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處理政務

京城裡頭一片亂糟糟的,宮裡頭也並不安寧。

議事結束,朱祁鈺便出了宮,回到王府安歇去了。

但是金英卻隨着李永昌回了慈寧宮。

這一夜,到底發生了什麼,沒有人知道,但是據說,這一天內庫房的管事太監又是一夜沒睡……

翌日,朱祁鈺早早地便起了身。

有了前一世的經驗,此刻的他要鎮定得多。

數百年的興衰起落,教會他一個道理。

每逢大事有靜氣!

越是朝局艱險,危難叢生的時候,越要能夠保持鎮靜。

他能夠想象得到,昨夜各個掌事官回去之後,朝廷的各個衙門會掀起怎樣的一場巨震。

朝廷大敗的消息傳開之後,京城百姓又會如何的議論紛紛。

但是他也知道,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能慌。

對於文官集團的素質,他還是比較有信心的,安撫民情是他們的拿手戲。

至於他這個郕王爺……

該吃吃該喝喝,身體最重要!

用了早膳,喝了湯藥,朱祁鈺又按照太醫的吩咐,將八段錦練了一遍,纔在成敬的陪同下,啓程前往集義殿。

金英已經遣人來叫了三回了……

朱祁鈺自東華門入集義殿,金英已經在殿門口等着。

待得坐定下來,金英才苦笑一聲,道。

“王爺您倒是穩得住,今兒一大早上,順天府,兵部,戶部,刑部,六科十三道,一堆的奏章都遞了上來,還有幾位老大人,候在外頭等消息都快半個時辰了,您是真的一點都不慌啊……”

虧得他昨夜就睡了一個多時辰,就起身來集義殿候着。

生怕這位郕王爺“勤於政事”……

可結果人家一點都不着急,這天都大亮了,才施施然的過來。

朱祁鈺抿了口茶,撿起桌案上厚厚的一摞奏章翻了翻,不由得撇了撇嘴。

這幫文官,除了能辦事之外,嘴皮子倒也是真快。

這昨天晚上才把消息放出去,今兒一大早就來了這麼多奏章。

他簡單翻了一翻,除了兵部,戶部,刑部,還有順天府說了些正事兒,六科十三道基本上都是彈劾的奏章。

想了想,他拿起順天府的奏章,邊看便提起筆。

這份奏章,是順天府稟奏和五城兵馬司在昨夜產生衝突的。

因着昨夜消息一下子傳開,各種各樣伺機搗亂的人,紛紛涌了出來,什麼小偷小摸之類的不說,還有打砸搶劫的。

順天府和五城兵馬司一起出動,兩方人馬鬧了不少的摩擦。

朱祁鈺便看邊寫,半盞茶的工夫,就把奏章放到了處理過的那邊。

金英好奇,拿起這份奏章一瞧,差點驚掉了下巴。

這奏章裡頭,不僅清清楚楚的判明瞭雙方的權責界限,還寫上了日後出現問題的處理辦法,更有甚者,這位郕王爺還勾出了三處,順天府尹因爲寫的着急而出現的錯別字……

放下奏章,金英一臉的詫異。

這位郕王爺,真的以前沒怎麼接觸過政事嗎?

要知道,他作爲司禮監秉筆太監,平素處理的政事也不少。

這幫文臣,說話就喜歡引經據典,彎彎繞繞的。

尤其,這順天府尹又是個絮叨的人。

這份奏章他通篇看下來,也得小半盞茶的時間,若是再加上分辨事情的細節,思索解決辦法,沒有一炷香的時間,是絕對處理不下來的。

若是草草糊弄一番,兩邊各打一大板也就罷了。

可郕王批的這份奏章,卻分明是仔仔細細的看過之後才寫下的。

一時之間,金英看着朱祁鈺的目光,多了幾分欽佩……

只不過他不知道的是,今生的朱祁鈺,的確沒有怎麼接觸過政務,但是前世他當了七八年的皇帝,早就練出來了。

不得不說,這幫文臣的戰鬥力很強。

饒是以朱祁鈺的速度,也花了兩個多時辰,才處理完手頭的這些奏本。

這要是換了個新手過來,起碼得弄到天黑。

看了看手頭寥寥無幾被特意留下來的奏本,朱祁鈺伸了個懶腰,道。

“陳循和高谷兩位老大人今日來了嗎?”

金英還沉浸在小山一樣的奏章,能夠被這麼快就解決的震驚中。

聽到朱祁鈺的問話,連忙道:“回王爺,一大早就來了,在外頭文淵閣裡頭。”

朱祁鈺將身前的奏章一推,道:“這些奏章本王已經批過了,你一會將這些奏章送去通政司,各衙門的奏事,讓他們按本王的硃批下令,至於六科十三道的奏疏,一律留中不發。”

這是照例的事情,雖然對於六科十三道的奏疏留中,讓金英有些意外,不過他還是點頭應下。

緊接着,朱祁鈺繼續道。

“除此之外,以後若有奏章,命通政司先送內閣,票擬之後再送過來!”

不過這次,金英卻是愣了愣,猶豫了一下道:“全部嗎?”

朱祁鈺點頭,道:“除了特殊直奏的以外,都先送到內閣票擬之後,再送過來。”

如今是正統年間,內閣還沒有正式形成,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完全確立下來。

這個時候的內閣,還只是一個以備諮詢的差遣,叫入直文淵閣。

至於票擬製度,更沒有完全確定下來。

當初太祖皇帝廢宰相,撤中書省之後,大量的朝務壓到皇帝的身上。

太祖皇帝倒是受得了,可到了宣宗皇帝,就漸漸受不了了。

於是開始命司禮監參與政務,分擔壓力,同時也設立了內閣,參贊機務,不過重心還是放在司禮監身上,畢竟司禮監在內廷,隨時都能幫皇帝處理朝政。

直到宣宗皇帝駕崩,三楊輔政之時,內閣的地位才漸漸提高。

由於今上幼弱,朝政幾乎都是由三楊來處置,爲了讓皇帝同時能夠學習到政務。

三楊通常會在奏章上寫上大體情況和處理意見,到了皇帝這邊,只需要批准或者不準就可以了。

大大減輕了小皇帝的負擔,照準就行了!

但是這個時候,票擬還不是內閣的權柄,而是三楊作爲輔政大臣的權柄,朝野上下也壓根沒有把票擬當做內閣的分內之事。

直到後來,司禮監坐大,不斷有權宦閉塞聖聽,朝臣和天子都意識到,在外朝和內廷之間,需要一個調和內外的機構出現,內閣才真正被賦予了票擬的權柄,甚至到最後,因爲這個特殊的作用,逐漸力壓六部,成爲首揆閣老。

但是現在,內閣還遠遠沒有這種地位,三楊病逝之後,內閣更多地變回以備諮詢的地位,只能票擬一些瑣碎的小事,票擬製度幾乎被廢除。

這次京師突然遭逢大事,上稟上來的奏摺,基本上都是緊要之事,金英自然也是按着規矩,直接拿到了集義殿。

此刻聽到朱祁鈺說,要恢復票擬製度,金英不由得心中一震。

再三猶豫之下,金英還是道:“王爺三思,票擬之制,畢竟是三楊輔政之時的權宜之計,若是形成制度,恐會令文臣坐大……”

朱祁鈺挑眉,看了一眼金英。

他確實沒有想到,金英會說出這番話來。

應該說,金英說的一點都不錯,票擬和批紅,本身是皇權的範疇。

朝廷本就設有通政司,用來收納奏章,上傳下達,並不需要內閣來行使這個職責。

所以先送內閣,只能把票擬的權柄給出去。

如此一來,勢必會讓內閣坐大,使文臣的勢力進一步擴張。

這也是有明一代證實了的。

不管怎麼說,金英都是內臣,從皇權的角度出發,這一點其實是應該避免的。

臣權和皇權在大多時候是對立的,臣權越強,皇權便會衰弱。

站在皇帝的角度,大多時候,應該做的也是加強皇權。

但是……

這是沒有做過皇帝的人的想法。

朱祁鈺當了七年的皇帝,又看過大明數百年的興衰,他心裡清楚。

皇權和臣權,只有相對平衡的時候,纔是最佳的狀態。

他自然清楚,臣權過強,會欺壓皇權,但是他有自己的考慮。

一則,內閣的設立,是對大明有利的!

這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拋開臣權和皇權的關係不談,內閣實際上起到的作用,是調和內外,提高了政務處理的平均水平。

說到底,將朝廷所有的政務都寄託在君上一人的身上,是有風險的。

如果君上是明君,自然一切皆好,但是若是昏君或是能力不足,政務的運轉就會大受影響。

內閣的大臣,至少是經過千萬士子當中篩選出來的,處理朝政的基本能力是足夠的。

將朝政寄託於制度,而不是寄託於皇帝的個人素質。

這一點是對大明的穩定有利的!

除此之外,朱祁鈺認真反思了前世自己失敗的原因,除了重病和沒兒子之外。

還有一點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大政維繫於君上一身。

所以他只要一病,三日不曾視朝,政務就堆積如山,朝臣就人心惶惶。

真正是“國不可一日無君”……

他做皇帝的那幾年,勵精圖治是勵精圖治了,自己的身體也累垮了。

所以適當的分權,是必要的。

何況事實也證明了,內閣終究不是宰相。

即便是有了票擬之權,也是代行皇權,一個“代”字,便能死死地鎖住他們。

有明一代,即便是內閣勢大的時候,和皇權的鬥爭也難以取勝,倒是不必過於憂慮。

至於文臣勢大……

朱祁鈺也自有他的考慮。

故而他沒有多說,只笑了笑,道。

“金公公所慮有理,不過此時特殊時期,我等當同舟共濟,不必囿於權術,你自去辦便是!”

聞絃歌而知雅意,金英一聽,就知道朱祁鈺在敷衍他。

不過這個時候,朝廷倚重的就是文臣,後宮的太后娘娘插不上手,朱祁鈺這個郕王又不反對,他就算是心有擔憂,也阻止不了,只能拱手稱是。

這頭兩人說這話,外頭有兩個小內侍走進來,在成敬耳邊說了幾句,遞上了一份錦帛。

成敬聽完之後,臉色一陣變化,然後便讓兩個小內侍退下。

走到朱祁鈺的面前,成敬古怪地看了一眼金英,將手中的錦帛遞過來,然後低聲道。

“王爺,剛剛禮科來報,太后娘娘下了懿旨,冊立皇長子見深,爲皇太子,詔旨禮科已經副署,發去禮部了……”

第892章 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邪……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皇莊之弊第五百四十章:我,唯我爾!第八百三十八章:陳年舊事第六百一十六章:賜玉第914章 投名狀第六百零二章:仁者之心第六百三十三章:楊洪的兩封信第七十二章:哦,是嗎?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漢武故事第1254章 聖心莫測第五百六十二章:高風亮節李原德第二百零三章:不按套路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處第八百一十八章:太后傳話第三百二十七章:棄車保帥第二百四十章:楊善的邀請第七百九十七章:逃了?第五百一十五章:順利的有些不正常第七十七章:逼宮(上)第一百零一章:深刻領會精神第939章 楊傑的野心第二百九十三章:堂審第四十一章:處理政務第1255章 太子宣詔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議第三百章:胡攪蠻纏朱音埑第六百六十四章:朱小公爺的危機第1003章 確定不確定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堅力量第1012章 博弈無處不在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第五百零六章:強闖行宮舒公公第七百六十九章:別浪費了第三百六十五章:捅不破的窗戶紙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933章 施恩第八百零四章:所謂忠言逆耳第七百三十三章:背鍋俠蕭學士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六百四十二章:幹啥啥不行,內卷第一名第五百零四章:宣府城外第四百八十章:談判談的是耐心第1270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二)第一千零八十章:沈尚書發愁第七百五十九章:三個人一臺戲第一百三十八章:烽煙起第一千零七十章:兩道硃批第五百九十五章:沒骨氣的大冢宰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六百七十四章:終於是忽悠瘸了第二百二十七章:攤牌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四十一章:處理政務第二十章:陽謀(排行榜加更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想法萌芽第七百五十四章:雙簧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二百一十九章:一舉多得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皇莊之弊第七百零四章:天官大人蓄力中第899章 任弘第954章 磕頭賠罪第四百一十七章:張輗的把握第1145章 老將遲暮第五百三十一章:投石問路第908章 杜寧的抉擇第四百五十四章:認清自己第六百六十四章:朱小公爺的危機第一百九十章:舒良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駙馬得到了答案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三百六十章:峰迴路轉第957章 天子剋星第六百一十三章:幹一票大的第五百五十六章:于謙歸京第1016章 諸王怨氣第一千零九十二章:試探第二百八十七章:前倨後恭舒公公第二百五十章:談生意第五百一十五章:順利的有些不正常第五百一十九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1018章 找理由第七百六十八章:臉都不要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內閣情勢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歪個樓第1234章 波雲詭譎.第三百八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去處第三百八十二章:處理結果第1215章 闖宮第1245章 風起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第四百一十七章:張輗的把握
第892章 所謂朝無正臣,內有奸邪……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皇莊之弊第五百四十章:我,唯我爾!第八百三十八章:陳年舊事第六百一十六章:賜玉第914章 投名狀第六百零二章:仁者之心第六百三十三章:楊洪的兩封信第七十二章:哦,是嗎?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漢武故事第1254章 聖心莫測第五百六十二章:高風亮節李原德第二百零三章:不按套路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一千零四十七章:代王的去處第八百一十八章:太后傳話第三百二十七章:棄車保帥第二百四十章:楊善的邀請第七百九十七章:逃了?第五百一十五章:順利的有些不正常第七十七章:逼宮(上)第一百零一章:深刻領會精神第939章 楊傑的野心第二百九十三章:堂審第四十一章:處理政務第1255章 太子宣詔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議第三百章:胡攪蠻纏朱音埑第六百六十四章:朱小公爺的危機第1003章 確定不確定第一百九十三章:噁心人的彈劾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堅力量第1012章 博弈無處不在第八百五十六章:武興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第五百零六章:強闖行宮舒公公第七百六十九章:別浪費了第三百六十五章:捅不破的窗戶紙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933章 施恩第八百零四章:所謂忠言逆耳第七百三十三章:背鍋俠蕭學士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六百四十二章:幹啥啥不行,內卷第一名第五百零四章:宣府城外第四百八十章:談判談的是耐心第1270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二)第一千零八十章:沈尚書發愁第七百五十九章:三個人一臺戲第一百三十八章:烽煙起第一千零七十章:兩道硃批第五百九十五章:沒骨氣的大冢宰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六百七十四章:終於是忽悠瘸了第二百二十七章:攤牌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四十一章:處理政務第二十章:陽謀(排行榜加更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想法萌芽第七百五十四章:雙簧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二百一十九章:一舉多得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皇莊之弊第七百零四章:天官大人蓄力中第899章 任弘第954章 磕頭賠罪第四百一十七章:張輗的把握第1145章 老將遲暮第五百三十一章:投石問路第908章 杜寧的抉擇第四百五十四章:認清自己第六百六十四章:朱小公爺的危機第一百九十章:舒良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駙馬得到了答案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三百六十章:峰迴路轉第957章 天子剋星第六百一十三章:幹一票大的第五百五十六章:于謙歸京第1016章 諸王怨氣第一千零九十二章:試探第二百八十七章:前倨後恭舒公公第二百五十章:談生意第五百一十五章:順利的有些不正常第五百一十九章: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第1018章 找理由第七百六十八章:臉都不要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七章:內閣情勢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歪個樓第1234章 波雲詭譎.第三百八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去處第三百八十二章:處理結果第1215章 闖宮第1245章 風起第七百六十二章:也先瘋了?第四百一十七章:張輗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