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六章:一人做事兩人當

應該說,胡濙這個官場老手,還是很快的摸準了朱祁玉想要打壓宗室的心意。

畢竟,對於朱祁玉來說,他是見過在王朝後期,宗室的龐大數量給朝廷帶來的沉重負擔的。

所以,削減宗室的待遇,進一步管控宗室對地方的影響,是勢在必行的事。

的確,初初聽來胡濙的法子,朱祁玉倒是心動了片刻。

但是,冷靜的想了想,他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

人不能當獨夫!

當初建文皇帝,就是因爲太過苛待宗室,煎迫藩王,才丟了皇位,雖然說今時不同往日,但是,即便是要削藩,也要徐徐圖之,不能太過急躁。

再說了,如今的宗室親王,大多都是他的長輩,將他們逼急了,鬧到鳳陽哭陵去,丟的是天家顏面和朝廷權威。

宗室的問題當然是要解決的,但是,不能走過去的老路,而且,要徐徐圖之,一味的收緊對宗室的束縛,只不過是治標不治本的法子而已。

說白了,不能只是打壓他們的待遇,而要慢慢的改善整個宗室的生存狀態,這也是他當時推行宗學的最大原因。

儘管現在時間還短,沒有什麼大的效果,但是,對於日漸龐大的宗室體系來說,讓他們有脫離朝廷供養生存下去的能力,纔是根治宗室問題的辦法。

不過這個問題要解決,必然會面臨重重的阻力,這種阻力不僅來自於諸王和普通宗室,也同時來自於朝野上下,乃至是禮法祖制,如果要動,就要準備萬全。

尤其是在現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整飭軍屯在即,邊境已然有動盪之危,如果再激起諸王逆反,兩頭起火,只會是自尋死路。

所以,對於宗室,現階段還是以安撫爲主。

不過……

看了一眼底下的胡濙,又掃了掃桉上的一堆彈劾奏疏,朱祁玉又是一陣頭疼。

這件事情,處置起來的確麻煩,所謂清官難斷家務事,何況涉及的都是宗室,而且都是皇家長輩。

實話實說,胡濙說的法子,其實說白了就是和稀泥,既然兩邊誰也奈何不了誰,而且掰扯不清楚對錯,索性就全都攆回封地,兩邊老死不相見,自然就什麼事都沒有了。

這也是在處理宗室之間矛盾的時候,最常見的辦法。

但是,目前來看,朱祁玉顯然是不想讓鎮南王出京的,要知道,他當初讓岷王留京,除了看重老岷王的輩分,更重要的,就是看中了鎮南王的這份八面玲瓏和機變,不然的話,他也不會讓範廣的女兒和朱音埑結親。

要是這個時候鎮南王走了,朱音埑也沒有理由繼續留在京師,那麼之前的一番佈置,也就沒有什麼意義了。

這般想着,朱祁玉嘆了口氣,心中下了決斷。

實在不行,也就只能他真的下場拉偏架了。

作爲手執大圭的天子,朱祁玉既是君上,亦是朱家的當家人,由他來裁斷這樁事情,是最合適的。

還是那句話,這種“家務事”,本來就掰扯不清楚,怎麼懲處,更是要具體情況具體處理。

朱祁玉要是鐵了心的要縱容鎮南王,襄王也只能幹看着,畢竟,天子往常寬縱宗室的時候多了去了。

真要是鬧大了起來,以後事事天子都不講“親親之情”,只講“律令例法”,那其他的宗室們不得罵死他。

不過,就在朱祁玉打算開口的時候,一旁的懷恩卻上前兩步,低聲道。

“皇爺,剛剛得了稟報,鎮南王攜世子在外求見!”

這倒是沒有什麼意外的,出了這麼大的事情,鎮南王只要有點眼力價,起碼也得先進宮來請罪。

把到了嘴邊的話嚥了回去,朱祁玉擺了擺手,道。

“宣進來吧!”

雖然說,朱祁玉已經準備好替鎮南王收拾這個爛攤子了,但是,也總要先聽聽他自己怎麼說。

何況,對於自己這位叔祖,朱祁玉一向是十分高看的,或許,他自己能有什麼脫身的法子,也說不定呢?

然而,讓他感到意外的是,一向聽話的懷恩,這一次卻沒有領了吩咐出去叫人,而是站在原地,臉上一副爲難之色,明顯有話想說,但是,卻又不敢說的樣子。

見此狀況,朱祁玉不由眉頭一皺,問道。

“怎麼了?”

眼瞧着天子不悅,懷恩也立刻跪了下來,道。

“皇爺恕罪,鎮南王和世子並未在宮外侯旨,而是直接跪在了宮門之外,說是自己宗室互毆,膽大妄爲,既已鑄成大錯,身犯大罪,無顏面見陛下,願自去王爵,攜世子往鳳陽高牆圈禁,以贖其罪。”

“什麼?”

這話並沒有刻意壓低聲音,所以,就連一旁的胡濙也聽得清清楚楚,一時之間,就連久經宦海的胡老大人,也忍不住露出一絲驚訝之色。

朱祁玉更是頓時皺了眉頭,神色也沉了下來,道。

“胡鬧!”

說着話,朱祁玉忍不住從御座上站了起來,但是很快又坐了下去,想了想,繼續道。

“大宗伯,鎮南王此舉實在狂悖,懷恩既然召他不來,便勞你去走一遭,將他二人給朕帶進來!”

胡濙看着天子黑沉沉的臉色,眨了眨眼睛,先是一愣,隨後躊躇片刻,到底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拱手道。

“老臣領旨。”

於是,懷恩走下御階,引着胡濙往宮外去,待得他們二人的身影離開了殿中,朱祁玉原本略帶怒意的神色,忽然便平靜下來,擡頭望着宮外的方向,臉上不僅沒有絲毫的生氣,反而莫名的露出一絲玩味的笑容。

“鎮南王……”

…………

宮門之外,烈日當空。

在朝臣們日常上朝等候的廣場上,此刻遠遠的圍了一圈的人,穿着各色的官袍,從三品的緋袍大員,到七品的青袍御史,越聚越多。

廣場中間靠近宮門的位置,鎮南王朱徽煣和世子朱音埑二人,穿着厚重的朝服,未着喪服,只在臂上綁了一圈白布,端端正正的跪在宮門外。

他二人的這番作爲,惹得守衛宮門的一干禁衛都叫苦不迭,身子不由自主的往宮門兩邊靠。

要知道,眼前的這位可是堂堂的郡王,滿朝上下,除了天子之外,誰敢受他的跪拜?

宮門外的人越聚越多,不僅是官員,京城當中各家勳貴府邸遣來打探消息的小廝,觀政的新科進士,都紛紛趕了過來,聚在遠處低聲的議論着。

不多時,左順門當中,急匆匆走出一隊人,爲首者緋袍白髮,正是禮部尚書胡濙。

胡大宗伯跟着懷恩走出宮門,一擡眼便瞧見遠處烏烏泱泱的一羣人,朝遠處一瞧,甚至還見到了幾個熟悉的身影,正在朝這邊走,頓時臉上便浮起一絲苦笑。

在場中掃了一眼,很快便找到了頗爲顯眼的鎮南王父子,跨步朝場中走去,來到二人的身側站定,胡濙拱了拱手,苦口婆心道。

“王爺,您這是做什麼?”

“岷王府外的事,陛下尚未責罰於您,再說了,當時的事情,老夫也都瞧見了,自會盡力替您在陛下面前轉圜,您這,唉,又是何必呢?”

“如今陛下已然震怒,命老夫親自來宣您進宮覲見,快快起身,隨老夫入宮吧。”

如今日子已然和暖,又正是中午時分,裹着厚重的朝服,胖胖的鎮南王額頭上已經隱隱滲出細密的汗珠。

但是,面對胡濙的規勸,這位胖胖的王爺,卻沒有任何特別的反應,仍舊紋絲不動的跪在地上,道。

“大宗伯親自前來,本王失禮了,不過,岷王府外的事,的確是本王衝動,動手毆打藩王,此乃大罪,本王深感有負陛下聖恩,故而今日攜不肖子音埑前來請罪。”

“懇請大宗伯轉告陛下,本王毆打宗親,不顧親親之情,身犯大罪,實在無顏面見陛下,請陛下依律降罪,本王願自削王爵,囚於鳳陽高牆之內,請陛下恩准。”

這番話並沒有壓低聲音,且廣場當中只有他們幾個人,因此,靠的相對較近的幾個官員,更是將這話聽的清清楚楚的。

至於稍遠一些的,雖然聽不清楚說了什麼,但是看樣子,就知道鎮南王和禮部這位大宗伯之間似是鬧了矛盾。

尤其是當下一刻,鎮南王擡起手,直接摘下了頭上的樑冠之後,遠處的人羣更是一片譁然。

都是在朝堂混跡的人,誰會不知道這個動作代表什麼意義?

只不過,尋常時候,都是見大臣們做這種事,堂堂的郡王竟然也自去冠冕,可真是大明朝開天闢地頭一遭。

這個時候,文武大臣當中舉足輕重的幾位,也終於是趕了過來,不僅是內閣大臣,六部尚書,左都御史,甚至是鎮南王的那位親家靖安伯範廣,豐國公李賢,還有好幾家勳貴也都到了。

雖然說這件事情,本質上和他們沒什麼關係,但是,這種熱鬧,誰不想來湊一湊呢?

和一干只敢圍在遠處的普通官員不一樣的是,這些大老到了現場之後,沒有過多猶豫,就同樣走上前去,來到了鎮南王的身邊。

剛剛走過來,他們便瞧見了一臉無奈的胡濙,只得紛紛問道。

“大宗伯,這……到底怎麼回事?”

於是,胡濙只得原模原樣的,將自己和鎮南王的對話,又重新說了一遍,聽完之後,在場的衆人也不由面面相覷,不知道鎮南王發的什麼瘋。

這件事情,固然是鎮南王動手不對,但是,真的要論起來,襄王也不是沒有錯處,畢竟,他在府門外說的那些話,明面上挑不出什麼毛病來,但是話裡話外的意思,誰都能聽得懂。

所以,他們都覺得,這件事情鬧到最後,大概率是各打五十大板,可誰想到,鎮南王竟然鬧了這麼一出。

“唉,不跟諸位說了,陛下命老夫前來召鎮南王覲見,未能完成旨意,是老夫之過,得進宮去跟陛下復旨了。”

說着話,胡老大人嘆了口氣,倒也沒給其他人說話的機會,轉身便又進了宮門。

於是,宮外的一衆老大人相互對視了一眼,均是感到一陣棘手。

這衆目睽睽之下的,鎮南王連天子的詔諭都不聽,看來是鐵了心了要把事情鬧大了,但是問題是,這事情鬧大了,對他有什麼好處呢,難不成,他真的想要去鳳陽高牆?

瞧了一眼遠處議論紛紛的人羣,老大人們下意識的覺得不妥,於是,紛紛開口勸鎮南王不要繼續在此處跪着了。

然而,哪怕是面對在場這麼多的重臣,這位一向“與人爲善”的胖王爺,卻眼皮子都沒擡一下,跪在原地,一言不發,彷佛他身邊的人,不是什麼文武重臣,而是一羣嗡嗡嗡的蜜蜂一樣。

無奈之下,這些大臣勸了一陣,見沒有作用,也只能退回了遠處,靜觀其變。

與此同時,胡濙和懷恩回到宮中,將宮外的情形說了一遍,朱祁玉聽完之後,頓時“雷霆大怒”,冷哼一聲,道。

“放肆,連朕的話都不聽了,還有什麼事是他不敢做的?”

“既然他要跪,就讓他跪着好了,傳朕的話,就讓他們二人在宮門外頭跪着,沒有朕的旨意,誰也不準靠近,朕倒要看看,他們能跪到幾時!”

啊這……

懷恩身子顫了顫,顯然也沒料到,天子竟會如此震怒,一時之間,猶豫着看向了胡濙,想着這位大宗伯能夠稍稍勸一勸天子。

但是,誰料這位胡老大人,這次卻像是什麼也沒聽見一樣,默默的站在原地一言不發。

眼下的這副場面,懷恩自然也不敢耽擱太久,略等了一等,見胡濙始終沒有反應,於是,只得拱了拱手,匆匆出去傳旨。

帶着人出了宮門,硬着頭皮把話傳了下去,懷恩想了想,還是勸道。

“王爺,咱家說句不當說的,這個當口,您就別再惹陛下不高興了,這事情原本沒有這麼嚴重,您這麼一鬧,唉……您跟陛下服個軟,其實沒多大事,也好過一直在這跪着……”

鎮南王此刻額頭上的汗珠,已經開始向着地上滴落,慢慢的在胸前形成一小團水漬,顯然,已經消耗了相當大的體力。

不過,縱然如此,聽到懷恩的這番話,他還是擡起頭,拱了拱手,道。

“多謝懷恩公公,不過,該是什麼就是什麼,今日之事是本王自己的選擇,請公公放心,本王……自有分寸。”

不知爲何,聽着這番話,懷恩總覺得這位鎮南王此刻的情緒有些複雜。

但是,他又聽不出其中到底是什麼意思,最終,便也只得索性不去想了,拱了拱手,命幾個人人在兩側小心看顧着,有情況隨時稟報,然後懷恩嘆了口氣,轉身又回了御前侍奉……

第八十六章:僵持第三百二十二章:百密必有一疏第六百三十九章:任侯爺終於能說話了第五十一章:爲社稷計第三百四十六章:一拍即合第六百二十一章:攤牌了又沒全攤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三百六十六章:積極的于謙第八十五章:法統之爭第三百二十八章:於府夜談第八百五十九章:談條件第三百二十七章:棄車保帥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一百六十章:大喜大憂第八百二十四章:國公爺!第九十三章:傷懷第二百九十章:謀定第931章 瘋狂暗示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四百八十八章:猜不透的天子心思第1261章 番外:東宮之爭(三)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八十章:宮內敘話(下)第九十章:裂痕第六百四十四章:衆望所歸的整飭軍屯第五百九十一章:人從哪來?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1224章 風雪漫天,兄弟再相見第八十七章:學習先進經驗第七百三十五章:誰說要到兒童節的?第七百二十五章:殿試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四百五十二章:董院使辛苦了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一百七十五章:來啊,吵架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隱患第六百二十八章:求同存異第六百二十七章:這不還是有明白人嗎第1143章 意外狀況第940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九十一章:小公爺想不通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七百四十八章:聖上口諭第987章 你說了不算第九十五章:袁彬第三百一十五章:天官入宮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七百七十八章:激將第一百一十一章:團營制度第二百八十七章:前倨後恭舒公公第七百七十六章:召見阿速第六百二十三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什麼叫預判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第1164章 查?不查?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1014章 多管齊下第八百四十五章:忠義無雙成國公第三百二十三章:準了第三百六十六章:積極的于謙第961章 相互試探第七百八十六章:一隻老虎和兩隻野雞第898章 各有謀算第五百一十五章:順利的有些不正常第七百六十三章:你們猜對了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議第941章 被騙了……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議第五百六十章:倚老賣老胡尚書第三百一十四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三百一十四章 :落幕第1149章 又見京察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四百四十七章: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第四百一十七章:張輗的把握第三百八十三章:高次輔的去處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1149章 又見京察第五百七十九章:你試一試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七百三十七章:勞動節一起看海第七百七十三章:鬱悶的小公爺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四十四章:召見勳貴第1186章 真相第944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風波起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一百六十五章:一窮二白的戰後第六百九十三章:一切都會變好的第1264章 番外:東宮之爭(六)第911章 請陳師救我
第八十六章:僵持第三百二十二章:百密必有一疏第六百三十九章:任侯爺終於能說話了第五十一章:爲社稷計第三百四十六章:一拍即合第六百二十一章:攤牌了又沒全攤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四百四十五章:聖母舉薦第三百六十六章:積極的于謙第八十五章:法統之爭第三百二十八章:於府夜談第八百五十九章:談條件第三百二十七章:棄車保帥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一百六十章:大喜大憂第八百二十四章:國公爺!第九十三章:傷懷第二百九十章:謀定第931章 瘋狂暗示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四百八十八章:猜不透的天子心思第1261章 番外:東宮之爭(三)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四百二十二章:想怎麼伸冤第八十章:宮內敘話(下)第九十章:裂痕第六百四十四章:衆望所歸的整飭軍屯第五百九十一章:人從哪來?第四百二十章:英國公府的影響力第1224章 風雪漫天,兄弟再相見第八十七章:學習先進經驗第七百三十五章:誰說要到兒童節的?第七百二十五章:殿試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四百五十二章:董院使辛苦了第一百四十一章:一個不留第一百七十五章:來啊,吵架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隱患第六百二十八章:求同存異第六百二十七章:這不還是有明白人嗎第1143章 意外狀況第940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九十一章:小公爺想不通第三百六十一章:陳總憲的背刺第七百四十八章:聖上口諭第987章 你說了不算第九十五章:袁彬第三百一十五章:天官入宮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七百七十八章:激將第一百一十一章:團營制度第二百八十七章:前倨後恭舒公公第七百七十六章:召見阿速第六百二十三章:時來天地皆同力第二百二十四章:金英出京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一千零五十七章:什麼叫預判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第1164章 查?不查?第四百四十八章:成國公府的底蘊第1014章 多管齊下第八百四十五章:忠義無雙成國公第三百二十三章:準了第三百六十六章:積極的于謙第961章 相互試探第七百八十六章:一隻老虎和兩隻野雞第898章 各有謀算第五百一十五章:順利的有些不正常第七百六十三章:你們猜對了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議第941章 被騙了……第六百三十一章:廷議第五百六十章:倚老賣老胡尚書第三百一十四章 :落幕第一百二十八章:利弊第三百一十四章 :落幕第1149章 又見京察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四百四十七章: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第四百一十七章:張輗的把握第三百八十三章:高次輔的去處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1149章 又見京察第五百七十九章:你試一試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七百三十七章:勞動節一起看海第七百七十三章:鬱悶的小公爺第952章 宣府夜談第四十四章:召見勳貴第1186章 真相第944章 螳螂捕蟬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一千零八十七章:風波起第二百八十章:兩個決定第四百零九章:門達與懷恩第一百六十五章:一窮二白的戰後第六百九十三章:一切都會變好的第1264章 番外:東宮之爭(六)第911章 請陳師救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