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

漢五十八年仲夏,大漢朝堂因爲漢帝劉啓一系列用意奇詭的詔令,愈發波瀾詭譎起來。

太尉竇嬰,被任命爲大將軍,前往隴西郡擴編邊軍十五萬,屯兵築城。

大將軍一職始於戰國,漢代沿置,作爲將軍的最高稱謂,位在三公上,卿以下皆拜多由貴戚擔任,統兵征戰並掌握政權,職位極高。然而,這不是一個常置的稱號,是隻有戰時纔會設立的最高軍事指揮官,吳、楚七國之亂時,竇嬰就曾被劉啓短暫任命爲大將軍,守滎陽,防禦齊、趙兩國的叛軍。

析隴西郡地置天水郡,着上郡太守李廣調任新置天水郡太守。

秦始皇二十六年置三十六郡時,隴西是其中之一,漢承秦制,隴西郡乃是大漢西北屏障,與京畿毗鄰。

此次分出十六縣置天水郡,隴西僅餘十一縣,天水郡死死扼守住了從隴西郡到京畿的交通要道。最爲詭異的是,劉啓將霸上細柳營交由李廣,命他領細柳營駐守天水郡治,若西羌或匈奴兵犯隴西郡,以便隨時馳援。

中尉郅都,被任命爲雁門郡太守,整頓邊務,抵禦匈奴南下侵擾。

漢帝劉啓之所以任用沒有任何領軍經驗的郅都,很大的原因是由於太子劉徹的堅持。

作爲穿越衆,劉徹很明白郅都完全足以勝任這個職務。在史書上,漢帝劉啓兩年後也將任命郅都爲雁門太守。匈奴人一向敬佩郅都的節操威名,得知郅都就任雁門太守,驚恐萬分。郅都才抵達雁門郡,匈奴騎兵便全軍後撤,遠離雁門。至郅都死,都不敢靠近雁門郡。匈奴曾用木頭刻成郅都之形的木偶,立爲箭靶,令匈奴騎兵奔跑射擊,匈奴騎兵因畏懼郅都,竟無一人能夠射中。

賦閒在家的周亞夫,被任命爲沛郡太守,兼楚國國相。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介紹一下沛郡周圍的形勢。漢高帝六年,封劉交爲楚王,以東海郡、薛郡、彭城郡三十六縣置楚國。彭城郡爲漢代楚國的核心部分。

劉啓即位的第三年,楚王劉戊聯合吳、趙、濟南、菑川、膠東、膠西國諸王發動七國之亂。亂平後,楚國本應置郡,但因劉啓“尊寵元王”,不忍絕其祀,故立劉禮爲楚王,奉祀楚元王劉交。於是彭城郡北部數縣仍爲楚國,析彭城郡南部置沛郡,以楚國之薛郡置魯國。

最爲關鍵的是,楚國和沛郡毗鄰樑國,這個吳楚之亂後唯一保持實際意義上獨立運作的大漢諸侯國。

太尉府中,竇嬰拿着劉啓的詔令,臉上滿是哀慼之色。太尉領大將軍,看似榮寵之極,背後卻是暗含殺機。

身處甘泉宮的劉啓並沒有差人送來虎符,似乎更沒有登壇拜將的打算。沒有虎符的大將軍,根本不能調動一兵一卒。漢朝只認印不認人,沒有虎符印信,就是連皇帝本人都進不了軍營,更別提調兵了。

竇嬰很明白,劉啓的意思是讓他孤身赴任,而他唯一能掌控的,只有到隴西郡後擴編的十五萬新軍。

十五萬新軍,而且是用於屯兵築城的兵士,能有多少戰鬥力?到了隴西郡後,不但會被隴西太守吳蒯節制,背後更是有天水郡太守李廣率領的細柳營虎視眈眈。但凡竇嬰輕舉妄動,覆滅只在旦夕之間。

如若不去,抗旨不尊的罪名擔不起,便唯有謀反一途。

如今中尉郅都在南山的避暑山莊避暑,防衛京師的北軍暫時由中尉丞統領,看似有機可乘。但竇嬰作爲表哥,很瞭解漢帝劉啓,他絕非外表那樣溫良恭儉,晁錯是怎麼死的,他比誰都清楚。

竇嬰相信,劉啓絕對在長安城留下了無盡的後手等着他。

何況現在廢太子劉榮遠在臨江國,一旦起事,如何擁立新帝?

不能佔到大義,竇嬰一個外戚,想守住長安城,簡直是癡人說夢。呂后亂政,外戚專權的時代纔過去了多少年?現在長安城裡的大臣,哪怕多是竇嬰一系人馬,都不會支持他篡奪劉氏的江山,甚至有可能反過來將他誅殺當場。

竇嬰無力的耷拉下肩膀,喚來府上的幕僚,細細叮囑了一番。

接下來的幾日,竇嬰閉門謝客,沒有私下聯繫任何人,也拒絕了諸多好友和門客的送行,在一個大霧瀰漫的清晨,悄悄的帶着十數名貼身侍衛,馬不停蹄的趕往隴西郡赴任去了。

既然已經決定認輸,乾脆做得徹底些,也許皇帝還能念在當年的情分,留全家一條活路。

至於周亞夫,則早已啓程,帶着府上的衆多私兵,一路披星戴月,縱馬狂奔,如今已可以遙望到樑國的國都睢陽。

“阿父,你年事已高,年前又生了場大病,可經不起這番折騰。”

周亞夫的長子周匡遞上水囊,勸解道。

周亞夫吹鬍子瞪眼道:“臭小子懂個屁!老夫今年不過五十有六,想那廉頗花甲之年,尚能一飯鬥米,肉十斤,老夫豈能比他尚且不如?!”

“孩兒不是此意,只是心中有些話不知當不當說?”

周亞夫瞟了一眼欲言又止的兒子,很是惱怒,他生平最看不得扭捏作態的男子,喝道:“有屁快放!”

周匡苦着臉,湊到近前,低聲道:“孩兒覺得,陛下此番恐怕有不少算計……”

周亞夫雖是個莽漢,但是畢竟在朝堂上打滾數十年,當然明白周匡的意思,卻是毫不在意的擺手道:“無非是想借老夫的手收拾劉武那小子罷了,只要眼睛沒瞎,誰會看不出來?”

周匡很是無語,老爹就是這個性子,什麼話都敢大大咧咧的說出來,平時沒少吃虧,漢帝劉啓都常被他氣得七竅生煙。

在匈奴將軍唯許盧等五人歸順漢朝時,劉啓非常高興,想封他們爲侯,以鼓勵其他人也歸順漢朝,但周亞夫反對道:“如果把這些背叛國家的人封侯,那以後我們如何處罰那些不守節的大臣呢?”

劉啓聽了很不高興:“條候的話迂腐不可用!”

然後將那五人都封了侯。周亞夫竟然氣得託病辭職,劉啓也批准了他的要求。

如今劉啓突然重新啓用周亞夫,而且還給了他一道“便宜行事”的密詔,擺明了就是想利用他這種蠻橫粗俗的性子,對付樑王嘛。

要知道,漢朝對軍隊的管控是很嚴的,領兵的將軍即使有虎符,想要進兵,也還必須得到皇帝的詔令,一旦先斬後奏,有極大的可能被秋後算賬。

“便宜行事”的密詔,就是給了周亞夫獨斷專行的極大權限,讓他任意施爲。

周匡很是擔心,忙勸道:“阿父,樑王畢竟是太后的親兒子,陛下明裡不敢忤逆太后,暗地裡卻讓阿父便宜行事,其中險惡不言而喻。阿父哪怕不吝自身,也要爲族人多加考慮啊。”

周亞夫點點頭,表示自己領會得到。

吳楚之亂時,樑國危在旦夕,皇帝就是明裡下旨讓周亞夫派兵救援,暗裡卻密詔按兵不動。叛亂平定後,皇帝迫於太后的壓力,只得象徵性的懲罰了周亞夫。

如今皇帝又要借刀殺人,只怕來日兔死狗烹,不得不防啊。

周亞夫遙望着遠方的睢陽城,微微嘆了口氣,繼續打馬前行。

旁人都以爲他是熱血上腦,卻不知他早就看出了劉啓的意思,但實在是不得已而爲之。照皇帝的意思做,將來結果如何尚不可知;如是抗旨不尊,或者陽奉陰違,眼前就只有抄家滅族之禍了。

甘泉宮內,劉啓拿起奏報,微微笑道:“竇嬰和周亞夫倒是識趣,也省得朕再施後手了。”

劉徹聞言,滿臉的戲謔:“不過是想撇清襲殺兒臣一事罷了,做得倒是隱秘,至今也查不出是誰下的手。”

劉啓擺擺手,幽幽道:“罷了,若是從此任勞任怨,事成之後,饒了他們族人性命吧。”

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
第六百四十五章 筵席之間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八百三十一章 東闕廣場第三百零二章 文教府司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七百三十九章 夜郎乞降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二十九章 塞外秋遊第四百三十章 驚聞衛青第五十三章 內院探奇第六百一十八章 太子師母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六百九十三章 闔家團圓第五百二十章 清理門戶第七十三章 化工環保第六百七十章 來複火槍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二百五十五章 年節過後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第一百零二章 東市巧遇 第一百八十二章 儒派裂變第二百六十二章 清河百貨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五百四十三章 呂宋淘金第五百一十四章 繁忙仲夏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二百零三章 悄然萌生第一百一十一章 河朔戰況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七百一十三章 諸事妥當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四百一十二章 今歲三伏第二百六十三章 銻礦之用第一百九十七章 謀算諸越第四百五十二章 劉沐封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夜郎犯邊第六百一十二章 鬧出大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一百四十六章 暗自盤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七百六十章 不負相思第八百三十章 長安協定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一百二十五章 捷報傳來第八百二十八章 長安會談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七百一十六章 離京赴滇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六百六十三章 裴母犯愁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二百七十二章 秋季局勢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四十六章 工業模式第一百五十九章 樑王請罪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四百三十五章 鮮卑南遷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六百二十四章 國之爪牙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二十一章 高額月例 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八章 宮廷宴會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三百二十九章 藩王入京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四百零二章 正朔大朝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八百一十六章 如虎賁獸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四百一十三章 挖掘藏寶第三百九十七章 天子臨朝第三百五十一章 得勝還朝第二百零二章 籌建邊城第四百二十四章 絲絲春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