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司馬兄弟

諸少年熱議天下時,蓋俊則在客廳接見西河太守崔均,後者和以前一樣,臉皮甚厚,一見面就要借閱其叔祖崔瑗的真跡《賢女貼》,蓋俊早已習慣了他的伎倆,命奴僕去書房取來。蓋俊手中有涼州三明張奐之子張芝真跡,說實話,其草書意境,已邁崔瑗,蓋俊平日裡練習草書,多以張芝爲準。《賢女貼》更多是作爲他的私人收藏。

崔均從蓋家奴僕手中接過《賢女貼》,捧在手心,視若珍寶,細細揣摩字中意境,而後伏案揮毫,一遍又一遍,直至自己滿意爲止。

藉由《賢女貼》,兩人聊到涼州三明皇甫規後妻馬氏,她是繼蓋俊母親馬昭之後,扶風馬氏出現的又一名以才著稱的奇女子,其書法尤爲精妙,號稱女中第一。而且,她的品德也高,皇甫規年七十一而卒,她時年不滿三旬,漢代改嫁風氣極盛,十幾年來,關西不知有多少士族子弟欲娶之爲妻,連他的父親也逼她改嫁,然馬氏始終不肯。

董卓敗退雒陽,西歸長安,慕其才名,乃以軿輜百乘,馬二十匹,奴婢錢帛充路,聘禮門下。馬氏拒絕過無數高門子弟,董卓粗鄙,她就更看不上了,可對方權勢滔天,未免禍及親族,只好縗服至太師府門前,伏地陳請無改嫁之心,言辭悲切,聞者動容。

董卓大張旗鼓迎親,遭到拒絕,不禁惱羞成怒,令甲士拔刃威逼,謂曰:“孤之威令,四海風靡,乃不行於一婦人乎?”

馬氏情知無法脫身,起身大罵董卓羌胡之種,毒害天下,而我夫君皇甫氏,文武上才,爲國忠臣,你昔日不過是供他驅使的門下走吏,如今竟然妄想非禮汝君之妻……

董卓登時懵了,他沒想到區區婦人也敢當街辱她,此事可謂騎虎難下。

馬氏並非普通女子,她是扶風馬氏女,安定皇甫氏妻,兩家家主馬日磾、皇甫嵩一文一武,聲望崇高,領袖關西,以董卓之權位也要敬讓三分。董卓前翻因伍孚刺殺之事,施展鐵血手段,大肆清洗關東士人,如今再交惡關西士族,那他就真的成爲孤家寡人了。殺之不妥,若縱之,不消片刻,長安必會風傳堂堂太師被婦人罵得啞口無言,威名掃地。

權衡利弊,董卓殺心沸騰,不可抑制,把馬氏當街仗斃。

蓋俊、崔均感慨一代才女,命喪黃泉,令人遺憾。

如果說兩人只是有些感慨,那皇甫嵩、馬日磾就是悲憤了,特別是皇甫嵩,原本他認爲漢室多難,從不參與董卓和士人的紛爭,而今,叔母被逼死,他若視而不見,還有何面目立於天地間?是以表面對董卓恭順,暗地裡則倒向士人一方。他雖然被董卓剝奪兵權,但對漢軍依然有着無與倫比的影響力,似段煨、徐榮、皇甫酈等掌兵將領,皆是他的舊部。

皇甫嵩的倒戈,爲後面士人刺殺董卓後,朝廷取得三輔兵權奠定基礎……

匈奴及使匈奴中郎將治所皆在西河郡境內,蓋俊告知崔均,原使匈奴中郎將陳紀代替馬騰爲度遼將軍,原上郡都尉郭銳代替陳紀爲使匈奴中郎將。

崔均聞言微微皺起眉頭。馬騰雖爲漢羌混血,然歷來以扶風馬氏子弟爲傲,性格仁厚,待士以賢,陳紀更是上黨名門出身。郭銳與二人不同,其父是羌人,其母爲平民,本人大字不識,一介莽夫,也不知自己是否能和他相處融洽,文武不和,乃是大忌。

蓋俊自然知道對方擔心什麼,說道:“郭中郎是最早隨孤周旋沙場的虎將,細細算來,近十載矣,孤知其爲人,他絕不是一個難以相處的人,元平無須憂慮。”

“希望如此吧……”崔均心想,口中則道諾。

蓋俊又問起擔任西河都尉的小舅子卞秉,他手中關於西河的情報甚爲詳實,不過終究不比崔均親眼所見。

蓋俊可是卞秉的姐夫,崔均自不會說他不好,事實上卞秉幹得確實不賴。尤其前年及去年爲整頓西河鹽政,卞秉六親不認,第一個拿妻族西河王氏開刀,別駕王信的面子也不賣。隨後便輪到另一個豪族郭氏遭殃,郭氏走投無路,欲拖崔均下水,讓以大利,崔均本有心動,不想卞秉以弱冠之年施霹靂手段,快刀斬亂麻,迅速解決王、郭兩大家族,不給崔均插手的機會。

因此,崔均對卞秉有些怨氣,畢竟,身爲太守的他纔是西河之主,不過卞秉身份特殊,加之自己不佔理,此事便算揭過,其餘時間,兩人共事還算和睦。

崔均所言基本和蓋俊手裡的情報相輔,點了點頭,繼而問起地震,今年地震損失最慘重的是河東郡,其次爲北地郡,西河郡最輕,幾乎沒有造成什麼影響。

蓋俊又說,明年開春,他會從匈奴調撥一批耕牛,送往河東郡,治所離石恰在中間,你要備好草料接應。

崔均頷首稱是。

隨後,蓋俊又說了些瑣事,日中將至,崔均婉言謝絕蓋俊的挽留,起身告辭。

崔均走後,蓋俊半躺半臥,合目養神,約一刻鐘,蓋嶷帶着司馬兄弟到來。蓋俊接到稟報,坐起身,命甲衛放行,司馬三兄弟皆有過人之姿貌,蓋俊衝司馬朗頷首,便把目光放到司馬懿身上,大半年不見,這小子神采愈發出衆了。

蓋俊邀幾人入座,問司馬朗道:“伯達,你幾時來的?”

司馬朗言道:“有一會了。使君正會晤崔西河,少主便帶我等四下逛逛。”

蓋俊點點頭,問道:“督郵爲郡之大吏,事務繁瑣,伯達尚能應付否?”

司馬朗不由一怔,訝道:“使君知微吏出任督郵?”

蓋俊笑笑,任命是他親自批的,豈有不知之理。其實類似任命,他根本就不會過問,一般都是由太守推薦人選,刺史部別駕、治中、主薄三人合議定奪。但司馬朗不同於旁人,他是蓋俊所看重的人才。

去歲司馬朗以弱冠之年出仕,任太原郡倉曹掾,主倉谷事,蓋俊從太守委進那裡得知,他將倉曹上上下下幾十號人管得服服帖帖,便想給他加加擔子,兩個月前任命他爲督郵。

督郵爲郡太守的耳目,主要職責是巡視境內,督查諸縣官吏,這個位置最是鍛鍊人。蓋俊打算讓他於督郵任上歷練個一兩年,或招入幕府,或外放地方,那時,他也不過才二十三四歲。

司馬朗緩緩說道:“太原是幷州第一大郡,有十六縣,包括幷州刺史部治所晉陽,各縣長吏頗欺我年幼無知。不過給在下一年時間,在下必會將諸縣一一折服,不叫使君失望。”

“說得好。”蓋俊撫掌讚道。“孤拭目以待。”

聊至飯時,奴僕來報飯菜準備就緒,司馬朗見此,就要帶弟弟離開,蓋俊止之,留他們一同用飯,言是家宴,並無旁人。

司馬朗猶豫不決,蓋俊連舊交、西河太守崔均都沒留,自己留下是不是不太妥當?然而蓋俊根本就不給他拒絕的機會,強拉着他去往餐廳。

剛纔在房中,蓋俊一直在和司馬朗說話,這時行在路上,才稍稍和司馬懿攀談幾句。不得不說,這小子比上次見面更加內斂,行止溫文爾雅,回答滴水不漏,讓人挑不出一絲毛病來。

在旁人眼中,司馬懿也許只是一個沉穩有禮的少年,但蓋俊作爲穿越者,可是知道,這廝乃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晉高祖。其忍功之高,直追袁紹,而狠厲過之。

蓋俊不是沒對他起過殺心,神不知鬼不覺除掉一個寄居晉陽的少年,對他來說輕而易舉,一句話就可以了。不過蓋俊沒這麼做,理由當然不是什麼狗屁的人才難得,所謂人才,手中工具耳,“三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才。蓋俊只是認爲沒有這個必要,只要他在一日,司馬懿就掀不起風浪,也許等到天下太平,他連權力的門檻都沒摸到。

抵達餐廳,蓋俊向父親蓋勳介紹司馬兄弟,蓋勳昔日在京都爲官數載,歷任侍中、五官中郎將、河南尹,和司馬兄弟父司馬防相識,因兩人皆以耿直公正著稱,倒有些私交。

司馬防家教極嚴,諸子,不命曰進不敢進,不命曰坐不敢坐,不指有所問不敢言。蓋勳見司馬三兄弟禮數甚周,大爲羨慕,連連誇讚,感嘆有子如此,夫復何求。馬昭則在旁幫腔附和。蓋俊、蓋繚氣極,自顧吃飯,充耳不聞。

飯畢人散,心知蓋俊不久就要接見文武,不宜打擾,司馬朗請辭,這次蓋俊沒再阻攔,送至餐廳門口,謂司馬懿道:“小子,孤再問你,要不要入府?”

蓋俊也就是隨口一問,本來沒抱什麼希望,出人意料的是,這次,司馬懿想也不想同意了,就像去年拒絕他的邀請,毫不猶豫,似乎就在等他這句話。

不僅蓋俊微怔,其兄司馬朗也傻眼了,來時明明還擺出一副堅決不肯屈身的模樣,怎麼轉眼間就變卦了……

蓋俊灑然而笑,這不正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嗎……

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245章 河內才俊悉入吾彀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79章 迎親第188章 狼來了!第29章 過目不忘第18章 獻策第110章 信第240章 後院起火第9章 小鶴兒的請求第139章 廣宗會戰(一)第186章 危矣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322章 徒邊、豐年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345章 過目不忘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137章 河北名士第405章 先登第376章 天塹第402章 南下第213章 謀逆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84章 聲望第81章 返程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309章 家第339章 歸心第210章 肉搏第234章 人才第411章 旱鴨子第310章 震動第70章 董卓第95章 關羽來歸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8章 琴與人第78章 遊雒陽第76章 默認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1張 回到漢末第27章 蔡家有女 病如西子第50章 刺殺第114章 風起雲涌(下)第142章 廣宗會戰(四)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279章 老矣第456章 平息第265章 大局已定第83章 破賊第76章 默認第269章 掰手腕第7章 上巳節第286章 左右開弓第200章 婚事第281章 迎荀彧第71章 美如壁畫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439章 鹿死誰手第196章 勝第10章 惡月惡日第448章 敵至第401章 敲打第148章 羽林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330章 信第388章 突破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56章 正旦第69章 袁隗相邀第274章 崩潰第103章 瘋子第148章 羽林第436章 叛亂第99章 施計卻敵第234章 人才第29章 過目不忘第37章 驚聞醫聖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183章 屯田、兵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79章 迎親第49章 離京第72章 有字不識第131章 斬波才第227章 張燕第118章 親衛曲第268章 得鄴第421章 震恐第14章 皇甫墓前第53章 巔峰之戰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29章 過目不忘第312章 蓋勳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232章 幷州軍政第321章 幷州朝會
第62章 同學三萬 無一知己第245章 河內才俊悉入吾彀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79章 迎親第188章 狼來了!第29章 過目不忘第18章 獻策第110章 信第240章 後院起火第9章 小鶴兒的請求第139章 廣宗會戰(一)第186章 危矣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322章 徒邊、豐年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345章 過目不忘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137章 河北名士第405章 先登第376章 天塹第402章 南下第213章 謀逆第130章 赴死之戰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457章 長安城破第84章 聲望第81章 返程第426章 後退無路第309章 家第339章 歸心第210章 肉搏第234章 人才第411章 旱鴨子第310章 震動第70章 董卓第95章 關羽來歸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8章 琴與人第78章 遊雒陽第76章 默認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1張 回到漢末第27章 蔡家有女 病如西子第50章 刺殺第114章 風起雲涌(下)第142章 廣宗會戰(四)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208章 呂布衝陣第279章 老矣第456章 平息第265章 大局已定第83章 破賊第76章 默認第269章 掰手腕第7章 上巳節第286章 左右開弓第200章 婚事第281章 迎荀彧第71章 美如壁畫第349章 至親到來第439章 鹿死誰手第196章 勝第10章 惡月惡日第448章 敵至第401章 敲打第148章 羽林第403章 張遼守關第330章 信第388章 突破第214章 暴風雨前的寧靜第356章 正旦第69章 袁隗相邀第274章 崩潰第103章 瘋子第148章 羽林第436章 叛亂第99章 施計卻敵第234章 人才第29章 過目不忘第37章 驚聞醫聖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183章 屯田、兵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79章 迎親第49章 離京第72章 有字不識第131章 斬波才第227章 張燕第118章 親衛曲第268章 得鄴第421章 震恐第14章 皇甫墓前第53章 巔峰之戰第273章 不該現世的騎兵第29章 過目不忘第312章 蓋勳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232章 幷州軍政第321章 幷州朝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