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

血戰數日,驍騎將軍秦勇吃住都在城樓之中,絲毫沒有畏懼匈奴人的兵鋒。

倒也確實不需太過擔心,畢竟城樓位於城門之上,居於裡許的城牆正中,離兩側的陡峭山壁俱是半里有餘,匈奴人的拋石機是無論如何威脅不到的。

若是城樓被奪,不過死國而已,秦氏絕對不會容忍臨陣脫逃之人,哪怕秦勇這個現任族長也不行!

連日來,匈奴人不計傷亡的晝夜強攻,瘋狂的勁頭讓秦勇這個久經沙場的老將也頗爲訝異,沒料到一貫不擅硬仗的匈奴人,竟然出了右賢王這麼個狠角色。

首戰至今,彙集到此處關城的漢軍將士已達八萬之衆,即便西北長城的其餘關隘尚有漢軍七萬餘人,但秦勇是萬萬不敢再抽調了。

雖然數百里的西北長城盡皆營建在陡峭的山脊上,但仍有十餘個關隘地勢較爲平坦,儘管比此處關城入口更爲狹窄,地勢也高上不少,仍須留下足夠的兵力用於守備,防止匈奴鐵騎的突襲。

事實也不出秦勇所料,就在昨日,其餘數個關隘也盡皆燃起了烽火,雖然最終抵禦住了匈奴人的進攻,但仍被匈奴騎射殺傷了不少將士。

漢軍多是步卒,僅有秦勇麾下不足五千的騎兵親衛營,若是被匈奴人帶着走,來回調兵,非得活活累死不可。

血戰至今,歸攏到關城的八萬漢軍將士,已死傷了三萬有餘。主要是關城過於狹窄,密集的漢軍將士很難閃躲從天而降的巨石。而匈奴鐵騎驅趕着奴隸,前仆後繼的向上攀爬,甚至幾度登上了城頭,雖很快就被趕至的漢軍將士用長戟生生叉下牆去,卻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些許混亂。城下的匈奴騎射便藉機彎弓搭箭,射殺了不少從城垛冒出頭去的漢軍將士。

匈奴人的奴隸大軍自然也是損失慘重,無數的屍體堆積在關牆之下,秦勇粗略估計了一番,怕是不少於六萬之數。

夏季潮溼而悶熱,屍山上蚊蠅叢生,散發出陣陣惡臭,若不及時清理掩埋,極易傳播疫病。

然而,匈奴人卻絲毫沒有停止攻城的打算,如山的屍體雖對攻城器械的前進造成了不小的阻礙,卻也生生堆積出了丈餘的高度。

原本關牆也就高兩丈餘,如今便顯得不是那麼高不可攀了。匈奴人開始不再使用笨重的雲梯車,而是使用簡陋的長梯,直接搭上城牆,早已被馬刀和血腥場面逼瘋的奴隸們踩着衆多腐臭的屍體,雙眼呆滯的往上攀爬着,城頭的守軍壓力頓增。

在羽林右監倉素的建議下,主帥秦勇咬着牙下令,往城下投出大量的猛火油,焚燒敵軍屍體。

華夏曆來講究循禮而爲,先秦時的諸侯混戰,彼此間都遵循某些默契的規矩,不褻瀆敵軍將士屍身便是其中之一。宋襄公不肯“半渡而擊之”和晉文公“退避三舍”的典故,更是流傳千古。

可以說,焚燒敵軍屍體,對老將秦勇而言,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的無奈之舉。

而出身羽林的倉素,絲毫沒有這種覺悟。

在期門校時,太子劉徹就曾向羽林和虎賁的將官們提起過這個話題。殿下認爲,若敵人不守規矩,我軍就更應該大膽放手去做,不要在意世人的眼光。

殿下說到此處時,眼中滿是悲傷和無奈,提及在一個名爲中華的偉大國度,偉大的軍隊,出於西方諸國的壓力,善待敵軍俘虜,寧肯自己的士兵捱餓,也要讓出糧食給敵軍戰俘食用;然而那個叫倭國的齷蹉民族,將捕獲的中華戰俘,開膛破肚,還投入到滿是毒氣的屋子,堪堪受盡折磨而死。

殿下再三叮囑,一旦敵軍不守規矩,哪怕鬧得天怒人怨,也要以十倍奉還之!

如今匈奴人晝夜不停的強攻,不但不收取屍首,反而用來踩踏攻城,倉素不由想起了殿下的教導,當即找到主帥秦勇,再三勸諫,這才逼得秦老爺子頜首認同,傳令下去,儘速焚燒敵軍屍首。

隨着一罐罐引燃的猛火油被投下城牆,噗噗的沉悶聲接連不斷的響起,城下綻放出大量的紅色火蓮。無數帶着火焰的褐色液滴四處飛濺,沾染到正在攻城的奴隸身上,發出滋滋的響聲,將他們裸露在外的皮膚燙出一個個深坑。若是沾到衣物上,則迅速燃燒起來,極難撲滅。

不過片刻,城牆下盡是被火焰引燃的奴隸,哀嚎着不住的打滾,卻又殃及到身邊的同伴。城下的奴隸本就極爲密集,根本無處可避,後方毫不知情的奴隸還在匈奴鐵騎的馬刀驅趕下,不斷推擠着身前的同伴,蜂擁而來。

而隨着關城下的屍體被烤焦,滋滋的往外冒着屍油,火焰更爲急速的蔓延開去。

此時後方的匈奴鐵騎和奴隸們才意識到火勢兇猛,不顧一切的向後撤去。關城外頓時一片混亂,奴隸們驚叫着相互踩踏,碰撞,反而嚴重影響了後撤的速度。

時值夏季,颳着東南風,但由於西北地處內陸,受季風影響不大,故此風速不高。火頭一起,滾滾濃煙夾雜着聞之慾嘔的惡臭,緩緩吹向了匈奴人的大營。關城下的火勢迅速蔓延開來,形成一道縱橫裡餘,寬數丈的巨大火牆。

城牆下數以千計來不及逃脫的奴隸,盡數被火焰包圍。淒厲的哀嚎聲在山谷中迴盪,讓人全身發毛,恐怕此生也無法忘記這充滿怨恨和悲哀的來自地府的陰嚎。

所幸他們的哀嚎並未持續太久,即使少數沒被立刻燒死,但滾滾濃煙,足以讓他們在數息內窒息而亡。

正在遠處觀戰的匈奴右賢王見狀,臉色鐵青,面對緩緩飄來的濃煙,皺着眉頭下令道:“傳令撤兵,將大營移至山脊背風處!”

匈奴諸將領命而去,將逃回來的驚魂未定的奴隸們重新歸攏起來,重新覓地紮營。

漢軍守城將士早在火勢開始蔓延之時,便迅速撤離了城頭,免得被濃煙薰死。在火勢變小之前,匈奴人壓根不可能再攻城了。

秦勇只命少許將士在兩側山脊上的長城瞭望臺上監視敵情,以便隨時示警,其餘將士盡皆回到關城內的軍營中,清洗去數日來沾染上的一身血跡和煙塵,繼而享用了一頓安穩飯,美美的熟睡過去。

自從首戰之日,秦勇老爺子就沒吃過一頓安穩飯,沒睡過一個囫圇覺。對於年逾花甲的老人而言,明顯是極爲耗神的。

如今稍微能鬆懈幾分,秦老爺子仍堅持着到軍營看望了諸多傷兵,細細詢問了傷情,好生安慰幾句,感動得這些流血不流淚的關中漢子愣是眼眶通紅,倒反過來勸慰老爺子要多加保重身子。

直到一切處理周全,秦老爺子纔回到中軍大帳,一屁股坐到主席之位,還沒來得及卸下身上的甲冑,竟趴在桌案上沉沉睡去,驚雷般的呼嚕聲極具震撼性,實在讓倉素開了眼界。

自從火燒屍山時,倉素便一直跟隨在秦老爺子身後,親眼看他撐着疲憊不堪的身體,將各項軍務處理得井井有條,這才肯回帳歇息。

不管秦老爺子去看望傷兵是不是太子殿下口中的作秀,但他確實是一個值得尊敬的老將,是大漢的砥柱之臣。

城外的大火整整燃燒了一天一夜,直到翌日的午間,火勢也只是稍微減小了少許,似乎離完全熄滅還要不少時候。

然而正如俚語所言,六月天,娃娃臉,說變就變。只見原本晴朗的天空,不過片刻便已是烏雲滾滾,大團大團的烏雲層層疊疊,急速的翻涌着。天空被壓得低低的,好似被黑暗吞沒了,只在天空的盡頭還有一絲光亮。

突然,一道閃電劈開雲層,在天空中劃了一個大大的“之”字。

霎時間,雷聲轟然炸響,整個大地都在抖動,緊接着狂風大作,豆大的雨滴傾斜而下,劈啪作響的拍打着大地,彙集成涓涓細流,盡情的沖刷着遍地的污穢。關牆外的火勢被完全澆熄,霧氣繚繞,朦朧一片。

不一會,風停雨歇,烏雲迅速散開,世界已是重見天日。天空中黑雲的邊上鑲着白雲,陽光透過雲層的縫隙照射着大地。

已休整完畢,重新站上城頭的漢軍將士們,看着城外被雨水沖刷過的修羅場,面色盡皆蒼白了幾分。而重回城樓的秦老爺子,面對此情此景,沉吟半晌後,扭頭看了一眼倉素,微微嘆了一口氣,默然無語。

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
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八百章 欲善其事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五百零七章 罌粟之島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七十八章 匈奴大帳 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五十九章 艾格服飾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二百七十八章 長安四月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七百八十二章 安息貴女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八百三十三章 竹馬青梅第三百八十三章 帳內定計第五百二十二章 醉仙望月第四百零五章 母子平安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三百五十四章 親王選妃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七百八十八章 陽春三月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九十五章 芙蓉帳暖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七百九十六章 服飾改制第七章 太子廢立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一百七十八章 爭先認購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一百一十九章 道家之源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六百零九章 官辦醫館第四百二十五章 清明踏青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四百九十七章 霍氏去病第四百五十一章 鳴炮賀壽第二百三十章 百年毒計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