寨(二)第四百七十章 事與願違第一百五十八章 埋伏打在前頭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二百九十七章 亂世用重典第七百四十九章 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東第三百零六章 父子謀劃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韓秀峰?第五百九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四百四十五章 何去何從第十五章 鬥智鬥勇第四百零一章 嘉定不太平第四百九十二章 早做準備第一百七十八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第一百六十四章 匯票丟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首戰告捷第六百九十二章 朕很欣慰第一百三十八章 又見周知縣第五百一十九章 “佔着茅坑不拉屎”第三百章 門生故吏新書感言第五百八十三章 潘二回來了!第五百八十九章 善戰者死於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奇貨可居第一百八十七章 地域之見第五百九十九章 紙上談兵第六百二十章 潮運同第三百一十七章 走一步看一步第四百一十三章 打來打去只會便宜洋人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第一百零九章 重桑梓敦鄉誼(二)第五百零五章 怨不得別人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下不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