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

(事雖瑣碎,卻值得一看,嘎嘎。)

郅都率軍奇襲番禺城時,遠在長安的大漢皇帝劉徹正在安撫着心焦不已的朝臣們,蓋因七月間千艘戰列艦突然難覓行蹤,悍然將遼東境內乃至朝鮮南部的諸多捕奴隊棄之不顧。

花費重金僱傭戰艦的世家大族聞訊,自是大爲不滿。

二月開始捕奴,入夏後朝鮮奴隸便源源不斷的押回漢境發賣,他們掙得鉢滿盆滿,正待繼續往自家的捕奴隊加派人手,進而大展拳腳,卻得知戰艦消失得無影無蹤。

現下別說往朝鮮南部加派捕奴隊,便是先前的那些捕奴隊尚有不少滯留在朝鮮南部,沒法押着擄掠到的奴隸回返遼東。捕奴隊裡的遊俠和馬賊死就死了,可裡頭還有不少各世家花費巨資裝備和豢養的私兵啊。

私兵中更有不少家生子,也就是奴婢在主家所生的子女,自幼吃主家的糧食長大,其忠誠度遠非在市面買來的奴隸可比。

譬如史上的霍去病,其生母衛少兒是平陽公主(陽信公主)府的女奴,因與人私通,生下的霍去病不被父族承認,便爲公主府家生子。

世家大族們突然損失這麼大批年輕力壯的家生子,影響是極大的,府中趁手的隨從乃至家臣,都會出現斷代。

家族的底蘊不光要靠族內子孫爭氣,亦要有忠心耿耿的僕屬啊。

劉徹自是不會將奇襲南越國都的謀劃泄露給羣臣知曉,同時他也不擔心滯留朝鮮南部的捕奴隊會出現大量傷亡。

齊地的琅琊水師也有不少海船,此時應已奉命出發前往遼東,進而轉往朝鮮南部接會那些捕奴隊了。

“慌甚麼?”

劉徹在朝堂上環視羣臣,不以爲意的擺擺手,豪氣道:“今歲耽誤的時日,待明年開春雙倍補償給各大世家,不多收取半分僱傭費用,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朝臣們聞言,皆是眼神大亮,高呼陛下聖明。

他們已嚐到大甜頭,本就想進諫陛下,想着來年還能僱傭戰艦,沒料到陛下會這般豪爽。

朝鮮百姓擄掠得差不多了,可還有三韓之地的諸多蠻夷啊,兩三年內怕都是抓不完的。

如今各大世家反倒不希望見得朝廷出兵征討朝鮮,他們已將那座狹長半島視爲自家的畜欄,若朝廷揮師攻佔,那他們只能跟着喝湯,哪會如現下般吃得滿嘴流油?

朝臣們作爲各大世家派系的代言人,自也是這般打算。

聞得來年還能繼續僱傭戰艦往朝鮮半島捕奴,心裡美得直冒泡。

劉徹輕鬆擺平羣臣,剛下得早朝,尚未來得及批閱奏章,便是接到安西將軍以鷂鷹傳來的軍情奏報。

烏孫昆莫獵驕奢領五萬騎兵逃往匈奴屬地,車師國歸降!

劉徹放下密信,揉了揉眉心,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啊!

沉吟良久,劉徹命人給秦立傳訊,將車師國百姓盡數遷往樓蘭、鄯善和焉耆三國安置,城池宅邸盡皆縱火焚燒,水井盡數填埋,滯留火洲不願遷徙者,殺無赦!

火洲遠離漢境,反是緊鄰匈奴屬地,劉徹不願耗費大量兵力屯駐,又不願見這戰略要地被其它勢力佔據,索性讓其變成無人區。

後世華夏開發起來都困難得緊,劉徹可不覺得現下的大漢能對火洲進行有效治理。日後只要大漢足夠強大,全世界都將是漢人的地界,不必急於求成,憑白耗費大量人力物力。

破壞總比建設來得容易!

劉徹如是想。

至於獵驕奢那老賊,必是想託庇於匈奴了,倒不妨藉機試探匈奴的態度。

據史籍記載,漢武帝征服南越後,便下詔曰:“南越、東甌,鹹伏其辜;西蠻、北夷,頗未輯睦,朕將巡邊垂。”

隨後便以封禪爲由,親率十八萬鐵騎北狩,並派使者給匈奴單于送去國書,曰:“南越王頭已懸於漢北闕矣,今單于能戰,天子自將待邊;不能,即南面而臣於漢,何徒遠走亡匿於漠北寒苦無水草之地!”

看着文縐縐的,其實意思頗是簡單,無非就是囂張得意的挑釁一句“不服來戰”。

眼下南越尚未平定,劉徹也沒心思學漢武帝般,勞民傷財的搞甚麼封禪和北狩,搞形式主義倒不如用心將國家治理好,使大漢國強民富。

萬國來朝沒甚麼意思,還不如教他們全都跪下唱征服來得方便。

漢匈兩國雖是連年大戰,但是最基本的邦交往來還是有的,且兩國交兵不斬來使,蠻夷邸依舊駐有匈奴使者,大漢並未將之驅除。

劉徹召了大行令竇浚入宣室覲見,吩咐他給匈奴使者送去道國書,讓其速速回國,轉呈軍臣單于親閱。

竇浚接過國書,展開細看,不由愣怔當場。

通篇國書連稱呼和落款都沒寫,唯有簡簡單單的一句,“獵驕奢之首級,可需大漢出兵去取?”

“陛下,這怕是不妥吧?”

竇浚眼角抽搐不已,心道換做他是軍臣單于,瞧見這國書,必會惱得背過氣去。

軍臣單于絕不會依言就範的,否則將徹底威望掃地,在只尊奉強者的匈奴族內,再保不住大單于之位。

“有何不妥?”

劉徹擡眸看他,輕笑道:“近年匈奴太過老實,指不定暗中謀劃着甚麼,打草驚蛇未必是壞事,藏匿在草叢裡的蝰蛇纔是最危險,若是顯了身形,反倒好對付了。”

竇浚久居朝堂,又能位列九卿,自是隻奸猾狡詐的老狐狸,瞬間便領會了皇帝的話外之意,躬身笑道:“陛下英明!”

不出竇浚所料,匈奴使者接過這國書時,雙手抖個不停。

這可是個要命的差事啊!

匈奴使者已可想見,大單于閱過國書後,揮刀將他剁成肉醬的場面。

“使臣務必即刻啓程回返單于庭,將此國書儘速轉呈軍臣單于,免得耽擱太久,我大漢天子若是震怒,兵發漠北,就休怪我朝言之不預了。”

竇浚滿臉鄙夷的嗤笑一聲,便是轉身離去。

今後從匈奴使團身上怕是再難撈到油水了,有這閒工夫,倒不如接見西域諸國的使臣,即便受的孝敬不夠豐厚,但好歹能爲清河百貨多搭幾條商路,弄些稀有的西域特產轉賣,牟取暴利。

依着陛下的脾性,官員只要不瀆職懈怠,貪污公帑,盤剝百姓,旁的事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從外邦蠻夷身上刮油水,陛下才沒心思理會,不行通敵賣國之舉即可。

近年清河百貨已開遍大漢各郡的郡治,端是財源滾滾,尤是有了西域特產後,生意興隆得緊,就是人手嚴重不足,向民間招募來的掌事和賬房着實不頂用。

竇浚腆着老臉向皇帝陛下求了準允,得以派長子竇憲再往遺孤內院招募大量學員,豈料皇室實業,田氏商團乃至聯合制衣早已先行下手,今歲完成學業的學子已被招募一空。

陛下有嚴令,爲免揠苗助長之舉,今後遺孤內院的學員未完成學業前,不得對外應募。

竇浚心焦不已,終是徹底領會到陛下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至理名言:時間就是金錢!

好在竇憲與國舅田勝交好,打聽到個好主意。

田氏早在數年前便設立私學,入學之人非是族內子弟,而是田氏商團掌事及匠師的子嗣,請來先生如遺孤內院般教授那甚麼術數財會之類的學問。

如今已有不少學有小成之人,進入田氏商團作掌事和賬房,倒是可暫時借調給清河百貨,先解燃眉之急。

竇浚自是欣然應允,沉吟片刻後,又是皺眉道:“這也非長久之計,倒不若我竇氏亦依樣辦個私學,讓諸多家生子入學,用着更放心些。”

家生子爲家奴所生,竇氏有其身契在手,確實比外人用起來要安心得多。

竇憲聞言,忙是出言附和道:“阿父所言甚是,若讓家生子入學,還能讓其身爲家奴的父母雙親感念我竇家恩德,日後更會忠心不二。”

“正是此理。”

竇浚微是頜首,復又囑咐道:“你去尋田勝,讓他幫着延請些適格的教書先生,再將田氏私學的形制章程盡皆照搬即可。”

清河百貨的章程就多是照搬田氏商團的,竇浚如今是瞧清楚了,皇室實業和田氏商團最初都是皇帝陛下搗鼓出來的,陛下本就是財神下凡,他們這些凡人只需抱着財神的大粗腿即可,多費腦子反倒會走岔了路子。

竇氏在長安城內財大勢大,家主竇浚發了話,又是嗣子竇憲主其事,則甚麼都不是難事,短短數日便是把竇氏私學搗鼓出來了。

讓家奴之子入私學,這事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

田氏私學的學子都是沒有奴籍的良家子,竇氏私學的學子卻有不少奴籍在身的。

御史們沒找麻煩,倒是不少腐儒跳了出來,直道此舉有辱斯文。

竇浚是甚麼人?

太皇太后的嫡親幼弟!

太皇太后向來尊奉黃老之學,覺着儒生就跟大糞般討嫌,聞之此事,即便患了眼疾,仍是親自提筆揮毫,給竇氏私學賜了塊牌匾,“有教無類”。

皇帝劉徹聞言,不由捧腹大笑。

這羣腐儒,被打臉了吧?

太學的博士僕射胡毋生則親自出面駁斥這等迂腐言論,更在長安週報的“士版”連續撰文,痛斥腐儒此舉徒招世人鄙夷,污儒家聲名。有教無類乃孔老夫子畢生所求,腐儒數典忘祖,有何顏面以儒生自居?

近年講求兼容幷蓄和實用主義的公羊學派在劉徹的刻意扶持下,儼然成爲儒家各派之首,胡毋生執公羊學派之牛耳,更是聲名最盛的儒學宗師。

其言擲地有聲,諸多大儒紛紛出面應和,進而引發了一場超乎意料之外的儒家教育理念大反思。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
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二百二十七章 秩俸改制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一百六十章 懾服中原第二百零四章 池畔踏春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六十六章 南行途中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二百二十章 秭歸項氏第五十五章 草原馬賊 第五百四十四章 佳期三月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四百五十四章 屁孩重逢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五百二十一章 七夕佈局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八百一十三章 武剛戰車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七百三十五章 滇國內附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七百五十六章 不得封禪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六百五十六章 擅闖禁區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七百九十九章 神蹟降臨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七百六十一章 困獸猶鬥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七百五十八章 何爲皇商第七百四十八章 見見族嫂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二百二十一章 舉杯陶然第一百八十七章 太守府衙第五百八十章 或爲帥才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二百九十章 渡過天災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七百三十一章 漢帝之謀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七百五十五章 感光膠片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四百八十八章 水利府司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六百三十五章 印度希臘第六百二十八章 戰局有變第八百零八章 新婦難爲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一百零三章 鞭炮問世 第七百五十三章 弱是原罪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三百八十九章 意欲突圍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六百二十章 衝撞太子第四百二十一章 諸將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