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第一百章 鯽魚湯

皇上跟陳文義他們在處理賈如珠的案情,她跟白露就帶着小李子在街市上閒逛。

自然,少不了一衆兵士的跟隨保護。

帶着那些中老年的大人們出門逛街,不僅顯眼,她也逛不自在。

還是跟白露他們出來逛街自在。

她被兵士們護衛在當中,依然有人朝她看來。

難道是戴個面紗反而太顯眼了?

陳文心跟白露咬耳朵,白露聽完後用力搖頭,“不成,摘不得!”

露出她本來的面貌,絕對更引人注目。

這時,只見一個粗壯的漢子從不遠處跑過來,口中喊着:“白露姑娘,白露姑娘!”

這也奇了,這裡怎麼會有人認得白露呢?

白露吃驚地往外看,“哎呀,是那賣餅的漢子,就是昨兒那老人家的兒子!”

那漢子近了前,兵士攔住了他的腳步,免得叫他衝撞了陳文心。

他不敢造次,隔着幾步遠,看見了白露身邊面覆白紗的華服女子。

他想着,那就是白露口中說的他們家夫人吧?

漢子跪地朝她磕頭,連磕了三下,道:“多謝這位好心的夫人救了俺爹,昨兒俺在家做餅沒來街上,俺爹差點就被唐扒皮打死了!”

周圍的小販聽了這話,漸漸放下手頭的生意圍攏過來。

有人認出了青衣的兵士們,“可不是嗎?昨兒在街面上攔着唐扒皮的就是他們。”

“聽說這位是京裡大官的夫人呢,把賈縣令的頂戴都革了。”

“那咱們這二年來交的銀子能回來,多虧他們了。”

百姓們聽說她是官夫人,雖不知她丈夫是什麼官職,但參拜總是沒錯的。

一時街面上衆人跪地磕頭,口中說着什麼,“多謝夫人爲民除害。”

陳文心忙叫百姓們起身,柔聲道:“諸位何須客氣,實乃我家老爺之功,與我無干。”

這夫人衣着華貴,氣質出塵。雖遮了半張臉,只看那雙明眸便知是個大美人。

她的聲音這般和氣,絲毫不端官夫人的架子。

那賣餅漢子壯着膽子道:“小的一家多受夫人恩德,也沒什麼好東西能敬獻夫人的。前兩日夫人身邊這位小哥來買過俺的餅。”

他認出了邊上的小李子來,上回小李子來買他的餅,叫了他一聲大哥,還被他兇了呢。

想到這他有些不好意思,“夫人要是不嫌棄,這包新鮮出鍋的易頭餅,請小哥收下吧?”

他看向小李子,小李子看向陳文心。

此地民風淳樸,看這漢子也是實誠人。若是她不收,只怕他心裡過不去。

倒不如收下,也好叫他心裡安生。

陳文心點點頭,“既如此便多謝你了。”

那漢子喜出望外,沒想到自己這麼點粗陋東西,貴人竟然願意收下。

有他開了這個頭,其餘的小販也都爭相給她送東西,以能被她收下爲榮。

“這位小哥那日也買了俺的大包子!”

跟粗壯漢子的易頭餅,擺在身邊的賣包子小販也擠過來,“夫人,您要是不嫌棄,這包子也請小哥收下吧?”

那年輕小販手裡高舉着一個油紙包,熱乎乎的肉香從裡頭飄了出來。

已經開了一個頭,再想拒絕就難了。

陳文心知道百姓是真的對他們心生感激,便也不阻止。

小李子懷裡抱着一大包易頭餅和包子,還有小販不斷地往他懷裡塞東西。

大約是青衣的兵士腰上佩刀、面目嚴肅,所以小販們都自覺地不去碰他們,而是涌向小李子。

白露只顧着在陳文心身邊攙扶着她,寸步不離。見小李子懷裡抱着一堆東西,還在不停地往上堆……

“多謝夫人救了俺們這些小百姓,這是俺家的蘋果!”

“這是俺們家的魚乾!”

“俺家的撥浪鼓!”

……

一個步履蹣跚的老奶奶子走上來,看着陳文心一愣。

她把臂上挎的竹籃放到地上,佝僂的瘦小身軀跪到地上,不斷地下拜,“觀音娘娘顯靈了,南無阿彌陀佛,顯靈了……”

老人家神神叨叨的,把陳文心當成了是廟裡的觀音佛像。

陳文心又是好笑,看着老奶奶子這樣虔誠,又是感動。

“白露,快去把老人家扶起來罷!”

白露上前去扶那老奶奶子,她顫顫巍巍地從地上爬起來,眼睛盯着白露看。

“哦哦,金童玉女,這是玉女……”

她嘴裡嘟嘟喃喃的,然後從自己的竹籃裡摸出一個貼着紅紙的雞蛋,走到金童小李子身邊。

她踮起腳,將雞蛋端端正正地放在了小李子肩膀上。

那顆雞蛋在小李子肩膀上搖晃了幾下,眼看就要滾下去。

啪。

一個青衣護衛實在看不下去了,伸手接住了那顆掉下的雞蛋。

他攤開手掌,雞蛋穩穩地落在他掌心。

陳文心只說出去逛逛就回來,沒想到回來的時候帶了那麼一大堆東西。

皇上見完了濟南知府,和陳文義等人正在縣衙後院說話。正說要派人去瞧瞧陳文心逛完了沒有,她就回來了。

皇上看着快被東西壓扁的小李子,“什麼好東西,買了這樣多?”

陳文心示意小李子把東西都放到桌上,一樣樣擺開給皇上看。

兩位大學士尤其好奇,不知道小小一個德州有什麼東西,讓勤嬪娘娘看得上眼。

結果東西擺開一看,衆人都很不解。

一大包易頭餅,一大包肉包子。

還有魚乾,不知名的貝幹。

還有蘋果、櫻桃、橘子等各色水果。

最最奇怪的是,還有撥浪鼓、風車和陀螺等孩童玩具……

一個青衣兵士走上來,把手心裡一顆貼着紅紙的雞蛋,也放在了桌上。

“不是我買的,街上的老百姓送的。”

陳文心打開那包易頭餅,“還熱着呢,皇上嚐嚐嗎?”

她遞了一塊兒給皇上,又給陳文義和王熙他們。

“我們在街上還沒走遠,那賣易頭餅的漢子就認出白露跑來了。他這樣一說,旁人都道我是京城哪位高1官的夫人。”

“百姓們傳說啊,這位神秘的京城高1官查辦了賈縣令,還把他們的銀錢都還回去了。”

“他們感恩戴德,又見不到這位高1官,只好讓我這個高1官夫人佔便宜咯。”

黃機拱手笑道:“皇上英明。看來百姓們對這事的處置,都很滿意啊。”

王熙瞟了他交攏的手一眼,裡頭還藏着半塊易頭餅。

他暗暗腹誹,出了京城這麼些天了,連黃機都沒規矩起來了……

皇上聽了這話很是高興,“能讓百姓們滿意的,纔是一地真正所需的。百姓富足安樂,國家纔可興旺安定。”

陳文義皺眉,看向那顆孤零零的雞蛋,“這雞卵爲何還貼着紅紙頭?”

王熙捻鬚道:“這雞卵洗的乾乾淨淨,上頭貼上紅紙,原是拜神用的。”

陳文心便把那神神叨叨的老奶奶子的話,複述了一遍給他聽。

聽得皇上都忍不住笑了,只有呂宗一人倍感難過。

如果今天去街上閒逛的人是他,肯定沒有百姓給他送這些吃食!

黃機的年紀輕些,跟着皇上出巡這些時日越發自在起來。他見呂宗在一旁不說話,面色有異,便拿他打趣。

“好在今兒是勤嬪娘娘出去了,不是咱們呂太醫出去了?”

呂宗聽得黃機這話一哆嗦,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

王熙耿直地問他,“呂太醫?要是呂太醫出去了,那便如何?”

黃機笑道:“要是呂太醫出去了,那老奶奶子還是要拜他的。只不過不會以爲是觀音顯靈,而是瘟神顯靈罷了!”

瘟神的神像是赤發紅面,獠牙突出,常常能嚇到小孩子。

黃機以瘟神來比喻呂宗,實在是惟妙惟肖。

呂宗可不就是一張黑紅的臉面嗎?就和那鍋爐底似的。

陳文心聞言哈哈大笑,忽然想到在外臣面前不能笑得這麼誇張,忙強忍笑意。

她轉頭看王熙,王熙拊掌大笑。他一把年紀的人了,好像突然忘了什麼叫御前失儀。

只有皇上和陳文義還掌得住些,無聲地發笑。

皇上笑罵黃機,“好你個黃機,從前朕倒沒看出來,你有這樣好詼諧。”

從前在京裡,宮中禮儀拘束,黃機哪敢在御前編排其他臣子?

也就是出巡在外,又看皇上常常嫌呂宗貌醜,他才湊趣罷了!

平時都是皇上取笑呂宗,今兒連黃機都開始拿他打趣了。

呂宗苦不堪言,他心裡暗罵皇上,都是皇上治的,現在誰都笑話他了!

皇上似乎也察覺到了,黃機拿呂宗開玩笑是因爲自己的態度,“其實呂卿也不是那麼醜,只是不能與蘭襄站在一處。若站在瘟神像旁,總比瘟神好看些。”

剛纔還一臉憤懣的呂宗,難得聽到皇上這樣和氣地喚他呂卿,簡直受寵若驚。

陳文心只見他星星眼,粗黑的面上露出極其感動的表情。

“有皇上這句話,臣,死而無悔了!”

她翻了一個白眼,呂太醫啊呂太醫,你忘記平時是誰天天嫌你醜了嗎?

皇上不過說了一句你比瘟神好看,就把你感動成這樣……

她不禁想起了宮裡的胖賊,只能感嘆,皇上真是具有天生的,令人臣服和畏懼的氣勢。

……

在德州停留了三日之久,他們再度啓程向南而去。

皇上的主要目的地在江南,所以沿途上他們幾乎一直在趕路。在德州停留也是因爲那貪官賈如珠,橫生枝節。

賈麟原最後沒有受到懲罰,皇上命他暫管德州政務,待京中吏部重新撥選德州縣令下來。

皇上最動容的是他的孝道,他的不檢舉也是爲了自己的生母,能夠安享晚年。何況他蒐集了賈如珠的罪證,也算是將功補過了。

陳文義頗爲欣賞此人,直道若是他日後還能調回京中,成爲陳文義麾下一員就好了。

皇上又命王熙擬信,六百里加急送回京中,斥罵佟國維。

京中之人知道皇上出巡的不算多,佟國維就是其中一個。

皇上這信是密信,並不對外公開。佟國維接了信心中焦慮,面上又不能露出來。

他又不傻,皇上密信來罵他,他還自己公開丟自己的臉不成?

皇上指責他包庇賈如珠魚肉鄉里,還違反大清例律,讓他親兄弟二人同爲一縣縣令與縣尉。

這賈如珠他根本沒有印象,細細查來,才知道原來是佟佳氏遠支一房的姻親。

他只能吞了這口氣,佟佳氏一族人口衆多,關係複雜。但他們仗的都是佟國維的勢,這是毋庸置疑的。

誰叫皇上的生母是他的姊妹,宮中的貴妃是他的女兒呢?

這偌大的佟佳氏一族,既是他的榮耀,也是他的負擔。

陳文心看了王熙擬的那封信,不得不說這王大學士除了說話有理有據,罵起人來也是毫不含糊的。

最可怕的就是這種罵人不帶髒字的了。

皇上罵人,當然不能帶着對方的直系親屬,甚至是身體器官。

陳文心所不理解的是,爲什麼皇上不處置那濟南府知府,他至少也有一個御下不嚴的失職之罪。

皇上倚在馬車車壁上,聞言一笑,“你當朕這般糊塗,看不出那知府心虛麼?”

賈如珠敢如此肆無忌憚,要說沒有給濟南府知府什麼好處,皇上是不會相信的。

沒有好處,豈會這樣包庇?

哪怕沒有包庇,如此失察自己下屬的州縣,也不是什麼好官。

“你肯定瞧出來了,只是爲何不治他?”

“若是治了他,也不是什麼大罪名。只是這樣一來,朕又叫誰去治這個賈如珠?”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旁人可以嫉惡如仇,朕卻不得不顧及大局。”

“商君主張嚴刑重法,最後他自己都落得身首異處。朕以爲還是儒家的中庸思想好,對有些人要嚴查,對有些人要寬鬆。”

要是把所有在地方上有失誤之處的官員都查辦了,還有誰來替皇上辦事呢?

皇上的話讓她豁然開朗。

她不得不承認,皇上是一位開明的君主。他高瞻遠矚,目光絕不拘泥於眼下。

他想的更多的,是大清的江山社稷。

這樣的皇上,讓陳文心覺得既熟悉,又格外陌生。

車行過平原縣七裡鋪,又經禹城,而後到了濟南府府城。

皇上甚喜趵突泉和珍珠泉,和兩位大學士題詞、寫匾樂此不疲。

只有陳文心對大明湖十分感興趣。

她身着一襲桃紅色的蘇繡,在微微細雨中手持紙傘,沿着大明湖湖堤行走。

白露白霜二人緊跟在身後,一衆兵士被遠遠地甩在後頭。

皇上坐在湖邊的亭中聽雨品茗,遠遠見着她走來。桃紅色的妍麗身影,映着湖堤綠柳,分外好看。

皇上看着她婷婷嫋嫋地走入亭中,將那傘遞給身後的白露。

她上前,施然一福。

“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

皇上一愣,“夏雨荷是何人?”

緊接着便見陳文心掩口大笑,一屁股坐在皇上身邊,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皇上沒明白她在笑什麼,非要追問那夏雨荷是何人。

難道陳文心要告訴他,夏雨荷是你孫媳婦?

她想了想,斟酌着語氣道:“是我進宮前在外頭聽的一本書,書上這個夏雨荷,是皇上的……”

該用什麼身份來形容呢?

陳文心最後想到了一個最貼切的詞兒,“外室。”

皇上來了興致,“書裡這皇上的都城在濟南嗎?爲何把外室養在大明湖畔?”

“不在濟南,就在京城。他不是有意把外室養在這兒的,是他像夫君這樣出巡,在大明湖畔見着夏雨荷,就迷上她了。”

皇上笑道:“那這書到後頭,夏雨荷肯定被皇上迎進宮當妃嬪,乃至是皇后了吧?”

民間有一等說書人,編的書最是可笑了。

譬如什麼才子佳人的,一個千金大小姐,見着一個弱質書生就看上他了。也不顧名節廉恥,就把清白也給人家了。

這樣的書生還能中狀元,還能回來娶這個不知廉恥的小姐?

那也是奇事了。

實則,這些才子佳人帝王將相的故事,都是那起子市井之人編的。他們哪裡知道官戶人家是怎樣的規矩,就胡編這些。

不過是滿足小百姓的樂子罷了,讓他們的窮酸書生又有美麗小姐送上門,又能中狀元。

說直白了,就是把白日做夢的內容寫進了書裡。

皇上年少時候也是看過這些話本子什麼的,初時還覺有趣,後來越看越離譜。

按照小百姓的夢想,這一個民女夏雨荷,定是被皇上帶進宮封了高位的。

沒想到陳文心搖頭道:“這皇上始亂終棄,把夏雨荷丟在這裡。過了十八年,夏雨荷生了個跟她長得一模一樣的女兒回去找皇上。”

皇上失笑,“這更是沒譜了,既是皇家血脈,怎會過了十八年皇上還不知道有個她呢?這皇上也是糊塗得緊。”

陳文心想,如果是玄燁遇見這麼個夏雨荷,他就算想始亂終棄,也會在雲雨之後吩咐李德全——

不留!

那就沒夏紫薇什麼事兒了。

他們這裡正說着書,外頭走進來三個身披蓑衣的身影,原是呂宗、王熙和黃機。

蓑衣帶着毛刺,蓑草個個向外張開,看起來整個人都大了一圈。冷不防一看,還叫人嚇一大跳。

皇上看了陳文心在雨中執傘漫步的優雅姿態,再一看這三人穿着這蠢笨的蓑衣,真叫人倒胃口。

蓑衣叫人倒胃口,他們手裡提的木桶可讓陳文心有胃口的很。

原來這幾位大人方纔雨中垂釣去了,木桶裡遊着幾尾灰青色的鯽魚,很是鮮活。

呂宗道:“這魚兒雖小,卻活潑得很,夫人若是喜歡便留着賞玩。”

陳文心搖搖頭,“賞玩多可惜,這麼些魚兒,夠煮湯喝了。”

皇上就知道陳文心到哪都忘不了吃,便道:“這是些什麼魚,能吃麼?”

這話是問呂宗了,他是太醫,對什麼能吃什麼不能吃應該最清楚不過。

呂宗一時語塞。

他去釣魚纔不是爲了吃呢,他也是第一次來濟南,哪裡知道這水裡的魚能吃不能吃……

見呂宗語塞,陳文心看向王熙和黃機,只見這兩位大人也一臉茫然。

看來這鯽魚太過平民化了,這些大人們都沒吃過。

他們沒吃過,皇上就更沒吃過了。

陳文心耐心地解釋道:“這個魚名叫鯽魚,雖然小些,還是可以吃的。而且肉質十分鮮美,煮出來的湯香濃可口。”

皇上一挑眉,陳文心這麼愛吃,比衆人多認識一種魚也不算奇怪。

不過……

“各位先生,有誰會燒湯嗎?”

皇上問王熙三人,他知道陳文心是不會的。

自來也沒聽她下過廚。

三位大人齊齊搖頭,皇上便道:“蘭襄去附近巡查了,很快就回來,不知道他會不會燒湯?”

陳文義要是會燒湯,那母豬也會上樹了。

陳文心自告奮勇,“我來燒!”

“燒什麼?”

陳文義正好巡查完回來,便聽到陳文心慷慨激昂地說她來燒這句話。

待知道是燒魚湯以後,陳文義翹起嘴角笑了,“老爺,我和夫人在家十四年,從未見過她燒湯。”

啊不,如果開水算湯的話,那麼陳文心是燒過的。

皇上一臉要笑不笑,他就知道是這樣。

“夫人若是真想吃,不如送去城中酒樓做罷?只是要等雨停了纔好走些。”

陳文心果斷拒絕了王熙的提議。

什麼意思,都看不起她是不是?

都不信她能燒魚湯是不是?

她偏要燒給他們看看。

馬車上有爐子和炭火,一應刀盤碗筷都是現成的。

就地在亭子裡搭起了爐子,爐上放了一隻砂鍋。

陳文心叫餘傑來幫忙殺魚,拒絕了白露她們的幫忙,省得叫人以爲是白露她們代做的。

“把肚裡的東西刮乾淨,不能留下一點兒。”

陳文心指揮着餘傑,自己卻不敢看殺魚。

皇上和陳文義等都坐在亭子另一邊,邊說着話,時不時地看她這邊的場景。

只見餘傑剖洗乾淨了那幾條小魚後,陳文心先是往砂鍋中倒了油,然後放入了那些魚。

油鍋冒出吱吱的聲音,皇上不由得一笑。

衆人也看出了皇上在笑什麼,也不知勤嬪娘娘到底是燒魚湯,還是在煎魚?

等鍋中冒出了魚香味,她才倒入清水,並放下蔥姜。

馬車上有這些調味材料,是以備不時之需。不過不是很多,也就是油鹽糖醋,蔥姜花椒之類的。

這對於陳文心來說已經足夠了。

這道鯽魚湯可是最能唬人的,過程簡單,但是味道絕佳。

她平時不下廚,是因爲她懶得。

正好在宮裡,也沒有要嬪妃親自下廚的必要。

她樂得清閒。

但是今天當着皇上、陳文義和幾位大人的面,她必須要露一手,讓大家刮目相看。

她可不是隻會吃而已。

亭外細雨潺潺,亭中魚香已起。

統共不過是幾尾小魚,很快就燒好了。

餘傑把湯端上亭中的石桌,掀開蓋子,一股濃香撲面而來。

陳文心親自用銀碗盛出湯來,只見湯汁如牛乳一般白,魚肉鮮嫩光滑。

她先盛了一小碗給皇上,然後是陳文義和王熙、黃機和呂宗。

最後給自己也留了一碗。

王熙等人看魚湯鮮美,也不敢馬上就喝,紛紛和她告罪。

這可是勤嬪娘娘親手燒的,比皇上賞的御膳還有體面啊!

若不是在宮外,他們哪有這福氣。

陳文義嚐了一口那魚湯,滋味鮮美,可謂是色香味俱全。

他盯着陳文心,第一次感覺到了她的陌生。

宮中是不會有鯽魚這樣的東西的,她在母家也從未燒過。

那麼,她到底是什麼時候學會的燒鯽魚湯呢……

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秘禮物第二百六十四章 補救之法第三百五十六章 所謂姊妹情深第三百二十一章 秘密懿旨第一百零五章 城中戒嚴第一百四十九章 雲雨之憶第一百八十二章 穢亂宮闈(1)第一百一十二章 攔車跪謝第一百七十四章 短柄火槍第二百五十章 搶軍糧第二百七十九章 猴子稱大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妃第三百四十章 反咬一口第八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五十八章 母子不同席第三百八十二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八十章 元旦第二百三十三章 搜查永壽宮第二百六十三章 換防第十二章 吃個痛快第一百一十二章 攔車跪謝第二十八章 發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遊園第一百九十一章 讓她回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禮第一百零一章 泰山談詩第十五章 吃貨聯盟盟友(2)第三百八十九章 二貝勒進宮第八十六章 五百隻風箏第五十五章 轉移注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秘禮物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炮第六十九章 壽禮第二百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三十六章 雞兔同籠第二百零五章 嗑瓜羣衆第五十二章 搜宮第一章 召幸第二百二十一章  溫宜公主第三百八十九章 二貝勒進宮第二百零九章 出征第一百零七章 表露身份第三百一十四章 流言第二百一十五章 培植勢力第一百零三章 救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水蛭第二百四十四章 舍小顧大第十八章 壽辰第二百九十九章 臨終之別第八十二章 正月十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夫唱婦隨第二百九十五章  草原狩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證明清白第二十五章 習字第一百一十三章 野餐第七十章 南懷仁第二百七十九章 猴子稱大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症下毒第五十二章 搜宮第三百零三章 難辭親事第二十六章 內鬼(1)第一百五十章 脫簪待罪第三百八十九章 二貝勒進宮第三十章 爭吵第一百四十七章 抗旨不尊第二百二十四章 搶兒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救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太皇太后病危第三百三十章 搜宮第一百一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軍歸來第六十一章 花第一百二十八章 行刑第二百零二章 腦子有坑第一百零九章 送人暖牀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妃第二百七十五章 夫唱婦隨第五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二十二章 施救第一百三十八章 外使入京第九十七章 賈氏兄弟第六十四章 一見鍾情第八章 攆轎第一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三百零七章 扶保太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玉答應的出身第九十五章 孔家酒樓第二百一十七章 恭親王鬧氣第六十六章 壽宴(1)第一百一十二章 攔車跪謝第三百三十一章 搜宮2第二百二十八章 妄圖儲位第一章 召幸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駕避暑第一百七十九章 科舉第二十二章 處罰第七十九章 新年快樂第三百一十七章 心驚第九十六章 打砸第一百九十四章 流言四起
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秘禮物第二百六十四章 補救之法第三百五十六章 所謂姊妹情深第三百二十一章 秘密懿旨第一百零五章 城中戒嚴第一百四十九章 雲雨之憶第一百八十二章 穢亂宮闈(1)第一百一十二章 攔車跪謝第一百七十四章 短柄火槍第二百五十章 搶軍糧第二百七十九章 猴子稱大王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妃第三百四十章 反咬一口第八十八章 微服私訪第一百五十八章 母子不同席第三百八十二章 看熱鬧不嫌事大第八十章 元旦第二百三十三章 搜查永壽宮第二百六十三章 換防第十二章 吃個痛快第一百一十二章 攔車跪謝第二十八章 發怒第一百七十一章 遊園第一百九十一章 讓她回家第一百八十四章 回禮第一百零一章 泰山談詩第十五章 吃貨聯盟盟友(2)第三百八十九章 二貝勒進宮第八十六章 五百隻風箏第五十五章 轉移注意第一百二十九章 神秘禮物第三百五十九章 大炮第六十九章 壽禮第二百章 久別重逢第一百三十六章 雞兔同籠第二百零五章 嗑瓜羣衆第五十二章 搜宮第一章 召幸第二百二十一章  溫宜公主第三百八十九章 二貝勒進宮第二百零九章 出征第一百零七章 表露身份第三百一十四章 流言第二百一十五章 培植勢力第一百零三章 救人第三百二十五章 水蛭第二百四十四章 舍小顧大第十八章 壽辰第二百九十九章 臨終之別第八十二章 正月十五第二百七十五章 夫唱婦隨第二百九十五章  草原狩獵第一百二十六章 證明清白第二十五章 習字第一百一十三章 野餐第七十章 南懷仁第二百七十九章 猴子稱大王第一百六十六章 對症下毒第五十二章 搜宮第三百零三章 難辭親事第二十六章 內鬼(1)第一百五十章 脫簪待罪第三百八十九章 二貝勒進宮第三十章 爭吵第一百四十七章 抗旨不尊第二百二十四章 搶兒子第三百四十四章 救人第二百九十八章 太皇太后病危第三百三十章 搜宮第一百一十章 將計就計第三百九十二章 大軍歸來第六十一章 花第一百二十八章 行刑第二百零二章 腦子有坑第一百零九章 送人暖牀第二百二十六章 封妃第二百七十五章 夫唱婦隨第五十一章 不速之客第一百二十二章 施救第一百三十八章 外使入京第九十七章 賈氏兄弟第六十四章 一見鍾情第八章 攆轎第一百零六章 城門風波第三百零七章 扶保太子第一百三十五章 玉答應的出身第九十五章 孔家酒樓第二百一十七章 恭親王鬧氣第六十六章 壽宴(1)第一百一十二章 攔車跪謝第三百三十一章 搜宮2第二百二十八章 妄圖儲位第一章 召幸第一百八十六章 御駕避暑第一百七十九章 科舉第二十二章 處罰第七十九章 新年快樂第三百一十七章 心驚第九十六章 打砸第一百九十四章 流言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