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易沒有吃上天庭蟠桃園的蟠桃,龍吉並未當真去把那些被糟蹋的蟠桃撿來給元易送去。
在處刑臺上受了一通罰的孫悟空,也被大師伯帶去了兜率宮中。
元易與昊天見過面之後,也透露了一些底,關於嘗試演化大道成住壞空的打算。
更多的,不需要元易說,昊天自然看得明白。
而在這其中,猴子的路,也看得清楚。
元易不去遮掩天機,世間生靈,有多少是聖人看不透命數的?
對於尋常生靈而言,大能隨意的一瞥,就能比其自身瞭解的更透徹。
歷經破滅與開闢之劫的仙石孕育的生靈,與元易自身何其相似?
元易傳其大道,推演最適合的法門給他,卻傳的自身之道,原因便是如此。
不是元易安排了他的命運,而是這就是最適合他走的路而已。
事實上,元易並不喜歡安排他人的命數,因爲他自己就不喜歡所謂的定數。
三十三天重天上,兜率宮中。
這裡的佈置與首陽山八景宮的道場如出一轍,很是熟悉。
八卦丹爐,其中燃燒六丁神火。
道童在爐前持芭蕉扇,催發神火,神光湛湛,大道熔鍊一爐之中。
老君坐於爐前蒲團上,氣息返璞歸真,融於天地之間,與元易的氣息頗爲相似。
或者說元易的氣息,與之相似。
對於大師伯太清聖人,元易還算是瞭解。
脾氣最好,但又最是深不可測。
當然,更重要的是,大師伯喜清靜而不喜喧囂,沉默寡言,往往言簡意賅。
元易來此也不見外,跟大師伯打過招呼之後,便是圍着八卦爐轉了一遭。
爐中並不安靜,有着元易所熟悉的氣息。
元易目光透過八卦爐,看着其中那盡顯狼狽的猴子。
一身威風凜凜的亮麗披掛,早已破敗不堪,六丁神火灼燒,讓其齜牙咧嘴,一身毛髮焦黑。
不過......依舊活蹦亂跳。
從扔下金剛鐲,到主動開口要將猴子帶來兜率宮八卦爐中煉上一煉,能讓大師伯如此,當真算是一場造化了。
那麼多靈根仙珍,蟠桃仙丹,也不算白吃,讓聖人助其煉化塑造大道根基,機緣不小。
一想到這位大師伯被偷走的各種東西,元易總想笑,但又不禮貌。
元易在八卦爐上輕輕敲了敲,爐中頓時安靜了下來,但卻只得片刻,又響起了桀驁囂張的聲音。
“老倌兒,你這爐子倒是暖和得緊,正好叫俺老孫暖暖身子。外面的小道童,別偷懶,給你孫爺爺扇些風進來,這裡面正悶得慌!”
猴子被六丁神火燒得齜牙咧嘴,上躥下跳,口中卻盡是狂言。
元易眼角跳了跳,不由轉頭看了一眼靜坐的大師伯,只是老君對於猴子的叫囂並無半點反應。
這猴子,當初那般懂禮數,如今卻一口一個“老孫”、一口一個“孫爺爺”的自稱,也不知跟哪個混賬東西學來的壞習慣。
“靈通之意,與生俱來,識天時,通變化。然修衆生之道,卻不識衆生之相,堪不破千人千面,衆生百態,難守心中清靜,何以成大道?猴子,你一雙靈通之眼,看不破千變萬化之表象,爲其所惑,又如何得不變之根本?”
元易的話自是不曾傳入八卦爐之中,猴子不曾聽到。
老君看了一眼元易,也沒說什麼,只是手中拂塵一甩,八卦爐中火勢悄然變化,陰陽相生,文武相輔,自成造化。
大師伯果然是最好說話的。
“順其自然,水到渠成。”老君開口道。
聽到老君的話,元易知道這是對他說的。
清靜無爲知道,無爲卻非無所作爲。
大勢一成,前路所預見,便也自會達成,而無需過多幹預。
元易在兜率宮短暫停留,隨即便是離開。
勾陳上宮元易沒去,倒是去見了見卞莊,在仙神之籍中,看見了兩個眼熟的仙神,一者是統帥八萬天河水軍的統帥,一者是昊天師叔的御前親信,捲簾大將。
這二者似乎都是仙神之中的後起之秀,元易對他們並沒有太多的印象,是生面孔。
當然,元易識得的熟面孔本就不算多,畢竟他鮮少親自處理天軍之中的具體事務。
如今查了一番,這天河水軍的天蓬元帥,就歸屬在他麾下,天蓬一脈,方纔與卞莊的神位封號取了相同的號。
元易要查其根腳來歷,更是簡單,都無需掐算。
出身於人族,入天庭的時間竟然不算太晚。
也是,不然坐不到如今的位置。
由凡人修行成道,算是有一番機緣造化在身。
元易看了看其修道成仙前的履歷,這人倒是有些意思,竟是好吃懶做之徒,得了指點,浪子回頭。
能夠成道,並且在天軍之中走向高位,本事自是有的,卻也與他加入天庭得早有關,站在了那個風口上。
最初此人之所以修成仙人便入天庭,多少帶點擺爛混日子的心思,卻一路混了上去。
天道酬勤,機緣造化卻難說。
捲簾大將的身份元易就不曾去查了,那是昊天師叔御前親信。
而且,這兩個人選也與元易無關,元易並沒有與昊天提過這件事。
合上萬神圖,元易將其收起。
一身亮麗銀甲的卞莊恭敬地站在近前,比起當初,身上自有了幾分威勢,氣息凌厲,眼中雷光隱隱。
想着這位得力下屬爲他做了不少事,眼看其修爲已至大羅後期,近於圓滿,元易便決定指點其一二。
卞莊的雷法之根基,可就是元易所傳,最初的神位權柄,也是元易所授。
看見卞莊顯露出三頭六臂的法身之時,元易一時間沉默了。
對於看起來威嚴浩瀚的形象,卞莊還是這般熱衷,就像其當初決定修行雷法一樣。
三頭六臂,手中更是各持法寶,斧子、捆仙索、仙劍、戟,不一而足,渾身纏繞雷光,威猛倒的確是威猛得很。
除了天庭因其立功賞賜的諸多法寶之外,還有自行祭煉的天蓬尺等,手中掐雷訣,好一副邪魔辟易之相。
元易便也在雷法一道與法相之道上指點了他一番,待得事情辦完,方纔離開天庭。
元易卻並未直接返回道場,而是往西,去了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