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2章 南征2

實際上,馮三虎截殺越國使節的行爲,從客觀上幫了李常傑一次。

在馮三虎殺使節之前,這個去年入侵大周,造成無數殺孽的罪魁禍首,正因爲邕州城下的巨大失敗而陷入地位動搖的危險境地。

這裡需要提及一點:

南方那些軍事實力還算可以的國家,包括大越、大理、東籲、暹羅等國,在軍事制度方面都有一定趨同。

以大越舉例,越國軍隊可大致分爲常備軍、鄉兵和夷卒三種。

其中,所謂夷卒就是被漢人稱呼爲洞蠻的山野民族,這些人裝備低劣,但生性野蠻,不需要特意準備糧草軍餉,只需要放任他們劫掠即可滿足他們的野心,可以說是很不錯的炮灰。

每逢戰爭,越國都要儘可能動員洞蠻兵參戰,比如去年侵周,李常傑就動員了十多萬洞蠻。

其次是鄉兵。

理論上所有越國男丁都是士兵,其中絕大多數人則是鄉兵,這個兵種是半農半兵的非脫產部隊,實際上與以前大周的廂軍非常類似。

鄉兵裝備差勁,幾乎沒有軍事訓練,戰事不利就只顧逃跑,要命的是他們通常還逃不了。

而且,鄉兵動員起來後,他們的軍官會想盡一切辦法吃空餉、貪污他們的軍糧軍餉,損公肥私。

但作爲農耕民族,鄉兵至少還算是吃苦耐勞,只要給他們一點糧食,他們就能堅持很長時間。

另外,鄉兵至少能夠壯壯部隊的聲勢,在戰局順利的時候,這些人也不是全無用處。

最後的部隊,也是越國軍事核心的常備軍,可以分爲幾個部分——屬於皇帝的宿直;屬於各位太子的近衛(越國與華夏系統不一樣,所有皇子都可稱爲太子,也都有一部分屬於自己的兵馬);以及屬於權臣的私兵親衛。

說的直白一點就是:皇帝,宗室和權臣的家丁。

正因爲所有政治勢力都擁有一部分最具戰鬥力的常備軍,因此即使是李常傑扶持太后和年幼的皇帝掌管朝政,但越國朝廷裡還有一股很強的反李常傑力量。

這也是李常傑去年爲何趁着大周窮途末路發動進攻的原因——主少國疑,李常傑爲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必須從國外獲得足夠震撼人心的軍功和財富,以安撫國內的反對派。

一開始他確實做到了,不過邕州城下大敗虧輸後,他前期獲得的那點戰利品和聲望全都付之東流,連以前親附李常傑集團的某些官員,現在也都轉投了以先皇弟弟和其他兒子爲首的太子集團。

那些人甚至一度設想,把現在年幼的小皇帝,太后和李常傑、宗檀等人一起綁了送到北方去,平息華夏人的怒火。

可惜,他們的使者同樣被馮三虎殺光了。

於是,原本地位搖搖欲墜的李常傑,最後還是站穩了腳跟,小皇帝還下旨把他的太尉升成太傅,並且獎賞了他爲數不少的金銀奴婢。

李常傑曾經笑着對同案犯宗檀說:“我們應該感謝那馮三虎,否則大越國就不戰而敗了。”

但是宗檀冷冷的回答:“等真正贏了之後再去感謝他吧,馮三虎殺使節是因爲他認爲可以滅亡我大越,我們兩個的腦袋他是絕不會放過的!他想要一個完全的勝利!”

“那又何懼!我大越人六百萬,丁百萬,他連十萬兵都沒有!”

“八萬兵,都是華軍。”

宗檀冷笑:

“上次在邕州城打敗我們時,他有多少兵?”

李常傑的臉色也冷了下來,他很不喜歡聽宗檀唱反調。

但是宗檀認爲自己必須得說:

“國內兵馬都被馮三虎打的喪膽了,現如今就算真有百萬兵,也未必能擋住馮三虎,我們必須面對現實,想想別的辦法!”

這話說的有道理,自從邕州城下八百破二十萬(華夏報紙的宣傳)的奇蹟發生之後,越國國內的兵馬已經毫無正面戰勝華夏的信心,北方國境一夕三驚,華軍還沒打過來,那邊的民衆和守軍就天天有向後方逃亡的。

有一點風吹草動,北方守軍甚至會直接炸營!

李常傑發了狠,以擾亂軍心的罪名連續殺了數百人,纔算勉強沒讓北境守軍自行崩潰。

然而這也讓李常傑失去了撤回富良江北岸民衆,在江北岸製造焦土地帶的機會——因爲太傅大人不讓軍隊撤退,如果只民衆不撤軍隊,那麼軍隊很有可能會當場崩潰。

“不讓江北(富良江北,下同)的軍隊撤,那麼到時候我們還得北上救援!”宗檀愁眉苦臉的說:“那個時候就得打野戰了!現在誰敢?”

不能不救,否則就是死地,死地誰會幫你堅守?

何況江北也是大越的精華地帶,半數人口都在那裡,誰敢把他們扔給心狠手辣的華夏人?

死人多倒是不算什麼,反正死的也不是李常傑、宗檀他們。

可反對派的那些太子們若是以此爲由對李常傑發難,那就麻煩了。

“到時候,不敢打也得打!”李常傑惡狠狠的說:“讓洪真他們帶兵去!若是他們敗了,正好削弱他們的實力!若是他們敢不去……,哼!”

打死反對派除內亂,打死華軍除外患,齷蹉的人總是有相似之處的。

“洪真太子他們敗了,華軍緊逼富良江,我們怎麼辦?”宗檀接着問。

“據守富良江。”李常傑的答案很簡單:“守到雨季開始,江水暴漲,北佬就沒機會了!”

雨季以來,毒蟲毒蛇和各種病疫也會多起來,來自北方的兵馬說不定會不戰而潰。

“如何守到雨季開始?那可是還有五個月呢!”

“宗檀,你若是有什麼想法,不如直說!”李常傑怒道:“你除了會質問,還會做點什麼?”

“我是在提醒你,該用些戰場之外的招數。”宗檀倒是看起來相對平靜一點:“那個馮三虎殺了我們的全部使節,你不覺得這正是個好機會嗎?”

“機會?”

“沒錯,馮三虎殺光了所有使節,一個不留!”宗檀得意的笑道:“這等於阻斷他們的朝廷對外聯繫的渠道,相當於他侵佔了他們朝廷的權利,作爲武將,這可是北佬最忌諱的一點!”

“你是說,馮三虎有擁兵自立的想法?”

“我估計沒有,因爲馮三虎嗜殺,這有可能只是他想殺人了。”宗檀回答:“不過就算他沒有,我們也可以說他有!”

“只要他們的朝廷對他起疑心,我們就有機會了!”

第633章 暴秦3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427章 佔領蓋州1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151章 投資第762章 更替第727章 父子第654章 南北1第18章 宗祠第109章 塢堡血戰2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363章 激戰1第292章 勝利2第58章 擴散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第152章 採購第237章 槍與槍第315章 馬賊第74章 爭執第218章 祝家莊5第415章 高麗2第614章 興靈1第740章 人力第141章 起航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525章 抱怨第58章 擴散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60章 湯隆2第721章 大帝國5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687章 四處擴張1第120章 逼迫第41章 矛盾第17章 莒州徐家第84章 六家聯盟第177章 紀律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509章 各方3第520章 世侯2第204章 炮擊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360章 血河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366章 盈利第295章 忠臣2第137章 私仇第35章 趙琳第357章 劫掠2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398章 降服4第354章 繞過第378章 敵人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199章 局勢第293章 勝利3第665章 暴秦5第683章 直白第197章 包龍圖第631章 西征1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49章 破寨1第452章 陸文昭第543章 野店2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627章 海外王第673章 慘案第163章 鎮邪第381章 狙擊手第438章 會議季1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707章 南征7第111章 間歇第763章 晨輝第678章 邕州2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340章 缺點第96章 我敢!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16章 買賣第198章 回程第730章 登封第738章 陰謀2第11章 殺韃子第54章 準備總攻第500章 春天7第621章 興慶府2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43章 塢堡民兵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
第633章 暴秦3第32章 浮來山情況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427章 佔領蓋州1第113章 塢堡血戰4第151章 投資第762章 更替第727章 父子第654章 南北1第18章 宗祠第109章 塢堡血戰2第692章 不戰而勝第363章 激戰1第292章 勝利2第58章 擴散第538章 朝廷無下限第152章 採購第237章 槍與槍第315章 馬賊第74章 爭執第218章 祝家莊5第415章 高麗2第614章 興靈1第740章 人力第141章 起航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445章 戰略劣勢第411章 開城之戰1第525章 抱怨第58章 擴散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60章 湯隆2第721章 大帝國5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687章 四處擴張1第120章 逼迫第41章 矛盾第17章 莒州徐家第84章 六家聯盟第177章 紀律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114章 徐世鬆的選擇第509章 各方3第520章 世侯2第204章 炮擊第282章 最後一擊1第755章 尚需繼續前行1第344章 遼南佈局第360章 血河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741章 南洋大陸第366章 盈利第295章 忠臣2第137章 私仇第35章 趙琳第357章 劫掠2第450章 對扶桑政策第398章 降服4第354章 繞過第378章 敵人第564章 遼北攻略2第199章 局勢第293章 勝利3第665章 暴秦5第683章 直白第197章 包龍圖第631章 西征1第94章 李逵鬥解珍第26章 幹翻這世道第49章 破寨1第452章 陸文昭第543章 野店2第724章 上升渠道第627章 海外王第673章 慘案第163章 鎮邪第381章 狙擊手第438章 會議季1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707章 南征7第111章 間歇第763章 晨輝第678章 邕州2第417章 金軍的麻煩第481章 推進戰略第170章 有子如此第340章 缺點第96章 我敢!第650章 最後一根線第16章 買賣第198章 回程第730章 登封第738章 陰謀2第11章 殺韃子第54章 準備總攻第500章 春天7第621章 興慶府2第489章 總參謀部第43章 塢堡民兵第399章 海盜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