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

文華殿中,隨着天子發話,殿中的氣氛總算是變得稍稍活躍了幾分,衆人相互看了一眼,隨後,果不其然,王文率先開口, 道。

“陛下,臣以爲俞次輔所言有理,東宮雖應出閣,但是,幼軍的確並無必要備設,土木之役殷鑑在前, 太子身爲儲君,理當更加研習聖人理義, 朝政經史,不可過分分心武事。”

“至於早定出閣之期,陛下,臣早在廷議之上便已有言,東宮儲本之位已定,陛下聖明之君,斷無無故更易之理,故此,出閣讀書一事,完全不必急在一時。”

“然羣臣慮及天家倫序,以期早分君臣之別,又有上聖皇太后懿旨,故廷議太子出閣讀書一事, 宣之諸衙門, 以安臣心。”

“今天家和睦,東宮仁孝,羣臣敬佩,此誠天下之大幸也, 東宮地位穩固, 朝野上下安心用事,流言蜚語自然消弭。”

“太子畢竟方幼,過早出閣讀書,預知政務,恐令殿下心生厭惡,故臣以爲,東宮出閣,不必急在如今,可定於明歲二月,再行大典不遲!”

好嘛,王天官果然是賊心不死,原本內閣就已經夠拖延了,可到了王天官這,三下五除二,就直接支到明年去了。

聞聽此言,一旁的朱鑑頓時坐不住了,開口道。

“天官大人此言差矣,關於殿下是否應該出閣預知政務,早在年前廷議之時, 便已辯明,陛下令東宮出閣卻未備齊屬官,便是有此考慮。”

“此事已然議定,天官大人緣何再提?”

說着話,朱閣老躊躇了片刻,往內閣方向偏了偏,開始請求外援,道。

“俞詹事,朱某猶自記得,當時你在殿上也曾向朝廷保證,必竭盡全力輔佐太子,不令東宮有失,可是如此?”

俞士悅瞥了一眼朱鑑。

這個時候想起他來了?早幹嘛去了?

不過話雖如此,聽到朱鑑刻意改換的稱呼,俞士悅嘆了口氣,還是上前開口道。

“陛下,朝廷諸事繁雜,但正因如此,越發不可拖延久置,東宮出閣一事,早在年前廷議之時便以恩准,朝野上下如今皆翹首以盼太子出閣。”

“禮部,翰林院,欽天監等諸衙門也爲此事已做了諸多準備,雖難盡善盡美,但若長期擱置,則之前所做的準備,大半都要閒置浪費。”

“如此既令羣臣心思浮動,難以一心用事,也令朝廷徒增靡耗,實非良策,故臣以爲,至晚春獵之後,朝廷便當將此事提上日程。”

到了這個時候,俞士悅自然也能看出,天子似乎並不願意讓東宮過早出閣。

但是,凡事總有個限度,原本廷議的時候,羣臣的意思是年後朝廷開印,頭一樁大事就是讓東宮出閣。

當時天子也沒有反對,結果轉過年來,朝廷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整飭軍屯上頭,東宮的事反倒沒人提了。

可不提不代表不存在,這件事情越往後拖延,實際上,對於天子的聲名越不利,而且,也會越讓朝廷上下人心浮動。

如果說因爲剛剛開印,朝廷事忙,往後略微拖延一兩個月,還能說得過去,但是,若延遲個一年,那就屬實是過分了。

俞士悅知道,他這麼說可能會令天子不悅。

但是,自從上次經受了於少保的人生觀洗禮之後,俞次輔在朝堂之上的生存之道也漸漸受了影響。

所謂持正守身,堅定本心,雖然要兼顧個人仕途,但是,更要顧全朝局大義。

即便是從一個普通的朝廷大臣角度出發,東宮早日安定下來,對於國家也是大有好處的。

這既是天子在向天下踐諾,也是在昭示自己遵循禮法,大公無私的形象,令四海歸心,萬民膺服。

同時,也是爲了讓皇位傳承有序,朝局社稷奠安。

往遠了說,早日開始對東宮的教導培養,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證儲君的良好素質,在未來繼位之時,能夠實現政權的平穩過渡。

所以,這其實也是朝臣們希望太子早日出閣的原因,當初太上皇就是因爲出閣的時間不夠早,雖然早早的就確定了太子之位,但是,長達兩年多的時間,他都是在王振的教導之下,在內宮當中學習,以致於後來即便出閣之後,對於王振也多加信任寵愛,最終成了大禍。

到了如今,老大人們吸取教訓,自然是不肯再重蹈覆轍,要從最開始開蒙認字的時候起,就給太子最正確的引導,而不能令太子繼續置於深宮,受教於權宦。

所以,不管是爲天子考慮,爲社稷圖謀,還是作爲內閣次輔,太子府詹事,俞士悅都不會是其他的立場和態度。

儘管這樣,會讓朱鑑那個小人得意,但是,事已至此,俞次輔也只能先在心中暗暗記下。

當然,俞次輔沒有于謙那麼沒腦子,就如現在,在羣臣面前,在雖然看似是和朱鑑一起支持東宮早日出閣。

但是不要忘了,在剛剛這幫大臣沒來之前,俞次輔可是早早的就擺明了反對幼軍的態度。

所以很多時候,堅持原則和明哲保身,其實也不那麼衝突嘛!

果不其然,看到俞士悅是這個態度,一旁的于謙輕輕朝着他點了點頭,顯然十分贊同他的表態。

和有小心機的俞次輔不同的是,於少保向來是一個行動派,所以自然不會讓老友一個人承擔天子的的不悅。

因此,他俞士悅說完之後,于謙也緊跟着上前,道。

“陛下,次輔大人所言有理,東宮出閣之期,早定比晚定要好,不僅能安朝局民心,更能彰陛下恩義,遲遲拖延之下,朝堂必有諸般流言,妄議天家,有損陛下聖德。”

“且各衙門各項準備,靡耗甚衆,不宜久拖,故臣以爲,當於三月春獵後,爲東宮行出閣之禮,以定儲本,安天下!”

不得不說,于謙的態度一向乾淨利落,哪怕如今兵部正在推行整飭軍屯的大政,極需要天子的支持,於少保也沒有絲毫的遲疑。

所以說,每個人其實都在用自己去衡量別人。

于謙是實打實的坦蕩君子,在他的心中,一碼歸一碼,就像他不會因爲別的大臣在某件政務上給他使過絆子,就在其他的事情上找回來一樣。

他同樣覺得天子不會因爲他支持東宮出閣,就減少對整飭軍屯的支持力度,所以事實上,這纔是于謙每次直言不諱的緣由所在。

那麼,天子真的如他所想的這般嗎?

第二百零七章:抽絲剝繭第六百零五章:沾沾福氣第1000章 反客爲主第三百九十四章:大同軍報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第六百五十五章:該死的人第1227章 母子密謀第二百五十四章:互市第一百七十六章:文臣的變臉技能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戒急用忍第一百二十七章:內閣升格第六十六章:賭!第七十八章:逼宮(下)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七百九十二章:太上皇顯然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1216章 卑鄙手段第三百七十二章:金老大人感覺被孤立了第四百一十四章:權臣的自我覺醒第四百六十六章:于謙的金字招牌第六百六十九章:‘危險’的急先鋒第1260章 番外:東宮之爭(二)第三百五十五章:說好的不內鬥?第899章 任弘第七百三十一章:可憐的崽崽們第七百二十七章:胡老大人的摸魚術第四百六十五章:後遺症第912章 得不償失第六百二十二章:博弈拼的是耐心第七百零二章:引起懷疑第六百五十章:君子可欺之以方第一千零九十一章:你想怎樣?第六百七十七章:任你奸似鬼第七十九章:宮內敘話(上)第八百三十九章:私情與大義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1020章 劍指于謙第五百四十五章:增補閣臣第873章 出城第二百六十三章:暗流涌動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四百八十九章:避嫌?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六百九十五章:遊園第1232章 神神秘秘的太上皇第八百一十三章:脅迫第五百六十八章: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七章:南遷之議第948章 挽回形象第三百五十九章:衝動少年人第六百三十四章:敏銳的嗅覺第1018章 找理由第一百一十五章:邊將孫大勇第五百二十七章:國家國家,國在家前!第六百九十八章:內閣的飛來橫禍第六百八十七章:春獵第五百零四章:宣府城外第五百四十九章:意圖終現第972章 聖旨第九十三章:傷懷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一百五十三章:上皇召見第880章 天子越來越難對付了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疑點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七百八十五章:矛盾升級第五百四十八章:小丑竟是……第951章 謎語人重出江湖第八百三十三章:陛下永遠聖明第902章 陳尚書的手段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一千零八十六章:你有你的張良計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1228章 結案第1203章 長亭送別第五百六十七章:俞次輔被迫竊取了勝利果實第三百八十七章:張輗的挫敗第890章 大冤種沈尚書第二百七十三章:乾綱獨斷不容易第六百四十三章:勳貴的第二時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加一把火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三百五十章:羅通的把柄第三百七十二章:金老大人感覺被孤立了第三百四十五章:兩害相權,盡力而爲第五百二十九章:于謙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五章:告假第九十七章:消息送達第六百零四章:掙錢嘛,不寒磣第六百九十九章:啊,俸祿……第996章 你瘋了第七百三十八章:早朝之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打入內部第六百零六章:沒有懸念的人選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1275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七)
第二百零七章:抽絲剝繭第六百零五章:沾沾福氣第1000章 反客爲主第三百九十四章:大同軍報第五百二十八章:太后懿旨第六百五十五章:該死的人第1227章 母子密謀第二百五十四章:互市第一百七十六章:文臣的變臉技能第一千零六十六章:戒急用忍第一百二十七章:內閣升格第六十六章:賭!第七十八章:逼宮(下)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七百九十二章:太上皇顯然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1216章 卑鄙手段第三百七十二章:金老大人感覺被孤立了第四百一十四章:權臣的自我覺醒第四百六十六章:于謙的金字招牌第六百六十九章:‘危險’的急先鋒第1260章 番外:東宮之爭(二)第三百五十五章:說好的不內鬥?第899章 任弘第七百三十一章:可憐的崽崽們第七百二十七章:胡老大人的摸魚術第四百六十五章:後遺症第912章 得不償失第六百二十二章:博弈拼的是耐心第七百零二章:引起懷疑第六百五十章:君子可欺之以方第一千零九十一章:你想怎樣?第六百七十七章:任你奸似鬼第七十九章:宮內敘話(上)第八百三十九章:私情與大義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1020章 劍指于謙第五百四十五章:增補閣臣第873章 出城第二百六十三章:暗流涌動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五百七十三章:問第四百八十九章:避嫌?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六百九十五章:遊園第1232章 神神秘秘的太上皇第八百一十三章:脅迫第五百六十八章: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七章:南遷之議第948章 挽回形象第三百五十九章:衝動少年人第六百三十四章:敏銳的嗅覺第1018章 找理由第一百一十五章:邊將孫大勇第五百二十七章:國家國家,國在家前!第六百九十八章:內閣的飛來橫禍第六百八十七章:春獵第五百零四章:宣府城外第五百四十九章:意圖終現第972章 聖旨第九十三章:傷懷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一百五十三章:上皇召見第880章 天子越來越難對付了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疑點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七百八十五章:矛盾升級第五百四十八章:小丑竟是……第951章 謎語人重出江湖第八百三十三章:陛下永遠聖明第902章 陳尚書的手段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一千零八十六章:你有你的張良計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1228章 結案第1203章 長亭送別第五百六十七章:俞次輔被迫竊取了勝利果實第三百八十七章:張輗的挫敗第890章 大冤種沈尚書第二百七十三章:乾綱獨斷不容易第六百四十三章:勳貴的第二時代?第一千零六十九章:加一把火第三百五十二章:羅通的盤算第三百五十章:羅通的把柄第三百七十二章:金老大人感覺被孤立了第三百四十五章:兩害相權,盡力而爲第五百二十九章:于謙的決斷第一百二十五章:告假第九十七章:消息送達第六百零四章:掙錢嘛,不寒磣第六百九十九章:啊,俸祿……第996章 你瘋了第七百三十八章:早朝之前第一千零三十二章:打入內部第六百零六章:沒有懸念的人選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1275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