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擇優選擇

仁宗雖然沒有當場發怒,但是態度要表現出來,所以,當天晚上,一些渠道傳出來消息,仁宗把最心愛硯臺都給摔了,並且傳出來仁宗憤怒至極的一句話。

這麼盼着我立儲,居心何在!

居心何在,這句話有些誅心了,立儲之後呢,爲什麼這麼着急。

特別是當朝的幾個宰撫,就有些坐不住了,他們確實在考慮,三天之後上書的問題,這是仁宗主動提出來的,可是仁宗這個態度是什麼意思?

這個事件和這句話,傳播的特別的廣,特別是三品以下的朝官都知道了,對於他們而言,他們不知道趙昕是假死,還以苗定的身份存在着,他們只知道二皇子趙昕已經死了,仁宗失去了唯一的兒子。

在唯一的皇子,身死的檔口,10天不到,盼着仁宗立儲,這是何等的誅心之言,一些正義之士,開始紛紛上書,彈劾孫抃,就算是原來奉孫抃爲座師的也不例外。

紙片一般彈劾,讓孫抃有些膽寒,他完全沒有預料到,他沒有遭遇到仁宗的怒火,卻遭遇到了清流和年輕學子的怒火。

作爲翰林學士,這是北宋官職之中,少有的清貴官,不但地位高,而且容易接觸年輕人,一甲二甲的進士,這些都是人脈的一部分,可是在這種情況下人脈斷絕。

不得已之下,第二天孫抃就上述祈求告老還鄉。

仁宗怎麼會放他走,留中不發,讓孫抃陷入到這種煎熬之中,一直到第三天。

實際上,經過了三天的醞釀,宰撫們看不清楚仁宗的目的,就連汝南郡王,他本來想着趁孫抃一波,哪怕是孫抃告老還鄉,也可以趁着這個風潮,把立儲這件事情,在亂中確定下來,他總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這件事情不確定下來,就有些不太妥當。

可是心急之下,他錯判了仁宗的動作,不但沒有當庭發怒,懟孫抃,或者是發落孫抃,只是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然後依託着一句似是而非的軼事,讓整個朝堂的風向轉變。

果然,第三天,上朝的時候,仁宗沒提,宰撫們和衆多的高官,也都沒有拿出自己的人選,整個朝堂之上,彷彿是故意錯開這個事情一樣,沒有任何一個人主動提起。

仁宗實際上,一直在等人跳出來,只要跳出來,他會給他點顏色,可是一直沒有,他多多少少有些失望,看樣子,汝南郡王在孫抃的打擊之下,有些收斂了。

沒人提,那就自己提,反正,他也很想看到,汝南郡王看到他的計劃之後,驚慌失措的表情,一定會很有趣。

在常規的彙報已經結束,沒有什麼大事了之後,仁宗對內監試了一個眼色,稍稍控制了一下局勢,開始說道:“似乎衆位愛卿都忘記了一件事情,三天前,翰林學士提出立儲的事情,現在,把方案拿出來議議吧!”

孫抃還在下面,既然沒有允許告老還鄉,也沒有允許辭官,他還是3品京官,是清貴的翰林學士,他不可能避開每一次的大朝。

又被拿出來吊打,一些在後方站着的年輕官員,頓時忍不住,寶元元年狀元呂溱越衆而出,大聲說道:“臣集賢院呂溱,彈劾翰林學士孫抃,妄議國本,居心叵測!”

孫抃臉上,一片死灰,呂溱是他看重的後輩,甚至算的上他的門下,此時此刻,卻站出來彈劾他,而且顯然呂溱不是第一個,之後還有很多。

看着年輕的官員,想要踊躍而出,繼續的彈劾,仁宗微微一笑,說道:“此事不必再提,現在,是立儲的事情,三天前我答應,說來無事,大家都有什麼推選!”

仁宗平和的態度,頓時讓整個大殿都有些沉默了,誰也沒有想到,仁宗居然會這樣,他到底想要什麼,他的心中,是希望這個儲君,還是不希望。

一股炙熱的衝動,從汝南郡王的心中升起,可是最終,他還是止住沒有動,不能動啊,萬一是一個陷阱的。

雖然仁宗沒有表露出態度,可是孫抃的情況,讓汝南郡王頭腦清楚,在面對仁宗的時候,任何時候都不能大意。

仁宗雖然沒有明白處置的孫抃,可是孫抃的下場可以說是非常的恐怖,作爲清貴的官,少了這一點,真的是生不如死,雖然現在還在任上,可是誰都知道,他的前途全都玩了,就算是以後,新君即位,敢不敢用這麼一個有着巨大污點的人,都成問題。

這可是看不見的刀,正是這種狠辣,讓汝南郡王不寒而慄。

汝南郡王不說話,宰撫們也不會輕易表露態度,哪怕是有子嗣,在最終的時刻沒有到來之前,宰撫們,也不會明白的支持任何一個人,這是他們的身份地位決定的,他們有這麼的自信。

宰撫們不說話,六部尚書不敢說話,在下面一層的,在經過了長時間的靜默之後,一個禮部侍郎突然站出來,提議道:“臣推舉燕王之孫,華原郡王之子,宗青爲儲君候選!”

此話一出,石破天驚,燕王,也就是演義之中,八賢王的真身,太宗第八子趙元儼,他深受幾代皇帝的看重,不過剛剛病逝,甚至是仁宗還親自送藥,探問,可以說是受到極大的看重。

只不過,距離仁宗的譜系稍稍遠了一點,他算的上是仁宗的皇叔一級,他的孫子,也算的是子侄一輩,也算是有些適合。

仁宗沒有兄弟姐妹,又沒有子嗣,只有真宗有兄弟姐妹,要想推舉,也只有從太宗的這些兒子之中,這些幾乎是目前宗室最多,從太宗那裡算,大部分的宗室,都屬於這一脈的。

這裡就不得不提,太祖和太宗的故事了,在太宗繼位之後,太宗一脈大多數都不知所蹤,就算剩下少許,也不入主流。

上層的高官們,有所顧慮,可是底層這些官員們,可沒有這個顧慮,生怕自己說的晚了,便宜了別人,一時間,楚王的孫子,崇王的孫子,越文惠王的孫子之類,一個個年輕差不多,可以進宮充作嗣子的名字提起來。

仁宗不置可否,微笑的看着他們來說,很快的,當這個數目突破了10個之後,他把目光投向了汝南郡王,道:“不知道宗正是什麼意思!”

說實在的,亂成一鍋粥的朝局,趙允讓早就慌了,他完全沒有想到,會是這麼的一個結果,當仁宗詢問之後,他只是稍稍猶豫,說道:“還是由皇帝決定!”

“真的有我決定麼?那我就決定了的!”仁宗哈哈一笑,正要說話,三司轉運司鄭宰越衆而出說道:“臣推舉汝南郡王之子,趙宗實!”

仁宗的心中一定,可算來了的,雖然他有心把趙宗實派出在外,可是趙宗實總是他迎入宮中的,不管如何,總要給一個名分,既然是九龍奪嫡,那就讓他們奪了,他在後面居中評定就好了,影響不大。

只不過,這個鄭宰,居然也投奔了汝南郡王,而且在這個時候說話,顯然是核心,看來,對於汝南郡王的力量,有些低估了。

汝南郡王哪裡,也是長長出了一口氣,說實在的,他剛剛幾乎就要脫口而出,直接推薦自己的兒子,可是最終他止住了,在關鍵時刻,對鄭宰使眼色,雖然保留跟鄭宰的關係,對他而言,有些幫助,可是這個時候,還顧得了這麼多。

一時間,大殿之中,是亂成一片,哪怕是剛剛推舉,就有20個左右,年齡合適,身份相當的宗室,都是太宗的孫子,甚至是重孫一輩,誰又比誰強。

之前汝南郡王,不是接着被真宗養育這一點,怎麼可能把趙宗實再一次的送進宮中的。

不過很顯然,這種情況下,仁宗肯定不能獨斷,那就需要博弈,汝南郡王必須要站住這個位置,並且在之後的博弈之中,展現他的力量。

這麼多年的積累,連仁宗都不是他的對手,甚至連親生兒子都不得不爲了安全而退出,其他人如何是他的對手,就名分來說,他是真宗撫養過,雖然沒有過繼,卻有這個名分,趙宗實也是,有了入宮這回事情,本身天然的就比別人有優勢。

更別說,在趙昕死後,以前有些猶豫的,不願意投奔他的人,現在紛紛覺得,他是一個潛力,投奔的人多了,對於朝堂的控制力也加強了,或許在宰撫哪裡,不怎麼的過,可是在一般的官員哪裡,他絕對是最大的熱門。

有第一個,就有第二個,在鄭宰說完,接二連三的提出,目標都是趙宗實。

仁宗平靜的,把每一個跳出來的人,都記在心底,這些都是必須要注意的,汝南郡王的鐵桿,或許現在沒辦法,未來,就會讓你們吃點苦頭的。

“這麼多侄子,侄孫,我看都差不多,讓我很難決定!”仁宗故意皺着眉頭說道。

下面的宰撫們,以爲仁宗就要順勢的退後,把這件事情掛着,以後再議的時候,仁宗卻突然的說道:“我看都挺好的,那這樣吧,都作爲儲君後備,超過10歲的就算了,剩下的都給送入皇宮,宰撫們議一個提議,成立一個班,培養幾年,擇優選擇吧!”

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
第八百零九章 新宋中國第八百四十六章 舉家搬遷第七百四十六章 火槍的可怕第二百二十一章 計相葉清臣第一百四十二章 樊樓包子第十三章 戰爭系統第三百八十七章 拍賣的串標第七百四十九章 贈送槍械第六百四十章 到站陳留第七百一十章 掠奪人口第八百六十章 前進基地第二百五十章 震動大名第七百二十六章 滅遼之戰第二百五十六章 精鐵步人甲第一百八十六章 魔改防禦第八百六十二章 堪察加半島第七百六十七章 電燈和辦公第八百八十三章 仁宗之意第二百五十九章 韓琦的態度第六百八十章 人力危機第三百七十四章 20倍第二百九十九章 趙允讓的反應第八百零六章 離別進行時第三百八十六章 勘驗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二百一十章 肥皂第一百六十一章 易容術第六百八十六章 統計報告第七百一十五章 風起廣南第十章 糧食和鹽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四百三十八章 老兵存在第五百七十五章 奇葩的原因第四百六十六章 攜帶禮物第三百三十二章第三百四十七章 新鐵路 消息第一百六十六章 迷茫的孫吉第八百二十二章 引發轟動第八百五十四章 邁向遠洋第二百八十二章 矛盾想法第四百八十三章 鐵路預算第三百三十七章 邊境互市第二百一十五章 利潤驚人第八百章 國宴全席第七百八十六章 大討論第一百九十九章 互有算計第七百七十五章 情感牌第六百零一章 審計報告第九章 希望破滅第二百六十二章 可怕的持久度第二百六十九章 研究人才第七百八十九章 瀋陽車站第六百九十章 一等戰列艦第八百七十六章 計劃開啓第三百八十四章 經濟拉動第四百三十章 商人的特點第三百三十六章 韓琦冒險第四百二十七章 真正原因第六百五十七章 發展數據第七百六十二章 母妃前來第二百七十七章 寵妃的冷宮第三章 系統初現第六百九十七章 北宋新皇宮第五十九章 內訌第四百五十四章 人口增長第四百九十三章 韓琦來訪第三百五十五章 向南目光第七百六十三章 皇家園林第二百六十五章 渠道銷售第一百八十五章 推倒重建第七十九章 折服、蟄伏第一百一十三章 提前準備第一百二十九章 發泡劑第七百五十三章 仿製失敗第七百二十二章 朝堂攻殲第五章 普通卡牌第三百九十九章 兌現獎勵第十八章 驚喜連連第五百七十八章 軍事思想第三百五十四章 水運佈局第二百五十九章 初露崢嶸第七百五十四章 定都瀋陽第六百四十二章 鐵路爭奪第五百六十八章 戰前等待第三百一十一章 堅壁清野第六百二十八章 拖網製作第三十四章 快馬追擊第二百三十三章 長弓的古怪第三百三十三章 打臉襲來第三百一十八章 屠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轉運倉庫第三百三十四章 無奈的堡壘第三百七十三章 訴求和擴大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第八百三十三章 三成抽取第七百五十二章 火槍和火炮第七百四十八章 重型火炮第八十七章 訓弓第八百七十章 定海軍發展第四百六十三章 玻璃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