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五章 團聚(二)

琴兒雖然早曉得韓四做上了大官,她也由此變成了五品宜人,但從未像今天這般覺得自個兒真是個官太太。早上一進固安城,收到消息的固安縣太爺竟帶着夫人前來恭迎,甚至想邀請她和娃去驛館歇息,打算擺酒接風。

離娃他爹那麼近,她豈能在城裡停留,好在這些事不用她出面,曉得她不願意在縣城耽誤的費二爺幫着婉拒了縣太爺的好意,沒想到縣太爺又執意相送。

淨道的衙役在前頭打着七棒鑼,喊着“軍民人等齊閃開”,隨行的衙役喊着“君子不重則不威”,她和幺妹兒乘坐的馬車就這麼跟着縣太爺的轎子後頭穿城而過,從縣城東門趕往河廳衙門所在的祖家場。

從來沒受過這麼大禮遇,從來沒如此風光過,再想到馬上就能見着日思夜想的娃他爹,琴兒是既激動又緊張,緊緊地摟着趴在窗邊偷看的兒子,緊張地問:“柱子,曉不曉得還有多遠?”

跟着馬車小跑的柱子一樣激動,扶着車廂道:“餘叔剛打聽過,前頭就是道署,過了道署就是都司署,過了都司署就是祖家場了,也就兩三裡。”

“二爺呢?”

“二爺就在前頭,二爺換轎了,縣太爺說城外的路不平,生怕他老人家這麼大年紀經不住顛簸,出城時特意差人幫他老人家僱了頂轎!”

縣太爺在前頭帶路,幺妹兒同樣從未如此風光過,禁不住笑道:“嫂子,這位縣太爺也太客氣了,就這麼點路還非要送,想想怪不好意思的。”

斜坐在車伕身邊的餘有福忍俊不禁地說:“幺妹兒,這不是客氣,這是縣官不如現管!要是擱巴縣,他纔不會這麼客氣,因爲你四哥管不着他。但在這兒就不一樣了,你四哥雖是河道的官,可只要想管一樣能管着他!”

“餘叔,這麼說我四哥的官比縣太爺大?”

不等餘有福開口,柱子就咧嘴笑道:“咋又問這個,在家時不曉得跟你說過多少回,四哥是正五品同知老爺,縣太爺只是正七品的官職,五品自然比七品大!”

餘有福去過京城,也曾隨韓四去過泰州,見過大世面,不禁笑道:“柱子,一般的知縣是正七品,但京縣知縣可不是正七品,而是正六品。不過固安不算京縣,前頭那位縣太爺雖是從五品頂帶,但事實上做得還是正七品的官。”

琴兒腦子裡想的不是這些,想到幾年沒見,不曉得娃他爹的樣子變化大不大,禁不住又撫摸着兒子的頭叮囑道:“狗蛋兒,等會兒記得叫人,見着你爹一定要叫。”

從巴縣來直隸的這一路上,大人有一個算一個全折騰壞了,連身強力壯的柱子都因水土不服害了一場病,反倒是狗蛋一點事兒沒有,竟回頭道:“爹爹爹……”

“好啦好啦,又沒讓你這會兒叫,等見着你爹再叫!”看着兒子懂事的樣子,琴兒又情不自禁地摟着親了一口。

“娘,我還要吃糖葫蘆。”

“忘了二爺咋說的,糖不能多吃,吃多了牙不好。”

“我要吃嘛,我要……”

“別鬧了,聽話。”四哥在信裡叮囑過,對娃不能太溺愛,琴兒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幺妹兒趕緊把柱子在城裡買的糖葫蘆藏了起來。

二人正忙着鬨鬧着要吃糖葫蘆的狗蛋,縣太爺的儀仗突然停了下來,緊接着,只聽見關班頭家的老三關小虎在前頭興高采烈地喊道:“嫂子,四哥來了,四哥來接我們了!”

“正是四哥,嫂子,四哥騎馬來的!”餘有福家的老二餘鐵鎖也激動地大呼小叫道。

琴兒欣喜若狂,急忙掀開簾子探頭望去,只見一個看着既熟悉又陌生的身影翻身下馬,把繮繩往縣衙的一個差役手裡一塞,朝剛下轎的縣太爺拱拱手,隱約聽見像是道了一聲謝,隨即拍拍迎上去的柱子肩膀,同柱子一道往馬車這邊跑來。

“琴兒,琴兒,我來了,我接你們了!”

“四哥,四哥……”

琴兒有千言萬語想對娃他爹說,可真正見着了卻激動得淚流滿面,一句也說不出來。韓秀峰一樣熱淚盈眶,就這麼緊扶着車窗緊盯着日思夜想,想着想着都快想不起長什麼樣的髮妻,哽咽地說:“來了就好了,來了就好。”

“狗蛋,這就是你爹,快喊爹啊!”幺妹兒緩過神,急忙把狗蛋抱出馬車。

小傢伙在路上被娘和姑姑不知道教了多少次,可猛一見着韓秀峰這個之前從未見過的一個陌生人,一時間竟有些不知所措,緊摟着姑姑的脖子,忽閃着大眼睛好奇地盯着看。

韓秀峰反應過來,心想這就是我兒子,趕緊伸手去抱,可小傢伙依然死死摟着幺妹兒的脖子不鬆,只能擦了把淚笑道:“狗蛋,我是你爹啊,狗蛋乖,讓爹抱抱。”

“狗蛋聽話!”琴兒也緩了神,急忙摸出糖葫蘆,遞出馬車道:“狗蛋乖,讓你爹抱就給你糖葫蘆吃。”

小傢伙雖認生,但終究小,抵禦不住糖葫蘆的誘惑,猶豫了一下鬆開小手去接糖糊塗,韓秀峰趁機把他抱到懷裡,一邊親着一邊激動地說:“狗蛋,我真是你爹,我家狗蛋最乖最聽話了,趕緊叫一聲爹,以後不但天天都有糖葫蘆吃,爹還帶你去騎大馬!”

小傢伙急着吃糖葫蘆,被親得很不耐煩,正使勁兒掙扎,身後傳來一個熟悉的聲音:“在信裡千叮嚀萬囑咐不能事事都依着娃,說啥子慈母多敗兒,可見着了竟如此溺愛。”

韓秀峰緩過神,連忙回頭道:“二爺,對不住,剛纔太激動,都忘了跟您老打招呼……”

“一家人不說兩句話。”費二爺微微一笑,旋即提議道:“志行,這兒不是說話的地方,要不你先上車,等到了衙署我們再細談。”

“也好,”韓秀峰同樣覺得這兒不是說話的地方,先去跟固安知縣道了聲謝,讓固安知縣先回去,然後抱着娃爬上馬車,讓匆匆追來的大頭在前頭帶路,領着衆人直奔租家場。

幺妹兒很懂事,爬上費二爺原來乘坐的那輛馬車。

韓秀峰就這麼放下簾子,一手抱着娃,一手摟着羞得面紅耳赤的髮妻,一臉歉疚地說:“琴兒,委屈你了,讓你和娃在家等了那麼久,還讓你和娃千里迢迢來這兒。其實我一樣想早點回去跟你和狗蛋團聚,可人在官場身不由己,好幾次告病都沒回去成……”

“四哥,我曉得,我不委屈。”琴兒依偎在他懷裡,淚流滿面,感覺像是做夢。

一別三年多,琴兒變化很大,不但比記憶中豐盈了,而且多了幾份女子的韻味,韓秀峰情不自禁親了一口,隨即看着正津津有味吃糖葫蘆的兒子,感嘆道:“狗蛋比我想象中還要白淨,還要俊俏,比想象中還要懂事,把他拉扯這麼大,苦了你了。”

“那麼多人幫着帶,苦倒是不苦,就是……就是想你。”琴兒實在羞於出口,急忙換了個話題:“四哥,狗蛋都會背《三字經》了!二爺教的,他誰都不怕,就怕二爺,在家時天天背,連我和幺妹兒都跟着學會了。”

“是嗎,比我小時候出息,我像他這麼大這會兒,聽我哥說還光着屁股滿地跑呢。”

“他這是胎投得好,一生來就享福。要是生在平常人家,哪念得起書,更別說請舉人老爺教授了。”

“是啊,我們小時候沒享過的福,他幫我們全享了。”正說着,外面傳來了大頭和柱子的笑聲,再想到川幫的姜六和猴子好像也跟着一道來了,韓秀峰禁不住問:“琴兒,你們來得好快啊,你們是哪天接到我託日升昌往家捎得信的?”

“你的信都是日升昌捎的,四哥,你說的是哪一封?”

“讓你們來的那一封。”

“你往家捎過讓我和狗蛋來這兒的信?”

“嗯。”

想到娃他爹一樣想自個兒,琴兒心裡美滋滋的,羞答答地說:“四哥,那封信我們沒收到,我是聽日升昌的掌櫃說你從江蘇調到了直隸,聽我爹和二爺說離京城不遠,就……就跟我爹說要帶狗蛋來的。”

“原來如此,我說你們咋來得這麼快呢。”韓秀峰想想又問道:“家裡還好吧。”

“好,家裡都好,來前我回了趟走馬,爹孃嬸孃和大哥二哥他們非讓我給你捎了東西。這麼遠的路,擔心不好帶,別的東西沒要,就帶了點臘肉臘腸。”琴兒拿出手帕幫狗蛋擦了下嘴,接着道:“道署、府衙和縣衙的那些人曉得我和狗蛋要來直隸,個個都想跟着來。我爹曉得他們是想沾你光,曉得你做官也不容易,說到最後就挑了幾個可靠的,別的全攔住了。”

都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老家的人想來沾光也在情理之中,不然那些個官老爺的家人也不至於動輒上百。

韓秀峰笑了笑,不無好奇地問:“那這次來了多少人?”

“十三個,除了鎮臺衙門的何建功,你應該全認得。”

“哪十三個?”

“我和狗蛋從來沒出過這麼遠門,現而今外頭又不太平,二爺不放心,非要親自送我們來。可他老人家年紀大了,所以我爹和關叔就去問餘叔,餘叔不但一口答應送我們來,還把他家鐵鎖帶上了,他們爺兒倆不打算回去了,打算以後就跟着你當差。”

琴兒頓了頓,接着道:“柱子和幺妹兒不是馬上要成親嗎,我爹本來沒打算讓他倆來,可二爺說幺妹兒今非昔比,也算半個官小姐,要是就這麼嫁給柱子,會被人家笑話的。我爹覺有道理,就讓他倆一起來了,離老家遠點,在這邊成親,不會有那些閒話。

關叔家的小虎你是曉得的,他見柱子和鐵鎖都來了,天天纏着關叔非要跟着來。縣衙刑房王經承是我們的媒人,你不在家的這幾年,逢年過節我爹都幫着給王經承家送禮的。他家老三捐了個監生,想跟着來謀個差事,我爹只能答應。“

攏共十三個人,實在算不上多,韓秀峰並沒覺得老丈人這樣的安排有啥不好,禁不住笑問道:“還有呢?”

“道署兵房周經承的侄子周長春,府衙快班秦班頭家的老五秦如廣你是曉得的,別人要來我爹可以攔着,他們要來我爹不能不讓。”

都是以前在巴縣混生活時關係不錯的朋友,韓秀峰忍俊不禁地說:“見柱子要來,聽說連大頭都做上了官,所以古榫不願意在家做棺材了,鄭元寶也不願意在家扎紙人了,全想着來我這兒混個一官半職?”

“他倆是你的老街坊老鄰居,我爹說要是不許他們來,街坊鄰居會罵你忘本的。”琴兒無奈地笑了笑,隨即話鋒一轉:“四哥,聽我爹說川幫的姜六和猴子說是來投奔大頭的,其實是在巴縣呆不下去了,借這個機會逃命的。”

“咋就呆不下去,難不成他們又跟茶幫打架,又鬧出了人命?”

“你不是讓日升昌和我爹幫向帥麾下的那些同鄉往家捎信捎銀子嗎,我爹幫着捎了幾回,這一來二去跟鎮臺衙門的那些副將、遊擊、都司、千總就熟了。何建功他爹以前好像是鎮標左營的遊擊,是最早被調去廣西平亂的,結果運氣不好在廣西戰死了。朝廷念他爹忠勇,給他賞了個難廕千總。可他家窮,沒銀子來京城投供,一直都沒投軍,我爹說他就算來京城投供也不一定能補上缺,見他可憐就讓他一道來了。”

韓秀峰心想你爹讓何建功來可不只是可憐何建功那麼簡單,而是借這個機會跟鎮臺衙門,尤其鎮標的那些副將、遊擊、都司、守備交好。再想到道署、府衙和縣衙都有人來了,韓秀峰不禁笑道:“你關照我,我關照你,在外頭有人關照,在家一樣有人關照,這樣挺好。”

第七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簡單了第六百零九章 督辦川東團練!第六十六章 倒黴的茶幫第一百零五章 會館首事(二)第八十九章 姜太翁釣魚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韓秀峰?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之大不幸第五百五十九章 軍機處之恥第四百七十六章 “小狐狸”第六百八十四章 這仗怎麼打?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是鹽官的鹽官!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五百四十八章 擾人清夢第四百一十章 他們成不了事第三百八十章 狗行千里吃屎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啓程第三百五十三章 京裡來人了第八章 與虎謀皮第七百三十章 只能指望鄂軍湘軍?第六十九章 立見高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法外施恩第六百六十七章 機會難得第七百零五章 “可笑”第五百三十五章 彭蘊章的提醒第二十二章 處處要錢第二百九十一章 鹽鹼地也是地第七百三十三章 以後有事再找你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家的消息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簡單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鈺兒的小心思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一百零五章 會館首事(二)第四十九章 銅天王(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變天!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二百一十二章 儀真(二)第六十一章 不速之客(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年初一第三百五十章 郭大人的交代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州城裡沒好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準備第四百五十八章 拱衛京畿第九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百一十七章 勵精圖治第一百五十六章 鄰居富貴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碼頭第四百三十二章 迂腐!第五十一章 銅天王(六)第六百六十九章 能見着皇上的差事就是好差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師爺也有講究第六百九十三章 算計自個兒人算什麼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沒誠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面子的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匯票丟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五百三十三章 同鄉第二百六十一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第五百七十章 最缺的是朋友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接第三百七十八章 就差一點點!第一百五十五章 銀子是用來花的第四百七十章 事與願違第二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六章 候補巡檢第二百二十八章 拿人(三)第八十二章 收拾他們!第四百八十八章 本地士紳不簡單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陰毒也得用!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能讓他就這麼回去!第三百四十章 重建鹽捕營第四百章 有沒有王法?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六百七十三章 欽差(二)第八十八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二百二十四章 綠營汛兵第三百八十六章 恭候多時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二百九十三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守住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通夷之才(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欠錢的是大爺第三百零四章 “賊匪來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這個竹槓有的敲第五百八十八章 貴州不太平第六百三十一章 馳援武昌!第五百九十三章 辦不辦看情形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一百六十三章 書香門第第三百五十章 郭大人的交代第二百四十一章 誰算計誰(二)
第七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簡單了第六百零九章 督辦川東團練!第六十六章 倒黴的茶幫第一百零五章 會館首事(二)第八十九章 姜太翁釣魚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韓秀峰?第五百五十五章 家之大不幸第五百五十九章 軍機處之恥第四百七十六章 “小狐狸”第六百八十四章 這仗怎麼打?第一百九十八章 不是鹽官的鹽官!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二百三十三章 合則兩利第五百四十八章 擾人清夢第四百一十章 他們成不了事第三百八十章 狗行千里吃屎第十四章 潘二進城第三百九十五章 啓程第三百五十三章 京裡來人了第八章 與虎謀皮第七百三十章 只能指望鄂軍湘軍?第六十九章 立見高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法外施恩第六百六十七章 機會難得第七百零五章 “可笑”第五百三十五章 彭蘊章的提醒第二十二章 處處要錢第二百九十一章 鹽鹼地也是地第七百三十三章 以後有事再找你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家的消息第一百七十章 之前想簡單了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鈺兒的小心思第三百三十九章 謊報戰功?第一百零五章 會館首事(二)第四十九章 銅天王(四)第三百二十二章 變天!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二百一十二章 儀真(二)第六十一章 不速之客(一)第二百四十七章 大年初一第三百五十章 郭大人的交代第二百八十二章 泰州城裡沒好人第四百七十八章 早有準備第四百五十八章 拱衛京畿第九十六章 虎頭蛇尾第七百一十七章 勵精圖治第一百五十六章 鄰居富貴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碼頭第四百三十二章 迂腐!第五十一章 銅天王(六)第六百六十九章 能見着皇上的差事就是好差事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師爺也有講究第六百九十三章 算計自個兒人算什麼第七百二十一章 都沒誠意第一百六十九章 要面子的人第一百六十四章 匯票丟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五百三十三章 同鄉第二百六十一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一百三十一章 光明磊落第五百七十章 最缺的是朋友第五百四十章 秉燭夜談第四百零五章 要出大事!第五百七十五章 交接第三百七十八章 就差一點點!第一百五十五章 銀子是用來花的第四百七十章 事與願違第二百九十八章 釜底抽薪第六章 候補巡檢第二百二十八章 拿人(三)第八十二章 收拾他們!第四百八十八章 本地士紳不簡單第五十二章 銅天王(七)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二百八十三章 再陰毒也得用!第五百七十六章 不能讓他就這麼回去!第三百四十章 重建鹽捕營第四百章 有沒有王法?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六百七十三章 欽差(二)第八十八章 敬酒不吃吃罰酒第二百二十四章 綠營汛兵第三百八十六章 恭候多時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二百九十四章 另起爐竈第二百九十三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三百二十四章 守住了!第四百二十一章 通夷之才(二)第一百五十一章 欠錢的是大爺第三百零四章 “賊匪來了”第四百一十八章 這個竹槓有的敲第五百八十八章 貴州不太平第六百三十一章 馳援武昌!第五百九十三章 辦不辦看情形第三百四十八章 恭喜賀喜第一百六十三章 書香門第第三百五十章 郭大人的交代第二百四十一章 誰算計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