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三章:脅迫

在外迎候的雖然是朱儀,但是,他們到的卻是英國公府。

雖然說,當初太上皇歸朝之前,英國公府在張輗的一番操作之下,成功的得罪了聖母皇太后,以致於曾被焦敬和任禮暗中聯手壓制過一番,甚至於,成國公府和英國公府的婚事,也暗含着,用成國公府分走英國公府勢力權柄的味道。

但是,這一切都隨着太上皇回京,而發生了改變。

和孫太后因爲孃家的事耿耿於懷不同,太上皇對於英國公府的倚重,是無可比擬的。

這其中的原因十分複雜,但是說白了,其實還是底蘊二字。

從理智的角度而言,英國公府如今雖然衰落,但是,仍舊是勳貴當中第一等的勢力,手裡的資源人脈極其豐富,雖然說暫時沒有能主持大局的人,但是,多年積澱下來的影響力,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動搖的了的。

而且,當初孫太后讓兩府聯姻,一方面是爲了收攏成國公府,另一方面也是盤算着要分走英國公府的勢力。

可是,很多事情,往往並不是以人的意志爲轉移的。

或者說,孫太后後宮婦人的身份,還是限制了她的見識。

在她的觀念當中,兩府從永樂時代鬥到正統年間,即便是有了姻親,也必然不會握手言和,只不過是從明面上轉到了暗地裡而已。

但是,她不清楚的是,在如今複雜的朝局之下,兩府面對着邊境勳貴的威脅,早已經不再是當初一家獨大的年代。

成國公府固然是在孫太后的賜婚下,才和英國公府綁在了一起,但是姻親一成,朱儀不僅沒有像孫太后想象的那樣慢慢蠶食英國公府的勢力,反而和張輗聯合在了一起,隱隱和焦敬等人鬥了起來。

如此一來,兩府聯合之下,對於太上皇來說,拉攏英國公府,就等於順帶着拉攏了成國公府。

這就是底蘊,手中握有數十年來積累的人脈勢力,讓英國公府在經歷數次失敗之後,仍可有復起的機會。

所以,在太上皇的眼中,有張輔的赫赫聲名,保證英國公府的能力,有兩府聯合的份量,保證英國公府在勳貴中的地位,有張軏奮不顧身,毅然出使的作爲,保證英國公府的忠心,他沒有理由不將英國公府當做自己最倚重的臣子。

如此一來,很多東西就悄然發生了改變,太上皇既歸,自然輪不到宮中聖母繼續做主。

單純的靠自身的勢力力量,即便是焦敬有任禮暗中相助,也是被碾壓的局面。

張輗當初雖然是得罪了孫太后,但是別忘了,他之所以冒着風險,把孫太后的孃家會昌伯給扔出去,就是爲了保住寧陽伯陳懋。

單從陳懋的角度來說,這是一份天大的恩情,而在其他諸勳貴的眼中,能爲了搭救自己人,得罪聖母皇太后,這樣的勇氣,也無疑讓張輗的聲望高了一截。

這一點,在整飭軍屯的那次朝會上,便體現的淋漓盡致。

要知道,任禮雖然是被臨時推出去的,但是畢竟也掌握了一部分軍府勢力,這也是他當時有勇氣鬧事的原因。

但是那一次,張輗和朱儀兩個人,暗中和各家勳貴打了招呼,在朝會上默不作聲,留任侯爺單打獨鬥,以致於最後被楊洪一陣猛攻之下,被黯然下獄。

雖然說,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勳貴的勢力再度衰弱下來,但是,英國公府卻無疑重新在靖難舊勳貴當中,取得了優勢的地位。

看着在前頭引路,笑意晏晏的朱儀,朱鑑瞥了一眼身旁的徐有貞,不由嘆了口氣。

差距還是太大啊……

雖然說,他剛剛在馬車當中,對張輗等人這次的所作所爲大加抨擊。

但是平心而論,如果說換了他在張輗的位置上,大概率也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論年紀,朱儀比徐有貞還要年輕的多,但是,人家家裡有爵位啊!

一座國公府的份量,只要能夠做成,別管這位國公爺年紀多輕,他在勳貴中的地位都不容忽視。

反觀自己這邊,就只有一個徐有貞,看起來還愣頭愣腦的,是什麼樣的腦子,當初能說出南遷的話,唉……

在花廳當中寒暄了兩句,張輗便直入正題,道。

“諸位,明日便是太子殿下出閣之日,我等此前做了諸多準備,冒了諸多風險,便是爲了明日,如今,梃擊香案一事,雖被按了下來,但是,朝廷之上輿論已起,只要明日我等配合得當,必定能夠成功拿回成國公的爵位。”

話音落下,朱儀亦正色起身,對着在場諸人深深一拜,道。

“爲成國公府一家之事,勞太上皇數度操勞,諸位傾力配合,朱某心中,實有惶恐,然門楣榮耀,不敢輕棄,還望諸位見諒,明日若能成功拿回爵位,在場諸位,皆是成國公府的恩人,且先受朱某一拜!”

這話說的好聽,但是言下之意就是,幫忙的是恩人,要是阻攔的,那就是仇敵了……

眼瞧着拿回爵位的事情,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這位素來與人爲善的小公爺,明顯也開始展露出自己的鋒芒。

爵位的重要性,對勳貴世家的重要性來說,自然是毋庸置疑的,衆人當中,陳懋率先開口道。

“小公爺放心,明日之事,既是太上皇詔旨,亦是我等勳戚之家,共同之期望,成國公府若能拿回爵位,我靖難勳貴一脈,便如往日般,有兩大公府合力支撐,往後不是小公爺依仗我等,卻是我等要依仗成國公府了!”

雖然說,如今陳懋由寧陽侯被降成了寧陽伯,但是,他的資歷和戰功畢竟擺在那。

他的表態,就像他自己說的,其實是代表着靖難舊勳貴一脈在表態。

緊隨其後,焦敬也開口道。

“不錯,此事雖然重大,但是,有太上皇和聖母在,一切都已安排妥當,成國公府一脈,爲太上皇嘔心瀝血,如今爵位虛懸,我等自然不能坐視不理,明日之事,定當竭盡全力。”

和陳懋不同,焦敬是外戚,所以他和宮中的關係更加親近,他的這番話,實際上代表着宮中聖母的態度。

事實上,這纔是最關鍵的一步,因爲明天的出閣儀典,除了需要大臣們的配合之外,也同樣需要聖母的配合。

有焦敬的這番表態,便說明,聖母那邊,沒有什麼問題。

於是,所有人的目光,便都落到了朱鑑的身上!

這次他們聚在一起,說白了,就是一次戰前統一思想的會議,目的就是讓各方勢力再次做出表態,以期明天不出差錯。

如今,太上皇這邊的各方陣營,都已經做出了表示,剩下的,就只有朱鑑代表的文臣陣營了。

雖然說,能夠真正算是太上皇一黨的文臣,如今只有朱鑑和徐有貞,但是,他們能夠影響到的人,可多得很。

尤其是朱鑑,別看他久在京外,而且最近好像在朝堂上很不受待見,可需明白的是,這位老大人,那是一步步踏踏實實的走上來的。

像是這種人,就算是再不善經營,也必然會有各種各樣的人脈牽連,只不過多與少罷了。

朱鑑這段時間名聲不好,但是,不代表他在朝中就沒有支持者,這也是他們今天,特意將朱鑑喊過來的原因。

不過,讓衆人沒有想到的是,朱老大人卻沒有跟着焦敬說話,而是沉默了下來。

見此狀況,朱儀皺了皺眉,和一旁的張輗交換了個眼神,躊躇片刻,道。

“朱閣老,朱某知道,此事用了些手段,讓閣老不喜,昨日之事,也確會令太子殿下出閣儀典,有小小波折,但是,此事我等事先得了太上皇的詔旨,並非私自而爲。”

“如今事已至此,開弓沒有回頭的箭,明日之事,還望朱閣老相助!”

說着話,在衆人驚詫的目光當中,朱儀竟然端端正正的朝着朱鑑躬身一拜,道。

“原本,朱某不該如此爲難閣老,但是,此事臨時出了些差錯,就在幾日之前,因爲一些事情,朱某惹了岳丈不悅,因此,此事岳丈恐怕不會插手,如此,朝堂輿論一事,恐怕需得閣老援手。”

“事到如今,朱某也是迫不得已,懇請閣老看在我等皆是爲太上皇出力,施以援手,無論明日事成與否,成國公府上下,必將感念閣老恩情!”

話音落下,原本就皺着眉頭的朱鑑,神色更是有些不好看。

他看了一眼旁邊的張輗等人,見對方毫無驚訝之色,便知道他們都已經知曉此事,只將他矇在鼓裡。

要知道,按照原本說好的,朱儀可是打了包票,胡濙會在朝堂上替成國公府說話,這件事情才推進的這麼順利。

可現在,胡濙不出面了,那麼,文臣當中要出一個有分量的人,可不是就只有他了……

再聽聽剛剛朱儀的話,這哪是請求,分明是在要挾!

這個時候,一旁的張輗也道。

“朱閣老,是出突然,我等也措手不及,但是,諸般佈置已經做好,想來,即便缺了大宗伯,也不會有太大的問題,閣老放心,此事若成,除了成國公府外,我英國公府,也必將念你援手之情!”

這是在聯合施壓了……

答應了,是兩大公府的人情,可要是不答應,那可就是將兩府都給得罪了!

朱鑑望着對面的幾人,神色越發的難看。

坦誠的說,事已至此,他也知道已經很難收手了,不然的話,前期所有的付出,都會付諸東流。

要知道,這一次爲了替成國公府復爵,他們做出的準備,可不止是梃擊香案這麼一樁案子這麼簡單。

底下付出的利益,可還沒用出來呢,真要是就此作罷,就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這麼簡單了。

所以,朱鑑哪怕心中不滿,但是也知道自己胳膊擰不過大腿,然而即便如此,如今這種場面,也讓他難受的很。

這哪是求他幫忙,一個個的,分明是在逼迫。

這一刻,朱閣老無比慶幸,自己在來的時候,提前做了準備,不然的話,可真的是要孤軍奮戰了。

不過,如今……

“小公爺此言差矣!”

朱鑑默不作聲,端起茶盞默默抿了一口,見此狀況,一旁的徐有貞立刻立刻站了出來,直面對面的一衆勳貴,緩聲開口道。

“爲成國公府復爵,固然是我等皆所願之事,但是,小公爺也不可否認,這件事情,是損各方之利益,乃至是拿太子殿下冒險,換成國公府一家之利。”

“爲大局計,閣老自然不會推辭,但是,越是臨至大事,越當各守本分,閣老早前已經爲出閣之事盡心竭力,如今小公爺卻臨時要求,讓閣老明日出頭,豈非強人所難?”

此話一出,在場諸人的臉色均有些不大好看,似乎沒有想到,小小的一個徐有貞,竟敢如此反駁他們。

然而,還沒有結束,徐有貞環視一週,繼續道。

“先前爲太子備府一事,閣老在朝中奔走呼號,不惜以自身清譽做賭注,以致於如今在內閣當中備受排擠,當此之時,諸位要閣老出面代替大宗伯提起此事,可曾想過,此事之後,閣老在內閣當中如何立足?”

“爲成國公府復爵,我等自然是會盡力,但是,既要閣老以身犯險,又以如此居高臨下之姿,小公爺,未免有些過分吧?”

這一番話,說的對面臉色一陣陰沉。

但是,朱鑑心中卻暗暗高興不已,讓你們聯合逼迫老夫,怎麼着,被話噎住了吧?

不過,這個時候,終究還不能撕破臉,因此表面上,朱鑑還是對着徐有貞輕輕喝了一聲,道。

“元玉,此事乃太上皇首肯,莫說是要老夫出力,就是丟官去職,又有何妨,我等同謀此事,豈可以如此險惡之心揣測諸位,平白讓人笑話,還不退下!”

“明公……”

徐有貞明顯還想再說什麼,但是,看着朱鑑沉下來的臉色,終於不甘不願的拱了拱手,重新坐下。

有了這番打圓場的話,花廳中的氣氛也總算是有所緩和。

別人給了臺階,自然不能不給面子,朱儀拱了拱手,道。

“閣老深明大義,朱某佩服,此事的確是朱某做的不妥當,但是,還請閣老看在朱某爲家族奔走數日,一時考慮不周的份上,莫要計較……”

朱鑑將茶盞輕輕的擱在案上,笑道。

“小公爺不必客氣,成國公府境況,老夫也略知一二,小公爺獨自支撐家業,的確不易。”

“明日之事,既然大宗伯不便出面,老夫自然義不容辭,只不過……”

第二百八十三章:矛盾激化第四章:初次交鋒第六百四十九章:金尚書的決心第一百六十七章:匠戶僱傭制度第三百四十八章:憋屈的寧陽伯第901章 羣起而攻之第969章 陷阱也要闖!第六百八十六章:宿命論不可取第七百三十章:閃開,我要開始水了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二百一十一章:一張大網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五百一十八章:東宮出閣第五百七十七章:通透的鎮南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遊說伊王第五百三十章:朝會發難第一章:前世今生第903章 抽絲剝繭第881章 衝突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三百五十九章:衝動少年人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1201章 大實話不好聽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六百六十三章:長公主的無奈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戰鬥力過強第一百六十九章:被逼急了的戶部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第五百零九章:連環打臉第二百三十五章:岷王朱楩第四十五章:我要京營第八十九章:王文第一百七十八章:上了賊船第四百一十五章:於少保的表態第一百九十四章:風聞言事第五十五章:臣有本奏第1006章 爭論第七百二十九章:一甲第一千一百二十章:江西旱災第三百六十四章:揣測上意的艱難第三百零五章:他們也被騙了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皇莊之弊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922章 離別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智商高地第三百七十二章:一路跑偏的猜測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二十五章:死亡名單(下)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第三百三十九章:別亂動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自首?第1142章 朝堂對罵第873章 出城第七百七十三章:鬱悶的小公爺第891章 一鬨二嚇三甩鍋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896章 大預言家朱瞻墡第1204章 有旨意第1264章 番外:東宮之爭(六)第949章 賞罰分明第一千零九十八章:雙王組合再次出手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開海禁第一千零六十四章:說服於謙第三百四十八章:憋屈的寧陽伯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1010章 于謙回京第1211章 羚羊掛角第八十五章:法統之爭第三百一十八章:去聽聽吧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六百二十二章:博弈拼的是耐心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暗子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968章 陷阱?第945章 楊家子孫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三百九十七章:天上真能掉餡餅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一百二十七章:內閣升格第六十章:廷擊第八十四章:日朝第六十二章:該當何罪?第三百九十九章:明天還來第五百二十六章:內閣的制度優勢第五百八十六章:楊傑的道理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隱秘戰線的拉扯第一百八十二章:分而化之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一千零八十二章:不撞南牆不回頭第986章 談條件第945章 楊家子孫第六百四十八章:於·團寵·謙第四百七十五章:軟硬兼施
第二百八十三章:矛盾激化第四章:初次交鋒第六百四十九章:金尚書的決心第一百六十七章:匠戶僱傭制度第三百四十八章:憋屈的寧陽伯第901章 羣起而攻之第969章 陷阱也要闖!第六百八十六章:宿命論不可取第七百三十章:閃開,我要開始水了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二百一十一章:一張大網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五百一十八章:東宮出閣第五百七十七章:通透的鎮南王第一千零三十六章:遊說伊王第五百三十章:朝會發難第一章:前世今生第903章 抽絲剝繭第881章 衝突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第一千零四十六章:就挖了一個小小的坑第三百五十九章:衝動少年人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八百四十二章:任侯爺的人緣第1201章 大實話不好聽第三百五十七章:婆媳矛盾第六百六十三章:長公主的無奈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戰鬥力過強第一百六十九章:被逼急了的戶部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西一棒槌第五百零九章:連環打臉第二百三十五章:岷王朱楩第四十五章:我要京營第八十九章:王文第一百七十八章:上了賊船第四百一十五章:於少保的表態第一百九十四章:風聞言事第五十五章:臣有本奏第1006章 爭論第七百二十九章:一甲第一千一百二十章:江西旱災第三百六十四章:揣測上意的艱難第三百零五章:他們也被騙了第一千一百零六章:皇莊之弊第一千一百一十章:手尾第四百七十二章:和談第922章 離別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智商高地第三百七十二章:一路跑偏的猜測第1236章 于謙回京第一百一十四章:分兵之議第二十五章:死亡名單(下)第926章 以民爲本聖天子第三百三十九章:別亂動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自首?第1142章 朝堂對罵第873章 出城第七百七十三章:鬱悶的小公爺第891章 一鬨二嚇三甩鍋第六百章:您說是就是吧第896章 大預言家朱瞻墡第1204章 有旨意第1264章 番外:東宮之爭(六)第949章 賞罰分明第一千零九十八章:雙王組合再次出手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開海禁第一千零六十四章:說服於謙第三百四十八章:憋屈的寧陽伯第七百八十四章:文武交鋒第1010章 于謙回京第1211章 羚羊掛角第八十五章:法統之爭第三百一十八章:去聽聽吧第五百三十九章:問第六百二十二章:博弈拼的是耐心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一千零五十二章:暗子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968章 陷阱?第945章 楊家子孫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八百五十一章:朝堂首秀第三百九十七章:天上真能掉餡餅第三百零四章:岷王口中的真相第一百二十七章:內閣升格第六十章:廷擊第八十四章:日朝第六十二章:該當何罪?第三百九十九章:明天還來第五百二十六章:內閣的制度優勢第五百八十六章:楊傑的道理第一千零七十一章:隱秘戰線的拉扯第一百八十二章:分而化之第910章 如何交代第1002章 兵不血刃,但……第一千零八十二章:不撞南牆不回頭第986章 談條件第945章 楊家子孫第六百四十八章:於·團寵·謙第四百七十五章:軟硬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