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

三伏將至,漢廷君臣忙碌多日,終是趕在休朝期前將大半軍政要務歸置妥當,皇帝劉徹方纔得了些許閒暇,考較太子劉沐的功課。

劉徹佈置下的功課,自不是甚麼君子六藝和經史子集,宮邸學舍師資何其雄厚,若還教不出個文武兼備的儲君,還得皇帝如後世的學生家長般擔心孩子的學習,豈不是連“哪裡不會點哪裡”的學習機都不如麼?

太子,國之儲君,需要皇帝老爹手把手教導的,自是治國安邦的大道理,尤是尋常師長不敢也不宜傳授的陰私計較。

莫以爲帝皇教育都是堂皇正道,真正光明偉岸的君王,多半不得好死,老劉家的皇帝們向來懂得如何耍陰招,與高祖劉邦是一脈相承,這才締造出現今的煌煌大漢。

當然,天家威信還是要顧及的,不能真如地痞無賴般不要麪皮,能將陰招耍成陽謀,不失體面且無有非議,卻又能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個技術活,學起來可不容易。

秦漢少年多早熟,先秦更有甘羅十二爲相,劉沐已虛年十三,生辰又在三月,饒是在後世,也是上初中的年紀了,該學的學了不少,該見識的也沒少見識,若非不可雕琢的朽木,總不至一竅不通才是。

正因如此,滇國使團來朝之事,皇帝劉徹特意囑咐大行令張騫,讓他從旁輔助太子處置此事。

說是輔助,實則就是袖手旁觀,除卻讓大行府屬官將滇國使團好生安置,旁的就任憑太子劉沐折騰,故饒是滇國太子主使,張騫至今都未曾接見於他,更遑論議及甚麼稱臣和內附的大事。

朝臣們雖不知皇帝陛下心思,見得大行令遲遲不接見滇國太子,卻也不覺意外,且不甚在意。

漢人雖稱不上排外,然在國力強絕於世的當下,若說對所謂的化外蠻夷沒有半點歧視,以平等視之,那着實不符事情,也不符人性。

至於滇國近年屢屢請求舉國內附之事,在皇帝陛下和大行令明確表態前,羣臣皆對此採取不聞不問的態度,尤是三公九卿,皆有各自職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最爲忌諱置喙他人權責。

尤是在朝堂之上,狗拿耗子不止是多管閒事,還要落個意圖擅權的嫌疑,這是身爲人臣的大忌。

未央御苑,蓮池水榭,蓮開半池,清風拂香。

皇帝劉徹臥於竹藤編制的搖椅,手執玉壺,呷着冰鎮過的朱崖椰汁,雙眸微闔,神情頗爲愜意。

閱盡繁華,享盡尊榮,後世所謂帝皇般的享受,除卻宮中佳麗三千,實也不過如此而已。

太子劉沐侍立在側,站了許久,倒也不覺疲累,只是瞧着父皇獨享清涼椰汁,忍不住嚥了咽口水,奈何內侍和宮婢都已被摒退,皇帝陛下沒發話,誰都不敢再踏入水榭,更遑論爲太子殿下奉上飲食。

劉徹雖有心再磨磨自家兒子的急躁脾性,然眼見時辰不早,便是開口詢問道:“你既已見過滇國太子,對滇國之事可有計較了?”

“……”

劉沐雖知暗衛必會向父皇呈稟此事,也早已想好了如何應對父皇的問詢,然事到臨頭,卻又有些躊躇,只怕自身思量不甚周全,無法給出滿意的答覆。

“怎的?”

劉徹擡眸斜覷,神情不虞道:“早在滇國使團抵京前,爲父就已將此事交辦於你,如今時已盈月,竟仍舉棋不定麼?莫不是爲父平日對你太過放任,讓你玩得太過肆意,忘了儲君的身份和責任?”

劉沐忙是躬身道:“父皇息怒,兒臣萬不敢有半分怠惰,對滇國之事也已有所計較,只是唯恐思慮不周,尚且有所疏漏。”

劉徹面色稍霽:“無妨,世人謀事,從無盡善盡美之舉,若萬事皆要思量到無有疏漏才付諸施行,反是往往貽誤良機,且一人智短,衆人智長,身爲人君,非但要不恥下問,更須懂得拋磚引玉,集衆智,納良諫,纔不至剛愎自用。

所謂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乃是人臣之道,是守成之道,是明哲保身之道;你既爲大漢儲君,爲父又特意將此事交辦於你,你便當放膽施爲,不必心存顧慮。

你年歲尚幼,思慮不周本屬尋常,知錯能改,懂得查漏補缺,以爲日後警醒,不至再次出錯便是了。

滇國乃化外小邦,國力低微,但凡你的謀算不至太過激進,想着勞師動衆,出兵覆滅其國,憑白累得我漢軍將士諸多傷亡,旁的謀算都無不可,饒是出了甚麼岔子,有爲父在,有漢軍在,天下無有敢借機生事者。

爲父言至於此,你若仍無有建樹,反是徒教爲父失望了。”

劉沐深知自家父皇此言由衷,不得不說,相較過往歷朝歷代的君王,自家父皇實稱得上胸懷寬廣的,從不忌憚他這儲君策問軍政,更不時交辦些政事讓他學着打理。

當然,這亦因父皇威望甚高,以暗衛、尚書檯和御史府爲主體框架的層層監察體制又已頗爲完善,自信儲君及羣臣皆不敢朋黨陰私,且父皇膝下皇嗣現今唯他一人,帝位傳承幾成定局,所謂“從龍之臣”也只是親疏遠近不同,早早投入太子羽翼下的臣子,日後收益也不似過往歷朝歷代般來得高。

簡而言之,無論是太子劉沐還是朝堂重臣,現今朋黨結羽,架空皇權,非但沒這能力,更無此必要。

恰恰相反,正因接連兩代漢帝太過強勢,且劉徹比劉啓更強勢得多,導致太子劉沐更擔心自己將來即位後,能否鎮得住滿朝文臣武將。

漢之得才,於茲爲盛!

這是後世史家對武帝朝的評價,史上武帝朝本就是賢臣猛將集中爆發的黃金年代,現今更因劉徹穿越而來,發掘和培養出更多才能卓著的人才,後繼之君若無鐵腕,怕是鎮不住朝堂的。

至少,現今的太子劉沐,還是太過稚嫩了,霸道有餘,手腕不足,尚需多多磨礪和歷練。

對於這一點,皇帝清楚,羣臣清楚,太子更有自知之明。

莫說覬覦帝位,饒是皇帝劉徹現下主動禪位,太子劉沐都不敢接,鎮不住羣臣,難不成動不動就血洗朝堂?

世家和士族可不是泥捏的,真被徹底逼到絕境,還怕與皇帝玩命麼?

帝皇雖是稱孤道寡,然若真是失道寡助,真成了孤家寡人,那離亡國也就不遠了。

正因如此,於治國之道和帝皇心術,皇帝劉徹向來無有保留的悉心教導,太子劉沐也是無有顧慮的仔細體會,沒甚麼父子相忌的陰私計較。

若有一日,劉沐真能牛掰到徹底架空皇權,逼宮篡位,劉徹反倒覺着後繼有人,老懷大慰。

可憐天下父母心!

劉徹身爲人父,真不希望自家兒子因祖輩和父輩太過耀眼,永遠活在陰影下。

正如廣川王劉越,因與皇兄劉徹年歲最爲相近,自幼被用來比較,導致他年少時頗爲怯懦自卑,若非後來入黃埔軍學,又領兵出征,用赫赫軍功證明了自己,只怕會繼續自閉,也不曉得會性格扭曲成甚麼模樣。

似太子劉沐這般不肯服輸的脾性,倒也不全然是壞事,情感不纖細,更不易陷入抑鬱,只要能辨明大是大非,懂得虛心受教,行事手段粗糙些也沒甚麼大不了。

大漢官制愈發完善,羣臣各司其職,又有御史府從旁糾劾,但凡皇帝不擅改定製,不太過剛愎自用,行事再糙,羣臣終歸能好生查漏補缺,使之妥帖周全。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白白胖胖的滿朝公卿,豈是吃白食的?

嗯……

朝臣大腹便便,非因吃喝腐敗,實乃漢官威儀,且去瞧那無須上朝,常宿軍營,日夜操練的武將,個個龍精虎猛,渾身全無半點贅肉。

“依兒臣所見,滇國雖有心舉國內附,卻遲遲不肯出兵攻伐夜郎,想來是存着不見兔子不撒鷹的心思。”

皇帝老爹言以至此,太子劉沐也不再遲疑,將心中思量娓娓道來。

“哦?”

劉徹搖了搖躺椅,倒也不覺意外,語帶戲謔道:“甚麼兔子能收其心?”

劉沐輕聲道:“那滇國太子頗爲畏懼兒臣,席間語焉不詳,然多少透露了些許,似乎有心求娶宗室女。”

劉徹不禁顰眉:“和親?”

劉沐忙是搖頭:“滇人膽子再大,也不敢明着讓我漢室與之和親,應是莊氏王族爲舉國內附提早籌謀,想與劉氏宗親聯姻,畢竟有東甌和閩越的前例,滇王獻國必應敕封列候,若與劉氏宗親聯姻,既多了層保障,亦利於儘早撇去歸化蠻夷的名頭。”

“嗯,依你之意,滇王多半是不求爲父下旨賜婚,甚至無須宣之於衆,唯望求得一聲許諾?”

劉徹聞言恍然,饒有趣味的笑問道。

劉沐應道:“然也。”

劉徹復又問道:“你以爲如何?”

“兒臣以爲,我大漢如今強絕於世,無須以宗室女的婚嫁謀事,否則有傷天家顏面與大漢威儀。”

劉沐如實道,他早先之所以遲疑未決,就是唯恐父皇會認爲他不知取捨變通,太過剛硬,此時卻不願違背本心。

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
第十三章 騎兵利器 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二百四十三章 聯合制衣第五百一十五章 安息作死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四百九十章 全境禁毒第二百四十六章 內鬼現身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五百零五章 大農六部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五百三十一章 袍澤重見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三百九十八章 羌騎出路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三百一十七章 增加受衆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五百六十四章 無線通訊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四百五十九章 六大蒙師第四百零九章 久旱甘霖第二十二章 軍法組織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五百三十九章 長安坊市第六百七十二章 騎軍借道第六百三十四章 天文學說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一百五十六章 太后相召第六百九十一章 徙民歸化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月離京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一百九十章 太子監國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八百一十二章 大軍備戰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四百三十二章 夙願得償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七百四十章 購奴門路第七百零二章 廣設書院第五百八十二章 身毒禁海第四百七十二章 竇後崩殂第二百五十四章 經商之道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一百六十四章 築路立法第三百七十九章 兩軍伐謀第三百六十七章 治理南越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六百四十四章 宮邸女學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六百八十一章 皇帝急召第二百五十一章 監察體制第八十八章 兵臨城下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四百九十九章 重陽南侵第三百二十七章 蹴鞠聯賽第四百六十五章 圁陰船廠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二百零九章 江都密報第六百一十九章 母女探病第五百六十章 暑休展延第六百零二章 借刀殺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七百四十五章 易言請罪第五百八十八章 身毒聖戰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三十八章 長沙王妃 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三百一十章 營養早膳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八百一十九章 進逼龍城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四百一十八章 田稅新法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三百四十五章 番禺城破第五百二十五章 賊子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