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章 不同角度

這一批出外務工人員,抵達定海軍的時間,各不相同,經過培養和訓練的時間,也不盡一樣,首先,就是身體強壯,純體力勞動者的進入,他們無論是身體的檢查,還是訓練,都相對容易一點,畢竟,不參與到流水線,只是按照指揮,提供力量而已,這個並不難。

接下來,就是身體差一點的,他們也會從事體力勞動,只不過輕一點,不同的人,不同的勞動強度,最終產生的傷害,或者說是後果,也不同,這個同樣需要區別對待。

定海軍擁有重工業,輕工業在內的衆多工業,單純輕工業的一個門類,紡織業之中,就分成了毛紡織,棉紡織,絲綢紡織,還有未來,新興的高分子複合材料,這些看似一樣,實際上,卻不盡相同,甚至其中還有巨大的差別,無論是機器,使用人員,甚至工種的分配,都有一定的不同。

不同的工種,不同的工廠,對於工人體力要求也不一樣,會根據他們身體的不同條件,物盡其用。

這種調整和使用,只是現在的狀態之下,未來肯定不需要這麼多的體力勞動者,原因很簡單,在火車上,使用的越來越多,對於整體的結構和理論,認識也越來越深入的蒸汽機的,如果能夠克服從杜仲之中提取的技術,用比較低的成本,提升效率更高的話,橡膠會越來越多,制約整個蒸汽機的瓶頸也不復存在,那麼的話,蒸汽機的大規模使用,會讓這些底層勞力,失去作用。

這本身就是工業發展的必然的道路,機器不斷的替代人的工作,最終到了替代人的程度,而在資本家瘋狂的追求利潤的前提下,前期是瘋狂的獲取勞動力,爲了獲得勞動力,不惜進行了殘忍的羊吃人,讓大量草場替代了農場,讓中小貧民破產,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土地,進入到城市之中工作。

當這些人剛剛熟悉了之後,機器效率的提升,又開始淘汰這一部分人,每一次生產力的巨大進步,都會產生可怕的陣痛,這些陣痛,在相當程度上面,都是由社會最底層來承擔的,幾乎每一次這樣的變革,都是無數家庭的血淚,甚至是累累白骨。

作爲歷史研究者,作爲考古工作者,哪怕世界史不是必須要研究的對象,知道是肯定的,同時,馬列毛這樣的思想,也是必須要學習的。

人口,勞動力,是非常珍貴的財富,就算是到了21世紀,技術和機器設備都發達到那種程度,也是非常必要,更別說在北宋這個時代,中國和定海軍的發展,只是一個剛剛起步的程度,任何一個人都不會浪費。

定海軍有規模龐大的夜校和在培訓的機構,工廠之中,實實在在的工資,還有技工的等級,用實打實的東西,吸引着他們,只要融入的定海軍,就迫不及待的一步步的進步。

或許,到了更高的級別,比如說,6級以上的技工,或者是技工的變種,技師和研究員,這些從基層的操作者轉爲了研究者,他們存在着瓶頸,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達到的,可是6級技工,只要紮根下去努力學,不是完全沒有一丁點的天賦,整個定海軍的勞動者之中,六七成以上,是可以達到的。

以定海軍原來,處於海島時期,一共擁有的250萬工人爲例,在慶曆八年年底的統計結果,一共有六級以上的技工,包括研究員和技師在內,差不多佔據了整個工人總數74.6%,這是一個很大的比例。

定海軍峰值的時候,人口超過了2000萬,250萬,只是佔據了八分之一,可是這卻是正常的,定海軍平均每一個勞動力,要養活6到8口,妻子,平均4個孩子,有的還有兩個,或者更多的老人,對於工人們豐厚薪酬的,加上各方面完善的保障,比如說教育和醫療保障,讓一個家庭,最多一個勞動力就夠了。

伴隨着北宋的這些輸出勞動力,進入到定海軍的時間越長,特別是瞭解到了定海軍的工資水平和晉升標準之後,留下的心態肯定更高了,定海軍的俸祿不是一般的高,幾乎讓最底層的工人,都能夠享受到生產力增加的紅利。

可是如果生產力再增加呢,會不會產生失業者呢?不會,最少說短時間不會。

如果是這個時代的人,或者是一些認識到這些知識的人,他們或許會爲了追求更高的利潤,而裁掉這些工人,可是趙信是什麼人,錢對於一個國家的通知者來說,作用已經相當的小了,他需要的是實力,一個國家的實力。

在這種情況下,有趙信這麼一個統治者的存在,會不遺餘力的提升生產力水平,大量更先進,效率更高的機器,就會進入到工廠之中,替代原來的底層勞動者。

這些被節約下來的勞動者,還有後續,逐步的從北宋轉移過來的勞動者,他們並不會沒有活幹,定海軍可以開展的項目很多,伴隨着科技等的發展,一定會獲得更多的工作崗位,同時每一個人都會物盡其用的。

幾萬人,甚至後續,還有更多的人,源源不斷的從北宋,輸送到了定海軍,之前的,只是一個打前站的過程。

北宋官場的特點,在看不懂的前提下,先不做錯的,開封府是得到了首肯了,開始把一些大錯沒有,小錯不斷的閒漢,直接的丟入到了定海軍,就算定海軍不給錢,或者少給錢,都可以接受,這些人在汴梁,就不會幹好事情,更別說給錢了。

定海軍,在所有關於人口上面的政策,給錢,都給的相當的快速,按照人頭,只要一個人送到山海關,就記一個數字,然後不到10天的時間,彙總所有的數據,打一批錢過去。

要銅錢也行,要定海幣也行,甚至一定程度下,要定海軍的各種商品,也都同樣可以。

開封府也沒有想到,他只是臨時弄了這麼幾萬人,加上週圍州縣,各路送來的,不足10萬的人員送過來,在到達山海關之後,立刻獲得了差不多千萬貫的收益,這是直接打過來,是一年一次,不是按月,這就讓他們沸騰了。

別說北宋的發展之前,那個時候,北宋全年的歲入,也不過是的兩三千萬,一千萬,幾乎是三分之一的歲入,可是就算是北宋的歲入提升了,這也是十分之一,或者略少一點,可是針對開封府來說,已經足夠龐大了。

開封府雖然是整個府的第一,可是隻是一個在京城的府,開封府官職並不是很高,可是地盤太大了,汴梁本身就很大,人口也衆多,開封府縱覽全局,幾乎每年的開支都不夠。

能夠做到開封府這個位置的,沒有一個碌碌無爲的,每一個人都是有野心,有抱負的,他們之中,相當多後來都身居高位,比如說,最出名的包拯,當然了,他並沒有做到宰相的位置的,就仁宗朝而言,開封府的名單更是璀璨。

范仲淹,賈朝昌,王供辰,杜洐,這些都是比較出名,目前開封府是錢明逸,也算是青年才俊,坐上開封府的時候,還只有34歲,或許不如韓琦這麼英明神武,也算是一個年輕的高官,正是有抱負的時候。

這些錢的抵達,對於開封府有巨大的幫助,一些本來也因爲錢而沒有辦法實施的項目,比如說,清理街道,管制車輛,並且興建大量的廁所等公共設施,總之,不足3個月的時間,整個汴梁的局面爲止改變。

錢明逸得到了好處,當然要大力推行這件事情,他會用一年的時間,來籌集人口,準備到明年開春送過去。

北宋的官場上面,能夠有多少的秘密的,這個勞務輸出,很多道的總管,轉運使,都是知道的,只不過,在方向不明的前提下,沒有人敢輕舉妄動而已。

現在,上面已經行動起來,有了開封府這個先行者,再加上的北宋跟定海軍合約的簽訂,當然是放開手腳。

錢,誰不喜歡,還是這麼龐大數量的,只要輸送10萬青壯,每年都有上千萬貫,這樣的好事情哪裡找去。

有些人是有抱負的,有了錢,會的幹很多的實事,有些人是沒有抱負的,可是不要小看這些沒有抱負的,他們纔是主力,因爲錢到了他們的手中,可以貪腐,可以花用,這可比上面下達的任務,更加讓他們上心。

恐怕連上位者韓琦,都沒有意識到,單純錢的吸引,會讓整個北宋的官場,產生如此龐大動能,無數的官員都在爲這這個而努力,用於瓜分這個所產生龐大的利益的。

那些敢於鋌而走險的貪官,他們甚至連常平倉都敢伸手,更別說這個了,這個還是擺在明面上的利益,更是主觀能動性巨大。

北宋朝堂狀況,或許對於某些事情,反應相當的快捷,他們會知道到底發生了什麼,可是這些人人都瓜分的利益,本身向上傳輸,都會遭遇到重重阻礙,不是每一個人都如同范仲淹那樣的清廉,就算是官場上面,有這樣的人,也會避開他們,等到北宋朝堂上面反映過來的時候,事情已經不可收拾了。

這正是定海軍人口戰略的核心,發動本身北宋官員的主觀能動性,在上面沒有命令禁止的前提下,大規模的移民,同時,在下面,通過自己的渠道,獲利的工人們自己的現身說法,這些加在一起,就可以產生出龐大的總數,這個總數累加到一定程度,會非常的可怕。

定海軍此時此刻,還一點都不知道,一場移民和人口的危機,正在向着他們襲來,他們此時正在處於狂歡之中。

從定海軍橫空出世之後,定海軍就給予他們非常沉重的壓力,這種壓力,不但是心裡層面的,還有實質層面的,無論是韓琦第一手資料獲得的定海軍的武器,還是他們從側面知道,定海軍的生產力,那真的是如山的壓力。

現在,終於簽訂了和平的條約,雖然說,合約的文本,還拿在韓信的手中,這是已經加蓋了定海軍的玉璽,等到的再加蓋了北宋玉璽之後,兩國的換約完成,就可以完成整個條約的簽訂,到時候,這個條約就具有法律效應了的。

可是簽署的日子,是在開國大典的前面,距離開國大典還有幾天的時間,因爲要參加開國大典的關係,無論是韓琦,還是富弼,都不能回去,也不能把這個文本給帶回去,可是消息是可以傳遞回去的。

以定海軍跟北宋之間的聯絡,哪怕不座蒸汽火車,3-4天的時間,也足以從瀋陽抵達汴梁,當這個消息傳遞迴汴梁的時候,整個汴梁的官場都轟動了。

破例讓苗妃離開汴梁,離開北宋,爲的是什麼,哪怕之前預估了很多東西,甚至有些確定,趙信對於北宋,是帶有善意的,可是這件事情沒有塵埃落定之前,什麼猜測都是猜測。

在設定幾個條約之中,最好的當然是皆大歡喜,最差的,那就是有些屈辱的接受了,現在,不但是最好的,還是在最好的基礎上面,更進一步,不付出巨大的代價的,比較平等的達到的條約,對於北宋官場來說,是一個強心針。

之前他們的預想得到了實現,跟窮兇極惡的遼國相比,定海軍對北宋更加的善意,趙信不虧是仁宗和貴妃的孩子。

這中間,特別提到了100座工廠,有些詳細的種類,產量和規模,這個數據,在之前的北宋恐怕算不出來,可是現在,北宋也有一系列的工廠,雖然跟這些工廠相比,差得有些大,可是簡單的計算還是可以的。

三司的一些數據方面的官員,把其中的一個工廠的產值,計算了一下,嚇了一跳,這也太大了,可是再三的計算,特別是跟其他人相互對照,都是這個數字之後,他還是相信了,把這個數據報上去,可是報上去之後,朝堂上面卻是死寂,這個數據太驚人了,就算是見多識廣的三司使,還有朝堂上面的各位參知政事,也都爲這個數據而說不出話來。

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
第三百七十章 渭州交易第五百三十六章 出征第四百八十一章 商業展示第八十二章 英格蘭長弓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五百二十二章 棉花和帆布第一百一十九章 守城戰術第八十三章 簡單與複雜第三百九十六章 西北跟國本第二百七十六章 參觀作坊第五百四十一章 遠洋貿易第五百零八章 點睛一戰第三百一十五章 尋找港口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二百零五章 麻煩大了第六百零四章 火槍和長弓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六百九十八章 春節新氣第七十三章 遠程阻擊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二百七十六章 800里加急第三百三十五章 不能作戰第二百零三章 和盤托出第一百零五章 提升的誤區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府四區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訂單和聰明人第四百六十五章 再次出行第二百二十五章 防禦要求第六百四十七章 拿什麼證明第七百七十九章 抵達撫順第八百一十一章 流放美洲第四百九十六章 可觀收益第三百一十章 花式磨刀第四百二十章 授田和耕牛第七百一十八章 海軍出動第二十四章 文廟第九十三章 紫衫木和海貿第七百一十九章 珠江之戰第三百九十八章 水利和防災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八百四十九章 潛移默化第一百五十八章 森嚴的等級第二百七十二章 攻城開始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六百九十二章 陸軍海軍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六百八十八章 慶曆七年第三百九十三章 離開渭州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攻略北宋第二百三十五章 瞭解元昊第二百五十八章 韋貴的打算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二百二十七章 罷工和動盪第四十九章 斷後第七百八十八章 消夏金園第三百二十二章 韓琦的後手第七百二十四章 最終處罰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一百一十四章 知己知彼第八百六十八章 新的航道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五百六十七章 航船和琉球第七百二十三章 暴露了!第六百一十四章 合理要求第六百三十四章 深加工第八百七十章 兩條通道第六百一十七章 新船改進第二百二十三章 交接第六十章 歷史長河第二百八十七章 硬幣圖案第六十四章 斬首絕殺第一百三十章 賺錢工具第五百二十三章 帆布廠第七百零一章 金屬定裝彈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五百四十八章 矛盾彰顯第二百七十八章 疏漏之處第二百七十四章 廣而告之第八百四十一章 託運和臥鋪第四百零九章 糧食和國運第一百六十二章 遼國藥材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七百四十三章 韓琦抵達第八百二十四章 房子的問題第三百四十二章 軍制和缺錢第三百一十九章 定海軍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三百一十四章 東京的消息第二百九十章 韓琦親至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第八百三十六章 天路計劃第七百三十二章 北宋猜測第八百四十七章 初到瀋陽第八十六章 最適合北宋第五百零二 章 最完美的基地第三百四十一章 震動朝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