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

初夏的漠南草原,天空湛藍,牧歌悠揚。

去年的夏秋之際,烏桓諸部攻陷了匈奴左谷蠹王庭,劫掠了大量的奴隸,牲畜和財寶,從漢國邊市換取糧食,海鹽,飴糖乃至兵械,渡過數十年來最安逸的冬季。

起先烏桓貴族們興奮之餘尚有些憂心,唯恐左谷蠹王伊稚斜會率匈奴鐵騎前來報仇雪恥,豈料冬去春來,依舊沒見半點動靜。

待得入夏,烏桓貴族終是徹底醒悟,伊稚斜那廝認慫了!

原來咱們的二十萬烏桓騎射,也會教縱橫草原的匈奴人畏懼得不敢南下牧馬麼?

心思活泛過來的烏桓人可就沒了顧慮,大部族的附屬部落紛紛驅趕牲畜,西出烏桓山脈,在漠南草原東部四處遊牧,否則就浪費了水草豐沛的廣袤草原。

只是烏桓的諸多駐牧地大多限於陰山的東北麓,在原本的匈奴左谷蠹王庭附近,並未進入漠南草原的中部。

困守烏桓山脈數十載,又常年被匈奴肆意役使搶掠,烏桓諸部若不算上奴隸,族人已不足百萬,若非烏桓男兒皆是馬背上長起來的,怕還湊不齊二十萬騎射。

因而漠南草原的東部已足供烏桓諸部遊牧,且漢國只在燕北的長城關塞向烏桓開放邊市,上谷和雲中兩郡的北部邊塞皆是城門緊閉,嚴禁漢商出塞。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享受過從漢國邊市換來的醇香黃酒,再喝自家苦澀的烏桓白酒,只覺淡得出鳥來。若再離了鹽糖乃至粟米,更是真真沒法活了,畢竟烏桓諸部早已習慣半耕半牧的生活方式,飲食結構與匈奴等遊牧部族頗爲不同。

於是乎,烏桓的諸多小部落在漠南草原東部愉快的遊牧,偶爾到漢國邊境用皮毛和牲畜換些好貨,倒也過得逍遙自在。

正當烏桓人樂悠悠的享受當下,憧憬將來時,殘酷的現實突然狠狠甩了他們一記耳光!

匈奴左賢王親率鐵騎十五萬,從狼居胥山南下,帶着滔天戾氣殺向烏桓山脈。漫山遍野的匈奴鐵騎疾速奔馳,陣陣馬蹄踏地聲如夏日驚雷,轟隆作響。

左賢王揚鞭打馬,眼中怒意難消。

那些烏桓豬玀不知天高地厚,非但斷然拒絕再向左部王庭進貢,更是屢屢侵襲左部在烏桓山北的駐牧地,屠殺左部附屬部落的匈奴牧民,劫掠牲畜和財貨。

若非有匈奴牧民僥倖逃生,左部王庭此時怕仍渾然不知,他左賢王亦還不曉得烏桓人竟敢如此猖狂。

真當本王是伊稚斜那膽小怯懦的黃口小兒麼?

左賢王不相信,烏桓騎射能與他麾下的匈奴鐵騎匹敵,十五萬匈奴鐵騎足以橫掃烏桓諸部,用那些豬玀的血染紅烏桓山脈。

烏桓貴族們亦是這般認爲,聞得匈奴左部來犯的消息,皆是駭然失色,齊聚薄奚部的大帳商討對策,卻遲遲議不出該如何應對。

赤勃部的首領巴魯面色愈發不耐,皺眉道:“有甚麼好囉嗦的,無非兩條路,戰或降!”

烏桓貴族們皆是啞然,赤勃部儼然已成爲實力僅次薄奚部的大部族,沒人想輕易開罪巴魯,何況他說的也實在,擺在他們面前的選擇無非是戰是降罷了。

求和?

匈奴人向來暴虐,鮮少會與弱者和談,只接受跪地乞降。

烏桓貴族紛紛看向薄奚部的首領忽都,想知道他要如何抉擇。

忽都愁容滿面,帶着幾分疑慮道:“匈奴左賢王此番揮師來犯着實蹊蹺,他向來與伊稚斜不睦,甚至將彼此視若寇仇,怎的會替伊稚斜出兵復仇?”

“這還瞧不出麼?自是見不得咱們烏桓恢復元氣,唯恐日後向他復仇。”

巴魯不禁嗤笑出聲,復又環視帳內衆人,恨聲道:“遙想昔年,我烏桓與鮮卑同爲東胡大族,匈奴尚是翰海(貝加爾湖)之北的弱小部族,我族沿澆水及其衆多支流遊牧,駐牧地何等廣袤,如今匈奴左部的屬地,大多皆爲我族祖輩的駐牧地!”

大多烏桓權貴的心裡亦是如此思量,卻沒料到巴魯會如此直白的將之挑破,皆是默然不語,面色蘊着幾分不甘。

巴魯說得沒錯,昔年烏桓與鮮卑共掌東胡,各族莫敢不從,那是何等強大。

直到匈奴在冒頓單于的帶領下迅速崛起,進而出兵偷襲毫無防備的東胡各族,鮮卑遭受重創,元氣大傷下只得舉族遷入大鮮卑山深處。

烏桓勢孤利單,又缺乏打造兵械的銅鐵,被匈奴大軍生生逼入烏桓山脈,數十載不得而出。自那時起,匈奴每歲向烏桓徵收大量牲畜和皮毛,若逾期不交,則被擄去妻兒,爲奴爲婢。

烏桓山裡適合放牧的山谷太少,獵取的野獸也不足以養活衆多烏桓族人,他們只得學着耕作,可穀物產出仍是遠遠不足。各部首領只能眼睜睜看着族人食不果腹,以致人丁日益單薄。

多年來,烏桓各部忍辱偷生,卻仍面臨幾近滅族的困境,心裡對匈奴自是無比仇視的。

待日後兵強馬壯,自然要向匈奴復仇!

兩族間血仇難消,匈奴左賢王對烏桓心懷忌憚,不願見得烏桓恢復往昔實力,也在情理之中。

“戰吧!我烏桓與匈奴早結下不死不休的血仇。”

“是啊,若是跪地乞降,匈奴人定會變本加厲的役使我族,擄我妻兒,掠我財貨。”

“若我族再如過往般困守烏桓山,還需每歲向匈奴進貢,族人只會愈來愈少,再無與匈奴一戰之力。”

……

隨着某位貴族起了頭,帳內衆人皆是紛紛出言附和。

降,必是滅族;戰,尚可一搏。

如何抉擇,其實不難。

他們先前的躊躇遲疑無非是出於對匈奴多年積威的畏懼,不敢率先出言罷了。兔子急了也會咬人,烏桓諸部如今已被匈奴人逼到這份上,除了出兵迎戰,再無別的出路。

忽都本是不太願與匈奴左賢王爲敵,存着遣使求和的盤算,至少要先弄清左賢王爲何突是大舉來犯,但此時見得羣情激奮,又不敢冒然提議此事,免得引發衆怒,擡眸去瞧巴魯,卻見他亦在看着自己,眼神端是意味難明。

忽都下意識的移開視線後,卻覺自個的閃躲無異於心虛,便是復又看向巴魯,半眯着眼瞼與他對視。

巴魯卻是突兀大笑,朗聲道:“既然大夥決意與匈奴決一死戰,那便得齊心協力,方有勝算。”

帳內衆人皆是頜首認同,烏桓雖有二十萬騎射,但分屬各部貴族自行統率,若與匈奴大戰時無法齊心,定無法與十五萬匈奴鐵騎對抗。

忽都微是揚眉,緩聲問道:“依你之意,如何才能齊心對抗匈奴?”

巴魯緩緩道:“自是選出可靠之人,統率我烏桓各部將士,大戰時若誰人該不聽號令,便是叛族的罪人!”

烏桓貴族們自是譁然,巴魯的意思便是選出個大首領,在戰時統領各部,這無異於要奪取他們部族的兵力,甚或是他們的權勢。

忽都謔笑道:“莫非你想做我烏桓的大首領?”

烏桓貴族們亦是紛紛望向巴魯,面色隱有不善,只覺他野心太大。

然而巴魯接下來的言行大出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只見他行至忽都近前,單膝跪地後卸下腰間彎刀,雙手呈給忽都,沉聲道:“我烏桓滅族之禍已在眼前,此時不應再分甚麼部族,若你肯領我烏桓族人迎戰匈奴,便接下我的佩刀。自今日起,赤勃部遵你號令,即便讓我率赤勃將士衝鋒在前,只要能爲旁的烏桓族人謀到生路,巴魯死而無怨!”

忽都不由愣怔當場,衆人驚訝之餘更隱現幾分羞愧之色。

巴魯說得不錯,大敵當前,若是戰敗必遭滅族,此時再分甚麼部族,再計較私利着實可笑,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好,戰!”

忽都雙手顫抖的接過巴魯佩刀,隨即伸手將他扶起,沉聲應諾道:“你巴魯都能捨得麾下兒郎,我忽都又豈會偏私,薄奚部的兒郎們亦非怯戰的懦夫,定與赤勃將士並肩同袍,爲我烏桓的後世子孫拼死一戰!”

“戰!”

“戰!”

“戰!”

各部首領俱是熱血沸騰,齊聲振臂高呼,如今烏桓最強大的兩個部族已決意迎敵,他們必得隨之出兵征戰,否則日後在烏桓族內再無立足之地。

既已議定迎戰,忽都也不再拖延,即刻遣親信向常駐在右北平的漢使宋遠呈上求援書信,懇求其奏請大漢皇帝,讓漢軍出塞協助烏桓迎戰匈奴。

宋遠接到書信,不禁撫掌大笑,巴魯果是不負殿下所望,徹底引發了烏桓和匈奴左部間的大戰。

宋遠讓羽林衛用鷂鷹給太子殿下傳去喜訊,便自行依殿下早已擬定好的謀劃進行動作。

三日後,宋遠再度出使烏桓,雖未帶甚麼援軍,卻送去大批的兵械和糧草,並向烏桓貴族許諾,日後定會源源不斷的向烏桓各部提供物資,使其可毫無後顧之憂的抵禦匈奴。

忽都雖有些失望,但也沒甚麼怨忿之意,畢竟前些日子朝鮮王剛率大軍進攻大漢的遼東邊塞,漢廷無法向烏桓派出援軍也在情理之中。

且漢廷將大批的兵械和糧草送來烏桓,並言明分文不取,光憑這點,烏桓各部已頗爲感激,只覺大漢皇帝果然仗義。

他們並不知曉,“仗義”的漢帝劉啓得知烏桓與匈奴左部大戰將起後,多日不曾沾酒的他難得破例,讓宮人擺下宴席,與太子劉徹徹夜暢飲。

翌日,漢帝劉啓與太子劉徹皆宿醉不醒,曠席早朝,徒讓朝臣危坐正殿枯等大半個時辰,老宗正劉通險些氣得請出祖宗家法,暴揍這對父子。

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
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四十三章 悲催劉德 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七百一十七章 開拓北美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九十九章 私有企業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三百六十二章 作壁上觀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安夷將軍第四百七十九章 中南半島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二百一十七章 待汝尋仇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二百八十八章 齊力防災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二章 吳楚之亂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九十八章 無心插柳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三百六十一章 脫崗培訓第一百一十二章 全線出擊 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七百六十三章 捕奴行當第八百二十六章 貴女愁緒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 第七百七十六章 太子來援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四百六十九章 金銀票律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三百七十章 意欲內附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四十章 朝鮮作妖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六百零一章 欺人太甚第七百八十一章 自請除國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八百三十六章 離京赴任第五百三十三章 登殿獻劍第七百四十七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一百三十九章 田間軼事第一百零五章 樑王劉武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六十五章 雁門行商 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