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現金壓手

牛大力拿到5000貫的獎金的時候,依然有些發矇,從這個溫度計的效果上面,到了目前工業化的大生產的程度,對於整體的提升,還是有,卻不明顯。

做不到跟之前的催化劑那樣,要麼產量大幅度的提升,要麼成本大幅度的降低。

可是在趙信眼裡,這是完全不亞於之前的一個創新發明。

精準的控制,就代表着良品率高,代表着的節約能源,節約原材料,這對於大規模的生產來說,相當的有用。

他的這個發明,最多隻是節約整個成本2文,從17文降低到的15文。

可是這已經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在往前,每壓縮一文都是非常可怕,正是多種多樣的壓縮,最終才形成了現在的成本,每一項對於後來都有很大的作用,更別說這個的,在目前的訂單環境下得,2文代表着每年獲得80萬貫的。

僅僅是這個,就足以重獎了,更別說他帶來的體系的提升,鐵的質量會提升15%,鋼鐵會提升7%,看起來細微的提升,讓整體的質量,在價格沒有大幅度的增長的前提下,上升到了一個很高的程度,同時效率有所提升,鍊鋼可以節約時間12%,鍊鐵是7%。

在鍊鋼和鍊鐵上面,反過來的的表現,也是正常的,鐵的溫度比鋼的溫度高,這個溫度計,更加適宜的,是鍊鋼,而不是鍊鐵。

雖然說,這個鐵匠作坊,目前最主要煉製的是鐵,可是未來,伴隨着鍊鋼爐和工人的進一步熟練,一定會進入到鋼的領域,只有大面積的鋼的普及,纔是這個冶鐵作坊最佳的選擇。

牛大力更加不知道的是,這麼一個溫度計,天然的,可以測量1200度以上溫度的溫度計,他可以應用於很多的領域。

這些領域,有的是北宋擁有的,燒製陶瓷,特別是瓷器,基本上都是1000度以上的高溫。

北宋的瓷器非常的發達,可是成品率一般不高的,甚至窯變比比皆是,原因就在於溫度和配方,沒有精準的配方,沒有足夠精確的溫度控制,可能會創造出稀世珍品。

有些窯變的產物,甚至是後世都無法的複製精品,那些文物愛好者在感受着瓷器的美輪美奐,不可思議的時候,根本不知道,爲了誕生這麼一個窯變的產物,廢掉了多少瓷器。

一個成功的將軍,是億萬士兵的累累白骨鑄就的,出色瓷器也是同樣,不知道他的背後,多少瓷器的廢掉,同時多少窯主家破人亡。

給窯主一個選擇,他肯定會選擇穩定,大量生產的普通瓷器,而不是虛無縹緲窯變。

對於這麼一個的天然的溫度計,趙信也很是好奇,他好像沒有聽說過類似的東西,後世中國,在高溫領域,多是紅外成像,和熱阻溫度計,多是利用熱的一些效應,對於溫度產生精準化的控制。

而天然的,有些類似物理的溫度計,還從來沒有過,是因爲他的誤差太大,纔沒有被利用,還是根本就沒有發現。

藉助着卡牌系統,點亮了這種石頭,是一種複雜的礦物合金,主要成分是鎢鉬等難以溶解的金屬,含量並不算多,還有銅鐵等衆多的成本,以一種很特別的形式,形成的石頭,這種石頭,在趙信的知識領域之中,自然界裡面不算多。

實際上,也真的可以說相對比較稀少,就這個鐵匠所知道的,也就是在河北的一些山裡有。

趙信在知道的第一時間,就派人前往尋找,那是一片地形比較特別的遠古火山,經過了億萬年的風化,最終形成的特殊地貌,只有在幾個山谷之中,發現了這種石頭,已經夠了的保守估計,可能有100萬斤以上。

對於一種礦物,特別是礦石這種東西,100萬斤,這不是一個大數字,一般比重在5以上的石頭,一個立方,就是5噸,也就是1萬斤,100萬斤,不過是百來個立方,對於礦藏來說,是很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10米方圓的正方形,體積就是1000方。

趙信那這個,又不是爲了提煉其中的鎢鉬,雖然他們的含量不低,要這些東西,只是輔助冶煉的溫度,控制在可控的局面之中,而不是多麼精確的溫度計,那是不可能的。

高溫溫度計,在1000攝氏度以內的,在世界上都是一個高精尖的問題,多是藉助着紅外和熱阻等方法,而不是簡單變色,可是這些,在這個時代就可以了。

很快,在這個鐵匠的幫助下,開採了那些石頭,不是很多,可是如果只做城溫度計的話,可以使用的好多年。

最關鍵的是,那不是一個地方,在仔細考察了一個生成的年份之後,還有一些地質上面的條件,總算是有了初步的瞭解,會在一些特別的,地質條件詳盡的地方進行尋找,中國地大物博,這樣的東西,應該還有很多。

5000貫的獎勵,頓時讓大名府來的鐵匠們,目瞪口呆,之前,因爲催化劑重複的事情,有些人傳言,這個獎勵是騙人的,是之前的鐵匠作坊,爲了弄到他們的秘方,做幌子。

可是真正的錢,擺在他們面前的時候,那是完全不一樣。

5000貫,一貫8斤,差不多就是4萬斤銅錢,大量嶄新的,被編成100文,100文的小串的銅錢,堆放在一起,現金帶來的視覺衝擊,那是其他所有的都無法相比的。

牛大力一家十來口,哪怕每一個人都拿着百十斤的銅錢,也是杯水車薪,一個人能夠拿多少,十來貫,二十多貫,已經是極限了,5000貫,那真的是錢壓死人。

趙信當然不會作秀,5000貫,也不太保險,好在,旁邊有錢莊的分號,直接存入錢莊,開出飛票,這纔算解決問題,這些底層的工人們,第一次感覺到了,原來錢多了,也會有大問題啊,壓手啊。

現金的刺激,再一次掀起了改進的潮流,哪怕現在,鐵匠作坊已經足夠完美了,不太可能有大規模的改進,可是這些經驗豐富的鐵匠和大匠,開始細微的地方進行推敲,積少成多,改進還是在不斷進行,最關鍵的是,當這個溫度計應用到鐵匠作坊的各個方面的時候,他們發現,大匠的門檻,不再是那麼的高不可攀了。

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
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二百四十六章 踊躍獲獎第五百零七章 勢如破竹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七百九十九章 感動和慶功第八百五十五章 三大作物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二百四十三章 調整和改進第二百三十一章 散彈和獨彈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一百四十三章 廉價肉包第三百一十五章 長弓壓制第四百三十二章 樞密院中第一百章 便宜硬道理第一百三十二章 賺錢生意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二百九十九章 高爐鍊鋼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六百七十章 攻城折津府第一百五十四章 無奈的刺客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五百四十六章 外銷商品第七十章 王家反應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六十七章 化學傷害第二百零九章 團練成軍第三百六十六章 靈州和議擴大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一百二十八章 漫長燒結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二百四十九章 留守曹劌第五百二十六章 經緯度線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一百七十七章 保密和砌牆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第一百六十五章 滲透和反滲透第六百六十八章 絕境的種諤第四十二章 知識的力量第一百三十四章 運輸問題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七百九十四章 下馬威第四十四章 開門見山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二百四十九章 反擊成功第二百四十八章 勝利的錯覺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二百七十章 種類繁多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五百九十二章 私塾和有機物第二百二十一章 銷售地和狂潮第一百零九章 紀律的作用第七百二十八章 兵臨中京第二百二十九章 撤離、火藥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十二章 溼布功效第五百二十九章 航海補給第十四章 絕世猛將第三百五十章 仁宗來信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七百九十三章 芥末和山葵第五百七十四章 火藥肆虐第五百九十八章 第二批運輸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七百零五章 北方大本營第四百一十二章 平西湖第四百三十五章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二百八十九章 國本之爭第六十六章 有錢的水匪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六百三十三章 長江口漁場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風潮乍起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二百四十五章 防疫和送死第三百零九章 騎兵對決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七百九十三章 內燃機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