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塵埃落定

文華殿前的談話,到了最後,到底是不歡而散。

說白了,王翱這次,不僅是謀算了兵部尚書一職,順帶着,連內閣首輔的位置,都一併算計了。

按照當今陛下的行事作風來看,內閣在朝堂上的職位,是低於六部的,最明顯的一個標誌,就是官品的差別。

內閣諸臣,皆加六部尚書之銜,看似和六部平齊,但是,尚書銜外,還有太子三師三少之銜。

朝廷慣例,像是三公,三孤之銜,並不輕授,發展到如今,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也已成榮銜。

如今的朝堂之上,王文加少師,胡濙加少傅,于謙加少保,但是,這皆有緣由,王文是因他在遼東孤身出使,力轉戰局,爾後又在紫荊關一戰力壓任禮,奠定士氣,再加上他素受天子寵信,重重原因疊加,因而有此殊榮。

除他之外,胡濙和于謙二人,則是因爲擁立之功,和他們一樣在天子登基過程當中出力的李賢,也同樣得了國公的榮賞。

換句話說,這幾個人的三孤之銜,幾乎是不可複製的,所以,不可當做常例來看。

但是,太子三師和太子三少卻不一樣,前次太子殿下出閣讀書,天子幾乎給朝中份量重的大臣,都加了榮銜,當時,許多人都議論紛紛,不知其意。

可只要仔細觀察,便可看出其中端倪,如今的六部七卿,包含已經有了三孤之銜的胡濙,王文在內,身上都還有一個太子三師的加銜。

吏部,兵部,都察院加太子太師,禮部,戶部加太子太傅,刑部加太子太保,基本上就是按着六部的排序來的,唯一例外的是工部陳循,加太子太師,不過,他的情況特殊,是第一個由內閣轉遷尚書的大臣,而且此前還掛着翰林學士的職銜,調任工部尚書後,加銜自然有所不同,倒是不妨礙什麼。

與之相對的,則是內閣諸臣,雖然仍有六部尚書之銜,但是,卻僅加太子三少之銜,首輔王翱,次輔俞士悅爲太子少師,剩下的閣臣,皆是太子少傅或太子少保,就連如今真正主管東宮事務的俞士悅,和此前曾同樣立下大功,且在太子出閣一事中有所貢獻的朱鑑,也不例外。

由此可見,這絕非是偶然,而是天子有意爲之。

原本內閣並無定製,但是,加了尚書銜之後,加上票擬權在手,隱隱有和六部爭鋒的趨勢,可這一點,明顯是天子不願意看到的。

所以在此之上,藉着太子出閣的機會,重新對六部和內閣的關係做了調整,太子三少是正二品,六部尚書也是正二品,所以對於閣臣來說,這個加銜,並不能帶來官位品階上的提升。

可是,太子三師則不一樣,皆爲從一品,身加此銜,依照慣例,便可依照一品朝職視之,除了俸祿不同之外,朝堂上的站位,乃至是袍服都有所區別。

從一品也是一品,有資格着文官中最高級別的緋色仙鶴袍,可正二品卻只能着次一級的緋色錦雞袍,這便是不同。

雖然說,如今只是初現端倪,但是想要驗證這個猜測的真假,其實也很容易。

因爲接下來,王翱必會轉任兵部尚書,而內閣也會有新的閣臣入閣,只需要看看,天子在下旨的時候,會不會遵循這個規律加官,便可知分曉。

且自從內閣典制齊備以來,尚無尚書轉遷閣臣的先例,所以這次王翱如果能夠成功轉任兵部尚書,可算是升遷。

既是如此的話,那麼也就意味着,新的內閣首輔,絕不可能在六部尚書當中選任,如此一來,要麼是閣臣升任,要麼,就只能是六部的侍郎,各地的巡撫,提督大臣當中產生。

王翱便是後者的一個例子,自遼東提督軍務大臣,直接升任首輔大臣,但是,他的情況還不一樣,是因爲隨王文出使有功,所以才一同受賞,直升首輔。

其他的大臣,若想要越過閣臣這一步,直接任首輔,怕是不大可能,何況,如今剛剛廷推了幾個閣臣出來,雖然人選並未最終確定,但是,有資格入閣的大臣,基本上都被犁了一遍,這種時候,再簡拔大臣直升首輔,讓即將入閣的這些大臣怎麼想。

所以,最穩妥的辦法,就是從內閣當中來選,王翱走後,內閣便只剩兩個人,俞士悅情況特殊,短時間內,不可能升任首輔,所以,只能是張敏來繼任。

這個局,王翱算計的不可謂不多,更重要的是,這般佈置,俞士悅此前卻沒有看出任何端倪,若說沒有張敏的配合,恐怕是不可能的。

畢竟,俞士悅平日要兼顧東宮,事務繁忙,所以內閣很多時候,都是張敏在幫他盯着的,但是,他卻忽略了,朝局之上,只有永遠的利益,張敏雖然之前和他交好,可在這樣的事情上,也未必就不會成爲王翱的人。

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局勢已然明朗,俞士悅出宮之後,不久,懷恩就帶着旨意到了內閣。

“……上諭,命華蓋殿大學士王翱調任兵部尚書,加太子太師,文淵閣大學士張敏晉華蓋殿大學士,加太子少師,吏部尚書,仍入直文淵閣。”

“鴻臚寺卿羅綺,湖廣左布政使蕭晅,兵部左侍郎浙江參政孫原貞,命入直文淵閣,加太子少傅,羅綺加兵部尚書,任武英殿大學士,蕭晅加禮部尚書,任文華殿大學士,孫原貞加工部尚書,任文淵閣大學士,欽此……”

內閣公房外,懷恩面色肅然,將旨意傳下。

底下幾人的臉色卻各不相同,王翱自是眼角帶笑,張敏則是略顯意外,似乎有些不敢相信,首輔的位置,竟然真的落到了他的身上。

至於俞士悅,早知結果如此,神色倒是平澹的很。

只不過……

“孫原貞?”

在其他二人都還在欣喜的時候,俞士悅卻注意到了皇帝旨意當中的特殊之處。

要知道,廷推遞上去的七人名單當中,可沒有孫原貞,如此說來的話……

“陛下中旨,特簡孫大人入閣辦事。”

懷恩顯然預料到會有此問,並無太多猶豫,便直接回答道。

“明白了……”

俞士悅點了點頭,沒再說話。

按理來說,天子的這個旨意,是隱隱推翻了廷推的結果的,但是,一則內閣的體制特殊,再是加什麼太子三師,六部尚書銜,可畢竟本官只不過是個正五品的殿閣大學士,天子若想提拔誰,不過一句話的事而已。

二則,廷推雖然是最正規的銓選流程,但是說到底,最終的決定權還在天子手中,天子若對廷推不滿意,別說是簡拔不在名單上的官員入閣了,便是全盤將結果推翻,也是可以的。

事實上,這也是官場複雜的地方所在,有些事情,是典制,有些事情,是慣例,這二者看似相同,卻實則大有區別。

便如內閣,之所以被視爲依仗聖心榮寵而定權勢大小,便是因爲,依照典制,內閣只是正五品,但是按照慣例,卻例加二品之銜,典制如此,那麼即便是皇帝不滿意,也要照典制來,但是慣例卻不一樣,天子若不滿意,自然也可以不循例而爲。

拿這次廷推來說,如果有人拿孫原貞被選入內閣的流程來做文章,那麼,只能是說他並無功勞,卻貿然從三品官入內閣加二品銜,有超擢之嫌。

但是,幾乎不會有人這麼做,因爲這麼做最好的結果,就是孫原貞依舊入閣,但暫不加二品銜,而是以三品官的身份參贊機務,實質上仍舊阻攔不了他入閣,反而把天子給得罪了,怎麼看都是得不償失的事。

所以很多時候,朝廷各種看似複雜的設置,實際上卻都有其用意。

回到這個孫原貞身上,俞士悅對這個人倒是沒有太深的印象,只隱約記得,他是永樂十三年的進士,在地方上素有賢名,而且,他沒記錯的話,孫原貞如今在浙江的差事,應該是參贊軍務。

這麼一個人,天子突然將他調回京城,而且是中旨特簡入內閣,到底是何用意呢?

俞士悅如此想着,懷恩已然拱手告辭,就在俞士悅打算回公房的時候,他眼角餘光卻忽然瞥見,王翱的臉上莫名多了一絲愁色……

兵部尚書人選邸定,內閣首輔也隨之選定,再加上內閣的人選最終出爐,接連幾道旨意下發,着實是讓京城當中議論紛紛,數日下來,朝野上下都熱鬧的緊。

有些人在忙着攀關係,有些人在忙着尋故舊,總之,這一番調動帶來的,是長久以來中樞格局的變動,自這幾道旨意之後,朝中勢必要重新再形成一個新的形式。

在此契機之下,有些人是危機,有些人是機會,端看要如何把握了……

與此同時,隨着這幾道旨意下達,于謙的病假也總算是結束了,早朝之上,又出現了他的身影。

只不過,雖然上了朝,但是,于謙依舊是一副生人勿近,熟人也勿近的模樣,數日下來,在朝堂上一言不發,下朝之後,要麼是去戶部和沉翼合計皇莊的事,要麼,就是在兵部和王翱交接事務。

俞士悅一直想要找個機會,和于謙談談,但是,每次他剛一走近,于謙就找了由頭離開,一來二去的,他也就暫時熄了這心思。

但是,就在俞士悅覺得,于謙或許會一直躲着他的時候,這一日下衙,他剛回到府中,卻有下人來稟報,道。

“老爺,於少保在前廳等候……”

聞聽此言,俞士悅意外之餘,倒是也沒有耽擱,換了身衣裳,便直接到了前廳。

“……於少保大駕光臨,俞某有失遠迎,還望恕罪啊!”

進到廳中,于謙也迎了過來,還未等對方開口,俞士悅便笑呵呵的道。

話雖是客氣,但是其中帶着的揶揄之意,卻明顯的很。

聞聽此言,對面的于謙苦笑一聲,道。

“仕朝兄哪裡話,這段日子是我失禮了,今日該是我給仕朝兄致歉纔是。”

“哼……”

俞士悅哼了一聲,倒是也沒有太過計較,便和于謙二人雙雙落座。

時至今日,他大約也能看得出來,于謙是在避嫌。

雖然不知道,詔獄當中于謙到底經歷了什麼,但是,出獄之後,他不能繼續留在兵部,是板上釘釘的事。

俞士悅能看得出來的事,他相信于謙也能看得出來。

天子有意要打壓兵部,那麼在新的兵部尚書沒有選定之前,于謙自然要低調行事,畢竟,以他在兵部的影響力,無論做些什麼,都有可能會被別人過多解讀,唯一的辦法,就是告病在家,將這股風頭先躲過去。

只是,看明白歸看明白,讓俞士悅不滿的是,于謙避嫌也就罷了,但是也沒有必要,連他也拒之門外吧……

“兵部的事,你應該都知道了,你怎麼看?”

寒暄了幾句之後,俞士悅也就將那一絲不快拋到了腦後,他之所以一直想見於謙,其實說到底,也只是想要聽聽,他對於如今朝局的看法。

雖然說,從於謙閉門不出的舉動當中,已經可以窺見一斑,但是,到底不如當面談來的方便。

這個問題問出來,于謙倒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只是道。

“我怎麼看,仕朝兄難道不應該是最清楚的嗎?”

“當初,我託俞兄舉薦項文曜的時候,你我便談過此事,如今的狀況,已然是比當初我預想的,要好得多了。”

一言既出,俞士悅有些沉默。

是啊,他當然清楚,于謙早就有這個覺悟了。

當初爲了整飭軍屯,于謙接連提拔了好幾個郎中,又讓他幫忙,將項文曜送入兵部,因爲此事,朝中還掀起了一次激烈的爭吵,到了最後,天子親自出面擺平,又調了和于謙素無關係的李實以及王文的得力干將沉敬入兵部,才勉強平息了朝議。

但是,該來的始終是要來的,兵部作爲六部之一,不可能長久的被于謙所掌控,所以整飭軍屯一事結束之後,兵部被打壓是遲早的事,可即便如此,也來的太快了些。

嘆了口氣,俞士悅沉吟片刻,問道。

“我知道你是怎麼想的,但是,你就這般退去,洪常,叚寔,方杲他們幾個,怎麼辦呢?”

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第五百九十一章:人從哪來?第1197章 私下約見第三百零一章:請御審第1273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五)第879章 俞次輔你是十萬個爲什麼嗎?第1211章 羚羊掛角第一百七十九章:勳戚三脈第997章 朱儀的難處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種沈尚書第二百二十五章:王翱的手段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一百六十五章:一窮二白的戰後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五百六十五章:朕之過也第三百九十五章:格格不入的英國公府第三百一十二章:得寸進尺的宗室第1238章 謀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自首?第1014章 多管齊下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六百七十七章:任你奸似鬼第二百二十章:冬至大朝第一百二十二章:孫鏜第五百七十二章:治國之道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處第七百九十八章:有事他真上啊!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五十四章:廷推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坤輿萬國全圖第三百六十章:峰迴路轉第1222章 謎語人都該死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火上澆油?第四百三十八章:於少保怒斥羣臣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八十二章:金英的謀算第七百四十四章:老虎不發威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六十五章:又被坑了第六百零四章:掙錢嘛,不寒磣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一千零七十三章:自我認知要清晰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一百九十一章:廠公不好做第七百四十二章:首輔大人面前的考驗第三百七十五章:該做的還是要做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五百零一章:表裡如一於少保第996章 你瘋了第五百六十三章:投機客的左那個啥和右那個啥第四百五十五章:九邊之議第967章 父皇,是你錯了!第一百六十六章: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第七百三十八章:早朝之前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1008章 栽贓陷害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從不摸魚第1142章 朝堂對罵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四百六十三章:天命之主!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俞次輔的怒火第七百四十八章:聖上口諭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一百六十九章:被逼急了的戶部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當面告狀第三百一十章:老古板最壞事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九十八章:黎明之交第五百一十三章:祭奠死難官軍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要債第四百一十三章:出現了分歧第八十八章:巡邊大臣第六百四十章:體面不體面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第八百六十五章:同心協力第930章 整頓科道第三百九十二章:復仇第三百四十三章:心知肚明第1240章 于謙的去處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八章:亡國之君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六百五十九章:詔命第1148章 所謂開源第887章 舒良的嘴第935章 宋文毅第1233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925章 噁心~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七百八十一章:想必你們也看出來了第七百八十八章:跟天子打個商量第二百四十二章:胡濙的目的第二十八章:最新軍報
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第五百九十一章:人從哪來?第1197章 私下約見第三百零一章:請御審第1273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五)第879章 俞次輔你是十萬個爲什麼嗎?第1211章 羚羊掛角第一百七十九章:勳戚三脈第997章 朱儀的難處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七百八十章:大冤種沈尚書第二百二十五章:王翱的手段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一百六十五章:一窮二白的戰後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五百六十五章:朕之過也第三百九十五章:格格不入的英國公府第三百一十二章:得寸進尺的宗室第1238章 謀局.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自首?第1014章 多管齊下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六百七十七章:任你奸似鬼第二百二十章:冬至大朝第一百二十二章:孫鏜第五百七十二章:治國之道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處第七百九十八章:有事他真上啊!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五十四章:廷推第一千零四十八章:坤輿萬國全圖第三百六十章:峰迴路轉第1222章 謎語人都該死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火上澆油?第四百三十八章:於少保怒斥羣臣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八十二章:金英的謀算第七百四十四章:老虎不發威第七十六章:早定大計第六十五章:又被坑了第六百零四章:掙錢嘛,不寒磣第四百零一章:靈堂衝突第一千零七十三章:自我認知要清晰第1175章 什麼叫上眼藥第一百九十一章:廠公不好做第七百四十二章:首輔大人面前的考驗第三百七十五章:該做的還是要做第一百四十九章:抵達紫荊關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五百零一章:表裡如一於少保第996章 你瘋了第五百六十三章:投機客的左那個啥和右那個啥第四百五十五章:九邊之議第967章 父皇,是你錯了!第一百六十六章:吃瓜吃到自己身上第七百三十八章:早朝之前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1008章 栽贓陷害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從不摸魚第1142章 朝堂對罵第七百四十三章:老師不好當第四百六十三章:天命之主!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俞次輔的怒火第七百四十八章:聖上口諭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一百六十九章:被逼急了的戶部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當面告狀第三百一十章:老古板最壞事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九十八章:黎明之交第五百一十三章:祭奠死難官軍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要債第四百一十三章:出現了分歧第八十八章:巡邊大臣第六百四十章:體面不體面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第八百六十五章:同心協力第930章 整頓科道第三百九十二章:復仇第三百四十三章:心知肚明第1240章 于謙的去處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八章:亡國之君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六百五十九章:詔命第1148章 所謂開源第887章 舒良的嘴第935章 宋文毅第1233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925章 噁心~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七百八十一章:想必你們也看出來了第七百八十八章:跟天子打個商量第二百四十二章:胡濙的目的第二十八章:最新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