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霸權1

1798年秋收過後,新糧入庫,秦國就開始着手進行與帕爾斯決戰的準備工作。

按照秦王府的命令,包括武裝文官在內,秦國所有15歲以上50歲以下漢人青年男女都要備戰,除了直接奔赴前線以外,秦國還得有核心人馬負責後勤運輸和後方控制區穩定工作。

這將是一次真正的總動員,參戰的漢人部隊將會達到三萬,其中僅僅前線和運輸線部隊就有兩萬之巨,而且還有很多女兵帶槍參戰,甚至連女性騎兵都有。

在這遠離本土文明核心的地方開拓,不得不說,秦國確實武德豐沛。

除了秦國的漢人之外,徐代炫還像本土和臨近的晉國請求支援,本土倒也不客氣,直接發榜在全國招募志願兵,預計將會徵募五千人前往秦國。

另外還有一千多晉王派來的援軍。

這六千援軍將會自備武器馬匹,但秦王將會負擔這些人的軍餉、軍糧。立了戰功自然會有豐厚的賞賜,沒有娶妻者,發一女奴留其血脈,以防萬一,他們的戰利品可以自行保留(但是得繳稅),若是戰後打算留在秦國,還可以得到秦王發的土地、田產、牲畜等物資,以便在秦國安家。

漢兵極限動員的同時,其他民族部隊自然也不會清閒。

被漢人從玉門關以東帶來本地定居的其他民族,索倫、蒙兀、吐蕃、党項、高麗、扶桑同樣全面動員。

兩年來,藉着帝國取消諸多外蕃百戶的東風,秦國在這些人口方面得到了極大的補充,動員他們所有14歲以上60歲以下男子的情況下,秦軍已經可以出動六萬蕃兵。

然後就是西域各國的援軍和本地人的部隊了。

依附秦國在蔥嶺以西獲得極大發展的西域八國可以動員一萬兵以上。

原本就生活在蔥嶺以西的鐵勒人被命令必須動員兩萬兵,左鶴林威壓下的花剌子模人另外動員兩萬兵。

秦軍總兵力約爲14萬6千人,另外還有十萬各族奴隸隨徵,負責充當苦力和輔兵。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維持將近二十五萬大軍的人吃馬嚼,對這個時代的任何國家來說都不是簡單工作。

爲了維持前線作戰,徐代炫下令動員全國大牲畜,以維持大軍運力。

本土支援過來的軍校生們,給秦王制定了詳細的運輸計劃:

以兩千四百封駱駝組成三個沙漠運輸隊,專走沙漠路線。

以一萬八千匹馬和三千頭牛,組成六個普通運輸隊,負責非沙漠地區的運輸。

利用動員奴隸的勞動力,在全國範圍內修建通往前線的道路和驛站,每個驛站都儲備部分糧食以便應急。

運輸隊在驛站之間採取接力的形勢向前運糧,糧食抵達目的地後,運糧隊可以獲得相應的算籌,可以去後方交換國內來的緊俏物資,也可以直接換成錢。

國內的許多大企業發現這是個有利可圖的行當,他們向前線運輸時可以留出一部分運力,運送貨物到前線賺一筆,回程的時候還能把遠方的貨物運回來賣掉再賺一筆,加上秦王結算的高額運費,一魚三吃,而且這種戰時運輸,還有稅收上的優惠政策,簡直美滋滋。

爲了利潤,新生的資本家們各自組建了屬於自己的運輸隊,聘請工作人員、護衛,購買馬匹、武器和車輛,準備爲秦王提供後勤服務。

專門組建的運輸隊,母國來的商業運輸隊,加上各部隊自行負責的部分後勤(比如鐵勒人和花剌子模人自帶軍糧,蒙兀人則趕着大羣的羊上戰場),共同構成了秦軍此次出征的後勤補給力量。

有了運力,還得有足夠的糧草可以向前線運。

秦國的碎葉和河中,以及花剌子模人實控的玉龍傑赤,都是本地出了名的水草豐茂之地,然而再怎麼水草豐茂,也無法供應這麼龐大的部隊和多到異乎尋常的牛馬駱駝。

根據秦軍參謀部的計算,如果戰爭時間控制在半年以內,秦國自己實際只能保證全軍所需糧草的百分之39(包括遊牧民所需的奶酪和他們趕來的羊羣),其餘百分之61的糧草和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槍械、彈藥需要從國內運來。

如果戰爭持續時間超過半年,那麼可自給的糧草比例將會減半。如果戰爭持續時間超過一年,那麼秦國實際上等於一整年絕收,接下來大部分糧草都必須由母國供應,直到戰爭結束後自身產能逐步恢復。

秦王的參謀部拒絕把前線可能繳獲的帕爾斯糧計算進去,因爲他們覺得這個來源太不可靠,若是算進去很容易出問題,安全冗餘太低。

爲了彌補這高達六成以上的補給缺口,秦王和他的班子必須竭盡所能。

好在母國本土有充足的糧食,只要能搞到錢,或者讓銀行相信秦國有償還能力,那麼糧食本身不是問題。

秦國大規模種植棉花已經有了成果,今年收穫的棉花運到國內去,就能解決一部分資金問題。

對徐代炫來說,一個額外的好消息是,秦國與本土的聯繫已經無需走艱難的西北路線,而是可以利用漠南直接繞行到秦國——這個路線直線距離更長,但沒有西北那一系列地理障礙,其實反而更好走一點。

再剩下的部分,就得依靠國內的借款和貸款了。

爲此,秦王以大片領土和礦山爲抵押,從帝國各大銀行借貸三千萬兩新幣。

另外在華夏發行秦國國債,這個利息比帝國國債高不少,第一期一千萬,第二期三千萬,第三期五千萬,合計九千萬兩。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這些資金已經足以彌補一切物資缺口還有很大剩餘了。

但這方面需要秦軍不斷獲得勝利,地盤越來越大作爲基礎,若是戰爭失敗,無法獲得新的領土,那麼這麼一大筆錢,僅僅是利息就夠徐代炫喝一壺的了。

畢竟是皇孫,帝國皇室不可能讓徐代炫落魄至此,爲了堅定投資者的信心,內閣在1798年底,向秦國派遣了四千正規野戰軍。

漢千無敵,這已經成爲某種共識。僅僅是聽說四千野戰軍即將前往秦國助戰,這就足夠讓人們相信大秦必勝,從而對秦國國債趨之若鶩了。

第743章 突發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90章 嚴肅軍紀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23章 不妥協第375章 威脅第42章 分享第527章 晉省2第158章 李飛龍第499章 春天6第568章 北行記3第340章 缺點第645章 秦軍2第25章 未來2第597章 戰爭1第367章 宣傳第70章 信使第9章 得失2第453章 鐵錢第307章 利益交換第75章 張家第70章 信使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100章 備戰2第135章 乃服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416章 擴張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23章 不妥協第694章 開明士紳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760章 和虎第644章 秦軍第142章 談話第309章 市場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447章 破村第739章 禁槍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253章 大生產2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582章 爲什麼第730章 登封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64章 冬季1第56章 破寨3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557章 1790年第632章 南下1第175章 說服第377章 兵力第169章 招攬第216章 祝家莊3第394章 伐高麗6第547章 軍改4第267章 夜戰1第630章 安全第273章 豬突2第81章 暴打族叔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249章 利息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416章 擴張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422章 無膽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569章 遼北攻略4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762章 更替第165章 主戰派第484章 國家第15章 徐世鬆第324章 佈局第672章 南方第703章 南征3第521章 晉省1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155章 時局圖第187章 赴宴第544章 軍改1第560章 三沙2第145章 暢快的海戰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366章 盈利
第743章 突發第103章 靠人不如靠己第338章 韃子的鹽第64章 我喜歡戰爭第63章 軍銜和功勳制度第90章 嚴肅軍紀第345章 江南市場第133章 徐王一體第23章 不妥協第375章 威脅第42章 分享第527章 晉省2第158章 李飛龍第499章 春天6第568章 北行記3第340章 缺點第645章 秦軍2第25章 未來2第597章 戰爭1第367章 宣傳第70章 信使第9章 得失2第453章 鐵錢第307章 利益交換第75章 張家第70章 信使第519章 最後通牒第100章 備戰2第135章 乃服第474章 第一次掃北2第416章 擴張第693章 南下北上第183章 臨、安而已第138章 平定五蓮山第127章 新軍訓練第23章 不妥協第694章 開明士紳第487章 期待決戰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760章 和虎第644章 秦軍第142章 談話第309章 市場第607章 內外有別第447章 破村第739章 禁槍第542章 千頭萬緒第253章 大生產2第13章 徐家15屯圓桌會議2第582章 爲什麼第730章 登封第640章 扶桑戰爭落幕第64章 冬季1第56章 破寨3第116章 塢堡血戰6第557章 1790年第632章 南下1第175章 說服第377章 兵力第169章 招攬第216章 祝家莊3第394章 伐高麗6第547章 軍改4第267章 夜戰1第630章 安全第273章 豬突2第81章 暴打族叔第596章 從一而終第121章 徐家重組1第463章 遼陽之戰2第490章 君臣相得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249章 利息第189章 鬥嘴遊戲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416章 擴張第471章 邊境衝突第473章 第一次掃北1第652章 開戰之前第422章 無膽第277章 最後一口氣第569章 遼北攻略4第22章 那就打土匪吧第762章 更替第165章 主戰派第484章 國家第15章 徐世鬆第324章 佈局第672章 南方第703章 南征3第521章 晉省1第734章 名門正派2第308章 重新接觸第155章 時局圖第187章 赴宴第544章 軍改1第560章 三沙2第145章 暢快的海戰第68章 趙琳的努力第366章 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