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九章:隱患

這話說的有些難懂,小太子皺眉想了許久,也難明白,於是,他咬着下脣,雖然怯怯,但是還是道。

“皇叔父,侄臣不懂……”

說話時,朱見深有些垂頭喪氣,但是,相較於剛剛的驚懼害怕,這個時候他的情緒已經平復了許多。

見此狀況,朱祁玉直起身來,重新坐下,隨後方開口道。

“規矩禮法,約束人心,所有人都要守。”

“天下萬民要守,文武百官要守,你這個太子要守,朕這個皇帝,也要守!”

“朕問你,剛剛你之所以猶豫,是不是因爲,周氏是你生身之母,哪怕有一日你貴爲天子,可若闖宮奪物,亦是有失孝道之舉?”

朱見深點了點頭,仍然懵懵懂懂的。

不過,一旁的俞士悅卻已經察覺到了什麼,皇帝此舉,明顯是在教導太子。

但是……心中默默的嘆了口氣,俞士悅隱隱有些擔憂,這樣的方式,是否有些不妥,別的不說,今日的場景若是傳揚出去,朝中難免會有流言非議,或許陛下是好意,但是這麼做,可若被有心之人利用……

這邊俞士悅一陣發愁,另一邊朱祁玉卻沒空管他,看着面前有些不知所措的小太子,他開口道。

“你並沒有想錯,若你真的闖宮奪物,那麼,的確是不孝,可若你置之不理,那便是縱容後宮跋扈,孝道與法度,如何得兼?”

“答桉便在尊卑規矩上頭,朕方纔問你,若真的三宮並立,當以誰爲尊,便是此意。”

“你既知當以端靜皇后爲尊,那麼後宮諸事,自當由端靜皇后主理,你只需將事情情由稟明,交由端靜皇后處置,那麼自可保全孝道與法度。”

“但關鍵是,不可因偏私之心,而廢規矩法度!”

“帝王之心,切忌肆意,一者有偏私之意,便難爲天下垂範,你可記住了?”

這番道理,對於朱見深來說,明顯還是有些晦澀,但是小太子的優點就是聽話。

努力的把話記在心裡,點了點頭,道。

“侄臣記住了。”

見此狀況,朱祁玉的臉上浮起一絲笑容,掃了一眼在場的羣臣,然後目光方落在朱見深的身上,繼續道。

“至於廢立之事,近來京中諸多流言,東宮必定也有所聞,不過太子你只需謹記,如朕方纔所言,規矩法度所有人皆需遵守,儲君廢立,自有禮法約束,非一人之心可定,太子合禮法,則國本固矣,無人可以動搖,不合禮法,自當遵循禮法再立。”

“所以,你不必多思多想自己是否會被廢立,只需常懷恭謹之心,守體統法度便是。”

說罷之後,朱祁玉沒有再繼續多留,便離開了清寧宮,留下小太子一個人站在原地,眨巴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與此同時,東宮的其他屬官,神色卻是各不一樣,同樣不知道心中念頭如何……

這麼多人在場,消息肯定是瞞不住的,短短半天的時間,東宮中發生的事情,就傳到了朝堂上並且迅速發酵。

如俞士悅所料,數日之內,朝野上下,便出現了各種猜測與流言,有些人覺得,皇帝此舉,是爲京中近來因嫡子降生而產生的動搖儲位的流言的回擊,再次表達自己遵循禮法,並無更動儲位之意,而且,皇帝親臨清寧宮,教導太子治國之道,恰恰說明帝心穩固,對太子寵信仍舊。

但是,也有些人持相反的觀點,覺得皇帝此舉是在試探朝野上下,對於廢立之事的態度,否則的話,不會在嫡子降生之後,先是有種種恩賞之舉,隨後,又無端在清寧宮提起廢立之事,甚至於,他們提出了一個有力的觀點,那就是,雖然皇帝最後仍然表示不會動搖儲本,但是,說法上已經和最初冊立太子時大相徑庭。

要知道,雖然當初冊立太子的時候,皇帝僅僅只是在小範圍內做了承諾,但是畢竟有那麼多的大臣見證,所以朝野上下盡知,皇帝的原話說的很清楚,錯非太子無德,否則絕不輕言廢立。

可如今皇帝這次的表態,卻明顯和當初有所不同,所謂合禮法則立,不合禮法則廢,這中間的意思,可着實是十分耐人尋味。

前者的標準很清晰,看的就是太子的德行,可是後者就不一樣了,所謂禮法,本質上還是要人來解釋。

如今天家的關係一團亂麻,太子殿下雖是太上皇之子,但是承繼的事當今聖上法統,而如今皇帝有嫡子出生,而太子只是庶長子,這禮法到底合不合,可就有得爭了。

因此,一時之間,朝野上下,兩種截然相反的看法紛然而起,更有不少御史,直接上疏皇帝,勸諫皇帝不可動搖儲本。

至於面對着這樣的輿論風潮,皇帝的態度嘛……

“陛下口諭,儲君本天家事,朕至清寧宮,乃爲教導太子治國之道,然朝中卻有居心叵測之輩,臆測朕有動搖儲本之意,邀名買直,上疏犯上,此誠奸人也。”

“科道御史奏事之例,朕已有前旨,今仍有官員忤逆朕意,無端臆測,借風聞奏事之名,行沽名釣譽之事,非議天家,朕實難容之,着命錦衣衛將御史周文,邵安,黃瀚,給事中何遠,兵部員外郎王澄,太僕寺丞楊博等六人鎖拿下獄,詳加審訊。”

懷恩抱着拂塵,站在幾個內閣大臣的對面,一絲不苟的認真說着聖諭。

然則,這番話的內容,卻是讓在場的內閣大臣們個個都心驚不已,他們誰也沒有想到,天子竟然玩真的?

儘管上一次科道改革,已經有明旨降斥,非在執掌以內,諸司官員不得上明疏參奏宮中事務,但是,這一次畢竟是涉及到儲君,既是天家事,也是國家事,嚴格意義上來說,並不能算是干預天家事務,可是,誰能想到,天子的處置,來的如此雷霆之勢。

躊躇片刻,王翱開口問道。

“懷公公,這……已無轉圜之機了嗎?”

按理來說,這個時候,他們應該進宮去勸諫,但是,這件事情涉及東宮,而且,從天子口諭當中便可看出其堅定之意,所以,猶豫再三,他們也只能先從懷恩這裡探探口風。

而懷恩顯然也早預料到了會有此問,道。

“咱家來時,陛下已經宣了錦衣衛盧指揮使覲見,怕是此刻,已經到了宮中,諸位老大人,科道御史僭越參奏天家之事,已非首次,上次爲邊境之事,有人越權參奏,陛下已有嚴懲,如今舊事重演,陛下豈有不怒之理?”

“詔獄這一遭,這幾位怕是免不了的,幾位還是早些擬旨吧,否則陛下再生起氣來,怕是內閣也要受連累。”

這……

幾個內閣大臣相互對視了一眼,心中也明白,懷恩說的不無道理,無奈的嘆了口氣,只得照着聖諭擬了聖旨。

果不其然,沒過片刻,錦衣衛就有人來拿了旨意,隨後持旨意從刑科取了駕貼,浩浩蕩蕩的幾隊人分批出動,將聖旨當中提到的一應人等都捕入了詔獄。

此舉一出,不出意料的引起了整個京城的震動,要知道,自當今聖上登基以來,極其有限的幾次鎖拿朝廷大臣下詔獄,最終基本都是以人命作爲收尾,但是同時,這其實也能看出,天子對於詔獄的謹慎。

這些奏疏呈遞上去,朝中羣臣對於天子會降責有所預料,但是他們以爲最多,也就是早朝之時當廷訓斥,卻沒想到,竟然出動了錦衣衛!

一時之間,朝野上下輿論沸沸揚揚,不少朝臣憤而上書,勸諫天子不應如此苛責,沒幾天的工夫,各種奏疏,就堆滿了內閣。

不過,和之前不同的是,這一次,這幫大臣們都學聰明瞭,尤其是科道御史,上的奏疏外頭,全都以專門的鈐記封好,以密奏的形式呈上。

當然,嚴格意義上來說,和真正的密奏還有所區別,因爲這些奏疏還是會先送到內閣,然後在不清楚內容,只能看出上奏的名姓的情況下直接分票,由對應的大學士票擬之後直接送入宮中,並不像其他的奏疏一樣,先經通政司,然後經過閣臣相互商討票擬。

而這些奏疏,最終自然也都送入了乾清宮中。

看着又捧上來的一摞加蓋着鈐記的奏疏,朱祁玉簡單的翻了幾本,不由笑了起來。

“看來這朝中的大臣們,也不全是硬骨頭啊……”

這段時間,京城當中的各種流言輿論,他自然是清清楚楚的,尤其是將這幾個官員下詔獄的事情,不少官員甚至在早朝上參奏,看着沸沸揚揚的。

可是實際上,真正的情況如何,只有朱祁玉知道,這些日子以來,送到他這的密奏不少。

但是,真正像他們在朝堂上表現出來的那麼義憤填膺的,也就寥寥無幾而已。

大多數人,因爲沒人看得見密奏的內容,言辭之間都收斂了許多,能夠明顯的感覺出來,比諸明奏時的勸諫,他們謹慎的很,生怕自己賠了夫人又折兵,沒說什麼卻反惹怒了皇帝。

這些人當中,還有不少渾水摸魚的,趁着這股東風,以密奏的形式把奏疏遞了上來,可說的全是一些其他無關緊要的小事,明顯是不想壞了名聲,卻又想着明哲保身的。

而且,這個時候,朝局的詭譎,人心的爭鬥,實際上也就體現的更加明顯了。

除了上疏求情的人,這些奏疏當中,還混雜了不少落井下石的,有些人奉迎他這個皇帝,大罵這些人不奉聖旨,僭越權位,還有些人,則明顯是出於打擊政敵的目的,翻出了那幾個被關進詔獄的官員歷年曾犯下的過錯,甚至是之前在其他任上的一些桉件。

如此種種,不一而足,可謂將人心人性,體現的淋漓盡致。

看着看着,朱祁玉便皺起了眉頭,將奏疏放了下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

見此狀況,懷恩趕忙奉上一盞溫茶,勸道。

“皇爺不必動怒,如今京城中風波不定,底下官員奏事,難免言辭有所不當,若是有冒犯之處,您降旨斥責便是,切莫動怒傷了龍體……”

朱祁玉端起茶盞飲了一口,面上的憂色,卻並未散去,而是指了指眼前的幾份奏疏,示意懷恩也看一看。

如今成敬走了,懷恩雖然仍是秉筆太監,但是日常司禮監的事務,卻是由他兼管着,對於政事一道,倒是也有所瞭解,不過和成敬不同的是,懷恩日日都在乾清宮侍奉,除非奉旨,否則外頭的部議倒是不常去。

拿起那幾本奏疏,懷恩打眼一瞧,便明白了朱祁玉爲何臉色不悅,於是,便道。

“想來,這幾位大人,也是盡忠職守,只要所言不是誣告,奴婢覺得,您倒也沒必要生氣。”

朱祁玉嘆了口氣,又翻了幾本,然後從裡頭又抽出兩份,和前面幾份擺在一起,道。

“朕之前令羣臣密奏議事,本是爲了剎住邀名買直,沽名釣譽之風,如今這股風氣倒是剎住了,但是,相互攻訐之風,卻又隱現,這些彈劾到底是不是誣告,下去可以再查。”

“但是,這幾個人,在朝堂之上,風評一向不錯,這奏疏當中所列不法,也並非近日之時,可見他們早有察覺,但是,察覺已久卻不彈劾,如今彈劾了,又不明奏,可見是首尾不一之輩。”

“區區幾個人,倒是無礙大局,但是,朕擔心,長此以往,會使得攻訐之風盛行,如此一來,倒是違背朕的初衷了。”

見此狀況,懷恩愣了一愣,旋即低下了頭,道。

“奴婢愚鈍,也想不到好的法子,不能爲皇爺分憂,請皇爺責罰。”

朱祁玉瞥了他一眼,卻沒說話。

懷恩這一點,就是和成敬最大的不一樣,如果是成敬在,無論如何,也會說出自己的看法,哪怕沒有解決的法子,也會分析一番利弊,可以說,成敬在他面前,更像是一個大臣。

可是懷恩就不同,或許是因爲在幼時入宮的關係,所以,他一向謹守內侍的本分,凡是涉及到政事方面,基本上從不多言,即便是偶爾說兩句,也往往是替別人說情,像是這樣的大事,他不肯多說,是正常的。

這兩個人,可以說各有好處,不過,朱祁玉倒也沒有想着,真正跟懷恩商討什麼,這件事情如今只是有個苗頭,倒也不必着急,日後再看便是。

搖了搖頭,他將眼前的奏疏收起來,微微靠在後頭軟榻上,口氣卻變得平靜起來,道。

“火候差不多了,你去內閣傳旨吧……”

聞聽此言,懷恩神色一震,但是,很快他就反應過來,拱了拱手,匆匆退去。

而隨着他這一去,本就風起雲涌的朝堂上,變得越發的不平靜起來……

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1160章 老狐狸.第953章 葉盛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塵埃落定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來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四百五十八章:不算閒話的閒話第1249章 大巧不工第六百八十五章:如果他們角色互換第二百四十九章:幽怨的沈尚書第三百五十六章:各方雲動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1255章 太子宣詔第六百零一章:天子的任性第四百七十一章:窺一斑而知全豹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五百八十八章:冷霜冬雪落枝頭,迎風乘寒不垂首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八百一十八章:太后傳話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天子的權術觀第二百二十七章:攤牌第二百四十九章:幽怨的沈尚書第六百六十一章:儲君的職責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1239章 犯錯第三百四十五章:兩害相權,盡力而爲第二百三十一章:廷推閣臣(上)第三十四章:有人來勸第六百零四章:掙錢嘛,不寒磣第十章:中庸之道第二百七十九章:正旦大朝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第1166章 謎語人去死第1164章 查?不查?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三百三十二章:太后駕到第二百六十四章:契機第1258章 無題第十七章:回憶(下)第一百一十二章:塵埃落定第五百九十章:無奈但現實的邏輯第八百零八章:於少保的直覺第五百四十一章:母子再相見第三百二十三章:準了第994章 廷益,快回來吧……第九十六章:救人第六百四十六章:四臉震驚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八百三十五章:不就是吵架嘛~第1246章 危機第873章 出城第二十四章:死亡名單(上)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王翺的古怪舉動第三百三十二章:太后駕到第三百一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七十九章:你試一試第五百六十九章:等啊……等……第三章:入宮覲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火上澆油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要債第999章 父子相見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第1274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六)第六百一十四章:父與子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一百一十章:丟人玩意第219章 後宮典制第六百四十一章:風向要變了第四百九十八章:大勢在我第六百八十二章:保守與激進第一百零二章:彈劾奏疏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搶詞兒的老大人們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五十三章:風將起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火上澆油?第三百一十八章:去聽聽吧第七百三十章:閃開,我要開始水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皇莊的奧妙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七十三章:李總管的無奈第963章 壓力給到俞次輔第918章 重任在身第七百一十四章:他急了他急了第二百七十章:宗藩改革第一步第六百九十一章:小公爺想不通第七百零一章:你要是問我支持不支持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破財免災?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宴宗室第七百八十三章:還是得講理第一百三十一章:暗夜殺戮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四百八十九章:避嫌?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均影帝第874章 問農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步步緊逼
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1160章 老狐狸.第953章 葉盛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塵埃落定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來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四百五十八章:不算閒話的閒話第1249章 大巧不工第六百八十五章:如果他們角色互換第二百四十九章:幽怨的沈尚書第三百五十六章:各方雲動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1255章 太子宣詔第六百零一章:天子的任性第四百七十一章:窺一斑而知全豹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五百八十八章:冷霜冬雪落枝頭,迎風乘寒不垂首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八百一十八章:太后傳話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一千一百一十四章:天子的權術觀第二百二十七章:攤牌第二百四十九章:幽怨的沈尚書第六百六十一章:儲君的職責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979章 八面玲瓏岷王爺第1239章 犯錯第三百四十五章:兩害相權,盡力而爲第二百三十一章:廷推閣臣(上)第三十四章:有人來勸第六百零四章:掙錢嘛,不寒磣第十章:中庸之道第二百七十九章:正旦大朝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第1166章 謎語人去死第1164章 查?不查?第1191章 一錘定音第三百三十二章:太后駕到第二百六十四章:契機第1258章 無題第十七章:回憶(下)第一百一十二章:塵埃落定第五百九十章:無奈但現實的邏輯第八百零八章:於少保的直覺第五百四十一章:母子再相見第三百二十三章:準了第994章 廷益,快回來吧……第九十六章:救人第六百四十六章:四臉震驚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八百三十五章:不就是吵架嘛~第1246章 危機第873章 出城第二十四章:死亡名單(上)第一千零九十七章:王翺的古怪舉動第三百三十二章:太后駕到第三百一十四章 :落幕第五百七十九章:你試一試第五百六十九章:等啊……等……第三章:入宮覲見第一千零八十九章:火上澆油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要債第999章 父子相見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第1274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六)第六百一十四章:父與子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一百一十章:丟人玩意第219章 後宮典制第六百四十一章:風向要變了第四百九十八章:大勢在我第六百八十二章:保守與激進第一百零二章:彈劾奏疏第一百二十一章:被搶詞兒的老大人們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五十三章:風將起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火上澆油?第三百一十八章:去聽聽吧第七百三十章:閃開,我要開始水了第一千零四十三章:皇莊的奧妙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七十三章:李總管的無奈第963章 壓力給到俞次輔第918章 重任在身第七百一十四章:他急了他急了第二百七十章:宗藩改革第一步第六百九十一章:小公爺想不通第七百零一章:你要是問我支持不支持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破財免災?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宴宗室第七百八十三章:還是得講理第一百三十一章:暗夜殺戮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四百八十九章:避嫌?第八百一十一章:人均影帝第874章 問農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步步緊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