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章 劉興教妻

四月的雍涼,碧野茫茫,牧草萋萋,最是風物宜人。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輦車內,江乘候的嫡次子劉興正自教自家婆娘吟誦詩句,相較於辭賦,尤是辭藻華麗的大賦,遣詞用字平實淺顯且郎朗上口的絕句,無疑要好學得多。

莫說他婆娘娜索婭乃是出身外族,就是出身大漢且自幼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世家貴女,也多半更偏好這類簡單易學的詩體。

劉興今歲剛及冠,前年歲末完成了政經官學的學業,成績頗爲不錯,故得學監批予舉薦名額,經公府核鑑,入仕爲官,在太常府文教司做了個長史。

長史這官位,乃是各府司僕射的輔官,約莫相當後世的政府文秘,位秩有高有低,饒是在同個府司,依資歷高低,地位也有差別。

劉興是文教司資歷最淺的長史,秩四百石,若非得賜大庶長,他想要自立門戶,且在北闕甲第分到府邸,那還真不容易。

列候嫡子又如何,在王侯權貴雲集的長安城,靠的就是實力說話,有的王侯妻妾成羣,兒孫滿堂,北闕甲第可住不下。

王侯京居令,只約束王侯及其嗣子,旁的兒孫並不受限,尤是太上皇頒佈推恩令後,朝廷反是不樂見大批無法襲王侯爵位的貴胄子弟久居長安,終日飛鷹走狗的混吃等死,四處浪蕩,着實有損“社會良善風氣”。

尤是對宗室子弟,皇帝陛下早發了話:“好男兒志在四方,年已及冠者,留在家中啃老作甚,皆分些家業,讓他們到各郡縣去尋出路奔前程,也好爲宗室開枝散葉。”

在此等情形下,劉興若非自己爭氣,得任京官,現下多半就已被自家阿父“打發”離京了,又如何有機會被選來與巴勒福家族的貴女聯姻,且是五位貴女中身份最高的娜索婭。

能得任文教司長史,劉興的才學自是不錯的,畢竟文教司的職守乃是掌肅天下文教,編列官辦蒙學和預學的課目和教案,更是重中之重,身爲文教司屬官,肚子裡沒點乾貨,是斷斷不成的。

相較理工數術,劉興更偏好文史,經史子集和詩詞歌賦皆是廣爲涉獵,故要教導自家婆娘,無疑是綽綽有餘了。

“夫君,這首絕句有何寓意呢?”

娜索婭背誦了幾遍,眨着水汪汪的大眼詢問道。

本身勤學好問是一方面,關鍵是實際需求,與劉興正婚之後,她算正式踏入了長安宗婦圈,漢家宗婦和貴女們的學識,無疑深深震撼了她。

換了後世的話,現今大漢貴族女性受教育程度之高,無疑是跨時代的進步。

尤是長安權貴府中的宗婦和貴女,多半都出身底蘊深厚的世家大族,且長安女學和宮邸女學創設已久,近水樓臺的她們自然能接受到良好的系統性教育。

旁的不提,就說出身寒微的常山王妃裴澹,在掌王府中饋之餘,還特意延請女師,教她詩詞歌賦和琴棋書畫,只爲與姑嫂妯娌交際時,不給自家夫君丟了顏面。

宗婦難爲,貴女亦難爲,真以爲天天就只在搞家鬥啊?

饒是娜索婭出身巴勒弗家族嫡系,自幼也受過良好教育,然兩相比較下,尤是放在漢學和新學體系下比較,她頂多就是個半文盲。

非但是娜索婭,便連她的四個族妹也都深深體認到,沒文化是要教人瞧不起的。

人要臉,樹要皮,世家貴女誰還沒點傲氣?

沒文化,就好好學嘛,咱也不是傻的啊。

娜索婭的夫君是劉興,無疑有更好的學習條件,加之自身本就天資聰穎,故而學得極快。

劉興自也樂意教自家婆娘,雖要費些口舌,卻也是種難得的夫妻情趣。

“嗯,這首無言絕句乃是皇帝陛下所作,意爲警醒臣民及後世漢人,對逐水草而居的外族不可小覷,須時時提防,不斷出兵巡狩塞外,斬草除根!”

劉興不假思索,便是脫口而出:“此詩早已列入蒙學教材,我大漢孩童多半都可朗朗吟誦,便如‘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般,乃是學館每歲年考必出的考題。”

天地良心!

劉興這話真是沒旁的意思,實是出於文教司屬官的“職業習慣”,對官辦學館的教材、教案和各類考題,都要爛熟於心的。

“……”

娜索婭神情糾結,甚至不免有些隱隱的悲悽。

劉興不是迂腐呆子,瞧見自家婆娘俏臉煞白,便即反應過來,笑着寬慰道:“莫要多想,我大漢宗室歷來豁達,天家更是胸懷寬廣,安息又非匈奴般,與大漢乃不死不休的血仇,巴勒弗家族若真誠心歸漢,陛下自會欣然接納的。”

“當真?”

娜索婭稍稍平復心中苦楚,想要尋求更爲肯定且讓她安心的答案。

“自是當真。”

劉興重重頜首,旋即附在她耳邊,壓低聲線道:“你也去拜謁過族姑南宮公主了,她那駙馬公孫賀,出身長安公孫氏,本也是投漢的匈奴大族,現今又有誰再敢非議其出身,質疑公孫氏對大漢的忠誠?

陛下既是準允宗室與巴勒弗家族聯姻,且前些日子,大行令又親自接見了你那兩位族兄,依爲夫看來,多半是給了他們許諾的。

爲夫知曉,岳丈大人也在巴勒弗家族掌權,待得到了安息,你務必好生勸說他,全力支持家主和你這兩位族兄行事,切勿有所掣肘,免得到時誤了大事,怕是會有大禍的。”

劉興乃是江乘候嫡次子,雖素來沒打算與長兄爭奪嗣子之位,然對王侯權貴府中的明爭暗鬥卻是知之甚深。

巴勒弗家族,乃是安息勢力最爲龐大的家族,與王族不相上下。

此等世家大族,家族內部會沒有爭鬥?

怎麼可能!

單看此番聯姻,巴勒弗家族嫡系就選出五個貴女,皆代表不同的家族勢力,巴勒弗家主卻沒送自家女兒或孫女來,無疑是經過權衡和妥協的。

家主一脈又如何?

光想吃獨食,是沒法團結偌大家族的,所謂的家族嫡系,靠的也絕不是或不僅僅是血緣,更多的是實力。

安息王族之所以不敢對巴勒弗家族下手,不也正因巴勒弗家族枝繁葉茂,地方勢力盤根錯節麼?

八個小王國和諸多半自治的城邦,掌權者或多或少都跟巴勒弗家族有着姻親,真真是牽一髮動全身。

光靠巴勒弗家主,一輩子能生出幾個女兒,與這麼些大貴族聯姻啊?

“嗯,妾身醒得的,回去必是會好好勸說阿父和諸位兄長。”

娜索婭本就是聰慧之人,加之見識過大漢的強盛,曉得安息是遠遠不及的,巴勒弗家族唯有依附漢廷,爲大漢天子盡心效力,纔有出路。

饒是安息滅國又如何,巴勒弗家族如那長安公孫氏般,舉族歸化入漢就是了。

當然,想要爲漢廷接納,自然是要有功於大漢,至少不能壞事啊。

叔父雖爲家主,然漢廷若真向他許諾了甚麼,他也未必會對各房掌權者和盤托出,一則是爲防泄密,二則也不排除私心作祟。

這就是人性,也是世家大族內部錯綜複雜的利害關係,娜索婭也是瞭然於心的,若真是個胸大無腦的,她能被選來聯姻?

女人,往往是較爲感性的,愈發心思敏銳的女子,往往愈是如此。

劉興能如此坦誠的說出這番話,已讓娜索婭頗爲感動了,無疑是將出身外族的她真視爲“內人”的。

實則也屬正常,兩人已然是“一損既損,一榮既榮”,和離是不可能和離,無論遇着甚麼事,都得同舟共濟了。

若是翻了船,誰都無法獨活。

世家聯姻,就是如此,聯姻之人,自也有此覺悟。

娜索婭若遭了父兄牽連,非但劉興跑不了,江乘候怕是都要倒黴,風險和收益是並存的。

此番離京前,江乘候私下特意好生敲打了自家兒子,讓他到得安息,務必想辦法將岳家“擺平”,莫要橫生枝節,招來禍事。

“如是就好,你也無須太過憂心,現下你的身份可不再是巴勒弗貴女,而是劉氏宗婦,說出的話,想來在你父兄面前,終歸會比過往多些分量的。”

劉興勾脣淺笑,語帶雙管道。

娜索婭自是會意,不由輕點臻首,心中多少有了底氣。

劉興這話雖是提醒她注意現今的身份,亦是有所本的,蓋因現今安息境內有兩處大漢使館。

漢廷在境外設的使館不多,除卻中亞的大夏和巴克特里亞王國,就唯有安息和巽加特意也設有使館,在這兩個屬國和兩大外邦,大漢皆派駐了特使,是絕不會入住外使館舍的。

漢廷執意在各處使館派駐將官和侍衛,保護漢使安全,安息和巽加自是不樂意,爲免爭執不下,漢廷稍稍退讓,在兩國王都的使館都只派駐了百餘精兵。

倒不是說要用“婆家”的威勢去壓“孃家”,只是在安息,女子的地位終究不高,不展現點甚麼,終歸是難以讓人信服的,哪怕是血脈相連的自家父兄。

這就是現實,不爲人的意志所轉移。

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
第七十章 老漢家中 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三百八十四章 皆是陰狠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八百零四章 及笄待嫁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八百二十一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第七百四十四章 狠人妙人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七十二章 艾格連鎖 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三百零八章 速難平原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一百三十八章 協從理政第七百一十八章 祆教大興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五章 金屋藏嬌第五百四十七章 倭王八岐第四百四十三章 東郡油田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五百章 夷滅東鯷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四百七十八章 對馬清倭第一百九十八章 貴女登門第一百五十八章 劉榮投繯第一百四十章 家宴謀劃第五百一十一章 改道沐邑第四百五十五章 尚書檯閣第三百一十八章 諸般綢繆第三百二十二章 鑄鋼爲犁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七百零六章 考較太子第三百九十九章 重整軍制第二百九十九章 何爲拘束第一百七十六章 南陽孔僅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七百六十二章 祖父催婚第四百七十一章 以夷制夷第五百六十七章 北粟南稻第一百七十七章 發行國債第七百三十二章 張篤遇襲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三百四十一章 大戰驟起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五百七十四章 勞工權益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五百八十六章 馳道驛站第一百八十四章 淮水異動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二百五十章 鐵騎封城第六百五十四章 適材適所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三百五十章 諸越形勢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六百九十五章 殖民律令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七百零五章 羅馬權鬥第五十二章 南山稻田 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十九章 美容美甲 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五百七十二章 嶺南鋁業第八百零二章 教宗爲質第一百三十二章 董事會議第五百二十七章 對外貿易第六章 未央風起第四百二十七章 劉乘心醉第二百零一章 簡單粗暴第三百五十八章 劉舜請旨第三十六章 背後真相 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三百三十八章 換個營生第四百章 隆冬臘月第二百七十四章 凜冬戰事第三百八十一章 擊潰前軍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四百九十六章 先打後談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七十二章 哀隆攝政第一百九十三章 天家驕女第三百九十六章 夫妻相處第一百六十九章 儒道之辯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八十三章 朝議始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