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少府錢莊

隨着禁軍改制逐步完成,劉徹終是放下心來,暫且可睡得踏實些,日後再繼續緩緩完善大漢的各項軍制即可。

因受無鹽氏的牽連,長安城的諸多子錢家皆被抄家夷族,國庫雖是罰沒超過十萬金的貲財,但劉徹卻反是有些憂心。

商賈資金短缺時無處借貸,對工業發展是會有極大制約的,這也是原先劉徹並未打算對子錢家倉促間痛下狠手的原因。

事已至此,只能由朝廷出面,建立向臣民提供貨幣信貸業務的機構了,否則大漢的工業化進程怕是會大爲延緩。

此事不宜交由大農府來辦,免得朝臣太過掣肘,束手束腳的太過麻煩。

“先讓少府開設錢莊,日後發展成熟,再由大農府創辦中央錢莊好了。”

劉徹如是想,正如後世華夏的中央銀行與五大商業銀行之間的關係,央行負責制定並執行國家貨幣信用政策,獨具貨幣發行權,實行金融監管,自然要由朝廷獨掌,即便具有些許國企性質的少府也不能涉足。

至於中央錢莊獨有的貨幣發行權,還需等大漢鐵業整合完畢,並有較大的提升,可保證市面有足夠的金屬貨幣流通後,方可將民間的鑄幣權收回,紙質貨幣的發行更要徐徐圖之,急不來的。

金融向來是個複雜的行當,稍有不慎就會鬧出大亂子,貨幣貶值,通貨膨脹,抑或物價重挫,通貨緊縮,掌握不好度,正反兩面都是壞處。

少府是皇帝私府,朝臣對其開設的產業沒甚麼置喙的餘地,只要不違反祖制和律法,御史們也不便上奏彈劾。

劉徹命少府卿陳煌先到遺孤內院招募了不少學員,多是術數學院的,他們有最基本的會計知識,好歹能看懂劉徹爲少府錢莊訂立的章程及各式票據。

陳煌執掌整個少府,自是不宜分管錢莊業務,劉徹索性讓少府丞陳誠兼任新設的諸錢監,掌少府錢莊。

自劉徹昔年被立爲太子,陳誠一路從伴讀,到太子庶子,太子中庶子,太子詹事,直至做到少府丞,真真是常伴君側。

將近十年來,昔日的小屁孩已近弱冠之年,更學到了不少本事,經驗雖尚顯不足,但好在歷練完整,又受劉徹多年指點,要打理好錢莊還是不難的。

畢竟少府的錢莊還是草創,不似後世的銀行般業務繁複,暫時處理好民間信貸即可。

劉徹暗自盤算着:“或許還可向權貴們吸收些大額存款,至於民間的小額存款,日後再說吧。”

十月中旬,少府在北闕甲第的長安商區劃了塊地,開始營建少府錢莊的總部。

劉徹此番真是不惜工本,命負責營建的少府司空掘地三丈,以水泥灌注底部和四壁,打造現下大漢最爲堅固的數座金庫。

少府內庫和錢莊金庫要徹底分開,雖可彼此支應,但賬目往來和貲財交接必得清清楚楚,免得日後鬧出大亂。

大漢現下沒甚麼金融監管機構,劉徹可不願見得錢莊出現大虧空,若來個破產歇業,少府乃至天家的信譽可就難以挽回了。

江都王劉非見得少府弄出這般大的動靜,曉得陛下定又想出甚麼掙錢的行當,忙是入宮求見,小心翼翼的試探此事。

劉徹見得他那副貪婪無比的諂媚嘴臉,頗是無奈,昔年何等孤高狂傲的英武皇子,今夕卻淪落成爲金錢的奴隸,咱老劉家又少了個有節操的正經人啊。

劉徹倒是沒隱瞞劉非,將錢莊的章程細細講述給他聽。

劉非眼神大亮,這分明就是放貸的子錢家,只是利錢要得低了些,還多了甚麼吸納存款的業務。

皇室實業的金庫裡堆滿價值數百億的金錠和大錢,壓根就不需吸納甚麼存款,只需放貸就可輕易牟取暴利。

“陛下,這錢莊的行當……”

劉非訕笑着出言道,自是想要從中分一杯羹。

劉徹擺擺手道:“朕倒是樂見皇室實業也開設錢莊,但現下少府的錢莊尚是草創,各式章程和票據不甚完備,需得逐步完善。皇兄不妨等些時候,待少府錢莊辦穩妥了,再有樣學樣,免得鬧出甚麼亂子,如何?”

劉徹這話是半真半假,主要還是想等少府錢莊建成後,再經查漏補缺,爲大漢金融律法的制定提供參考。

在律法制定並逐步完善前,劉徹不希望出現旁的錢莊。

劉非不曉得他的心思,微作沉吟後,也覺陛下所言在理。

皇室實業草創之初,沒少跟着少府乃至田氏商團學各項章程,便連各式契約和賬冊都是同等形制,着實省卻不少功夫,且經營運作頗是順遂。若非如此,他劉非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在短短數年將皇室實業經營得這般興盛,每歲獲取大筆暴利。

饒是如此,劉非也不甘空手而歸,意有所指道:“陛下,既然那少府錢莊要吸納甚麼大額存款,我皇室實業的金庫內又藏着不少現錢,這利錢……”

劉徹微是揚眉道:“章程皆已寫着,活存者每歲五釐利,定存一年者每歲二分利,三年者每歲三分利,五年者每歲半成利。”

劉非面色訕訕道:“陛下,這利錢也太低了吧?”

劉徹分外鄙夷的瞟了瞟他,不屑道:“若皇兄覺着利錢低,朕不妨着少府內庫籌措十萬金,按這利錢貰貸給皇室實業,定存五年,如何?”

“……”

劉非生生噎得無言以對,若每歲半成利,十萬金每歲需還息五千金。

他又不蠢,皇室實業的金庫還藏着數百億貲財,還要憑白付出這般利錢去向少府貰貸?

“嗯,臣經陛下提點,仔細咂摸下,深覺這少府錢莊的利錢設得甚是合情合理,陛下聖明!”

劉非亦是流着老劉家的地痞血脈,沒臉沒皮的討好道:“臣及皇室實業願爲少府錢莊助陣,略盡綿薄之力,先定存個五十萬金……就那甚麼五年定存,只是不知利錢該何時提取?”

劉徹瞧着他這奸商嘴臉,沒好氣道:“現下少府錢莊草創,利錢支付只分兩種。若存入時便即取息,則利錢減半;若存滿期限再同取本息,則付全額利錢。”

待見得劉非頜首沉吟,劉徹復又加了句:“若遇急需之時,定存的本金並非不可取回,只是要按着存入的年限,重算利錢,雖會比活存高,卻必不如存滿年限的利錢。”

劉非訝異道:“定存的本金還可提前取回?”

劉徹聳了聳肩:“定存又非死存,自是能提前取回的。”

“若是如此,我皇室實業再額外多存五十萬金,湊足百萬金,皆定存五年!”

劉非目光熠熠,百萬金定存,年息半成,每歲利錢就是五萬金,自然比放在金庫裡閒置要好得多。

雖說民間貰貸尋常多爲兩成利,但要將百萬金盡數放貸出去,天曉得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也尋不到這麼些要借貸的商賈。

唯有掌山海地澤之稅,產業遍佈大漢各郡縣的少府,纔有足夠的人手和途徑向民間大舉放貸。日後即便皇室實業亦開設錢莊,放貸的規模必是遠不及少府錢莊的。

少府錢莊的總部尚未竣工前,自然不會收納皇室實業如此大額的存款,免得憑白多出利錢。

劉徹倒也沒將少府設立錢莊之事藏着掖着,讓陳煌以少府的名義在關中各郡縣張榜公告少府錢莊的各式章程,言明年節前會在京畿三輔逐步開設數間錢莊,向民間放貸。

朝臣們早已或多或少知悉此事,倒也沒太過反對,畢竟少府錢莊向民間貰貸只收取一成的薄利,遠遠談不上壓榨百姓。

至於與民爭利,更是談不上,放貸的子錢家們大多上不得檯面,朝臣還不至於爲他們的利益與皇帝作對,否則被扣上官商勾結的罪名,不但壞了名聲,身家性命怕都不保。

自個的親孃舅都凌遲處死了,皇帝還在乎多殺幾個朝臣?

何況江都王劉非也已放出風聲,待得少府錢莊開張,便會存入百萬金,每歲得息半成。朝臣們背後的世家大族在皇室實業皆有不少份子,每歲能分到高額紅利,見得少府錢莊肯將向民間貰貸的獲利拿出半數,讓他們分潤,自是心滿意足。

甚事不做,也沒風險,坐享半數獲利,這是何等美事?

朝臣們皆覺得陛下真真是仁慈聖德的千古明君,愛民如子,愛官如子啊。

商賈們亦是歡欣鼓舞,誰還沒遇着過錢緊之時,過往活錢暫且籌措不及,便只得向貪婪的子錢家借高利貸。日後有了少府錢莊,以一成薄利貰貸,遇到緊急之時,真是能救命的。

尤是國舅田勝,險些落下淚來。

兄長田蚡死不足惜,爲了保全田氏全族,他不得不從田氏商團支取萬金,用以爲田氏贖罪。

田氏商團固然家大業大,但活錢可比不得皇室實業,萬金合億錢,幾乎將田氏商團府庫的活錢抽空。好在田勝早年得劉徹指點,在大肆擴充產業之餘,還讓府庫存保有充裕的的活錢,以防出現意外時,導致那甚麼現金流斷裂。

天災過後,田氏商團之所以能迅速修葺各式作坊,全力復工,正因府庫有足夠活錢。然而萬萬沒料到,在府庫活錢未及完全填補時,田蚡又整出這等破事,導致田勝不得不支取出萬金。

歲末將至,田氏商團的掌事和工匠們必得加班加點趕工,月例和加班費都是大開銷,再加上年終獎和各式福利,可不是愁壞了田勝?

田氏商團雖不斷向其餘三大商團供貨,但貨款依照契約是按季結算,這意味着田氏商團要先撐到臘月啊。

於是,田勝趕在少府錢莊正式開張前,便入宮求見皇帝,預先貰貸萬金,以解燃眉之急。

劉徹倒是沒爲難他,讓執掌錢莊事宜的諸錢監陳誠與他立了規制齊整的契約,照着流程完成了少府錢莊的首筆貰貸。

漢六十四年臘八,在這合聚萬物而索饗之日,首間少府錢莊在長安北闕甲第正式開張,由此開啓大漢金融業的新篇章,爲日後大漢工商業的急速發展不斷注入活水。

錢莊這行當,亦漸漸爲大漢百姓熟知與接受。

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
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六百零八章 商貿代表第五百六十二章 築路實踐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一百六十五章 載人運輸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四百七十五章 漠南牧羊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七百六十八章 歐亞大戰第二百三十三章 師徒相見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六百八十六章 太子登門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一百九十二章 驚天大案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七百一十四章 爲子作揖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一百八十八章 罪證確鑿第三百零三章 朝堂議定新書徵詢,免費章節,請大家務必看看,拜託!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二百七十九章 意欲隨行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六十一章 西郊迎秋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一百七十三章 酒宴議政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五百七十九章 去病觀賽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五百零三章 焚城滅佛第六百五十一章 意欲撤兵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六百六十五章 新老交替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五百一十九章 決意犯險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河湟谷地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四百七十章 購艦計劃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五百七十三章 李陵隨軍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洗臨洮 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二百七十七章 建設兵團第四百九十四章 大軍集結第二十章 造紙辦學 第二十六章 營建之事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六百七十六章 安息方略第四百四十五章 長安學區第五百八十九章 招商引資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二百二十八章 梟雄殞沒第七百二十三章 帝皇訓子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五十八章 皇家馬場 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零七章 奉旨爲匪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十六章 仁孝家宴 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九十六章 硫化橡膠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四百一十七章 公卿更替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二百零八章 李代桃僵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