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韓四的來意

出京之前,喬松年一直以爲松江府是有名的漁米之鄉,富庶之地。補上松江知府這缺不曉得有多高興,京裡的親朋故舊更是紛紛祝賀。以至於出京時的別敬,送的都比別人出京時多。

結果到任之後才發現,松江府是富庶但稅賦也高,治下的華亭、婁縣、南匯、青浦、奉賢、金山等縣和川沙廳無不虧空,那些個州縣正堂因爲賦稅極少有能幹滿兩年的,過去幾十年的近百個州縣正堂幾乎全因爲賦稅被革了,能從知縣升任同知乃至知府的屈指可數。

不虧空的縣倒是有一個,上海縣自“弛海禁”以來,沿海各省商幫紛紛去經營手工、棉紡、沙船等業,堪稱“江海之通津,東南之都”。可隨着分巡蘇鬆兵備道衙門移駐上海縣城,上海的大事小事直接去找道臺衙門,不會來知府衙門稟報,就這麼漸漸變成了道署的“直轄縣”。

虧空也就罷了,那些好不容易署理上缺的知縣還徵糧加耗,搞得天怒人怨,甚至逼得百姓要反……喬松年雖到任沒幾天,卻已發現這就是個爛攤子,他這個知府不好做。

但不管好不好做,能不能做長,既然到任就得理事,上午聽幾個知縣稟報,下午召見本地士紳。想到明天就八月初五了,是春秋二祭中秋祭的日子,要率府學教授、訓導及府城的生員、士紳一道去文廟祭拜,見完本地士紳又跟府學教授商討起秋祭的事宜。

忙得焦頭爛額,好不容易忙完正準備去簽押房歇息一會兒,幕友徐師爺又拿着一封書信走進了花廳。

“徐叔,誰的信?”喬松年起身問。

徐師爺呈上信,又呈上一張面額八百兩的銀票,坐下笑道:“少爺,您一定想不到這封信是誰寫的。”

信封上的落款是知名不具,搞得神神秘秘,但抽出信展開一看,喬松年樂了:“原來是重慶會館的韓四!”

“信是您的同鄉‘日升昌’上海分號的吳掌櫃捎來的,這銀票也是吳掌櫃孝敬您的。”

“吳掌櫃人呢?”

“他在門房等了一個多時辰,見您那麼忙就先告退了,說改日再登門拜見。”徐師爺原本是刑科給事中喬邦憲的長隨,在京城呆了十幾年,經常幫喬邦憲給黃鐘音等同僚送信,甚至不止一次去過重慶會館,想到韓四又忍不住笑道:“出京時我聽黃御史他們說韓四還只是個從六品州同,沒想到現而今已是從五品的兩淮運副了,少爺,他這官運可不是一般地亨通!”

“京裡有黃御史他們提攜,在泰州有郭沛霖提攜,他自個兒又是個爭氣的,這官運能不亨通?”喬松年邊看着信,邊笑罵道:“搞得神神秘秘,還知名不具。說是來上海辦糧,鬼曉得他是來做什麼的。”

徐師爺楞了楞,沉吟道:“髮匪不但佔了江寧,還分兵西征,水路梗阻,淮鹽運不出去……少爺,他該不會是往上海販鹽的吧?”

“我們松江府是浙鹽的引地,他真要是往上海販運那就熱鬧了。”喬松年放下信想了想,又搖搖頭:“往上海販賣淮鹽不大可能,畢竟運少了解不了淮鹽之危,運多了浙鹽往哪兒銷,就算他敢這麼幹郭沛霖也不會同意,要是東窗事發朝廷究辦下來,那就真成好心辦錯事了。”

“那天來上海做什麼?”

“或許真是來辦糧的,也可能是來找洋人的。”

“找洋人?”徐師爺大吃一驚。

喬松年微笑着解釋道:“徐叔,你想想,淮鹽的引地並沒有全失,只是水路梗阻,鹽運不出去罷了。要是找着能把鹽運到湖廣的船,那淮鹽之危不就迎刃而解了嗎。”

徐師爺脫口而出道:“洋人的船髮匪不敢攔!”

喬松年不認爲堂堂的兩淮運副會親自出面來上海給兩淮鹽場的那些竈戶鹽丁買糧,越想越覺得第二個推測最接近真相,不禁笑道:“只要能僱到十幾二十條洋人的船,他們兩淮運司有多少鹽運不出去,只是洋人兩面三刀,這交道沒那麼好打。”

“跟洋人打交道可不是一件小事。”

“所以他不敢張揚,所以才搞得神神秘秘。仔細想想郭沛霖運氣真好,外放到江蘇還能遇上既熟悉又可靠的韓四,而韓四又正好是捐納出身,找洋人僱洋船這樣的事就算泄露出去,他大可置身事外,韓四也不怕身敗名裂。”

喬松年這番話要是傳出去,十個人有九個人不相信。

徐師爺卻深信不疑,因爲在京城呆那麼久他也算見過世面的,很清楚只要是跟洋人交涉就會成爲衆矢之的,甚至不會有好下場。交涉交涉首先得有交情,要是跟洋人走太近,那些清流就會彈劾你“有失國體”,甚至會指責你有“二心”。

跟洋人談妥的事只要有一丁點不符合大清禮制,或作出少許妥協,那就是“喪權辱國”,不殺天理難容;要是跟洋人談崩了,洋人藉機生事,一樣沒好果子吃。

總之,想做大清朝的官,能不跟洋人打交道就不要跟洋人打交道,不然真會千夫所指,身敗名裂,甚至會遺臭萬年!

正因爲如此,前幾任松江知府也好,江蘇巡撫和兩江總督也罷,對洋人全是敬而遠之。吳健彰這個道臺之所以做那麼穩,並非他才具有多麼出衆,辦事有多麼勤勉,而是因爲他那個缺雖很肥但沒人羨慕,至少科舉入仕的官員不去傻到去搶去爭。

想到韓四來上海居然很可能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地找洋人交涉,徐師爺憂心忡忡地說:“少爺,不管怎麼說也算老相識,您是不是給他提個醒?”

“韓四多精明,我們能想到的他會想不到?何況人家信裡說是來辦糧的,這個醒讓我怎麼提?”喬松年想了想,接着道:“再就是運鹽是運商的事,就算找洋人幫着運鹽的消息走漏出去,他一定有辦法置身事外,不然也不會搞得如此神秘。”

“這倒是,他應該是有備而來。”

“他究竟來上海做什麼,我們就不用猜也不用管了,他在信裡提到的那個儒學訓導,明天秋祭時你記得幫着問問。”

“幫那個姓任的貢生在府學找個差事?”

“這又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這點面子還是要給的。”

第九十三章 四堂會審(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以後有事再找你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七百五十章 朝局鉅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蹬鼻子上臉第四百七十三章 苦日子第四十五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九章 早有打算第七百一十章 至少面子上要過得去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四百五十五章 韓四進京第六百一十五章 賞穿黃馬褂第一百三十二章 費二爺的錦囊妙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回去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記名額外?第六百八十一章 輯民攘夷第三百六十三章 天大的人情(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誰算計誰(二)第二十六章 巴縣縣衙第四百四十七章 人各有志第六百九十九章 同鄉之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愛兵如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拿人(三)第七百三十五章 皇上不急太監急第一百四十三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進斗金(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銀子有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闈第四百七十九章 沙場練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仁政第七百一十七章 勵精圖治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家的消息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鈺兒的小心思第五百八十五章 巴縣的團練第六百八十二章 心灰意冷第五百二十九章 讀書有用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兒的提議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命關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捧殺第五百二十一章 通政司參議第二百章 託付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零二章 “龍門”第一百六十八章 顧少爺要回去第二百一十六章 空白傳票第十一章 談笑風生第二百九十章 錢糧的用處第四十八章 銅天王(三)第五十三章 銅天王(八)第六百一十五章 賞穿黃馬褂第三百二十一章 周旋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五百三十二章 記名額外?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戰局第六百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五十四章 敬而遠之第六百五十五章 賞給舉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鬼谷先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韓秀峰?第六百四十九章 報憂不分憂第六百零六章 愛屋及烏第七百二十二章 糟心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法外施恩第一百一十六章 理不辯不明第二百七十一章 編練鄉勇(三)第六章 候補巡檢第三百四十五章 志行升官了(二)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捧殺第五百八十九章 善戰者死於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早做準備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運氣更重要第一百八十三章 只花了四千多兩!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四百一十章 他們成不了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富貴險中求第七百零六章 聚而殲之!第六百一十三章 黔北大亂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八十九章 入營第六百七十八章 想躲卻躲不掉的肅順第六百零一章 白蓮教餘孽第四百二十九章 究竟是誰的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以後有事再找你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城不是巴縣第二百零三章 先走第三百二十章 虎落平陽第一百章 重慶會館第十八章 “未雨綢繆”
第九十三章 四堂會審(一)第七百三十三章 以後有事再找你第五百零二章 韓四發威第七百五十章 朝局鉅變第四百六十六章 蹬鼻子上臉第四百七十三章 苦日子第四十五章 計劃不如變化第九章 早有打算第七百一十章 至少面子上要過得去第六百四十一章 進身之階很重要第四百五十五章 韓四進京第六百一十五章 賞穿黃馬褂第一百三十二章 費二爺的錦囊妙計第一百六十五章 不回去了!第五百三十二章 記名額外?第六百八十一章 輯民攘夷第三百六十三章 天大的人情(一)第二百四十一章 誰算計誰(二)第二十六章 巴縣縣衙第四百四十七章 人各有志第六百九十九章 同鄉之事第四百八十一章 愛兵如子第二百二十八章 拿人(三)第七百三十五章 皇上不急太監急第一百四十三章 奇貨可居第五百四十五章 日進斗金(二)第五百四十二章 銀子有了第四百一十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七百一十二章 北闈第四百七十九章 沙場練兵第二百五十一章 仁政第七百一十七章 勵精圖治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一百五十三章 老家的消息第三百五十五章 吃柿子挑軟的捏第四百三十八章 任鈺兒的小心思第五百八十五章 巴縣的團練第六百八十二章 心灰意冷第五百二十九章 讀書有用第五百四十九章琴兒的提議第一百二十三章 大興土木第一百八十四章 人命關天?第二百八十一章 捧殺第五百二十一章 通政司參議第二百章 託付第一百二十一章 酒香也怕巷子深第六百五十二章 過河拆橋?第二百五十三章 真真假假第二百零二章 “龍門”第一百六十八章 顧少爺要回去第二百一十六章 空白傳票第十一章 談笑風生第二百九十章 錢糧的用處第四十八章 銅天王(三)第五十三章 銅天王(八)第六百一十五章 賞穿黃馬褂第三百二十一章 周旋第二百七十五章 自求多福第五百三十二章 記名額外?第二百二十二章 新官上任(四)第一百九十五章 朝局戰局第六百三十六章 緩兵之計第七十五章 “暗度陳倉”第五百五十四章 敬而遠之第六百五十五章 賞給舉人第五百六十六章 鬼谷先生第一百九十三章 你就是韓秀峰?第六百四十九章 報憂不分憂第六百零六章 愛屋及烏第七百二十二章 糟心事第二百三十二章 法外施恩第一百一十六章 理不辯不明第二百七十一章 編練鄉勇(三)第六章 候補巡檢第三百四十五章 志行升官了(二)第四十四章 良苦用心第二百八十一章 捧殺第五百八十九章 善戰者死於兵第四百九十二章 早做準備第六十二章 不速之客(二)第四百零八章 果然出事了!第七百一十三章 運氣更重要第一百八十三章 只花了四千多兩!第七百三十九章 非同小可第四百一十章 他們成不了事第二百八十九章 富貴險中求第七百零六章 聚而殲之!第六百一十三章 黔北大亂第七百二十章 最壞打算第四百八十九章 入營第六百七十八章 想躲卻躲不掉的肅順第六百零一章 白蓮教餘孽第四百二十九章 究竟是誰的人第七百三十三章 以後有事再找你第六百六十二章 值日第一百一十一章 京城不是巴縣第二百零三章 先走第三百二十章 虎落平陽第一百章 重慶會館第十八章 “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