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董卓

大漢推金山倒玉柱般跪倒拜道:“故人董卓,拜見袁公。”

“董卓……果然是他!三國第一梟雄,名列古代十大奸臣榜,遺臭萬年的董卓!”蓋俊心中一凜。不過董卓的話引起了他的注意,故人,是故吏的自稱,這麼說來,董卓是袁隗的故吏了?難怪後來袁紹會招他入京,可惜袁紹沒有想到這位袁家故吏會反客爲主。

漢代門閥之所以經久不衰,就是因爲它形成了以門生、故吏爲首的龐大複雜的關係網。他們兩者的關係,小到爲主效勞,大到生死相依,乃至故主死亡爲其服喪三年者也不乏有之,可以說比君臣關係還要牢固、可靠。董卓作爲故吏敢殺故主一家,有漢以來絕對是蠍子拉屎——毒(獨)一份。這種人不遺臭萬年,就沒天理了。

“仲穎快快起來。”袁隗望着鬍鬚見白的董卓,感慨萬千地說道:“六年不見,仲穎頗顯老態啊!西域的風沙竟是這般傷人?”

董卓雄立身軀,口氣激昂道:“卓尚不滿五十,何言身老?僕還能再爲大漢效力二十載。”說罷瞥向房裡的第三人蓋俊,一副若有所思的樣子。

“壯哉仲穎!”袁隗笑道:“此子也是涼州人,仲穎猜猜他是誰。”

董卓開口便道:“不滿弱冠而爲袁公所邀者,非“射虎滅蝗蓋子英”莫屬,故人猜測對否?”

袁隗含笑點頭。

董卓賠笑,只是這笑容中透着一絲絲苦澀,無人能察。想他生在普通人家,三十多歲才憑藉羌亂成爲地方小吏,四十餘登上兩千石,如今年近五旬,丟官失位,狼狽竄入京中,其中的心酸不足爲外人道。再看對方,豪族出身,年不及弱冠就已封侯,名聲蓋天下,又得京中第一門閥袁家重視,可以想象其未來的前途一片光明。

蓋俊起身一揖道:“董君。餘幼時曾在皇甫君墓前見過董君,想來董君不記得了。”

“哦?原來如此。”董卓到底爲官多年,很快就調整好了心態,隨即在袁隗的相邀下入了蓋俊身側不遠的座位,說道:“郎君名氣甚大,僕即便身在域外也有耳聞。涼州素來荒涼,不想竟出了郎君這般人才,真是我涼州之大幸。”

蓋俊上身微微前傾,說道:“董君乃俊同鄉前輩,喚我子英即可。”

董卓頷首,那邊袁隗嘆道:“記得仲穎入我公府,還是紀名所薦。”七年前,袁隗登上司徒之位,完成了袁氏一族空前絕後的四世三公偉業,即連續四代人出任三公之職。那時段熲爲司隸校尉,因他素來和袁氏交好,遂推舉同鄉部下董卓入袁隗幕府。

董卓搖搖頭,神情悲痛地道:“段公冤啊……段公爲國家效力一生,戰功卓著,可比先賢,最後竟然、竟然死於陽球這等小人狗輩之手,大漢將士無不痛哭流涕,如喪父母。陽球害死段公不算,還令其家人徒邊,卓常恨自己無用,不能爲段公翻案!”

袁隗深惡陽球,說道:“陽球死期不遠矣!待其一死,紀名必得昭雪。”

董卓道:“袁公所言甚是。”

“仲穎此翻來京可是爲失官一事?”

“正是爲此!”董卓一臉憤恨地道:“那幫京官根本不懂當今西域之形勢,說我嗜殺成性,笑死人也!我說他們是鼠目寸光,不用霹靂手段,何以威懾西域諸國?”

“哦?”袁隗說道:“仲穎久在西域,爲我道來。”

“建寧元年(168年),疏勒王、漢大都尉【臣磐】於獵中爲其季父【和得】射殺,【和得】遂自立爲王。疏勒乃是西域強國,【和得】其人野心勃勃,即位後四處征討,頗有統一西域之志。”

“建寧三年涼州刺史孟佗合戊己司馬曹寬、西域長史張晏,將焉耆、龜茲、車師前後部,合三萬餘人征討疏勒,連攻都城楨中城四十餘日,不能下,只得引去。【和得】自覺朝廷奈何他不得,遂引兵報復相助我大漢的鄰國,朝廷竟不能禁止,致使各國逐漸離心,朝廷政令不出府門,可謂自三通西域後最嚴峻的形勢。”

“非我自誇,自我到西域,不出三年,期間雖然多有殺戮,卻使數國歸心,疏勒也不再像先前那般驕狂,可以說我的一番動作使大漢在西域的窘迫地位爲之一變。”董卓繼而怒道:“袁公!你說!我董某人是功臣,還是罪臣?是該升職,還是該丟官?”

袁隗和蓋俊都來相勸。

董卓痛心疾首道:“非是我顧戀權位,而是痛惜我大漢西域之局面又將變得和從前一樣。”

“仲穎,以你的才能,不怕不能起復。”

董卓仰首而嘆,那又如何?數年心血,毀於一旦,痛煞我也!

袁隗說道:“自前年與鮮卑一戰大敗而歸,鮮卑便不斷寇邊襲擾,使得朝廷士卒疲於奔命,百姓遭殃受苦,尤以幽、併爲最。”

“幷州外患未解,內憂又生,匈奴【屠特若屍逐就】單于曾隨藏中郎征伐鮮卑,重傷而回,去年末因病去世。其子【欒提呼徵】怨恨朝廷致父慘死,繼單于位後極爲敵視朝廷,有自立一方的跡象。護匈奴中郎將張修怕其造反,擅自斬之,更立右賢王【羌渠】爲單于。這種行爲對兩國關係無疑是雪上加霜,雖然朝廷盡力做出彌補,還是無力迴天。”

“現今幷州刺史一職正好有缺,你曾在雁門任職,對當地頗爲熟悉,仲穎有意乎?”

董卓目光閃爍,低頭思考,他昔年曾爲雁門廣武縣令,爲任數載,頗有根基,如成爲幷州刺史當會有一番作爲。說道:“袁公既然開口,卓不敢推諉。”

“仲穎數討羌、胡,前後不下百戰,若爲幷州,定可緩解內憂外患。”

“借袁公吉言,敢不效死力。”

看到這裡,蓋俊只剩下無盡感慨。袁隗做夢也不會想到,他一手提拔起來的董卓將會在十幾年後滅他滿門。

袁隗大笑道:“俗事已畢,仲穎何不靜下心來欣賞蓋子英神曲?”

“固所願也!早聞蓋子英文武雙全,尤其琴之一道,連蔡議郎都大加讚賞。”

袁隗道:“仲穎許是不知,子英即將成爲蔡伯喈之婿。”

董卓震驚的看向蓋俊,這人比人,真的會氣死人。;

第78章 遊雒陽第159章 出征第182章 春耕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67章 中常侍趙忠第103章 瘋子第279章 老矣第103章 瘋子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137章 河北名士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370章 議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450章 入羌第54章 人情債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196章 勝第409章 斬將第142章 廣宗會戰(四)第357章 離別第5章 傷愈第361章 策反第109章 言太平第38章 吳起之才第425章 突殺第73章 袁逢病重第182章 春耕第419章 伏擊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3章 蓋家堡第74章 曹操第179章 鬼神第282章 財富第438章 大戰再起第24章 雒陽與太學第271章 談不攏?打!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199章 揪出賈詡第47章 家人第200章 婚事第282章 荀彧獻策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85章 回家第453章 暈厥第400章 戲醉衛睡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91章 到任第367章 猜忌第22章 野心?第449章 漢奸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390章 韓文約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146章 廣宗會戰(八)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240章 後院起火第302章 戲志才第128章 甕中之鱉第372章 南下第129章 激戰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四百零六章第433章 決戰第49章 離京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442章 慘敗第257章 聲東擊西第443章 亡第440章 知己第453章 暈厥第73章 袁逢病重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93章 天大驚喜第456章 平息第249章 袁術領荊州第293章 入雒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32章 天縱奇才第428章 殺!第443章 亡第270章 雙雄會第12章 遠行第385章 激鬥第186章 危矣第369章 驚聞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15章 雙雄之二第186章 危矣第74章 曹操第227章 張燕第145章 廣宗會戰(七)第374章 漢軍對漢軍第58章 皇后第210章 肉搏第186章 危矣第399章 軍謀無雙荀公達
第78章 遊雒陽第159章 出征第182章 春耕第247章 再伐黑山第67章 中常侍趙忠第103章 瘋子第279章 老矣第103章 瘋子第105章 半渡而擊第137章 河北名士第26章 馬日磾與蔡邕第370章 議第392章 大戰在即第450章 入羌第54章 人情債第377章 河東賢才第196章 勝第409章 斬將第142章 廣宗會戰(四)第357章 離別第5章 傷愈第361章 策反第109章 言太平第38章 吳起之才第425章 突殺第73章 袁逢病重第182章 春耕第419章 伏擊二百三十五章 跋扈第3章 蓋家堡第74章 曹操第179章 鬼神第282章 財富第438章 大戰再起第24章 雒陽與太學第271章 談不攏?打!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199章 揪出賈詡第47章 家人第200章 婚事第282章 荀彧獻策第40章 買刀 旋返第85章 回家第453章 暈厥第400章 戲醉衛睡第396章 入霸陵,望長安第170章 北地之戰(二)第383章 三喜臨門第91章 到任第367章 猜忌第22章 野心?第449章 漢奸第431章 全城皆知第390章 韓文約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146章 廣宗會戰(八)第241章 聯軍慘敗第240章 後院起火第302章 戲志才第128章 甕中之鱉第372章 南下第129章 激戰第140章 廣宗會戰(二)第四百零六章第433章 決戰第49章 離京第180章 董卓暴怒第442章 慘敗第257章 聲東擊西第443章 亡第440章 知己第453章 暈厥第73章 袁逢病重第113章 風起雲涌(上)第106章 終獲賊首第149章 千里相聚第93章 天大驚喜第456章 平息第249章 袁術領荊州第293章 入雒第132章 戰後獻策第32章 天縱奇才第428章 殺!第443章 亡第270章 雙雄會第12章 遠行第385章 激鬥第186章 危矣第369章 驚聞二百一十一章 兩敗俱傷第15章 雙雄之二第186章 危矣第74章 曹操第227章 張燕第145章 廣宗會戰(七)第374章 漢軍對漢軍第58章 皇后第210章 肉搏第186章 危矣第399章 軍謀無雙荀公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