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初見和西北佈局

葉清臣是公元1000年生人,到現在,不過是44歲,比起韓琦來說,才大八歲,可是不過是36歲的韓琦,看起來還如同青年人一般英姿颯爽,如果不說年紀的話,二十五六歲都有可能,可是比他大八歲的葉清臣,已經是垂垂老矣了。

趙信一陣感慨,對於葉清臣,也就多了一份憐憫,如果記憶之中沒錯的話,他應該是4年後,慶曆八年逝世的,虛歲纔不過五十,之所以這麼早,就是因爲心力接瘁。

一個小小公司的財務問題,都要由專門的會計出納共同出馬,更別說,千瘡百孔的北宋,葉清臣多方奔走,別說是十幾萬貫,就算是一兩萬貫,甚至是幾千貫,也揪住不放的。

從一個榜眼出身的清貴官員,變成了一個分毫必究三司使,葉清臣付出的心力,可想而知。

慶曆年,已經是北宋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仁宗後期,雖然時政方針,更加出色了,可是無子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特別是黃河的改道,一場席捲整個中原,數千萬人口的大災難,銀錢幾乎是流水般的划過去,這讓本就勉強支撐的北宋財政,雪上加霜。

趙信不知道,是不是有這方面的原因,可是苦心經營,如同一個補鍋匠一樣,拆東牆補西牆,勉強支撐的北宋的財政,轟然倒塌,對於一個人信念,心神,甚至是身體的打擊,所以,這一年,不過48歲的葉清臣故去,北宋卻少了一個出色的財相,逐步的墜入了深淵。

葉清臣,就是這麼一個的形象,滿頭白髮,面容枯木,看起來,說是60歲以上,也有人相信。

嘆息一聲,或許,今生,他會過的比較舒心一點,畢竟,財務狀況,在鐵料和定海軍的出現之後,就將不是問題了。

簡單的談論了一下,最初,葉清臣只是爲了認識趙信,總不能直接開門見山,就提到錢的問題,一個三司使,這樣也有些太過沒臉了。

到是韓琦,跟趙信的交道打的更多一點,也更加的熟悉,他開門見山的提出,是不是用鋼鐵替代。

韓琦一說話,趙信就知道,韓琦想要幹什麼了,鋼鐵替換竹子,這是不錯的選擇,鐵匠作坊,在目前,或許煉製一些出色的鋼鐵,那有些問題,一般的鋼,是沒有問題的,特別是建築業使用的這種螺紋鋼。

只不過,這樣的投入也就打了,鋼鐵的比重比較大,一個棱堡,如果全部使用鋼鐵的話,起碼也需要60噸左右。

這不是一個小數目,現在鋼的價格,比之以前,有巨大幅度的降低,可是基準的價格,依然在15文左右,也就是說的,1噸鋼鐵,30貫的。

相對於以前,這個數字,已經非常低了,60噸的需求,1800貫,看起來還能夠接受,可是會讓整個棱堡的造價,在原來的基礎上面,提升1500貫左右。

也就是,原來可以建設3個棱堡,現在只能夠建設兩個。

相反,竹子就沒有那麼困難,陝西不產大竹子,可是江西和江蘇都盛產,特別是江西,大片大片的竹山,從中間挑選積年的大毛竹,稍稍處理之後,可以用船運,輸送到河南府,然後,就是不足千里路程。

就算是使用鋼鐵,同樣也需要如此,甚至因爲鋼鐵更重的緣故,耗費會更高的。

無論是造價,還是方便性,最終,趙信還是說服了韓琦,以毛竹爲主。

同時,趙信也給了韓琦一個保證,那就是,所有的鐵料,會根據他的需要,在鐵匠鋪一次性的成型,不必擔心重新鍛造的問題,這就節約了很大的功夫。

說實在的,陝西那邊技術水平比較的薄弱,雖然在軍方,也有隨軍的鐵匠,也就是修補一下兵器的水平,甚至重新鍛造的都很少,真的要是如同給樞密院那樣,弄一大堆的鐵料過來,那個問題可就大了。

他們沒辦法加工,甚至有可能產生浪費。

實際上,這段時間,看似在樞密院,在京城,韓琦也沒有閒着,幾乎把兵部的所有資料都看了一遍,無論是最近的,還是以前的,主要的就是山川地理的。

在沒有可能大規模建造的前提下,保守估計,他的30萬貫,會有12萬貫用於修建棱堡,也就是說,他最多能夠修建的,也就是在50-60座。

聽起來,着不少,可是灑在整個隴西這邊,特別是跟遼國和西夏接壤的漫長地盤上,真的不多。

棱堡跟山寨,有着完全不同的意義,不可能直接把山寨改成棱堡。

山寨有山寨的好處,未來當棱堡承擔起防禦的重任,可是已經建好的山寨,總不能拆掉吧,用來作爲邊民生活和集散地,還是可以。

這就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想法,韓琦已經初步的做出了選擇,接下來,就是看看趙信這邊,還有什麼意見沒有。

趙信聽說韓琦的想法,真的有些受寵若驚了,韓琦是什麼人,北宋仁宗後期,甚至是橫跨仁宗,英宗,神宗的三朝元老,位高權重。

能夠從一個普通進士,走到宰撫的最高位,在軍民兩方面,都有非常不錯的能力,他來問,真的是高看他。

趙信,或許因爲後世的諮詢,眼光,對於全局有不錯的想法,可是行軍打仗,從來都不是他長處,他也沒有接觸過,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在這個方面,耗費更多的精力。

可是韓琦這麼誠心的詢問,他也不能拒絕的,沒辦法之下,只能夠裝模作樣的看看。

可惜陌生的地名,這些都不是大戰所在地,也不會在歷史上留下什麼,善戰者無赫赫之功,有些時候歷史看待的,都是在青史留名的大人物,甚至說,仁宗朝,能夠聽得上名字,都是大人物。

反倒是那些看起來很重要,甚至是立下不小的功勞的,完全沒有名字和記載。

軍事上不懂,可是圖還是可以看的,沒有什麼山河地理,只是看平穩分佈就可以了。

大體上,這些棱堡,以三個一組,每一個棱堡之間的距離,不超過60裡,這幾乎是快馬一個小時的距離,相互依存,互爲犄角,在這三個棱堡的區域之中,是絕對安全的區域,不拔掉這三個釘子,身後的一切都安全了。

三角形,是最穩定,最具備進攻性,60個分成了20個組,幾乎擋在了西夏的最前線,反倒是面對遼國的地方沒有。

趙信愣了一下,指出了這個問題。

韓琦絕對是深思熟慮過的,遼國跟北宋的邊境非常的綿長,從山東河北開始,一直都延伸到山西陝西,再到西夏這邊,綿延數千裡。

可是大部分的地方,都是人口稀少,或者是少數民族較多的地方,如果要設防的話,防備不過來。

不過對於北宋來說,是遠,對於遼國來說,何嘗不是,千里奔襲這玩意,對於流寇來說,這沒什麼,對於國家軍隊,特別還是北宋時期,那是噩夢,遼國要來,也是在河北方向,從這裡,也是不划算。

趙信點出來,或許遼國不會來,西夏呢,西夏如果那麼老實,不涉足遼國的領地,那就不會跟遼國開戰了。

再說了,爲將者,必須考慮所有的可能性,趙信提到的,確實是韓琦所沒有想到,不過這麼大的地盤,如果真的擺上一堆的棱堡,就有些浪費了。

趙信只是在戰略眼光上面點一下,具體的做法,就由韓琦自己來,果然,很快的,韓琦就做出了取捨,從西北面,抽調了2組,雖然說,會造成西面的薄弱,可是18組頂在哪裡,還有後方的城市城寨,少兩組並不是問題。

在遼國這邊,這兩組也不是爲了禦敵於外,而是爲了警戒,所以,不在意3個一組的方式,而是分別的佈置,6個每一個之間,可能距離超過200裡,卻可以讓最少1000裡的範圍,不可能隨隨便便的穿過。

這個佈置,如果放在城寨方面,那就是給西夏送菜,只要西夏選擇這一條路,那麼這些城寨,恐怕連一天都當不下來,所有的士兵,武器,給養,都會成爲西夏的戰利品。

可是放在棱堡上面,卻無比的合適,人數,已經不是攻陷棱堡的必然需求,不計代價,用十倍,甚至是三十倍的力量來換,把棱堡的人給換光了,棱堡也就攻佔下來了。

正是這種想法,讓韓琦反思在西邊的佈置,似乎有些太過密集了,3個一組,有些過,開始調整,雖然最終,沒有再把棱堡向東抽調,卻更加的合理分散的,這一個體系,從建成那一天開始,就成爲了西夏的噩夢。

不知不覺,時間已經過去很久了,明天就是拍賣會了,他們一路趕過來,也有些累了,就告辭回不去休息,趙信點點頭,送他們出來,在臨別的時候,專門的囑咐了葉清臣一句,明日如果有閒暇,可以過來跟他一會。

葉清臣有些莫名其妙,其他人也差不多,葉清臣不是跟趙信第一次見面們,有什麼需要單獨談,可是到了他們這個級別,不該問的就別問,葉清臣也是答應下來,就出去了。

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九十章 箭呢?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
第八百一十九章 青梅竹馬第五百一十四章 鋼龍骨第八百六十九章 轉向澳洲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七百九十一章 定海全席第八百零二章 韓琦的探索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八百五十九章 千島羣島第五百零一章 最長的橋第四百四十章 殺人的藝術第七百三十三章 怎麼可能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七百八十章 親自迎接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三百三十二章第八百六十八章 禍福相依第五百零五章 殘酷誘餌第四百章 不同際遇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一百八十二章 人形拆遷第四百四十三章 將軍野望第一百三十五章 被子保暖第六百四十一章 一日千里第四百八十二章 仁宗的態度第五百五十章 第四港口第一百七十八章 軍事怪物第三百八十二章 開幕前夕第八百零一章 皇元元年第七百九十二章 飛行公式第一百二十六章 反應爐第三百四十八章 颶風翅膀第八百四十四章 歸家和禮物第九十章 箭呢?第三百六十三章 絲綢事件第六百七十九章 人口提議第七百一十七章 新的謀算第六百八十二章 捕鯨船第七十七章 苗家莊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八百六十七章 百家工廠第四百零三章 技術活和商隊第四百四十七章 資金來源第五百八十三章 電的實驗第八百七十二章 不同的發展第三十七章 3級卡牌第六百二十二章 爭奪升級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五十三章 培養手下第六百六十六章 兵臨折津府第十七章 內外之分第六百四十三章 東平鐵路第六百一十二章 移民計劃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三百七十八章 馬加力是馬力第六百八十一章 轉運人口第六百九十五章 建城海參崴第二百四十八章 銷售途徑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四百六十四章 玻璃遇挫第二百六十六章 民品銷售第一百五十五章 分銷代理第七百四十章 宰撫的應對第二百六十一章 修路和起運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二百三十五章 殺機暗藏第二百七十八章 複雜心情第五百二十七章 崛起的根基第六百八十九章 人口與矛盾第三百二十七章 糧食問題第三百二十六章 佔據靈州第三百一十七章 元昊詐降第五百六十章 意外和餘量第二百八十章 三位大佬第二百七十一章 慶曆四年春第二百二十六章 空城計?第四百九十九章 施工進度第二百五十四章 棱堡和西夏第二十五章 筆墨紙硯第三百六十一章 遼人短視第三百章 皇二子薨第三百四十五章 妥協 定海速度第七百七十章 可怕的收入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三百五十九章 上賊船 交易到位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三百一十六章 不要臉的要求第八百一十六章 在位記錄第八百四十四章 轉移視線第六百四十八章 收復燕雲的計劃第八百一十六章 錢壯人膽第六百六十九章 逃出生天第一百四十七章 淨利第三百零八章 鍊鋼和淬火第二百七十五章 野戰長弓技能第三百三十章 韓琦到來第六百二十章 各種船型第八百六十六章 戰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