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3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

讓宗學子弟參與到宗人府中?

幾個藩王微微一愣,很快便清醒過來。

果不其然,天子不可能完全放棄對藩王的防備。

事實上,打從之前設立宗學的時候,很多藩王就頗爲抗拒,覺得天子雖然沒有明說,但實際上就是往京城裡留人質。

如今這番話一出,更是讓他們立刻就將兩件事情聯繫到了一起。

宗人府原本的設置其實很簡單,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皆由宗室擔任,下轄經歷司,其內有書吏官員若干,負責日常公文的撰寫。

但是,如果說沿着天子剛剛的話思索下去,那麼,宗人府必定是要擴充的。

那麼如此一來,未來的宗人府,可能會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原本的設置,宗人令統籌全局,左宗正,左宗人負責宗務,剩下的右宗正和右宗人,則負責藩王參與海貿諸事。

因其事務雜多,所以會臨時徵調一些宗學子弟,而這些人,可以算在宗人府中,也可以不算。

但是,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他們如果要參與進來,那麼,必然會更長期的留在京師當中。

而這件事情一旦鋪開,那麼,爲了攫取到更多的利益和話語權,事實上各家藩王,反而是希望自家的子弟能夠留在京中的。

如此一來,皇帝達到了將這些子弟留在京中,而藩王明知如此,但是,卻還是要上趕着送人過去,既滿足了藩王的要求,由進一步的加強了對於宗藩的控制力,不得不說,皇帝的這番心思,不可謂不深遠……

一念至此,在場的藩王心中暗暗有些吃驚,難不成,當初宗學之事,皇帝便在爲今日佈局了嗎?

再一次爲皇帝的深謀遠慮而一陣心驚,諸王靜下心來想想,反而慢慢放下了原本的憂慮。

如果說,真的是早在宗學之時,皇帝就已經開始佈局的話,那麼至少說明一點,如今讓宗人府參與到海貿當中,也不是在試探他們,而是皇帝策略中的一環。

若是如此,那麼,對於他們來說,毋庸置疑是一件好事。

歷朝歷代都會削藩,而歷朝歷代的藩王,應對削藩的手段也各不相同,但是無一例外的,在這個過程當中,皇帝和藩王之前,都是相互爭奪權力的對立關係,所以,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是兵戈相見。

靖難之役以後,各藩地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對朝廷的威脅,但是,朝廷的各種法度,政策,依然對於藩王提防甚深,而反過來講,藩王們對於朝廷,其實也懷着警惕之心,生怕自己什麼時候有什麼舉動,會惹得滅門之禍。

皇帝和藩王本是血脈相連的親族,卻歷朝歷代都逃不脫這樣的魔咒,不可謂不是造化弄人。

正因如此,當今天子的這番佈局,才更讓在場的這些藩王感到心中動容……

天子當然還是對藩王有所防備,但是,在這防備當中,更重要的是,天子還在考慮藩王的處境和安置問題。

從宗學到皇莊,再到如今的海貿,一邊加強對於藩王的管控,另一方面,也在放鬆藩王身上的枷鎖,這兩種幾乎完全不可能兼得的結果,卻奇蹟般的開始朝着同一個方向匯聚,這份思慮,不得不說,實非常人所能及也!

放下了心中的擔憂,諸王對視了一眼,周王開口道。

“陛下深謀遠慮,顧念親親,臣等代一衆藩王宗室,謝陛下恩典,請陛下放心,臣等此後必定更加盡心竭力爲朝廷效忠,以謝陛下天恩。”

很快,諸王被打發離開,但是,胡濙卻被留了下來。

待殿中的人走的差不多了,朱祁鈺的目光落在這位大宗伯的身上,若有所思的看着對方,打從剛剛開始,胡濙的神色就十分複雜,對於宗人府參與海貿的這件事,他似乎有什麼想說,但是最終,卻又什麼都沒說。

略微沉默了片刻,朱祁鈺率先打破了這種氛圍,開口問道。

“大宗伯覺得,朕的這個法子不妥?”

“臣不敢。”

輕輕的搖了搖頭,胡濙的臉上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和往常的平和淡然,八面玲瓏不同,如今站在殿中的胡濙,身上多了一絲深沉,沉默了片刻,他口中響起一聲若有若無的嘆息,道。

“臣只是覺得……有些看不清前路。”

這話似是在回答朱祁鈺的問題,又似是別有所指。

不過,朱祁鈺卻並沒有去管這話可能存在的深意,而是繼續道。

“朕知道,藩王勢大,一直都是太宗皇帝心頭之患,但是,另一方面,和建文皇帝不同,太宗皇帝重情義,他忌憚藩王勢大,又顧念兄弟親情,狠不下心全力削藩,因此,這件事情,一直便壓在太宗皇帝心頭,左右爲難。”

胡濙沉默着,似乎也回憶起了什麼,但卻沒有接話。

而朱祁鈺當然也不需要他接話,他從御座上站起來,緩步走下御階,來到了殿門處,遙望着門外如水洗練過的天空,道。

“太宗皇帝如此,朕亦如此!”

“此前朕和大宗伯商議過,該如何改革藩務,但是,旋而未用便擱置不提,或許大宗伯心中也曾怨過朕。”

這話一出,胡濙倒是沒有再繼續沉默,原本默默跟在皇帝身後的他,輕輕搖了搖頭,開口道。

“臣未曾怨過陛下……”

“哦?”

朱祁鈺轉過身來,倒是頗有幾分意外。

胡濙不是一個喜歡奉承的人,以他的身份地位,即便面對的是皇帝,也用不着曲意逢迎。

他沒說‘不敢’,而是說‘未曾’,的確是讓他有些始料未及。

眼見得天子的眼神望了過來,胡濙倒是苦笑一聲,隨後,臉上的皺褶深了幾層,輕嘆一聲道。

“陛下有陛下的難處,這一點,老臣豈會不知?”

隨後,胡濙罕見的主動開口,道。

“此前陛下設宗學,立皇莊,如今又命宗人府牽頭,帶着諸藩王參與海貿,老臣知道,陛下是在想着,如何在不影響朝廷的情況下,給藩王宗室們尋一條出路。”

“各宗學子弟自幼入京受教,對朝廷必會歸心,皇莊雖是藩王所轄,但是實際卻爲地方官府所控,加之礦稅太監負責運營,藩王在藩地的不軌舉動,朝廷便可以最快的速度得知消息。”

“至於這宗人府……陛下,您是在擔心,朝中會有人阻礙海貿嗎?”

前面的話便罷了,但是這最後一句一出,朱祁鈺頓時有些動容,看着胡濙的目光,更多了幾分驚訝。

“大宗伯今日……當真是讓朕意外啊!”

笑着感嘆了一句,朱祁鈺轉過身負手看着面前的碧空,神色有些複雜。

不得不說,胡濙的眼光,在整個朝堂當中,絕對是最頂級的,他這一把歲數,可真是沒有半點是白活的。

互市和海貿,這兩件事情,可謂是朱祁鈺登基之後,最看重的兩件事,有過百年經歷的他,可以不誇張的說,這兩件事,關係到大明的國祚。

那麼既然如此,他就必須要面對一個問題,那就是,如何能夠保證,不會最終出現人亡政息的局面。

人都是要死的,哪怕是重活一世,朱祁鈺也不覺得自己會是個例外,他死之後,大明會有新的皇帝,或許賢明,或許昏聵,他不知道,也無法預測,更無法保證。

既然如此,那麼他就必須要想辦法,哪怕是換了一個皇帝上來,也依然不會動搖這兩個政策。

所以,什麼情況下,這些政策纔不會被皇帝所動搖呢?

答案是,讓它自身足夠強大!

藩王在大明的地位極爲特殊,他們沒有實權,但是,無論從身份上還是特權上,都幾乎是無可撼動的。

再沒有頭腦的皇帝,也不可能把所有的藩王趕盡殺絕。

事實上,如果僅僅是讓藩王參與到海貿當中,並不困難,而且方法有很多,無論是默許還是像剛剛那些藩王所說,直接給予他們一些皇商的名額,都可以達到效果。

但是,朱祁鈺想要的遠遠不僅如此,他更希望,藩王的力量,能夠成爲保證海貿的政策長期延續下的基礎。

要達到這個目的,他就需要藩王有制度上的,能夠進入海貿的途徑,宗人府是最合適的。

既然是通過宗人府,那麼,藩王們首先不必考慮自己參與海貿的行爲,會在未來某一天被朝廷清算,所以,他們可以大膽的把人力物力投入進去。

與此同時,如此大批的貿易數量,一方面能夠容納大量的宗學子弟進入,尋到一條謀生之路,另一方面,可以像互市一樣,爲朝廷提供大量的稅收,兩者兼備之下,宗人府在朝中的地位會水漲船高。

在此基礎之上,海貿帶來的政治收益和經濟利益,就會讓藩王宗室,成爲維護海貿政策的,最堅固的護城河。

一旦後嗣之君,想要在海貿上動心思,必然會迎來所有的藩王的集體反對,因此,一旦這種局面形成後,那麼只要大明的朝廷,還是姓朱的皇帝,就不可能扛得起這麼大的壓力。

事實上,這個方案朱祁鈺早就已經考慮好了,當初讓代王去操持開海的鋪墊,就是爲了現在。

只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最終真正看破自己用意的,竟然會是胡濙……

“未來之事,誰又能說的準呢?”

朱祁鈺口氣複雜,輕輕的嘆息一聲,但是很快,他便收斂了心緒,轉頭看着胡濙,猶豫了一下,開口道。

“大宗伯,宗人府要參與海貿,那麼,必然不能像現在一樣,只有宗人令和宗人,朕若是從諸王當中挑選一些常駐京中理宗人府事,遙領其封,大宗伯覺得如何?”

這番話明顯帶着幾分試探的意味,胡濙聽完之後先是一愣,旋即,眉頭便是緊皺了起來。

天子的話說的委婉,但是,以他的眼力,豈會看不出來,這話另有深意?

所謂挑選一些藩王理宗人府事,只是幌子,真正的重點在後面的‘遙領其封’,天子的這番話,往深了想,很有可能是打算用在如今的諸皇子當中。

要知道,諸皇子漸長,按照慣例,理當就藩,但是,如果要是有了宗人府的差事,那麼,便可順理成章的留在京中。

從朝廷的角度上來看,這個舉動利弊參半,但是如若從……胡濙思忖片刻,搖了搖頭,道。

“陛下,臣以爲宗人府以後必然事重,而且,既然諸藩王皆會參與,那麼,自然要選令所有藩王都能信服的年長藩王擔任宗人府的差事,太祖皇帝分封諸王,意在藩屏社稷,諸王若長留京師,恐生變故,還請陛下三思。”

老狐狸對上小狐狸,最大的特點就是,誰也不會把話說透。

胡濙這話明顯是持反對的意見,但是,他反對的這麼幹脆,那麼真正的理由,明顯不是說出來的這麼簡單。

朱祁鈺看着對面眼中閃爍着精光的胡濙,最終還是沒有繼續說話,雖然胡濙說的隱晦,但是,他能聽得出來,對方這最後一句話,其實是一語雙關。

諸王長留京師,恐生變故,變故從哪來?

或許是地方,畢竟,諸王是爲了藩屏社稷,沒有藩王坐鎮,地方生了變故,也有可能。

但更重要的,其實是另一點,那就是……奪嫡!

歷朝歷代,儲位之爭皆是明爭暗鬥,刀光劍影,可大明曆代帝位傳承皆十分順利,雖然有靖難之役,漢王之亂,可前者是因爲建文削藩,後者也是迅速被撲滅,朝堂之上,關於儲位的爭論,其實一直都是依據禮法倫序,並沒有什麼真的爭議之處。

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狀況,最大的原因,其實就是皇子年長便會就藩的制度,除了太子之外,所有的皇子都被攆去了封地,幾年回不了京城一次,何談奪嫡之事?

胡濙直接說要選年長諸王留京,還特意強調,諸王長時間留京會生變故,言下之意,無非就是覺得,朱祁鈺此舉是想要讓成年皇子留京參與奪嫡,說白了,還是不信任他不會動搖東宮之位。

於是,深深的看了一眼對方,朱祁鈺到底也沒有再多說什麼,因爲他知道,現在的狀況下,說什麼都是沒用的,這件事情就算是要做,也只能之後再另找機會了……

第927章 護犢子的皇帝陛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代王進京第五百九十五章:沒骨氣的大冢宰第二百零八章:死無對證第六百五十七章:你纔有病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八百六十章:原來本書還有主角啊……第三百三十章:巧言善辯寧遠侯第三十章:中場休息第1213章 前朝後宮第1233章 靜觀其變。第1170章 陳尚書的實力第四百六十二章:若爲國死第969章 陷阱也要闖!第891章 一鬨二嚇三甩鍋第八百一十九章:什麼叫混子第六十三章:何謂風骨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三百七十一章:杜寧與商輅第1219章 繼任人選第1213章 前朝後宮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六百五十五章:該死的人第九十五章:袁彬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隱秘戰線的拉扯第一章:前世今生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七百五十五章:狐狸尾巴第四百九十一章:力不從心,福禍自求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六百六十七章:忽悠,接着忽悠~第二百八十二章:大明賢王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一百一十二章:塵埃落定第890章 大冤種沈尚書第六百四十九章:金尚書的決心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七百九十四章:卑劣手段第970章 有驚無險第924章 陳循的盤算第1186章 真相第1185章 杜寧第1182章 陽謀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爭論第1004章 兩封信的震撼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四百三十五章:如何證明?第七十二章:哦,是嗎?第1230章 靜觀其變第二百七十四章:被懲罰的戰士第五百二十六章:內閣的制度優勢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第三百零三章:御審第五百八十六章:楊傑的道理第1146章 試探第1211章 羚羊掛角第四百一十三章:出現了分歧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219章 後宮典制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二百三十章:內閣的未來定位第六十一章:震怒第八百一十七章:今天小公爺復爵了嗎?第一百九十四章:風聞言事第1211章 羚羊掛角第1183章 對策第一百零三章:世態炎涼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七百七十六章:召見阿速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堅力量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三百一十五章:天官入宮第八百二十四章:國公爺!第880章 天子越來越難對付了第966章 不是錯第七百四十八章:聖上口諭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勸不住的于謙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二個籃子第五十一章:爲社稷計第八百三十八章:陳年舊事第五百五十四章:果然似李!第1169章 張弛之道第1018章 找理由第五百一十四章:受國之垢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成國公的出師不利第893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988章 賞賜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
第927章 護犢子的皇帝陛下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代王進京第五百九十五章:沒骨氣的大冢宰第二百零八章:死無對證第六百五十七章:你纔有病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八百六十章:原來本書還有主角啊……第三百三十章:巧言善辯寧遠侯第三十章:中場休息第1213章 前朝後宮第1233章 靜觀其變。第1170章 陳尚書的實力第四百六十二章:若爲國死第969章 陷阱也要闖!第891章 一鬨二嚇三甩鍋第八百一十九章:什麼叫混子第六十三章:何謂風骨第三百二十四章:奇怪的立場第三百七十一章:杜寧與商輅第1219章 繼任人選第1213章 前朝後宮第六十九章:後宮交鋒第六百五十五章:該死的人第九十五章:袁彬第四百二十一章: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隱秘戰線的拉扯第一章:前世今生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七百五十五章:狐狸尾巴第四百九十一章:力不從心,福禍自求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六百六十七章:忽悠,接着忽悠~第二百八十二章:大明賢王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一百一十二章:塵埃落定第890章 大冤種沈尚書第六百四十九章:金尚書的決心第二十三章:初露鋒芒(排行榜加更一)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七百九十四章:卑劣手段第970章 有驚無險第924章 陳循的盤算第1186章 真相第1185章 杜寧第1182章 陽謀第四百九十九章:大同城外,上皇南歸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爭論第1004章 兩封信的震撼第四百二十九章:廷鞠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四百三十五章:如何證明?第七十二章:哦,是嗎?第1230章 靜觀其變第二百七十四章:被懲罰的戰士第五百二十六章:內閣的制度優勢第七百七十四章:朱·大忽悠·儀第八十三章:冊立東宮第二百五十六章:沒有選擇的沈翼第三百零三章:御審第五百八十六章:楊傑的道理第1146章 試探第1211章 羚羊掛角第四百一十三章:出現了分歧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219章 後宮典制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第二百四十五章:岷王府的糟心事第四百六十章:山窮水復疑無路第三百二十章:內閣利弊第二百三十章:內閣的未來定位第六十一章:震怒第八百一十七章:今天小公爺復爵了嗎?第一百九十四章:風聞言事第1211章 羚羊掛角第1183章 對策第一百零三章:世態炎涼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七百七十六章:召見阿速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二百五十九章:中堅力量第1266章 尾聲:東宮之爭(八)第三百一十五章:天官入宮第八百二十四章:國公爺!第880章 天子越來越難對付了第966章 不是錯第七百四十八章:聖上口諭第一千零八十一章:勸不住的于謙第三百五十三章:第二個籃子第五十一章:爲社稷計第八百三十八章:陳年舊事第五百五十四章:果然似李!第1169章 張弛之道第1018章 找理由第五百一十四章:受國之垢第一千零三十七章:成國公的出師不利第893章 忽悠,接着忽悠~第988章 賞賜第962章 如何胡攪蠻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