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朝陽

無論是新加盟塢堡的背叛還是敵對塢堡的聯合,在軍事上對徐世楊來說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他有絕對的信心,新軍一出,這些塢堡都會被徹底打敗。

但徐世楊非常擔心人心問題——自己老爹的做法明顯是封建化的併吞他人部曲,就算成功,那些人肯定也不是心甘情願支持徐家在青州的統治,無法作爲核心人口看待。

這對今後與韃子的大戰來說,並不是一個好消息——現在覈心人口本來就少於韃子,若是等韃子大軍殺到,這邊還在內亂,那可就搞笑了。

當然,徐世楊也清楚,自己當初的政策走向實在太過遲緩,兩年時間才統一一個縣,並把另一個縣變成半控制區,可僅僅青州轄下就有一府十三縣,按徐世楊的速度何時才能統一青州府?

更別說整個齊魯,以及江北和華夏了。

所以徐世楊打算跟自己父親好好談談,統一一下兩人施政方針,看看能不能找到一個既能收攏人心,又能快速擴張的方法。

這種方法或許會是兩人政策的折中,但總比都走極端強得多。

確定這一點後,徐世楊打算立刻離開日照回到莒州,但走之前,一個重要問題必須解決——如何更快的把江南原來的物資卸下。

這方面,張家的塢堡主不斷叫苦:張家以港口維生,名下土地和佃戶本來就少,徐睦河徐老爺前段時間在日照徵用丁口牲口,組建了兩個新軍營,張家在其中出力不少。

隨後徐老爺又發起青州統一戰爭,進一步徵募張家丁口,致使現在張家連搬運物資的人口都十分匱乏。

張家希望,前線的戰事如果不那麼緊張,徐家能夠統一返回一些人口,或者給張家分配更多新抓來的俘虜,以便完成卸貨任務。

這要求立刻就被徐世楊拒絕了,現在是打仗,後方缺人口不能從前線想辦法。

至於新抓來的俘虜,徐世楊對他們有另外的安排,不可能隨便分給塢堡主(不管是舊朋友還是新來的)充當佃戶。

但是後勤同樣重要,物資堆在港口裡卸不下來也是個麻煩,徐世楊可不像當隆美爾。

因此,他給張家出了個主意——張家放棄包括農活在內的所有其他工作,剩下的所有能用的人口都集中到港口裝卸工作中來。

作爲補償,徐家可以在糧食、鹽等物資上給予張家更多補償。

如果張家不答應這個要求,或者答應下來也無法完成裝卸工作,那麼徐世楊希望把部分船舶轉移到別的港口卸載。

比如說東面屬於萊州府轄下的幾個港口。

他們應該願意爲大筆經濟補助幫助徐世楊轉運來自江南的物資,而且徐世楊認爲他們不敢貪墨。

雖然陸地上的運輸線會被拉長,且消耗會大一點,但總比讓物資在海上飄着強。

徐世楊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方式完全基於現實利益,但張家對此不這麼看,他們聽到這個提議的第一想法是:莒州方面可能想分散海運對張家的依賴。

這樣的話,張家依靠港口在青州勢力中所取得的特殊地位將會被動搖,甚至有可能會讓徐家產生取而代之的想法。

以徐家現在的威勢來說,這可不是個可以一笑了之的威脅。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張家最終答應了徐世楊的第一個方案,即放棄他們微薄的農業,除了有手藝的工匠外,其他人力全部用在卸載進港物資的工作上。

得到這個承諾,徐世楊也只能暫時給予一定的信任,畢竟張家也已經算是青州勢力內二線核心。

不過,徐世楊也提醒了他們,江南來的物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對青州來說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比本土生產的物資還要重要。

因此及時卸貨對青州方面來說具備很大意義,如果張傢俬港依舊無法完成這樣重要的任務,徐世楊是不可能接受拖延時間的。

他必然會選擇與萊州府轄下的幾個港口合作,雖然他們不是盟友。

……

跟張家進行了一場簡單的會議後,徐世楊立刻向北返回莒州。

等真正回到家中,他發現自己老爹已經和新軍主力一起離開莒州趕往前線。

好在走的時間並不久,大軍前進速度也不快,追上並不難。

徐世楊甚至有機會在自己的老窩跟趙珊與兒子親暱一番——不管他自己怎麼想,庶子在這個時代天生就是處在一定的劣勢地位,因此徐世楊總是有些心疼這個註定要比有些兄弟多付出更大努力的孩子。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爲他現在只有這一個孩子的緣故,徐世楊總是要儘量抽出時間,多陪陪妻兒。

既然如此,他就只能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

在自家跟妻兒一個時辰後,徐世楊再次離家,率領親衛出發追趕主力部隊。

當天傍晚,徐世楊在莒州縣城附近與徐睦河會師。

徐家家主對兒子提前回歸有些驚訝,江南與齊省通信距離雖長,但兩人也一直沒有斷了聯繫,徐睦河其實是知道徐世楊預定迴歸時間的。

既然徐世楊早歸,那江南肯定是出了某些事情。

徐世楊也懶得見一個人就解釋一遍,何況他還需要跟聯盟內主要領導商議下一步局勢,因此一進入軍營,經過簡單的寒暄後,他立刻要求舉行大面積軍事會議。

很快,青州軍內部所有主要豪強家族領袖和新軍營長級別軍官到齊。

這一次是很多青州聯盟新成員第一次見到徐世楊這位傳說中兩次大敗韃子的新軍司令。

在傳說中,這是個傳奇人物。

在他成爲塢堡主之前,徐家雖強,但也不過是莒州一縣之地的第一豪強,說起來也沒有什麼特殊之處。

但這位傳奇人物成爲塢堡主之後,莒州徐家突然強大的不像是個江北地方豪強。

他們第一戰全殲韃子一個謀克,隨後剿滅浮來山土匪,又是大敗倭寇,聯合兩縣剿匪。

最後,徐家竟然能夠在短短一年多一點的時間內,發展到可以全殲韃子一個猛安這麼誇張的實力!

這麼多誇張的勝利當中,徐世楊這位年輕的猛將如同太陽一般,照耀的齊省全部塢堡主無法直視。

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34章 安排第360章 血河第111章 間歇第289章 勝利1第146章 賺到了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131章 破莒州2第348章 宣傳第238章 工廠2第716章 大帝國1第521章 晉省1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76章 開打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266章 情報2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217章 祝家莊4第392章 伐高麗4第46章 莫名其妙第156章 時局圖2第39章 備戰2第317章 戰1第382章 背叛第271章 反擊2第424章 要贏了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577章 海島攻略第702章 南征2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507章 各方1第47章 互相忌憚第272章 豬突1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39章 備戰2第76章 開打第168章 動容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327章 旅順1第568章 北行記3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243章 進軍2第574章 北行記6第724章 麻六甲1第242章 進軍1第49章 破寨1第483章 籌備大戰2第15章 徐世鬆第580章 新的戰爭第747章 株連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453章 鐵錢第502章 新一年1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38章 我要當堡主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39章 備戰2第459章 佈局1第364章 摘果子第703章 南征3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67章 糧食第321章 交換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185章 正道第665章 暴秦5第475章 和平第148章 麻煩第529章 抓機會第376章 工廠第336章 下一個目標第526章 俘虜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153章 洽談第175章 說服第648章 峻法第743章 突發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158章 李飛龍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272章 豬突1第33章 備戰1第630章 安全第444章 烽燧第134章 執干鏚舞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76章 開打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629章 去江南第548章 國制第514章 試射第218章 祝家莊5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20章 站隊第475章 和平第493章 期盼
第492章 五路伐金2第34章 安排第360章 血河第111章 間歇第289章 勝利1第146章 賺到了第598章 奴隸戰爭2第131章 破莒州2第348章 宣傳第238章 工廠2第716章 大帝國1第521章 晉省1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180章 吾劍未嘗不利!第76章 開打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266章 情報2第341章 要變天了第217章 祝家莊4第392章 伐高麗4第46章 莫名其妙第156章 時局圖2第39章 備戰2第317章 戰1第382章 背叛第271章 反擊2第424章 要贏了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577章 海島攻略第702章 南征2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507章 各方1第47章 互相忌憚第272章 豬突1第626章 海外開拓第39章 備戰2第76章 開打第168章 動容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327章 旅順1第568章 北行記3第245章 援助與否1第243章 進軍2第574章 北行記6第724章 麻六甲1第242章 進軍1第49章 破寨1第483章 籌備大戰2第15章 徐世鬆第580章 新的戰爭第747章 株連第536章 到處都是機會第453章 鐵錢第502章 新一年1第750章 徐世楊的意見第38章 我要當堡主第491章 五路伐金1第39章 備戰2第459章 佈局1第364章 摘果子第703章 南征3第551章 孩子與孩子們的相遇第611章 平夏戰爭3第67章 糧食第321章 交換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185章 正道第665章 暴秦5第475章 和平第148章 麻煩第529章 抓機會第376章 工廠第336章 下一個目標第526章 俘虜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153章 洽談第175章 說服第648章 峻法第743章 突發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158章 李飛龍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272章 豬突1第33章 備戰1第630章 安全第444章 烽燧第134章 執干鏚舞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76章 開打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629章 去江南第548章 國制第514章 試射第218章 祝家莊5第437章 財務制度第20章 站隊第475章 和平第493章 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