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受國之垢

太廟是整個國家,最正式的祭祀之地,象徵着王朝正朔,不僅要供奉歷代先皇,還要供奉古之賢君。

甚至於,一些對國家的有功之臣,死後也能獲得配享太廟的殊榮。

相較之下,和太廟功能相似的奉先殿,就更傾向於,是皇家的家廟,僅僅只供奉歷代先帝。

此刻,奉先殿外,懷恩侍立在旁,臉色頗有些焦慮。

已經是第三日了。

事實上,自從大同傳來消息,將入城時的一干情況說明之後,成敬就隱約覺得,天子的心情頗爲沉重。

後來,天子密召舒良進宮,命他連夜趕往宣府。

隨即,外朝的老大人們,便接到了詔旨,天子哀痛土木官軍,輟朝三日,自下朝時起,天子便齋戒沐浴,入了奉天殿中。

每日焚香爲祭,素食清水,清心寡慾,一言不發。

這般三日下來,人都憔悴了許多,讓懷恩如何能不擔心。

夕陽西斜,浮雲暗升。

司禮監太監成敬急急走來,在奉先殿面前停住,道:“懷公公,宣府傳來消息,需得立刻稟報陛下。”

懷恩猶豫了一下,轉身悄悄從偏殿走了進去,道。

“皇爺,成公公來了,說是宣府有消息了。”

奉先殿中,檀香嫋嫋,朱祁鈺身着十二章玄色龍袍,靜坐在蒲團上。

聞聽此言,他緩緩睜開了眼睛。

檀香在此刻燃盡,一抹斜陽,自窗中透入,將殿中之人,鍍上一層淡淡的橘紅色。

“讓成敬進來。”

坐在蒲團上未動,朱祁鈺的聲音因數日未曾開口,而顯得略有些乾澀。

於是,懷恩悄悄退了出去,不多時,再度迴轉,身後便多了成敬。

應該說,這是成敬頭一次進到奉先殿中。

歷來,奉先殿只有皇族中人,和隨身侍奉,負責灑掃的太監,才能進入,且除了皇族之外,入內者皆不許擡頭四顧,以免對歷代先帝有所不敬。

成敬提着十二分小心,亦步亦趨的跟在懷恩後頭,心中卻不由升起一絲疑惑。

奉先殿是祭祖之地,要說,天子爲了悼念陣亡在土木的官軍將士,但是又怕祭太廟聲勢太大,所以選擇在奉先殿,還說的過去。

但是,處理這種政務之事,還在奉先殿,未免也……

心中雖有疑惑,腳步卻半點不停,剛剛瞧見天子的衣襬,成敬便下拜,道:“內臣成敬,給皇爺請安。”

沒有過多的寒暄和鋪墊,天子平淡的聲音,便在成敬耳邊響起。

“舒良怎麼說?”

成敬從袖中拿出一份公文,遞了上去,然後道。

”皇爺,有兩份消息同時傳來,一份是舒公公的,另一份,是於少保的。”

“兩份文書的內容相差不多,如您所料,拿到禮部新奉上的儀注之後,太上皇果然親自去了土木堡,祭奠死難官軍,而且,在土木堡當場,他還和楊侯發生了些許衝突,但是沒有出什麼大事,不過……”

“不過什麼?”

朱祁鈺下意識的問道,但是不用成敬回答,他便已經看到了舒良和于謙文書上一模一樣的原話。

“……請皇帝賢弟降旨,佈告天下,廢去朕之帝號,令朕歸於鳳陽祖陵,終身不出,以期贖罪,即日起,朕駐蹕宣府候詔,天子聖旨到日,朕即起行……”

將文書緩緩合上,朱祁鈺也終於從蒲團上起身,不過,他卻沒有第一時間詢問更加詳細的情況,而是拿出其中一份,擺到成敬面前忽問道。

“你剛剛說,這份文書,是于謙傳來的?”

“回皇爺,是於少保。”

成敬到底是長久在司禮監待着的人,雖然初時沒有意識到,但是被朱祁鈺這麼一問,立刻就明白了過來,話說到一半,口氣便是一變。

“皇爺,難道說,太上皇是想要……”

“朕的好哥哥,外戰不行,內鬥倒是在行!”

朱祁鈺冷笑一聲,將手中的文書重新展開,又看了一遍,方道。

“你從外間來,可聽說什麼消息了?”

成敬搖了搖頭,老老實實的道:“內臣接到消息,便立刻趕來送到皇爺手中,中途不曾注意其他。”

於是,朱祁鈺笑了笑,道:“無妨,怕是也快來了,懷恩,你且出去侯着吧。”

一頭霧水的懷恩,這才恭敬的應了一聲,然後退了出去。

他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是身在宮中,好奇心太旺盛,有時候是會害死人的,該問的問,不該問的不問。

這一點,懷恩一直做的很好。

於是,奉先殿中再度歸於沉寂。

朱祁鈺捏着手裡的文書,饒有興趣的看了一遍又一遍,成敬則是跪在地上,一言不發,頭也不擡。

直到盞茶之後,成敬忽聽得天子輕嘆一聲,隨後玉音垂問。

“成敬,此事,你怎麼看?”

相對於只是普通錦衣衛出身的袁彬,成敬久經風波,自然是更加老練,他並沒有任何的猶豫,而是直接道。

“回皇爺,內臣以爲,太上皇這是在裹挾朝議,威脅陛下!”

天子的口氣十分平靜:“何以見得?”

這一次,成敬略沉默了片刻,方道。

“自從太上皇自迤北起行之後,一路上都對朝廷派去的人,防備甚深,舒公公的文書當中也寫明瞭,那一日,他持着皇爺旨意,要拘捕劉永誠,杖責那些狂妄放肆的蒙古人,太上皇竭力維護。”

“其後,當舒公公將皇爺的話轉告太上皇,請他祭奠死難官軍時,太上皇也斷然拒絕,這些事情,都可以看出,太上皇始終對陛下存有敵意,心有防備。”

“後來,舒公公命禮部的官員,將最新的儀注呈上,便是逼迫太上皇不得不親臨祭奠,否則不僅丟了裡子,連面子也保不住。”

誠如杜寧等人所預想的一樣,舒良在宣府的所作所爲,無不是得了朱祁鈺的吩咐。

當然,某些細節,舒公公做了自我發揮,但是無傷大雅,最終的目的完成的非常出色。

事實上,如果舒良早命人把那份儀注送過去,朱祁鎮就會明白,其實他根本沒有選擇。

他之所以不願意祭奠死難官軍,最核心的原因,就是一旦親臨祭奠,那麼必然要給這些官軍一個說法,也就必須要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

一旦認下,接下來必然就是要下罪己詔。

這是讓朱祁鎮難以接受的,且不說在天下人面前承認自己的錯誤有多難,他如果真的下了罪己詔,那麼在之後的日子裡,就是穩穩的大把柄,畢竟,你自己都在天下人面前承認了。

所以,在舒良提起的時候,哪怕他知道是皇帝的意思,也想都不想都選擇了拒絕。

但是,禮部的儀注,爲他揭開了一個殘酷的事實。

那就是,這道罪己詔,他下也要下,不下也要下!

朝廷如今已經有了新的皇帝,所謂天位已定,再難更易,爲了避免有大政上的爭奪,致使朝廷陷入動盪之中,太上皇必須要避居南宮。

那麼問題就是,如果太上皇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憑什麼不讓他干預政務,要知道,單純從身份地位上講,太上皇是高於皇帝的。

所以,太上皇必須有錯!

這一點,和迎回太上皇一樣,都是朝野上下的共識。

正因如此,天子要大張旗鼓的迎復太上皇,要祭天地,祭太廟,羣臣都沒有過於強烈的反對。

打壓太上皇的權威,不僅是天子需要的,也是朝局穩定所需要的。

換句話說,這份罪己詔,他遲早都要下。

那麼,與其如此,還不如在土木堡,就順勢承認下來,還能搏一個感念將士死國的名聲。

這件事情,可謂是真正的陽謀。

即便他不去祭奠死難官軍,入了京城,到了奉天殿,這份罪己詔,一樣要下。

但是……

眼見成敬欲言又止的模樣,朱祁鈺嘆了口氣,道。

“你是不是想問,朕爲什麼不等太上皇回京,再將儀注給他?”

前頭說了,這次迎復的儀典繁雜無比,細節千頭萬緒,各處所需用到的文書,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朱祁鈺想,完全可以挑一點小毛病,打回去讓禮部重改,這樣一直拖着,只要確定不下來,就不會送到朱祁鎮的手裡。

等他真正到了京城,再知道這些,想要做什麼也沒有可能。

但是現在,藉着土木堡祭奠死難官軍的藉口,朱祁鎮佯裝愧疚悔恨,反過來將了一軍。

他在祭臺之上,當着所有文武大臣官軍將士的面,說出這些話來,一是爲了搏一個知錯悔悟的好名聲,二也是如成敬所說,裹挾朝議,威脅天子。

自古以來,聖人講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朱祁鎮擺出這樣的態度,又自降身段,用最決絕的態度,要回鳳陽祖陵自囚,就是要把事情做絕。

事實上,如果他說,歸於京師後,自禁於南宮悔過。

那麼,朝廷上說不定就順勢答應下來了。

但是,他張口就是要廢去帝位,自囚祖陵,這明顯就過了。

所謂過猶不及,畢竟是太上皇帝,身份高貴,已經將認錯的態度擺的如此之低,還對他咄咄逼人,就顯得過於不近人情。

而且,從程序上來說,廢帝之事,極容易牽扯到篡位謀逆,對於朝臣來說,能不碰就不碰。

所以,朝臣們不可能同意這件事情的。

朱祁鎮故意當着所有人的面這麼說,就是爲了讓消息儘快散播開來。

宣府距離京師並不算遠,快馬疾馳,要不了一日的光景,便能夠到達,那麼多人聽着,消息根本就不可能封鎖的住。

只怕此刻,朱祁鈺接到消息的同時,朝中的諸大臣,也該接到消息了。

不出意外的話,此刻懷恩應該已經見到,從宮外趕來的諸大臣了……

此處沒有旁人,成敬猶豫了片刻,也就大着膽子點了點頭。

按理來說,他不該質疑天子的決斷。

但是,疑惑就是疑惑,對於成敬來說,無論疑惑還是認同,他都會毫不遲疑的執行,但是,他的疑惑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司禮監掌印太監,不是一個只會執行命令,完全不會思考的人,能夠勝任的了的。

事實上,在成敬看來,將罪己詔落到實處,纔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至於大同城外,太上皇和迎復的大臣發生的衝突,他是否要用蒙古護衛,都是小節。

甚至於,這種事情發生的越多,羣臣越是會對太上皇離心,對於天子來說,反倒是好事。

完全沒有必要,現在就把最終的儀注和草詔給亮出來,縱然是逼迫太上皇去了土木堡祭奠。

但是同時,也讓天子陷入了被動之中,甚至於,從客觀上來說,還替太上皇挽回了一些聲名。

對於成敬的這個疑問,朱祁鈺沒有說話,指了指自己的心口,道。

“朕心難安!民心難安!”

土木堡之變,最無辜的人,便是那二十萬白白犧牲的將士們。

朱祁鈺當然能夠冷靜的衡量利益得失,但是,有些事情,並不能僅僅看利益。

雖然常言道帝王無情,但正如道家所講,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帝王的無情,並不是冷漠自私的只爲自己考慮,該是胸懷大愛,澤被萬民,爲政以德,以本仁育萬物,以本義正萬民。

二十萬戰死的官軍將士,如果不能絲毫觸動朱祁鈺這個天子的心絃,那麼,他和朱祁鎮有何區別?

所以,那二十萬將士,需要這一祭!

這不僅是朱祁鎮虧欠他們的,更是大明虧欠他們的,朱祁鈺接下了這個皇位,成爲了大明的君王,也就接下了這份因果。

爲了了結這份因果,不僅他要逼朱祁鎮去祭,他自己也要祭奠,所以這三日,他素食玄衣,焚香靜坐,虔心以慰二十萬英魂往生。

這一切所爲者,但求己身心安!

土木之役,儘管國庫捉襟見肘,但是,朱祁鈺依然堅持厚賜所有戰死的官軍,該襲傳職位的一律襲傳,立過功的一律晉封,該有的賞賜,該有的榮耀,他都給了。

所剩的,便只有大明欠他們的一句道歉,這句話,必須要朱祁鎮來說!

這一祭,因果了結,土木之役,纔算是真正圓滿。

至於第二點……

還是那句話,天子當胸懷博大。

放任朱祁鎮一路丟人現眼,變着法的逃避錯誤,固然,會讓他的形象進一步被敗壞。

但,敗壞的僅僅是他的形象嗎?

不,真正失去的,是萬民百姓,對於朱家的信任,對於朝廷的信任。

對於萬民來說,高高在上的政治,尊貴的太上皇,乾綱獨斷的陛下,距離他們都太過遙遠。

他們看到的,是朝廷出兵二十萬,全軍覆沒,但是卻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哪怕是認一句錯,給個說法。

百姓們是很容易滿足的,他們期待公理,期待青天,期待聖明天子,他們所需要的,僅僅只是一個道歉。

土木一祭,挽回的不僅僅是朱祁鎮的形象,更是大明朝廷的形象。

所以,哪怕這會使朱祁鈺自己陷入些許被動,又有何妨呢?

受國之垢,是謂社稷主,受國不祥,是爲天下王!

雖然天子所言,只有短短的八個字,但是,成敬何嘗會聽不懂?

這八個字,重逾千鈞,讓成敬心中百感交集。

深深的叩首在地,成敬的聲音從內而外透着一股崇敬,道。

“聖德之君,無過陛下!內臣,爲天下賀!爲萬民賀!”

朱祁鈺沒有說話,將兩份文書,擺在檀香燃盡的香爐前,對着歷代祖宗的牌位,俯身三拜,然後轉身,邁出了奉先殿。

外頭,懷恩已經匆匆趕回,在門口不斷的張望着。

“皇爺,六部,內閣,都察院,還有範都督,任侯,焦駙馬等一干人等,皆在外求見,除此之外,宮外也多了不少的官員和各家的僕役,都守在外頭,等候消息……”

見天子邁步出來,懷恩立刻急急的稟報,他出去的時候,其實已經有所準備,但是也沒想到,場面會這麼大。

然而,天子只擡了擡手,臉上的平靜和自信,便頓時讓懷恩有些驚慌的心緒安定下來。

“召!”

第二百零四章:奇怪的旨意第九十七章:消息送達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四百七十五章:軟硬兼施第二百五十一章:天子謀私?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1220章 出乎意料第1194章 離京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三百九十五章:格格不入的英國公府第四百七十九章:小王文的戰鬥力第八百三十八章:陳年舊事第四百九十八章:大勢在我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六百九十五章:遊園第1197章 私下約見第一百六十四章:跌宕起伏的人生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957章 天子剋星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946章 我不贊成第一百零九章:九門通行證第一百四十六章:猜的?第1159章 質詢第二十一章:詳細軍報(上)第941章 被騙了……第七百二十四章:一波未平第1273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五)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大局爲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舊事新說第三百章:胡攪蠻纏朱音埑第三百六十三章:魚和熊掌,朕必兼得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974章 ‘殘暴’的也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入詔獄第八百五十五章:買賣不應該有虧有賺嗎?第七百四十六章:一人做事兩人當第三十九章:敢!第三百七十三章:人在屋檐下第四百三十二章:上殿親審第一千零八十章:沈尚書發愁第917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零一章:表裡如一於少保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1239章 犯錯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代王進京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第四百五十一章:底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俞次輔的怒火第二百一十章:圖窮匕見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第一百一十五章:邊將孫大勇第五十四章:廷推第一千零八十三章:皇帝小兒不講武德第一千零一百章:帝心如淵第七百四十九章:覲見第十六章:回憶(上)第六百八十一章:邊境異動第一百五十九章:攻陽和第1206章 靜觀其變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四百七十八章:太上皇您多少有點不知好歹了……第1233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七百四十八章:聖上口諭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見上皇第七百三十章:閃開,我要開始水了第一百一十九章:兩條路第一百九十二章:摩拳擦掌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你說你的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東一榔頭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後續風波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舊事新說第五十三章:風將起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五十四章:廷推第四百九十三章:旁若無人第四百四十九章:垂死掙扎第934章 清流的未來第七百三十八章:早朝之前第1200章 議定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一百三十三章:你猜他傻不傻第972章 聖旨第七百零九章:鐵骨錚錚朱小公爺第六百二十六章:任侯爺的志得意滿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七百三十七章:勞動節一起看海第966章 不是錯第六百八十一章:邊境異動第九十一章:智商在線第九章:議立太子第四百零七章:冒雨而來於少保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宴宗室
第二百零四章:奇怪的旨意第九十七章:消息送達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四百七十五章:軟硬兼施第二百五十一章:天子謀私?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1220章 出乎意料第1194章 離京第八百四十一章:什麼,任侯竟然還沒死?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三百九十五章:格格不入的英國公府第四百七十九章:小王文的戰鬥力第八百三十八章:陳年舊事第四百九十八章:大勢在我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動盪之因第六百九十五章:遊園第1197章 私下約見第一百六十四章:跌宕起伏的人生第1242章 漩渦暗起第957章 天子剋星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946章 我不贊成第一百零九章:九門通行證第一百四十六章:猜的?第1159章 質詢第二十一章:詳細軍報(上)第941章 被騙了……第七百二十四章:一波未平第1273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五)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第一千零七十六章:大局爲重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舊事新說第三百章:胡攪蠻纏朱音埑第三百六十三章:魚和熊掌,朕必兼得之!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內閣分歧第974章 ‘殘暴’的也先第一千一百零五章:入詔獄第八百五十五章:買賣不應該有虧有賺嗎?第七百四十六章:一人做事兩人當第三十九章:敢!第三百七十三章:人在屋檐下第四百三十二章:上殿親審第一千零八十章:沈尚書發愁第917章 時不我待第五百零一章:表裡如一於少保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1239章 犯錯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代王進京第六百四十五章:天子有召第四百五十一章:底牌第一千零二十二章:俞次輔的怒火第二百一十章:圖窮匕見第八百二十三章:可太不容易了第七百五十一章:圓滿結束……了嗎?第一百一十五章:邊將孫大勇第五十四章:廷推第一千零八十三章:皇帝小兒不講武德第一千零一百章:帝心如淵第七百四十九章:覲見第十六章:回憶(上)第六百八十一章:邊境異動第一百五十九章:攻陽和第1206章 靜觀其變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七百五十二章:代王世子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四百七十八章:太上皇您多少有點不知好歹了……第1233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七百四十八章:聖上口諭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見上皇第七百三十章:閃開,我要開始水了第一百一十九章:兩條路第一百九十二章:摩拳擦掌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你說你的第一千一百零九章:東一榔頭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後續風波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舊事新說第五十三章:風將起第六百五十二章:查第五十四章:廷推第四百九十三章:旁若無人第四百四十九章:垂死掙扎第934章 清流的未來第七百三十八章:早朝之前第1200章 議定第981章 皇店皇莊第一百三十三章:你猜他傻不傻第972章 聖旨第七百零九章:鐵骨錚錚朱小公爺第六百二十六章:任侯爺的志得意滿第六百九十七章:道不同,不相爲謀!第七百三十七章:勞動節一起看海第966章 不是錯第六百八十一章:邊境異動第九十一章:智商在線第九章:議立太子第四百零七章:冒雨而來於少保第二百八十一章:大宴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