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

出京之前,喬松年一直以爲松江府是有名的漁米之鄉,富庶之地。補上松江知府這缺不曉得有多高興,京裡的親朋故舊更是紛紛祝賀。以至於出京時的別敬,送的都比別人出京時多。

結果到任之後才發現,松江府是富庶但稅賦也高,治下的華亭、婁縣、南匯、青浦、奉賢、金山等縣和川沙廳無不虧空,那些個州縣正堂因爲賦稅極少有能幹滿兩年的,過去幾十年的近百個州縣正堂幾乎全因爲賦稅被革了,能從知縣升任同知乃至知府的屈指可數。

不虧空的縣倒是有一個,上海縣自“弛海禁”以來,沿海各省商幫紛紛去經營手工、棉紡、沙船等業,堪稱“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可隨着分巡蘇鬆兵備道衙門移駐上海縣城,上海的大事小事直接去找道臺衙門,不會來知府衙門稟報,就這麼漸漸變成了道署的“直轄縣”。

虧空也就罷了,那些好不容易署理上缺的知縣還徵糧加耗,搞得天怒人怨,甚至逼得百姓要反……喬松年雖到任沒幾天,卻已發現這就是個爛攤子,他這個知府不好做。

但不管好不好做,能不能做長,既然到任就得理事,上午聽幾個知縣稟報,下午召見本地士紳。想到明天就八月初五了,是春秋二祭中秋祭的日子,要率府學教授、訓導及府城的生員、士紳一道去文廟祭拜,見完本地士紳又跟府學教授商討起秋祭的事宜。

忙得焦頭爛額,好不容易忙完正準備去簽押房歇息一會兒,幕友徐師爺又拿着一封書信走進了花廳。

“徐叔,誰的信?”喬松年起身問。

徐師爺呈上信,又呈上一張面額八百兩的銀票,坐下笑道:“少爺,您一定想不到這封信是誰寫的。”

信封上的落款是知名不具,搞得神神秘秘,但抽出信展開一看,喬松年樂了:“原來是重慶會館的韓四!”

“信是您的同鄉‘日升昌’上海分號的吳掌櫃捎來的,這銀票也是吳掌櫃孝敬您的。”

“吳掌櫃人呢?”

“他在門房等了一個多時辰,見您那麼忙就先告退了,說改日再登門拜見。”徐師爺原本是刑科給事中喬邦憲的長隨,在京城呆了十幾年,經常幫喬邦憲給黃鐘音等同僚送信,甚至不止一次去過重慶會館,想到韓四又忍不住笑道:“出京時我聽黃御史他們說韓四還只是個從六品州同,沒想到現而今已是從五品的兩淮運副了,少爺,他這官運可不是一般地亨通!”

“京裡有黃御史他們提攜,在泰州有郭沛霖提攜,他自個兒又是個爭氣的,這官運能不亨通?”喬松年邊看着信,邊笑罵道:“搞得神神秘秘,還知名不具。說是來上海辦糧,鬼曉得他是來做什麼的。”

徐師爺楞了楞,沉吟道:“髮匪不但佔了江寧,還分兵西征,水路梗阻,淮鹽運不出去……少爺,他該不會是往上海販鹽的吧?”

“我們松江府是浙鹽的引地,他真要是往上海販運那就熱鬧了。”喬松年放下信想了想,又搖搖頭:“往上海販賣淮鹽不大可能,畢竟運少了解不了淮鹽之危,運多了浙鹽往哪兒銷,就算他敢這麼幹郭沛霖也不會同意,要是東窗事發朝廷究辦下來,那就真成好心辦錯事了。”

“那天來上海做什麼?”

“或許真是來辦糧的,也可能是來找洋人的。”

“找洋人?”徐師爺大吃一驚。

喬松年微笑着解釋道:“徐叔,你想想,淮鹽的引地並沒有全失,只是水路梗阻,鹽運不出去罷了。要是找着能把鹽運到湖廣的船,那淮鹽之危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徐師爺脫口而出道:“洋人的船髮匪不敢攔!”

喬松年不認爲堂堂的兩淮運副會親自出面來上海給兩淮鹽場的那些竈戶鹽丁買糧,越想越覺得第二個推測最接近真相,不禁笑道:“只要能僱到十幾二十條洋人的船,他們兩淮運司有多少鹽運不出去,只是洋人兩面三刀,這交道沒那麼好打。”

“跟洋人打交道可不是一件小事。”

“所以他不敢張揚,所以才搞得神神秘秘。仔細想想郭沛霖運氣真好,外放到江蘇還能遇上既熟悉又可靠的韓四,而韓四又正好是捐納出身,找洋人僱洋船這樣的事就算泄露出去,他大可置身事外,韓四也不怕身敗名裂。”

喬松年這番話要是傳出去,十個人有九個人不相信。

徐師爺卻深信不疑,因爲在京城呆那麼久他也算見過世面的,很清楚只要是跟洋人交涉就會成爲衆矢之的,甚至不會有好下場。交涉交涉首先得有交情,要是跟洋人走太近,那些清流就會彈劾你“有失國體”,甚至會指責你有“二心”。

跟洋人談妥的事只要有一丁點不符合大清禮制,或作出少許妥協,那就是“喪權辱國”,不殺天理難容;要是跟洋人談崩了,洋人藉機生事,一樣沒好果子吃。

總之,想做大清朝的官,能不跟洋人打交道就不要跟洋人打交道,不然真會千夫所指,身敗名裂,甚至會遺臭萬年!

正因爲如此,前幾任松江知府也好,江蘇巡撫和兩江總督也罷,對洋人全是敬而遠之。吳健彰這個道臺之所以做那麼穩,並非他才具有多麼出衆,辦事有多麼勤勉,而是因爲他那個缺雖很肥但沒人羨慕,至少科舉入仕的官員不去傻到去搶去爭。

想到韓四來上海居然很可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找洋人交涉,徐師爺憂心忡忡地說:“少爺,不管怎麼說也算老相識,您是不是給他提個醒?”

“韓四多精明,我們能想到的他會想不到?何況人家信裡說是來辦糧的,這個醒讓我怎麼提?”喬松年想了想,接着道:“再就是運鹽是運商的事,就算找洋人幫着運鹽的消息走漏出去,他一定有辦法置身事外,不然也不會搞得如此神秘。”

“這倒是,他應該是有備而來。”

“他究竟來上海做什麼,我們就不用猜也不用管了,他在信裡提到的那個儒學訓導,明天秋祭時你記得幫着問問。”

“幫那個姓任的貢生在府學找個差事?”

“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第七百一十三章 運氣更重要第四百八十章 老弱婦孺第三百零七章 士氣可用第五百五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四十七章 悔之不及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點利息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一百六十二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三百一十八章 安營紮寨第二百七十一章 編練鄉勇(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師爺也有講究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六百一十章 物是人非第五十六章 見好就收第三章 債主登門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鄉遇故知第六百五十一章 覲見第二百三十一章 青天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受點委屈算什麼第三百三十八章 厚誼堂第二百三十一章 青天第十三章 潘二要來第七百零五章 “可笑”第二百八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三十一章 青天第三百五十六章 讓你去你就去!第三百九十章 胸無大志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九十九章 後顧之憂第六百六十九章 能見着皇上的差事就是好差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三十八章 術業有專攻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十章 不時之需第三百一十八章 安營紮寨第三百零五章 惹不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變天!第四百三十三章 非白即黑第七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八十一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得有個人去交涉第四百二十五章 燒殺搶掠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六十四章 嫁雞隨雞第三百四十六章 去而復返第四百八十三章 老奸巨猾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團聚(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既是從賊也是從番第六百二十六章 奇女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家書值千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鄉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五百零四章 皇上變卦了!第五章 破罐破摔第一章 書吏韓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戰局第三百零八章 潘二的打算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臣第一百七十一章 順水人情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正的前途無量第三百零七章 士氣可用第三百一十五章 總督關防新書感言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碼頭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命關天?第二章 債臺高築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五百七十一章 這樣挺好第七百五十章 朝局鉅變第三百二十五章 阻截(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陸大明回來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六百七十八章 想躲卻躲不掉的肅順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力降十會第五百九十二章 恍然大悟第二百二十九章 拿人(四)第六百三十七章 石達開走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韓四進京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韓秀峰?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兒的提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一百一十五章 隻言片語第四百九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二十六章 奇女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一)
第七百一十三章 運氣更重要第四百八十章 老弱婦孺第三百零七章 士氣可用第五百五十一章 軟硬兼施第三百四十七章 悔之不及第三百七十七章 收點利息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一百六十二章 人逢喜事精神爽第三百一十八章 安營紮寨第二百七十一章 編練鄉勇(三)第一百五十九章 做師爺也有講究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六百一十章 物是人非第五十六章 見好就收第三章 債主登門第四百三十六章 他鄉遇故知第六百五十一章 覲見第二百三十一章 青天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六百六十五章 受點委屈算什麼第三百三十八章 厚誼堂第二百三十一章 青天第十三章 潘二要來第七百零五章 “可笑”第二百八十四章 驅虎吞狼第二百三十一章 青天第三百五十六章 讓你去你就去!第三百九十章 胸無大志第二百八十七章 當局者迷第四百九十九章 後顧之憂第六百六十九章 能見着皇上的差事就是好差事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三十八章 術業有專攻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十章 不時之需第三百一十八章 安營紮寨第三百零五章 惹不起第三百二十二章 變天!第四百三十三章 非白即黑第七十九章 “他鄉遇故知”第八十一章 誰佔誰的便宜第四百一十七章 總得有個人去交涉第四百二十五章 燒殺搶掠第五百零六章 平安就是福第六十四章 嫁雞隨雞第三百四十六章 去而復返第四百八十三章 老奸巨猾第二百七十章 編練鄉勇(二)第四百九十四章 團聚(一)第三百七十三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一)第二百八十八章 既是從賊也是從番第六百二十六章 奇女子!第三百五十一章 郭大人的交代(二)第六百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第一百三十四章 家書值千金第二百五十五章 同鄉第五百二十八章 不能厚此薄彼第五百零四章 皇上變卦了!第五章 破罐破摔第一章 書吏韓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戰局第三百零八章 潘二的打算第六百六十四章 孤臣第一百七十一章 順水人情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一百五十四章 真正的前途無量第三百零七章 士氣可用第三百一十五章 總督關防新書感言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三百九十八章 大碼頭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命關天?第二章 債臺高築第六十五章 尊卑有序第十七章 “衣食父母”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六百六十六章 倒黴的曾國藩第五百七十一章 這樣挺好第七百五十章 朝局鉅變第三百二十五章 阻截(二)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五百九十五章 送上門的買家第三百五十二章 陸大明回來了第七百三十一章 無人可用第三百八十九章 光宗耀祖第六百七十八章 想躲卻躲不掉的肅順第一百四十八章 兩手準備(二)第三百八十三章 官越大膽越小第七百三十二章 一力降十會第五百九十二章 恍然大悟第二百二十九章 拿人(四)第六百三十七章 石達開走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韓四進京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韓秀峰?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兒的提議第三百七十六章 知人善用第一百一十五章 隻言片語第四百九十三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二十六章 奇女子!第三百七十三章 富在深山有遠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