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獻策

“阿父。”

“錦奴。”

蓋勳雙手狠狠抓住獨子肩頭,細細打量,分別近一年,兒子長高了許多,已經超過七尺,遂大笑道:“我兒可稱堂堂丈夫了。”

WWW●ttkan●¢ ○

蓋俊輕輕皺了一下眉頭,心道:“看來蝗災害人不淺哪,連一家人重逢之喜也沖刷不掉父親臉上的疲憊之色。”一路行來,野外到處是一團團壓在低空的蟲雲,它們時聚時散,伴隨着嗡嗡聲迅猛掃蕩綠油油的田野,場面慘不忍睹,令人揪心。

“阿父。”蓋繚乖巧地上前行禮。

蓋勳含笑摸了摸女兒柔順的秀髮,拉起她的手。

馬昭近到丈夫身前,憂道:“夫君,你面色憔悴許多,要多多注意身體啊。”

蓋勳無奈地道:“郡裡蝗災肆虐,我怎麼睡得下。”

馬昭問道:“情況如何?”

“唉……百姓今歲慘了,天災面前,無分漢胡。”蓋勳臉色愁苦,領着妻子女兒入城,邊走邊道:“不僅涼州,大漢半壁江山皆有氾濫成災之危。”

馬昭又問道:“朝廷有何對策?”

“有人說蝗災乃上蒼警示,陛下準備懲處一批苛酷貪污的官吏。”說到這裡,蓋勳搖搖頭,顯然在他看來這並非當務之急。

蓋俊一旁插話道:“我有一法,可消蝗災。”

“哦?當真?”蓋勳停下腳步,目不轉睛地盯着兒子,生怕他只是兒戲之言。

別說,他還真有法子,他前世姓什麼?姚啊,家中一直以唐之宰相姚崇的後代自居,姚崇治蝗之名流傳千古,其治蝗之法被後世奉爲經典。他小時聽姚崇滅蝗的故事沒有一百遍也有八十遍,耳朵都聽出繭子來了。

“阿父是否見過飛蛾撲火?”

蓋勳不解其意:“徒惹焚身之禍罷了,爲何有此問?”

“飛蛾、飛蝗份屬同類,阿父焉知蝗蟲不會效法?”

蓋勳一拍額頭,同時“啊呀”一聲,連連說道:“這簡單道理,我怎地就沒想到、我怎地就沒想到……”

“你能想到就奇了,這可是千古良策啊。”蓋俊心底嘀咕,之後說得更具體了,“父親只需組織民衆在夜間設火于田邊,火邊挖坑,邊焚邊埋,定可緩解蝗患。”

蓋勳越想越有理,撂下一句‘真我佳兒也’,便奔向郡府面見太守去了。

這……就算一心爲民也太雷厲風行了吧?至少要把家人送進官舍再去不遲?

母子相視苦笑,只好在廝僕引領下進了官舍。

作爲一郡官員家屬的住地,漢陽官舍修得豪華非常,當然了,和敦煌蓋氏祖宅自是不能相比。一個公家,一個私人,兩者也沒有可比性。

蓋勳來到府寺門口,深深吸一口氣,步履放慢,正了正衣冠,神色凝重地踏入其內。

他才就任長史一職不久,不太瞭解郡太守張昭爲人,只知他乃閹黨出身,但聽郡裡百姓私底下的評論,其人除了貪財一些似乎並無其他劣跡。這年頭出來當官,不貪纔是另類。

太守張昭迎出,拉着蓋勳手臂熱情地道:“蓋長史來了,快進來。”

“明府。”蓋勳簡單問候一聲,隨着太守入了正堂,方纔落座便馬上把兒子的話重複一遍,之後又縱論古今,引經據典,加強說服力,可惜太守始終一副不置可否的樣子,蓋勳不由焦急起來,話不自覺的重了許多:“時下有人言宦官四處賣官惑亂國家,所以上蒼才降下災難懲之。”說的就是你的靠山。

“你……”太守拍案而起,怒視蓋勳。

蓋勳視而不見,繼續道:“不久陛下會拿人開刀,以應上蒼警示。”別以爲你跑得了。

“……”

“明府如能消除蝗災,豈不駁了這傳言。”我的方法會幫你渡過難關。

“……”

“況且若引得陛下關注,平步青雲易也。”做官爲了什麼?無非名利二字。

“……”

太守張昭臉上由紅轉白,又由白轉爲常色,終心平氣和的坐回位子,陷入沉思。陛下關不關注他並不在意,他在意的是中常侍趙忠,如今正值他困難之際,雖無性命之憂卻也焦頭爛額,倘若蓋勳所提滅蝗方法有效,不就幫了常侍大忙嗎?到時……

片刻正色道:“蓋長史所言不無道理,可在晚間試上一試,若行之有效,此爲郡中百姓之福,天下百姓之福。”

蓋勳取得太守同意後馬上組織人手,又命人把蓋俊叫來,這個辦法是他想出來的,一些細節離他不得。

當晚田邊燃起熊熊大火,捕殺蝗蟲不計其數。

證明此法可行,蓋勳馬上前往隴縣拜見涼州刺史。

西漢初設十三州刺史部時,州的刺史原是朝廷派遣的監察官,對郡國長吏有省察舉劾之權,但無權黜退。刺史平時“巡行所部郡國”,“歲盡”則“詣京師奏事”。因爲“居無常治”所以無治所。西漢末及王莽時曾改稱刺史爲州牧,州牧實掌一州生殺大權。東漢初復改爲刺史,可此時刺史權力已較西漢時大得多,只要“有所劾奏,便加退免”。刺史並從此“治有定處”,號稱“外臺”,儼然成爲郡守、國相的上司。雖然刺史秩僅六百石而太守、國相多爲二千石。

蓋勳繞了幾道關才見到人,兩人同爲六百石官員,地位卻有如天壤之別。

涼州刺史姓劉名虔,四十餘歲,身高面瘦,爲人耿直,嫉惡如仇,加之漢室宗親出身,地位超然,在涼州聲望極高,權力也大,諸太守見他無不戰戰兢兢。

看到蓋勳毫不畏懼的站在他面前,劉虔暗暗點頭,邀之入座。

聽罷蓋勳所言,劉虔皺眉道:“蓋長史所法真個可行?這種事可要慎重再慎重。”

“豈敢謊騙,明使君若不快些,頭功便被閹黨奪了。”

“我們還是耳聽爲虛,眼見爲實吧。”劉虔是打定了主意不見兔子不撒鷹。

蓋勳無奈,他敢和太守張昭抗禮,冷嘲、熱諷、甚至威脅,對宗室名臣劉虔則毫無辦法。

深夜,隴縣郊外冒出沖天大火。

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210章 肉搏第361章 策反第236章 馬鐙顯威第327章 獄第278章 交換第328章 救災第75章 文王操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310章 震動第230章 聚集長安第286章 左右開弓第424章 登岸第186章 危矣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275章 順風擊之 大破公孫第240章 後院起火第159章 出征第93章 天大驚喜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53章 巔峰之戰第94章 亡命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35章 欲殺之而後快的人第209章 軟柿子第82章 遇賊第438章 大戰再起第73章 袁逢病重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109章 言太平第290章 端倪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91章 到任第245章 河內才俊悉入吾彀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303章 陳、趙、杜第428章 殺!第52章 朔方第八十八 掌納妾第422章 文王操第452章 爭功第181章 北地第121章 許縣之戰(上)第265章 大局已定第196章 勝第104章 回戈第79章 迎親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417章 罰第42章 誓言第398章 問第72章 有字不識第179章 鬼神第114章 風起雲涌(下)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7章 上巳節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374章 漢軍對漢軍第126章 暗度潁水第460章 接駕第139章 廣宗會戰(一)第451章 擊破大營第2章 父親第386章 戰神第131章 斬波才第50章 刺殺第316章 到家第161章 深入敵境第248章 劉表之死第362章 老謀深算王子師第50章 刺殺第345章 過目不忘第250章 面目全非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65章 公孫瓚第14章 皇甫墓前第276章 算計第187章 陣亡第277章 朋友……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第210章 肉搏第166章 北上第391章 亂止第77章 驚喜第227章 張燕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158章 邊章第348章 雙喜臨門第66章 美人舞第362章 老謀深算王子師第32章 天縱奇才第260章 困獸猶鬥第2章 父親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6章 蓋胤第78章 遊雒陽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91章 到任
第254章 盧植登門第210章 肉搏第361章 策反第236章 馬鐙顯威第327章 獄第278章 交換第328章 救災第75章 文王操第45章 動搖社稷之本第310章 震動第230章 聚集長安第286章 左右開弓第424章 登岸第186章 危矣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275章 順風擊之 大破公孫第240章 後院起火第159章 出征第93章 天大驚喜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53章 巔峰之戰第94章 亡命第335章 周瑜獻策第35章 欲殺之而後快的人第209章 軟柿子第82章 遇賊第438章 大戰再起第73章 袁逢病重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109章 言太平第290章 端倪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91章 到任第245章 河內才俊悉入吾彀第363章 梟雄之死第303章 陳、趙、杜第428章 殺!第52章 朔方第八十八 掌納妾第422章 文王操第452章 爭功第181章 北地第121章 許縣之戰(上)第265章 大局已定第196章 勝第104章 回戈第79章 迎親第193章 馬家父子第417章 罰第42章 誓言第398章 問第72章 有字不識第179章 鬼神第114章 風起雲涌(下)第299章 河南名士第7章 上巳節第202章 使匈奴中郎將第374章 漢軍對漢軍第126章 暗度潁水第460章 接駕第139章 廣宗會戰(一)第451章 擊破大營第2章 父親第386章 戰神第131章 斬波才第50章 刺殺第316章 到家第161章 深入敵境第248章 劉表之死第362章 老謀深算王子師第50章 刺殺第345章 過目不忘第250章 面目全非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65章 公孫瓚第14章 皇甫墓前第276章 算計第187章 陣亡第277章 朋友……第152章 大將軍何進第210章 肉搏第166章 北上第391章 亂止第77章 驚喜第227章 張燕第203章 幷州敗壞第102章 窮追不捨第158章 邊章第348章 雙喜臨門第66章 美人舞第362章 老謀深算王子師第32章 天縱奇才第260章 困獸猶鬥第2章 父親第429章 一鼓作氣 直入長安第6章 蓋胤第78章 遊雒陽第64章 漢室可興否第91章 到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