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銀行

吳鳳典這人性格沉穩,凡事未算勝先算敗,事先早已推演過什麼是細柳營無法拒絕的條件。

他也知道只要過了柳宇這一關,便是過了細柳營這一關,而細柳營與前營一向交好,可以通過柳宇作黃守忠的工作,那自己掌握整個黑旗軍就有全盤勝算了。

他很平穩地說道:“山西雖好,卻無縱深,我願與你共有宣光,這件事我和淵亭也商量過了,他同意了。”

山西原本是他的防區,所以他對山西可以說是指如指掌,自然清楚山西在軍事上的最大弱點。

山西地方富庶,山河險固,易守難攻,這都是優點,但這個地區也有個致命的問題,那便是離河內太近了。

從河內出發,沿紅河直上七十里就可抵達宣光,步兵一兩日即到,而法國人在河內經營多年,有租界和海軍陸戰隊,戰時肯定增加兵力水陸並進殺奔山西。

柳宇把老營設在山西,很有點天子守邊的味道,無論如何在山西省外就要擋住法軍的攻勢,不然自己的根據地就要糜爛,但無論如何他都要預作準備,山西離河內實在太近,至少得讓眷屬老弱和軍事工業有一個容身之處。

宣光在山西的西方,兩地之間有紅河相聯,歷史上就是中法戰爭的主戰場之一,法軍攻佔山西數月後再破宣光。黑旗軍會同清軍一同反攻宣光,卻攻而未克,最後留守地一營法軍終於等來了援軍,擊退了黑旗軍的圍攻。

但這一役法軍損失也相當驚人,而且由於調動了東線的法軍,直接造成了鎮南關大捷。柳宇也正是因爲這些記載,纔對這個山西下轄的小省有了印象。

這個條件,柳宇無法拒絕,他點了點頭。

吳鳳典又看了一眼葉成林:“原本就是想讓成林受撫去駐守宣光,現在算是兩全其美了。”

葉成林卻是直到柳宇再次點頭後,纔給吳鳳典致謝:“如此多謝雅樓了。”

“宣光有前營的兵馬,守忠也常去宣光,你們怎麼交接,你們自己好好談。宣光的話,成林派一哨人即可,不需用太多兵力,不過我們左營到時候也會派一哨去宣光,交由成林調度。”

“行!”柳宇也很痛快:“這一哨人地糧餉都由我接濟。”

吳鳳典的野心可不侷限於此:“糧餉由我負責,不過有件事你得費心,你幫我把這一哨人的後門槍都配齊了,當然這一哨人交由成林全權調度,若是哨長以下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對我說。我一定替你撤掉……”

這等於是把整整一哨兵力送給了柳宇指揮,但是在建制和人事上,吳鳳典仍然保存着決定性,而柳宇只有建議權。這一哨人等於是雙方共有。

吳鳳典既然想擔當起整個細柳營的責任,這肚量自然是放得寬一點:“就不知道藎臣有這個決心了。也送一哨給你。”

葉成林現在敢插話了:“我與黃守忠相熟多年,還不瞭解他?他這人是自己的隊伍看得比命還重要,什麼事都可以談,惟獨在這一項是絕不會讓步的。”

“至於宣光的稅賦、地方人事,不能象山西那樣由你們一家說了算,得由我們幾家相互商量着,特別是淵亭真的要回鄉祭祖地話,咱們三個營官多商量商量。”

他說三個營官,自然是把楊著恩和劉成良排除出去了,不過事實也確實如此。在劉永福之下。現在便是這三個人掌握着黑旗軍幾乎全部的部隊。

“這好!這好,咱們三個人好好商量。遇到事情多商量,最後由雅樓來柏板。”柳宇卻談到自己原本就有的一個構思:“我倒是有個想法,不知道雅樓有沒有興趣?”

“說來聽聽!”

柳宇微笑道:“雅樓,現在我們黑旗軍也佔據着好幾省的地方,可是每每遇事,便覺得銀錢調度緊張,週轉不開,你有無這樣的遭遇。”

“那自然有。”吳鳳典當即猜出了柳宇的想法:“你是想開設家票號錢莊?那週轉自然是方便了,只是無利可圖。”

北圻戰亂頻發,在這裡經營的正經商人都很難支持下去,只有象柳大買辦、鄧村雨這樣惟利是圖的投機商人才能混得風生水起,象票號這種行當,風險實在太大。

但柳宇前次遇到德斯蒙那次擠兌,雖然是用了騙貸款的辦法矇混過去,可是他卻深感沒有金融機構的痛苦。

若是在自己那個時代,象自己這種一方諸候,只需要大筆一揮,就直接從銀行裡划走大筆資金,連現金兌付地手續都不需要。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個軍事集團來說,有什麼比印票子更賺錢的買賣。

晚清那些錢莊票號都是拿着幾十萬兩的資本額,發行着上千萬兩地銀票,要知道現在銀行的準備金也不過16%上下。

而自己手上地現金如何週轉,都只是那麼多,可是將其作爲準備金,卻源源不斷地發行更多紙幣。

再加上在接手了連錦城的工作之後,柳宇發現自己已經具備發行紙幣的一切物質條件,雖然說仿製法郎尚未十分成功,但是發行一種具有一定防僞水平的紙幣卻是十分輕鬆的事情。

還有一點就是戰事一開,一家戰地銀行的存在對於近代的軍事行動是必不可少的,各國陸軍都有隨軍銀行的存在,一方面服務大軍負責匯兌,另一方面可以展開經濟戰。利用紙幣來套購戰略物資。

想清楚了這幾點,柳宇辦一家銀行地想法就控制不住,他對吳鳳典說道:“我不怕虧本,只要我們黑旗軍還在北圻這個地面上,只要能發票子,我就不怕虧本。雅樓有沒有興趣搭上一腳。”

吳鳳典對於這樣地行當自然很有興趣:“柳營官,發了銀票沒有現銀承兌可不行,我也苦於常常週轉不靈,就代表左營搭一份子吧,你準備了多少白銀用來承兌。”

柳宇直截了當地說道:“二萬兩,怎麼說也能發個十萬兩地票子吧,關健看你們支持不支持了。”

“成!”吳鳳典一心想要拉攏柳宇:“在我的防區,這銀票能當現銀使。\”

“不是銀票!”柳宇向吳鳳典說明:“是紙幣,他們不能拿紙幣向我們兌換白銀。這是象法郎、英磅那樣地紙幣……”

吳鳳典沒搞清楚兩者之間的差別在哪裡,柳宇便拿出自己印製地第一批紙幣:“雅樓,這便是我發行的紙幣,現在在山西信譽很好,老營附近的商店都願收這票子。”

吳鳳典仔細看了看,卻見這紙上清楚地印了兩個大字:“……飯票。”

黃佐炎心中窩着一團火,他看了一眼尊室允平:“都是你惹出的禍事,現在倒好,禍不單行,劉團那邊不知道怎麼收場。”

尊室允平只能陪笑道:“這件事可不是我一個人的主意。而且這件事上,統督大人您也是首肯的。”

黃佐炎越來越覺得自己不再是那個統督北圻軍務的大人物了,特別是現在,黑旗軍對他失去了信心之後,他甚至連山西都不敢回去了。

在歷史上。他是長期呆在山西操縱北圻軍政,可是在這個時空。柳宇卻佔了他最喜歡的山西城,他只能在興化、太原飄泊着。

尊室允平卻沒把這當成一回事:“統督大人,不若早作善後吧,該給的封贈給他便是,該發地軍餉發下一部分去,眼下的要務之急還是要鏟陝陸之平,先易後難,遲早輪到劉二和山西柳營。”

“山西柳營,比十個陸之平還要兇惡,去一陸之平易。去柳營難啊……”一想到自己在十洲被細柳營逼退的醜事。黃佐炎就恨得咬牙切齒:“這真是養虎爲患啊。”

尊室允平卻是熟讀兵書謀略:“統督大人,這事雖然難辦。卻有一策,何不以夷制夷。”

黃佐炎搖頭道:“這事想差了,原本以爲把柳營放在山西會與劉團勢成水火,沒想到他們沒撕破臉……嗯,你是說用陸之平來收拾細柳營。”

他是玩弄權謀的大高手,稍加思索就覺得此事可行:“這倒是可行,只是柳營後門槍甚多……”

“陸之平的前門洋槍也不在少數。”

對於陸之平的戰鬥力,黃佐炎倒是比較瞭解,這人縱橫北圻十多年,手下精兵勁旅甚多,還置辦了大量的前門洋槍,較官兵用的鳥槍要強上好多倍:“就如此行事,設個局讓他們兩虎相爭,鬥個你死我活。”

黃守忠望着新印製出來的飯票,不由大笑起來:“我怎麼沒想到這麼好的主意,我也是設有食堂地,還特意買了幾口大鐵鍋。”

柳宇在旁邊煽風點火:“這飯票現在老營附近十幾裡都能通行,誰都知道這是細柳營食堂發的票子,憑這飯票就能進食堂用飯,有時候大肚子的官兵還要在外面用銅錢回收這飯票。”

黃守忠覺得柳宇的規劃能成,只是他硬是沒明白柳宇地銀行是怎麼一回事,劉永福就更不明白:“還是真金實銀好。”

“一兩真金實銀,便能發十兩的票子。”柳宇地看法不一樣:“我們黑旗軍缺的是黃金、銀子、黑貨。”

劉永福信得過銀票,卻信不過這樣的軍用票:“你既然不提供白銀承兌,人家拿這票子有什麼用處?”自然是用處的,比方說,可以這票子向我們黑旗軍納稅交糧,可以買軍火。”

前面劉永福都沒怎麼明白。後面一點是明白了,原來用這票子可以從細柳營手上購買北圻嚴禁購買地軍火,那自然就能有些信譽了。

“那不要白銀了?”

“現銀也要,票子也要,咱們沒有那麼多現銀,只能用票子補充。”柳宇不得不加了一個例子補充:“咱們黑旗軍軍餉不足。常去村落去徵發糧食吧。”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象黑旗軍這樣的部隊不可能在軍餉不足的情況,還能保持着嚴格的軍紀,不過劉永福對自己的部下雖然有所縱容,卻不許他們幹姦淫劫掠地惡行,只允許他們恐嚇一番要回幾袋糧食:“現在不同了,我們可以用票子去買他們地糧食。”

大家明白,這還是另一種性質的武力強行徵購,只是從原來地無償徵收變成拿着印出來的票子強行徵購。*可是人家拿着這種票子幹什麼用,劉永福的腦子還是轉不出彎來:“人家拿着這紙票子沒用,又不能換白花花的銀子。”

“不!用途多着,可以向我們黑旗軍交納保護費,可以在市場上購買物資,還可以抵銷伕役義務,我們要保護我們發行票子的信譽。”

劉永福已經明白過來,越南政府每年都會要求一個壯年勞動力至少服兩個月的瑤役,這已經成爲了一種苛政,只要免除這種沉重地義務。說不定農人會到處收集這種黑旗軍的紙幣。

只是這是挖越南人的牆腳,不過劉永福想想這次受到的屈辱:“這……不如我們宣佈,在我們管下的農人,凡向我們黑旗軍交上一筆款子。都受黑旗軍保護,不受南官徵調。”

“嗯。這也行。”

那邊黃守忠想了半天才說道:“只是這樣一來,我們雖然能收回票子,但是印得多,越南人手上的票子越來越多,自然就會貶值。”

柳宇一直認爲,對於一種貨幣而言,適度的通貨膨脹並無害處:“不礙事,我們可以隨時拋出黃金、白銀、黑貨,收回一部分票子,這價值就漲回去了。而且我們駐防之處。都可以允許越人用票子向官府稅繳糧,若是有官員不肯。咱們有兵在手總能把他擼掉。”

吳鳳典也想到問題了:“那樣的話,最終南人肯定不會把這種票子留在手底,都會集中到南國官府手上去,那可怎麼辦?”

“清欠積餉。”劉永福舉一反三地說道:“成良,你回頭給我做個統計,看看黃佐炎到底欠了劉某我多少軍餉。”

對於這些積欠的軍餉,劉永福早就死了心了,根本就沒有討要回來的心思,只是聽說柳宇用欠餉名義逼宮後,他也不由靈機一動。

“新餉要用現銀,舊餉可以用票子抵扣。”劉永福這一回可是挖定了黃佐炎牆腳:“他既然對我不仁,也別怪我不義了。”

只是這銀行之事雖然甚好,可是自劉永福之下,從吳鳳典到劉成良,都是標準地土包子,即使一個有功名在身的楊著恩,也是個武監生,對經濟之道一竅不通。

所以劉永福巡視了一週,最終還是把眼神放在了柳宇身上:“柳管帶,這件事還得仰仗你了。”柳宇當即笑道:“自當盡全力,只是這事急不來,沒幾個月籌畫,辦不成大事。”

“在這裡多說一句,我會在各處開幾個分號,劉將軍,幾位同僚,若是要用款的時候,到分號上說一聲便是。”

劉永福思索了一會,又說道:“這銀行全依靠柳營了,我讓幾個營頭一定全力協助,至於資本……”

他又猶豫了一下:“各個營頭從公費中各出五百兩,我再出一千兩,若是成效好,各營再追加便是。”

“如此甚好。”

他還是個標準的農民,對於他來說,銀行並不可怕,除了真金白銀外什麼都是空地,這發行的票子,也不過是應付越南人地一個權宜之策,所以他大大方方地把銀行事務交給了柳宇:“這樣就真的全靠柳營了,辦得好,我請兩位營官喝酒。有什麼前期的費用,柳宇你先墊着,要什麼人,不用向我打招呼,向各位營官說一聲就行了。”

柳宇那邊點點頭:“那這銀行的事就這麼說定了,這次回去,我們便把入股的股本帶回去。”

對於諸位營官來說,這件事並沒有什麼損失,便是失敗了,也不過是損失五百兩公費而已,還能賣給細柳營一個天大的人情換來不少軍火。

“以後發軍餉,先發七成銀洋,搭發三成紙幣,等漸漸通行了,再換成七成紙幣,三成銀洋,到最後全用紙幣……”

“初期爲了建立信譽,可是適量地放出銀洋、黑貨收回紙幣,但是絕不公開聲明這票子可以承兌白銀,請諸位記住一點,這紙幣的信用,不是建立在這區區兩萬多兩的準備金上,而是建立在我黑旗軍的武力之上。”

柳宇在做着最基本的金融知識普及工作,可是這幾位雖然闖蕩過不少世面,但對於銀行,或者說是紙幣缺乏基本地知識。

他們只見過中國傳統地錢莊、票號,見過見票即兌的銀票,但是廣西偏遠,連錢莊票號亦不多見,所以他們對於銀行地理解有若盲人摸象一樣。

劉永福微咪着眼睛,看着柳宇,正象一個狡猾的老農。

任他孫猴子如何折騰,終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我抓住真金白銀,一切就踏實了,他若是倒了帳,我翻臉不認便是,至多損失一千兩銀子,他若成了,得好處最多的,還是自己這個黑旗軍統領。

在另一個時空,也有一個農民以這樣的眼神盯住幾個驚天動地的大老闆看着。

那是個山東來的鄉下包工頭,他承包了北京一個叫玫瑰園的超大型別墅項目,他識字不多,老老實實地替老闆們墊工程款,看着一個風雲一時的大老闆倒臺,最後笑到最後正是這個不怎麼識字的農民,他最終把這個叫玫瑰園的項目握在掌中,賺取了超額的利潤。

柳宇並沒有發現劉永福的這種眼神,他沉醉在自己的金融世界之中。

有了整個黑旗軍的支持,他的銀行霸業就可以展開了。

他嘴上說是拋出白銀、黑貨去回籠紙幣,但事實上他早有打算。

他決心自產自銷,他和柳大買辦、鄧村雨合夥建有假幣工坊,除了這個紙幣工廠之外,還有時常停工的築幣工坊,那裡生產的並不是一文的小錢,而是當二十文、三十文的大錢,品質比官鑄的相差無幾。

他就決心如果要支持貨幣信心的話,就拋出這樣的大錢回籠紙幣,這一點他記在心底。

至於作爲硬通貨的黃金、白銀、黑貨,他比劉永福看得還重,只是這些硬通貨是活的,必須用在最關健的時候。

他看到印鈔機上源源不斷的紙幣。

現在有了軍隊,有了政權,還有銀行和貨幣發行,離一個近代國家的建成還會遠嗎?

ps:人品好得沒話說,又是一萬兩千字送上,有月票的弟兄用票火砸死我吧

第180章 易將第95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95章 投降第155章 最後的決戰第208章 決心(上)第34章 雁秋(下)第54章 前奏第76章 香港(下)第187章 意外(上)第154章 如血的晚霞第129章 順化第一連第194章 結束的戰爭第63章 快刀斬亂麻第18章 文明(中)第115章 最高權力第69章 接戰(下)第190章 海防的選擇第137章 決勝第92章 文明第170章 勢如破竹第202章 投誠(下)第20章 李揚才(上)第93章 遊說第218章 開戰(上)第75章 採購(下)第35章 羅教(上)第213章 生死線(下)第39章 相見歡(中)第40章 授業(中)第60章 比武第203章 破關(下)第162章 唯一的生機第214章 大局(上)第29章 安身(上)第101章 河內第24章 漁翁(中)第198章 開戰第166章 中越第186章 北京(下)第154章 如血的晚霞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60章 比武第96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19章 灼熱的勝利第218章 開戰(上)第27章 山西(上)第202章 準備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下)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上)第35章 羅教(上)第66章 銀行第32章 立業(下)第216章 飲馬(中)第159章 佈局第153章 山西城下第16章 勝負(中)第217章 風聲第9章 驚變(上)第209章 排兵第205章 決心(下)第214章 大局(下)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38章 小把戲(中)第111章 完勝第20章 李揚才(上)第140章 築城第202章 投誠(上)第12章 機遇(下)第213章 生死線(下)第10章 方隊(上)第131章 皇城第43章 激戰(上)第140章 築城第216章 飲馬(中)第219章 勝負(上)第15章 海陽(中)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下)第211章 反正(中)第158章 反攻第186章 北京(下)第207章 出師(上)第207章 出師(中)第29章 安身(下)第21章 儀式(下)第50章 鑄幣第30章 怨滿南國(上)第105章 無聲的戰爭第218章 開戰(中)第96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31章 成軍(上)第215章 長江(上)第165章 決定第192章 鐵與血第186章 北京(下)第12章 機遇(下)第29章 安身(上)第43章 激戰(上)第146章 黃旗軍的未日第140章 築城
第180章 易將第95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95章 投降第155章 最後的決戰第208章 決心(上)第34章 雁秋(下)第54章 前奏第76章 香港(下)第187章 意外(上)第154章 如血的晚霞第129章 順化第一連第194章 結束的戰爭第63章 快刀斬亂麻第18章 文明(中)第115章 最高權力第69章 接戰(下)第190章 海防的選擇第137章 決勝第92章 文明第170章 勢如破竹第202章 投誠(下)第20章 李揚才(上)第93章 遊說第218章 開戰(上)第75章 採購(下)第35章 羅教(上)第213章 生死線(下)第39章 相見歡(中)第40章 授業(中)第60章 比武第203章 破關(下)第162章 唯一的生機第214章 大局(上)第29章 安身(上)第101章 河內第24章 漁翁(中)第198章 開戰第166章 中越第186章 北京(下)第154章 如血的晚霞第176章 英國人的陰謀(下)第30章 怨滿南國(中)第60章 比武第96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119章 灼熱的勝利第218章 開戰(上)第27章 山西(上)第202章 準備第220章 鐵與血的較量(下)第178章 決戰的序幕(上)第35章 羅教(上)第66章 銀行第32章 立業(下)第216章 飲馬(中)第159章 佈局第153章 山西城下第16章 勝負(中)第217章 風聲第9章 驚變(上)第209章 排兵第205章 決心(下)第214章 大局(下)第85章 總督的決斷第38章 小把戲(中)第111章 完勝第20章 李揚才(上)第140章 築城第202章 投誠(上)第12章 機遇(下)第213章 生死線(下)第10章 方隊(上)第131章 皇城第43章 激戰(上)第140章 築城第216章 飲馬(中)第219章 勝負(上)第15章 海陽(中)第1章 一八七八的來客(下)第211章 反正(中)第158章 反攻第186章 北京(下)第207章 出師(上)第207章 出師(中)第29章 安身(下)第21章 儀式(下)第50章 鑄幣第30章 怨滿南國(上)第105章 無聲的戰爭第218章 開戰(中)第96章 四月二十五日第31章 成軍(上)第215章 長江(上)第165章 決定第192章 鐵與血第186章 北京(下)第12章 機遇(下)第29章 安身(上)第43章 激戰(上)第146章 黃旗軍的未日第140章 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