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登封

整件事情其實並不複雜,老婦人攔路告狀的目的在她的狀紙上寫的很清楚:老婦人的兒子是個小商人,今年年初出門做生意時,他的媳婦上少森寺拜佛,結果被寺裡的大和尚侮辱了。

老婦人的兒子回來後,得知此事,心中氣不過,上山說理,結果又被惡僧一頓亂棍打了下來。

那小商人自此臥病,越來越想不開,居然一命嗚呼了。

而他的媳婦,也因爲被鄉里指指點點,自感清白不在,三尺白綾追隨丈夫而去。

一個好好的小家庭就此敗亡,老婦人整日哭泣,幾次想要尋短見,結果被前周登封縣縣令白大人救了下來,然後白大人就告訴那老婦人,當朝太子殿下正在巡視全國,有什麼冤案可以直接來找太子殿下告狀。

老婦人當然不願兒子兒媳死的這麼不明不白,於是請白大人寫了狀紙,並借了些盤纏,在白大人家丁的護送下提前堵在徐世楊前進的道路上。

“呵呵,登封、少森寺、前周縣令白航雲?”

徐世楊看着那封狀紙,意義不明的笑着:

“真有意思,那就先去登封看看吧。”

……

帝國有兩個少森寺,其中南少森寺位於閩省,前周滅亡的時候,因爲派遣僧兵抵抗竊據泉州的帕爾斯賊蒲受畊而損失慘重,但戰後他們受到帝國皇帝、太子和內閣的集體表彰,甚至還被允許擴大寺廟面積。

但是北少森寺……,呃,除了吹噓的功績,以及有一個所謂江湖正道第一大門派的名號之外,他們似乎並未作任何於國有益的事。

啊,對了,似乎這次楚國南洋開拓,北少森寺也派了三百僧兵?這倒是件好事,不過徐世楊聽說他們裝備十分精良,每個北少森寺僧兵都至少是一長一短兩條槍,還配備鎧甲和冷兵器。

徐世楊有些疑惑,一羣舞槍弄棒的僧人而已,哪來的這麼多錢?

等進了登封縣城,徐世楊很快就知道了這個問題的答案。

徐世楊沒有讓大部隊進城,自己只帶了二十個近衛兵,便裝進入登封縣。

這登封本屬於開封府轄下,本來不是什麼大縣,但因爲有少森寺在本縣,戰亂的數十年,各地豪強都沒來本縣打過秋風,因此市面相對安靖不少。

因爲女真人崇佛,幾次南下劫掠也沒在少森寺所在的登封做太多孽,結果這裡甚至有些世外桃源的味道。

但是,這一切持續到現在,讓這座小小的縣城有些變了味道。

走在大街上,到處可見身穿青色或者黃色的僧袍,光着腦袋的和尚,徐世楊親眼看着他們大大咧咧的走進街邊店鋪,當時店老闆就會滿臉堆笑的迎出來,雙手奉上一個包裹——裡面裝的大概是銅錢?或者直接遞上一疊新鈔。

和尚們也不客氣,收下錢,仔細清點一下,然後就朝下一家走去,重複剛纔的過程。

但似乎也有人給出的數目不對,胖大和尚們就會一擁而上,把店家好一頓胖揍。

店家一邊抱着腦袋在地上打滾,一邊苦苦哀求:

“……再寬限兩天……”

之類的話。

真是一副相當標準的封建社會小城市模樣。

這樣子看的徐世楊臉色陰沉,年輕氣盛的近衛兵想上前緝拿那些和尚,但是被徐世楊伸手攔住了。

“先去縣衙看看。”

徐世楊很好奇,這小店主似乎是欠了和尚的錢還不起。

但是,怎麼會這樣的?他不會去找帝國銀行借貸嗎?以帝國銀行的貸款利率,不論什麼行業,是絕對不會還不起的。

如果遇到天災人禍等不可抗力,銀行甚至願意減免債務。

現在,有銀行的情況下,誰會傻乎乎的去借私人的高利貸?

這種問題的答案,在街上是得不到的,得去縣衙,看看本地地方官怎麼說。

登封縣衙位置不錯,跟全國大部分縣一樣,幾乎就處在登封縣十字大街的正中心。

而且建築似乎也不錯,雕樑畫棟的,連門口的石獅子都顯得十分威武精神,看起來,似乎修聳這間衙門花了不少錢?

來之前,徐世楊得到了一些資料:登封縣新縣令是位齊省時代就已經參軍的野戰軍老兵,累積戰功甚至可以換個小貴族。

不過這人對榮譽不怎麼上心,退役後選擇到地方上工作,由於功勞始終沒花出去,再考慮到擁軍工作的重要性以及南方缺乏地方公務人員的事實,因此安排他來擔當登封縣的縣令。

前周的原登封縣令白航雲則降職留用,在縣內戶部擔當主計(縣級戶部的最高官僚)。

徐世楊皺着眉,一言不發看着縣衙。

倒不是說縣衙修的太豪華不好,帝國比這豪華的官方建築多得是,只不過,作爲地方行政機構,大白天關着門是什麼路數?

“敲門。”徐世楊輕聲命令。

一個近衛兵立刻上前,重重拍響硃紅色的大門:

嘭嘭嘭,嘭嘭嘭!

“開門!快開門!大白天關門做什麼?”

有人聽到淅淅索索的聲音,顯然裡面有人在,但門始終沒有打開。

“後面該不會是在堵門吧?搞得跟在敵國修的碉堡一樣。”徐世楊愈發生氣了。

這縣衙的氛圍讓他有了一種十分不妙的直覺——也許這次臨時更改行程來登封,不僅僅是處理一件侮辱婦女案和一件毆人致死案就能解決的。

“把門砸開。”

徐世楊脾氣上來,直接了當的下令。

近衛兵同樣是羣悍將,擔當近衛兵指揮官已經十多年的李逵揮舞兩扇門板一樣的大斧頭,上前幾下就把縣衙的大門劈成碎片!

在他身後,其他近衛兵甚至已經提着左輪瞄準洞開的大門了!

然而,裡面並沒有賊人揮舞武器衝出來,從洞開的大門向裡面看去,反倒是看到縣衙大院裡跪了一地的人。

“大師莫要動粗,切莫動粗,只求大師再寬限幾天……”

縣衙裡傳出來的話,讓徐世楊一愣,他怎麼覺得好像在哪裡聽到過這句話?

呃,想起來了,就是剛纔。

那個小店主就是對收債的和尚們這麼說的!

第110章 傷亡第556章 黑店第412章 開城之戰2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480章 左鶴林第731章 寺產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131章 破莒州2第635章 信仰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306章 風暴第125章 鑄炮第40章 午夜故事會第468章 28級第560章 三沙2第516章 軍改方案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676章 1795年第356章 鉅變第141章 起航第497章 新春4第19章 塢堡主們第619章 興靈6第630章 安全第748章 請內附第34章 安排第198章 回程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265章 汗位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193章 戰鬥第397章 降服3第573章 北行記5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161章 臨!安!第291章 葬禮第46章 莫名其妙第633章 暴秦3第622章 閒暇第29章 包圍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533章 射擊2第216章 祝家莊3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299章 海盜第294章 忠臣1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244章 局勢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552章 野店1第494章 新春1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177章 紀律第149章 雙嶼港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407章 宣傳第514章 試射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479章 絕望第511章 各方5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753章 霸權1第543章 心情不好第548章 國制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372章 財政第541章 落幕第378章 敵人第57章 勝利第309章 市場第468章 28級第571章 百戶第631章 西征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748章 請內附第701章 南征1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362章 血河2第29章 包圍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59章 湯隆1第216章 祝家莊3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242章 進軍1第300章 海盜行動1
第110章 傷亡第556章 黑店第412章 開城之戰2第503章 新的一年2第587章 沙塵之中2第480章 左鶴林第731章 寺產第136章 招募流民第131章 破莒州2第635章 信仰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 544章 無心插柳第603章 倭奴戰爭5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306章 風暴第125章 鑄炮第40章 午夜故事會第468章 28級第560章 三沙2第516章 軍改方案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676章 1795年第356章 鉅變第141章 起航第497章 新春4第19章 塢堡主們第619章 興靈6第630章 安全第748章 請內附第34章 安排第198章 回程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265章 汗位第230章 初步計劃第193章 戰鬥第397章 降服3第573章 北行記5第670章 大周孤忠1第161章 臨!安!第291章 葬禮第46章 莫名其妙第633章 暴秦3第622章 閒暇第29章 包圍第625章 扶桑局勢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533章 射擊2第216章 祝家莊3第283章 虎頭蛇尾第435章 兵役制度第504章 新的一年3第299章 海盜第294章 忠臣1第590章 隴西之戰2第244章 局勢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523章 一個老實農民引起的小插曲第552章 野店1第494章 新春1第312章 奉聖公府邸第177章 紀律第149章 雙嶼港第281章 最後的嘗試第383章 災害預警第407章 宣傳第514章 試射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602章 倭奴戰爭4第184章 英雄之意不在美第688章 四處擴張2第479章 絕望第511章 各方5第759章 被侮辱與被損害的第753章 霸權1第543章 心情不好第548章 國制第535章 大同城下第372章 財政第541章 落幕第378章 敵人第57章 勝利第309章 市場第468章 28級第571章 百戶第631章 西征1第181章 殺韃子去嘍!第539章 混亂的攻勢第563章 遼北攻略1第410章 龍仁之戰2第748章 請內附第701章 南征1第689章 碎葉-河中1第362章 血河2第29章 包圍第451章 周軍的實力第59章 湯隆1第216章 祝家莊3第115章 塢堡血戰5第242章 進軍1第300章 海盜行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