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一章:恩威並施

讓代藩去漳州府,其實是一個很冒險的事情。

如同朱徽煣剛剛所想的那樣,做出這個決定,朱祁玉是要承擔很大的壓力的。

他之所以挑選代王朱仕壥,一是因爲他自己有移封的意願,二是因爲,在整飭軍屯的過程當中,代王實實在在的出了很大的力。

這兩者是朱祁玉選擇他的原因,但是,更重要的一點卻是,代王本身足夠懦弱的性格,能夠讓以後的局面更好收拾一些。

有了互市的經驗在,可以看得出來,這種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必然會帶來巨大的利益。

這種利益,放在藩王身上,是非常危險的。

當然,海上不比邊境,就算是真的勢力發展起來,也很難威脅到朝廷,但是,即便是不對朝廷造成威脅,光是盤踞一方,成爲國中之國,便已經是不能接受的事了。

作爲一個皇帝,朱祁玉自然要對這一點保持足夠的警惕性,現如今,出於種種原因,朝廷不能出面,朱祁玉自己也不能出面推動此事,所以,需要藩王來做。

朱祁玉並不介意,在這個過程,代王因此而獲利,但是,至少要保證的一點是,在之後時機成熟,朝廷需要接管的時候,他不能成爲阻礙。

所以,這纔是打從剛剛開始,朱祁玉就一直在試探朱仕壥的原因所在,事關重大,他必須要確定,這位代王爺,到底是真的懦弱無能,還是故意展現出這樣的形象,以求安穩度日。

說白了,他只是需要一個藩王到漳州府坐鎮而已,至於到底是誰,那要看誰更符合他的要求。

就比如說,岷王這樣的,明顯就不合適,他的心思太靈巧了,雖然到達漳州府之後初期會很好用,但是,卻會有不可控的風險。

至於代王……

目前看來,是合適的,雖然話不好聽,但是朱祁玉必須實話實說,他這位王叔,就眼下看來,不僅膽小懦弱,而且還少智無謀,像是岷王剛剛,明顯就看得出來,他給了代王萬石俸祿,是在以利誘之,可代王自己卻沒看出來。

之前在文華殿的時候,爲了一個區區皇莊,周王,魯王等人再三不肯答應,就是怕引起朝廷忌憚。

可是,組建船隊這種同樣可能會犯忌諱的事,朱祁玉就這麼勸了幾句,代王就動心了。

由此可見,他的確是沒怎麼接觸過朝局政事,智謀一道,也並不精擅。

既是如此,也才更加令人放心……

看着底下代王猶猶豫豫的樣子,朱祁玉也就順水推舟,開口道。

“岷王叔祖此言,倒是有理,海上風波不定,又有倭寇不時出現,三五百人船隊出海,的確難有其效。”

“如此的話,朕倒還有一個別的法子,代王叔可以一試。”

聽前頭半句話,朱仕壥還以爲天子終於打消了派人出海的念頭,畢竟,拋開天子給他的賞賜不談,這位代王爺之所以不願意應下這個差事,更多的還是覺得沒有必要。

這朝廷多年都已經沒有派人出海過了,往前倒到永樂年間,鄭和下了那麼多次西洋,無非也就是帶回來了一些珍奇異寶,對於朝局社稷,沒有什麼實際意義。

現下天子又要遣人出海,爲的卻是滿足自己的好奇心,要查探一番這不知真假的輿圖是否可信,這着實是……

說句不好聽的,代王爺覺得,是在瞎折騰!

所幸的是,天子自己也知道,這是在瞎折騰,所以沒打算勞民傷財的再建一支鄭和一樣的船隊下海。

可不讓朝廷勞民傷財,這差事就壓到他的身上了,天可憐見的,他就是不想繼續待在大同而已,怎麼就這麼難呢……

擡頭看着天子‘溫和’的目光,代王很想說要不別折騰了,但是,到了最後,他還是沒那個膽子,只能乖乖的道。

“臣洗耳恭聽。”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

朱祁玉掃了一眼底下二人,半不在意的開口道。

“代王叔若自己覺得組建船隊沒有把握,或可從當地商賈富戶漁民當中擇有意願之人,命其出海,凡能完善輿圖者,視其情狀許以重金,自然會有大批人蜂擁而出,替王叔前去試水。”

這話說的隨意,但是,底下代王一聽,汗都快滴下來了,他顫巍巍的拱了拱手,道。

“陛下,臣萬萬不敢行此事啊!”

“太祖皇帝早有禁令,民間商賈不得下海,此乃祖制,臣萬不敢冒犯……”

一旁的岷王也是臉色大變,不過,相對於代王,他明顯更沉穩一些,並沒有直接否認,而是道。

“陛下,此事的確不甚妥當,還請陛下三思。”

大明的海禁政策由來已久,不過,倒不是全盤禁止,就像代王所說的,禁的事民間貿易,朝廷的船隻,還是可以正常下海的,不然的話,也不會有鄭和下西洋之事。

因此,剛剛朱祁玉雖然一直在提要派遣船隊出海,完善輿圖,但是,他們都只下意識的以爲,是朝廷派船隻出海,再不濟,哪怕是代王府的船隊,只要有皇帝的旨意,也無大礙。

但是,若是讓民間商船出海,則是徹徹底底的違背太祖禁令之舉,也怪不得代王有這麼大的反應。

不過,朱祁玉便是爲此而來,自然不可能就這麼輕易放棄,看着代王一臉驚懼的樣子,他不由皺了皺眉,自入殿以後,首次沉了臉色,怫然不悅道。

“王叔的意思,是朕在任意胡鬧,更易祖制嗎?”

啊這……

天子之威,非一般人能夠承受的,即便是常在朝堂的大臣,見到這樣的皇帝也要戰戰兢兢,何況是代王這個性格本就懦弱,且很少入朝的藩王。

之前的時候,皇帝無論如何,都是以親和態度示人,此刻生其氣來,頓時讓代王覺得周身的空氣都變得有些寒冷。

當下,他也顧不得自己什麼藩王的身份,立刻就跪了下來,道。

“陛下明鑑,臣萬不敢有此意。”

殿中沉寂下來,上首沒有絲毫的反應,但是,代王卻不敢擡頭去看,短短的一瞬間,卻讓他彷彿覺得過去了許久一樣。

待得天子的聲音再度響起時,已經恢復了平靜溫和。

“王叔這是做什麼,咱們不過家人閒話,您是長輩,何必行此大禮,快快平身。”

代王小心翼翼的站起身來,卻發現剛剛感覺到的那種讓人窒息的氣氛,已經消失不見,彷彿從來沒有出現過一樣。

恍忽之間,讓他以爲是錯覺,但是,看着旁邊岷王同樣低垂下來的手,又讓他清晰的認識到,剛剛不是錯覺。

君恩似海,君威如獄,果非虛言也!

緊接着,天子再度開口,態度誠懇,道。

“海禁乃是祖制,朕自然不會隨意更動,不然的話,朝廷文武只怕也不會答應。”

“只不過,太祖禁者,乃是海民私通諸國,擅自出海與外國互市,如今朕只是想要懸賞令海民爲朕勘探諸國,完善輿圖,此與海禁之政,並無相悖之處。”

“代王叔覺得呢?”

這……還能這麼說嗎?

朱仕壥一時有些發愣,不知道該作何反應。

民間常言,大明的海禁用一言以概括,片板不得下海。

但是實際上,這話說的太過絕對。

大明的海禁政策,主要來自於大明律的規定和太祖時期的幾條禁令。

首先是大明律,其中兵律有定,凡將牛、馬、軍需、鐵貨、銅錢、緞匹、綢絹、絲棉出外境貨賣及下海者,杖一百,若將人口,軍器出境及下海者,絞。

其次是太祖頒佈的禁令,洪武四年,曾有令,禁瀕海民不得私出海。

但是,這一條主要針對的是當初方國珍部歸附而來的軍隊,防止其僞裝海民私逃。

然後便是洪武十四年,禁瀕海民私通海外諸國,洪武二十七年,禁民間用番香、番貨,洪武三十年,再次申禁,民間不得擅出海互市。

這些就是海禁的基礎,在此之上,永樂,宣德年間,也曾出過禁令,但是,基本都是再次申明舊制。

與此同時,手段上有所變化,永樂二年太宗皇帝直接下令,禁民間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爲平頭船。

所以實際上,大明的海禁有三個特點。

其一就是禁民間不禁官方,否則的話,也不會有鄭和下西洋之舉。

其二就是禁互市不禁朝貢,外國的貢船到達大明,仍舊是允許上岸的。

其三就是禁遠航不禁漁獵,這一點在太宗皇帝的禁令上體現的尤爲明顯,平頭船最大的缺點,就是承受不了太大的風浪,不能進行遠洋航行,但是,民間下海進行漁獵,仍舊是可以的。

這些禁令,說白了其實就兩個核心,和太祖一貫的治國思想一脈相承,其一是重農抑商,若是漁獵生產,便無禁忌,可若是進行貿易,便當禁止,其二便是維護大明和海外諸國的外交關係,具體來說罷互市,建朝貢。

所以實際上,海禁政策,本身屬於配合國政的一部分,說是片板不得下海,的確誇張了些。

但是,如果不算那些漁民的話,對於民間來說,也的確算是如此了。

眼瞧着天子揣着明白裝湖塗,朱仕壥猶豫了一下,還是小心的開口道。

“陛下明鑑,我朝海禁,的確並無禁止探尋海圖之舉,但是,民間商賈多是奸猾之徒,往常海禁嚴時,尚有海民冒充使節,海盜,官員出海私販,若允其出海探尋海圖,這些人必定更加猖獗,堂而皇之的大行私販之舉,若是如此,則臣之過也。”

這話問出來,一旁的朱徽煣都一陣無語。

天子的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來,還問還問,這麼簡單的道理,天子能不清楚嗎?

還要你來提醒不成?

果不其然,下一刻,天子略帶平澹的聲音響起,道。

“朕給代王叔的差事,是想法子勘探諸國,完善輿圖,又不是掌一方民政,讓這些民間海民出海,也是爲此,代王叔只需選精擅水性,通曉航道之人,交給他們便是。”

“至於這些人是不是地底下販賣貨物,違背朝廷海禁,那自是地方官府之事,若真有人犯禁,地方官員自會依律查辦,王叔何必操心?”

口氣當中隱隱帶着的一絲不滿,讓朱仕壥更是臉色一變,立刻到。

“陛下明鑑,臣絕無干涉地方民政之意。”

馭人之道,在恩威並施,小小的敲了一下,朱祁玉也並沒有在這件事情上繼續糾纏,直接道。

“既是如此,各辦各的差事便是,該說的也都說了,王叔若是不願移封,朕也不強求,另選他人便是。”

言下之意,你代王不去,朱祁玉也會再找別人去,反正差事誰都能辦,只不過,你要是不去,移封之事,也就不要再想了,哦對了,還有增祿的事,自然也無從談起。

這一句話說出,朱仕壥的臉色頓時變得糾結無比。

見此狀況,一旁的朱徽煣看的着急,稍稍猶豫了一下,便上前道。

“代王,陛下所言甚是,移封之事畢竟干係重大,若無情由,貿然移封,豈不是徒令陛下受朝野非議?”

“而且,這萬國坤輿全圖繪製精良,你我蒙陛下恩信,得見此圖,此乃陛下信重,且不可辜負啊!”

看着對面朱徽煣拼命給他使眼色的樣子,朱仕壥頓時打了個激靈,因爲他突然意識到了一點,那就是,這萬國坤輿全圖,明顯是宮中秘藏,至少在此之前,必定從未示人。

天子如今拿出來給他們看,就是想要讓他們去勘探這輿圖是否爲真,而此事涉及海禁,一旦叫朝中知曉,必定會掀起軒然大波,事已至此,早就不是他代王答不答應的事了,而是他必須要答應。

他答應了,那麼他就是替天子做事,就算是以後朝臣彈劾他,天子也自然會護着,可是,要是他不答應,那萬一等他出宮之後,京城中出現什麼莫名其妙的消息,譬如天子爲了區區好奇心,想要讓海民出海,就單純是爲了一副不知真假的輿圖,置百姓性命於不顧。

那麼,由此引發的風波,會歸在誰的身上呢?

說白了,這輿圖只有他們見過,但凡是出了這樣的事,天子必定懷疑到他們的身上。

到時候,代藩可就不是移不了封的問題了……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試探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六百四十四章:衆望所歸的整飭軍屯第七十一章:一出好戲第一千零六十五章:所以別鬧了第七百六十七章:告狀小能手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三百九十九章:明天還來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一千一百零二章: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五章:忍痛割愛第四百一十六章:架子還是要拿一拿的第四百零五章:瞎添什麼亂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個菩薩第六十三章:何謂風骨第三百二十六章:于謙的地位第二百七十六章:何苦來哉第八百三十二章:鬧事與捱罵第1271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三)第八百二十九章:威懾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1181章 表裡如一太上皇第二百七十一章:你就別裝了第五百四十七章:我說某人不是龍套吧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八百六十二章:故弄玄虛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四百九十七章:不能委屈了太上皇第二十五章:死亡名單(下)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五百六十八章: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宴宗室第五百零五章:舒公公的真面目第六百八十六章:宿命論不可取第六百二十九章:試探與壓力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俞次輔的怒火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二百七十八章:別人不行第六百九十章:又是情節毫無推進的一章第一百三十九章:戰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暗子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六百四十一章:風向要變了第三百三十章:巧言善辯寧遠侯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一百三十六章:瓦剌來使第1147章 雪災第一百七十二章:勳戚的難題第一百七十七章:勳戚第一人第八百一十九章:什麼叫混子第八百零二章:這相似的場景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六百六十三章:長公主的無奈第五百九十三章:於大人學壞了!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七百九十九章:重新定義勉爲其難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第六百八十八章:翁婿第1164章 查?不查?第二百五十五章:下一劑猛藥第二百三十四章:大人物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一百七十章:白吵也要吵第1270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二)第一百九十五章:招誰惹誰了第四百九十章:懂的都懂第二百七十章:宗藩改革第一步第五十章:內閣第973章 你想做什麼?第四百四十七章: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六百七十五章:什麼叫各懷鬼胎第八百零一章:楊傑?楊傑!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七百五十七章:天天捱罵於少保第四百九十二章:乖孩子第1248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八百零八章:於少保的直覺第919章 陛辭第七百八十七章:意外但合理的真相第三十八章:于謙的質疑第1182章 陽謀第五百七十四章:南宮一日遊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930章 整頓科道第1257章 封賞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八百零四章:所謂忠言逆耳第二百六十二章:焦駙馬的憂慮第六百零九章:福娃娃第899章 任弘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1209章 最後一塊拼圖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宴宗室
第一千零七十五章:試探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六百四十四章:衆望所歸的整飭軍屯第七十一章:一出好戲第一千零六十五章:所以別鬧了第七百六十七章:告狀小能手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三百九十九章:明天還來第七百七十九章:上林苑監第一千一百零二章:大本堂第一百三十五章:忍痛割愛第四百一十六章:架子還是要拿一拿的第四百零五章:瞎添什麼亂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陛下真是個菩薩第六十三章:何謂風骨第三百二十六章:于謙的地位第二百七十六章:何苦來哉第八百三十二章:鬧事與捱罵第1271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三)第八百二十九章:威懾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1181章 表裡如一太上皇第二百七十一章:你就別裝了第五百四十七章:我說某人不是龍套吧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八百六十二章:故弄玄虛第二百六十九章:陳年真相第四百九十七章:不能委屈了太上皇第二十五章:死亡名單(下)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五百六十八章:眼看他起朱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宴宗室第五百零五章:舒公公的真面目第六百八十六章:宿命論不可取第六百二十九章:試探與壓力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俞次輔的怒火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二百七十八章:別人不行第六百九十章:又是情節毫無推進的一章第一百三十九章:戰損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暗子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六百四十一章:風向要變了第三百三十章:巧言善辯寧遠侯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一百三十六章:瓦剌來使第1147章 雪災第一百七十二章:勳戚的難題第一百七十七章:勳戚第一人第八百一十九章:什麼叫混子第八百零二章:這相似的場景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六百六十三章:長公主的無奈第五百九十三章:於大人學壞了!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七百九十九章:重新定義勉爲其難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第六百八十八章:翁婿第1164章 查?不查?第二百五十五章:下一劑猛藥第二百三十四章:大人物第一千零八十八章:襄王進宮第一百七十章:白吵也要吵第1270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二)第一百九十五章:招誰惹誰了第四百九十章:懂的都懂第二百七十章:宗藩改革第一步第五十章:內閣第973章 你想做什麼?第四百四十七章: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六百七十五章:什麼叫各懷鬼胎第八百零一章:楊傑?楊傑!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七百五十七章:天天捱罵於少保第四百九十二章:乖孩子第1248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八百零八章:於少保的直覺第919章 陛辭第七百八十七章:意外但合理的真相第三十八章:于謙的質疑第1182章 陽謀第五百七十四章:南宮一日遊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930章 整頓科道第1257章 封賞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八百零四章:所謂忠言逆耳第二百六十二章:焦駙馬的憂慮第六百零九章:福娃娃第899章 任弘第二百九十六章:朝議三事第1209章 最後一塊拼圖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宴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