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

漢六十年年末,大農令曹欒奉聖諭,令京畿三輔,並弘農,河東,上黨,太原等周邊郡縣開常平倉,以每石八十錢的市價購入百姓家中新糧,同時開儲倉,以每石六十錢的低價出售去年陳糧。

南陽郡位居中原,瀕臨淮水,向來物產豐盛,貨流通暢,故而未設常平倉。

大農丞東郭咸陽卻是不惜調集大量役夫,從長安城附近的太倉源源不斷的運來大批陳糧,在南陽郡下轄諸縣的倉廩大肆出售,尤是郡治宛城更是開出每石五十錢的低價,簡直是賠了血本。

他敢如此做,背後自是得了江都王劉非的授意。

“區區百萬石陳糧,虧個數千萬錢,咱皇室實業賠得起!”

財大氣粗的劉非對諸位皇子如是說,眼中寒光凜冽,“那些中原糧商膽敢跟着南陽程氏給太子殿下和咱們下絆子,且看誰的家底厚實!”

兩個多月來,程氏爲首的中原糧商膽敢以大量船隊擁塞淮水河道,使得齊地鹽商無法向南陽周邊郡縣運送海鹽,真真觸怒了劉徹和劉非,甚至是漢帝劉啓。

非到迫不得已,劉徹絕不願動用武力去鎮壓大漢商賈,故而交由劉非以皇室實業的名義出面解決。

恰好碰到皇室儲備署的倉廩不足,新糧難以盡數儲藏,索性將去年陳糧啓出部分,藉着太倉易糧的名頭,賠本運到南陽郡出售。

官府糧倉售出的雖是陳糧,但因儲存得當,又是未曾舂過的穀粒,用以食用並不比新糧差多少,價格卻是便宜得多,故而百姓紛紛把家中新備的存糧售出,再買入陳糧。

如此一賣一買,百姓家裡存糧半粒不少,還憑白多了些餘錢,眼見年節將至,手頭確實寬裕不少,端是感念今上恩德,免不了又朝聖天子的長生排位多上了兩炷香。

便連不少富戶豪門也大筆購入陳糧,即便主家不食,府中僕役乃至奴隸也是長着嘴的,吃甚麼糧不都是要落到肚裡,哪由得他們挑揀?

一時間,關中各地及南陽郡的糧價皆是大幅滑落,連帶周邊郡縣都受了不小波及。

“本官就是衝着南陽程氏去的!”

大農丞東郭咸陽面對諸多登門求見的南陽糧商,自是老神在在,更絲毫不加掩飾的言明:“程氏一月不倒,這陳糧就多賣一月;程氏一年不倒,就多賣上一年;年年月月永無休止!”

那些南陽糧商大多脊背冒汗,之前用糧船擁塞淮水河道之事,他們當中也有不少人受了程氏家主程方利誘,從旁出手相助,否則單憑程氏,哪來千八百艘大船?

“還望大農丞體恤,可否讓官倉亦以每石八十錢的市價購入我等囤積的新糧?”

糧商們見他態度堅決,只得轉了口風,紛紛硬着頭皮哀求道。

此話一出,他們端是心頭滴血。

秋收時,他們辛辛苦苦前往中原各地低價購入新糧,又費心勞神的運到南陽囤積,就等着明年夏秋糧價高漲之際運往關中諸郡,從中謀取差價。

可依着此時情形,明年糧價斷是高不了,待到他們手中的新糧也變了陳糧,六十錢每石的價格,且不算運費和損耗,單是購糧和屯儲的支出都要賠掉血本。

“你等莫非不識字,還是沒看到張榜告示上蓋着大農令的大印?”

東郭咸陽兩眼微翻,露出大半眸白,“告示上寫得明明白白,按照本地冊籍,每戶郡民可向當地官倉按八十錢每石的市價出售十石新糧,你等想賣就賣,不想賣就不賣,求我體恤作甚?”

糧商們看他那副故作無知的嘴臉,險些吐出一口老血。

大漢明定戶律,各地八月“案戶比民”,將各戶佔有的土地及貲財登記造冊,作爲徵收丁稅及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據,是爲冊籍。

奴隸雖需由主家代爲繳納賦稅,卻是不得入籍的,這意味着糧商們想要向官倉賣糧,就等找當地在籍百姓代售。

每戶僅收十石新糧!

他們囤積着數以百萬石計的新糧,不是要尋來數十萬戶郡民,這不是異想天開麼?

東郭咸陽看他們還欲糾纏,卻是懶得再虛應,徑自道:“就你們南陽商賈事多,瞧瞧河南郡,糧價亦是大跌,怎的不見半個來訴苦的河南糧商?”

在場的糧商們聞言,更是險些氣暈過去。

皆是常年在外行商的,誰還耳聾昏聵不成?

河南郡的商賈早就搭上了皇室實業,不但幫着販賣海鹽,更是早早將手頭的囤積的新糧盡數賣給了那甚麼皇室儲備署,還出船出人,幫着從數個諸侯國往京畿運糧。

那些傢伙早就掙得鉢滿盆滿,就等着年節到來,享那闔家團圓呢。

“做人啊,要識時務,懂進退。”

東郭咸陽滿臉戲謔道,對這羣鼠目寸光的蠢貨,他真真不屑得很。

他東郭家也是貲財萬金的商賈世家,還是煮海販鹽起家,鹽鐵向來都是歷代朝廷的大財源,敢幹這等行當,那真真是豁出命去虎口奪食。

論起交通權貴,勾結官府,他東郭家可生生做了百餘年,哪是南陽這些蠢笨糧商可比?

可當他見得皇室實業要插足齊地鹽業,二話不說便將全副身家交了出來,死死抱住這條大粗腿。

如今再看,他這昔日商賈已是位列朝堂,做了秩比千石的大農丞,端的位高權重。

眼前這羣蠢貨卻是爲虎作倀,跟着程方那老匹夫向皇室實業叫板,那可不是狠狠甩了江都王乃至太子殿下的耳光麼?

也難爲他們能在南陽郡擺弄那麼大的買賣,若換在齊地,怕是早就賠光了家當!

難不成糧商都是豬腦子?

南陽的糧商自然不似東郭咸陽想的那般蠢,也早已聽出他的言外之意,先前無非抱有一絲僥倖罷了,此時眼見事無轉圜,當即默契的齊齊告退。

東郭咸陽也瞧出他們已然會意,便是笑着將他們送出門去,臨別時還不忘和顏悅色的勉勵了一番。

翌日,宛城的諸多糧鋪紛紛張貼布告,宣稱即日起再不向南陽程氏購入半粒米糧,南陽郡內諸縣紛紛隨之呼應,進而迅速蔓延到周邊郡縣。

淮水諸多船幫更是狠辣,非但言明今後再不接程氏生意,甚至有不少船把式落井下石,將程氏告上公堂,稱其勾結水匪,屢次讓其劫掠與程氏有嫌隙的外地糧商。

數樁無頭舊案皆被翻出,原是盡皆被前任南陽太守司馬宏壓下,如今盡數被攤開在陽光下,箇中情形甚是駭人聽聞。

剛剛就任不久的南陽太守夏阮自是震怒異常,便連張騫和東郭咸陽都想不到,南陽程氏的膽子竟如此之大,擄船,搶糧,殺人!

不單是官商勾結,商匪勾結,這分明就是官商匪三方勾連,這特麼是大案,驚天大案!

大郡太守,糧商世家,數千水匪,要權有權,要糧有糧,要錢有錢,要船有船,要兵有匪,造反都夠了!

這特麼是要刨了大漢的根啊!

“查!給本官往死裡查!”

夏阮將卷宗狠狠砸在堂案上,衝親衛統領都賊曹許廣川大吼,復又向新近就任的南陽都尉匡衡沉聲道:“你讓諸縣的縣尉自查轄地,揪出水匪賊寇的耳目眼線,另加緊操練郡兵,待此事查明,本官便即請旨,出兵剿匪!”

許廣川和匡衡自是知曉事關重大,哪敢有半分怠慢,當即應諾而出。

夏阮亦是不敢隱匿此案,當即沉心靜氣,書寫奏章,將此間情形上報朝廷。

奏章千里加急,直入中央官署。

少府尚書令不敢延誤,急呈丞相袁盎;袁盎不敢怠慢,轉呈監國的太子劉徹;劉徹不敢私自決斷,親手呈送椒房殿內靜養的漢帝劉啓。

“讓廷尉府把司馬宏往死裡打,速速查明此事,凡涉案官員,盡數連坐!”

劉啓目眥欲裂,劍眉倒豎,再是難掩心中陰狠暴戾,“把中尉張湯派往南陽去,首犯凌遲,從犯車裂,盡皆夷族!”

“父皇息怒,保重龍體要緊!”

劉徹忙是出言勸慰,復又硬着頭皮道:“依兒臣之見,還需加派御史中丞和廷尉右監一併前往纔好。”

“嗯?”

劉啓面色稍霽,卻依舊皺着眉頭,“皇兒莫不是覺得朕手段過苛,你可不是會心軟的性子啊。”

劉徹苦笑道:“父皇說笑了,兒臣哪會對這等亂臣賊子心軟,而是怕張湯手段過於酷烈,急切間難以把此案徹查清楚,非但落人口實,更會出現疏漏之處。”

劉啓沉吟道:“疏漏?”

劉徹頜首道:“是,父皇可曾想過,淮水蜿蜒數千裡,何止流經南陽一郡之地,那程氏往年收糧之地更是遍佈江淮……”

劉啓目露寒光:“你是說官匪勾結的不止南陽一處?”

“沒錯!單單程氏翻出的數樁舊案,便扯出那麼些水匪寨子,數千賊寇,兒臣不信光憑司馬宏便有那麼大的膽子,敢暗中養匪爲患!”

劉徹亦是面色沉鬱,只覺此事並非表面那麼簡單,“我大漢立朝數十載,向來與民生息,近些年風調雨順,鮮有天災,父皇更是連連減低賦稅,中原雖不似關中這般五十五稅一,卻至多三十稅一,百姓豐衣足食,哪來這麼些賊寇?”

劉啓毫不謙虛的頜首認同道:“不錯,朕自認無愧於治下百姓。”

“何況淮水過往雖屢有水匪爲禍,卻多是小打小鬧,光憑劫掠幾艘貨船,糧船,哪裡養得起數千,乃至更多尚未露出形跡的水匪……”

劉徹刻意頓了頓,方纔繼續沉聲道:“兒臣懷疑,有人故意養匪,居心叵測!”

“查!你也派羽林衛暗中前去,給朕徹查!”

劉啓咬着後槽牙,恨聲道,“無論查到甚麼人,查出多少人,盡皆夷族!”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
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四百四十二章 文教師範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一百四十四章 拍賣戰俘 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八十二章 先鋒叛逃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三百八十六章 烏桓助陣第四百六十一章 直流電機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四百七十七章 天家諸事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七百六十九章 嗣子哀怨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一百四十二章 羌人乞降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三百九十四章 長輩震怒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二百七十一章 精神文明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二百零六章 以食爲天第五百零六章 丈夫難爲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二百三十五章 青黴藥膏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五十四章 春心萌動 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同景象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七百七十章 家族利益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七百八十章 邁向成熟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二百一十九章 踏破王庭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