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九章:于謙的決斷

甘肅,北風捲地,寒風肅殺。

如今的甘肅,還不是大明赫赫有名的九邊軍鎮之一,相對於大同和宣府這樣的重鎮,顯得有些狹小破舊。

當然,同樣作爲抗擊虜賊的重要城池,甘肅城同樣傷痕累累,帶着滄桑的戰痕。

那一道道斑駁的痕跡,屹立在寒風當中,無聲的訴說着它的功績。

驛站當中,擺設十分簡單,一名緋袍老者,拿着毛筆,伏在案上,寫寫停停,最終,擱下了手裡的毛筆,深深的嘆了口氣。

于謙思索着剛剛巡視兵營所看到的情況,心中的憂慮不由又深了一層。

此次天子遣他出京,要做的事情有三件,其一是徹查羅通一案。

這件事情並不算難,雖然說是陳年舊案。

但是,暗地裡天子命了錦衣衛協助,明面上,于謙親自督辦,再難查的案子,只要有蛛絲馬跡可尋,也能查個底掉。

爲了這件事情,于謙特意從刑部調了數個刑案高手,配合兵部以及地方上封存的案卷,很快就找到了突破口。

羅通當時的手尾的確處理的很好,尤其是負責查案的兵部尚書王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下,基本上軍中能夠查到的痕跡,知道內情的經手人,全都被他滅口。

至於,當時購買軍器的那批山匪,也被尋機剿滅。

應該說,現在要去查,難度是很大的。

但是,在經過仔細的排查之後,于謙發現,軍中痕跡被清掃的乾乾淨淨,可那夥山匪,在被剿滅之前,卻曾經發生過一次內訌。

那次內訌鬧得很厲害,寨子發生了火併,最終有一批人逃了出去,不知所蹤,而剩下的人,被隨後而來的官軍剿滅。

那批逃出去的山匪,身上就攜帶了部分軍器。

於是,于謙派人仔細追查,最終在陝西附近,查到了這幫人的蹤跡,如今已經拿到了口供。

雖然說,他們並不知道,當初倒賣軍器的是誰,但是,一應的數量,類型,都和當時軍中報損的相吻合。

單這一點,羅通就逃脫不了干係。

他當時是督軍御史,軍器即便不是他倒賣的,但是無故流出軍中,被當做戰損報送朝廷,也是瀆職之罪。

按理來說,這件案子繼續往下查,還能查出更多的東西,但是,于謙沒有那個心思去查了。

羅通的案子,不過是個幌子而已。

有瀆職之罪已經夠了,再往深了查,一則難度巨大,耗時耗力,二則也沒有太大的意義。

除了羅通的案子之外,于謙身負的第二個使命,就是巡查諸邊,實地勘察九邊重鎮方案的可行性。

這段時間下來,以大同爲中心,西至甘肅,東至宣府,于謙基本上都已經跑了一圈,得見的狀況,讓他頗爲焦慮。

去歲也先入侵,聲勢浩大,諸多的關隘戰損都很嚴重。

雖然工部承旨,已經調集各地的工匠,全力修復,但是,因爲財政的原因,還是很多地方還是遲遲未曾修復。

想要再進一步改建出足以和大同,宣府媲美的軍鎮,所要面對的問題有很多。

軍務上的問題,于謙有信心解決,但是財政上的問題,卻是一個大缺口。

只有親自看過各地破舊的城池,于謙才越發能夠感受到,建立九邊防線的重要性。

所以,自然而然的,他就越發的關注,各地的軍屯情況。

然而一查之下,于謙才感到越發的心驚。

大明如今的軍屯數量,比諸開國之時,已經足足三分之一,原本只是作爲補充的開中法,已經成爲邊境軍費的主要來源之一。

這一點,于謙作爲兵部尚書,心中早就有數。

但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各地仍在正常運轉的軍屯,已經不足總數的三分之一。

這是什麼概念?

不足三分之一的正常軍屯,卻要提供三分之二的軍屯賦稅。

換而言之,耕作軍屯的官軍,所承擔的賦稅,實質上已經增加了一倍。

因爲是由國家統一提供耕種的田地,器物,所以大明對於軍屯的賦稅,本就設置的不輕,視不同的地區,有些地方是三成四成,有些地方是五成,六成。

前者還好,軍屯尚能留下一部分,像那些需要上繳五成,六成的地界,官軍耕種一年,不僅得不到任何的口糧,反而要倒貼進去。

很多地方的官軍口糧,甚至要依靠於商屯來補足。

普通的軍士被煎迫至此,長此以往,如何能不產生各種兵士逃亡。

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軍屯廢弛,帶來的連鎖反應,是邊軍逃亡,戰力下降嚴重,同時,過於依賴開中法,且加重了對朝廷財政的負擔,軍費逐年遞增,但是在面對外敵時,卻一戰即潰。

所以說,瓦剌一戰,也先能夠勢如破竹,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大明如今立國尚不足百年,且歷代先皇皆堪稱英主,結果,邊境竟糜爛至此……

越是親臨實地,看到真實的場景,越瞭解邊境的糜爛現狀,于謙的心情就越感到沉重。

如此的風氣,如此的邊軍,如何能夠保家衛國?

天色已經西斜,于謙揉了揉額角,放下手裡的筆,看着自己刪改了無數遍,但是仍舊厚厚一沓的奏報,不由嘆了口氣。

實話實說,在親至邊境之前,于謙心中到底是有幾分自矜的。

雖然說,瓦剌之戰的首功在天子,但是,整頓京營,統籌邊軍,保障後勤,協調各處軍力,這都是于謙親力親爲之事。

他不因此而自傲,但也不會妄自菲薄。

然而,真正到了邊境巡視,真正的將目光落到了軍屯之上,于謙才真正發現,他這個兵部尚書,做的有多不稱職。

若是有人看到現在的于謙,必然要大大驚詫一番。

向來堅定無比,從無猶疑的於少保,此刻的神情竟然有些猶豫和黯然。

說到底,邊境的糜爛,他這些日子,查到的這些情況,即便是于謙,心中也不由感覺到有些無力。

然而,他是于謙,一身傲骨,寧折不彎的于謙!

所以,慚愧和自怨自艾,不是他的風格,他,只會迎難而上!

心中默默的下了決斷,于謙的目光重新變得堅毅起來。

隨即,于謙瞥見了自己手邊,剛剛八百里加急送來的聖旨。

於是,他又忍不住浮起一個念頭。

天子之所以壓着他的九邊提議,非要讓他親自來邊境走一遭,是否,也是存了這等用意?

如此想着,外頭有一名三十多歲的青袍官員,叩門之後,輕手輕腳的走了進來,拱手作揖,道。

“少保,剛剛宣府傳來消息,太上皇聖駕剛剛從宣府起行了。”

此人名爲方杲,本是武庫司主事,後來被于謙舉薦,提拔爲兵部員外郎,負責武庫司的事務,算是于謙一手提拔起來的親信。

這次的案件,涉及軍器方面,所以于謙就將他帶了過來。

聽到方杲的話,于謙也回過神來。

他本就不是一個特別願意去揣摩聖意的人,他有自己的信念。

何況,天子是否有此用意,對他來說,也不重要。

君子有所爲,有所不爲……有所必爲!

身在其位,當謀其政,這些事情,他查到了,看到了,只要他還是兵部尚書一天,就要和他們作對到底!

輕輕的吐了一口氣,于謙將手邊墨跡方乾的奏疏整理好,然後仔細的用蠟封起來,蓋上自己的鈐記,道。

“和以前一樣,八百里加急,直送御前!”

於是,于謙的身旁,無人注意的暗影當中,走出一個身配繡春刀的錦衣衛打扮的軍士。

此人接過奏疏,仔細查看完整之後,再次用錦衣衛的手法封好,躬身一禮,然後默默的退了下去。

從頭到尾,一眼不發。

儘管這種場景已經發生了不止一次,但是,于謙依舊忍不住多看他幾眼。

按理來說,錦衣衛作爲朝廷的正式編制,其中的每一個人,在兵部都有檔案可查。

但是,這個人,于謙查不到他的檔案!

或者說,他能夠看到的,是一份普通到極點的檔案。

這個人一年前入伍,檔案顯示是一個普通軍戶補缺,父親是錦衣衛小旗,戰死在土木當中,他作爲獨子,承襲了軍戶的身份,成爲了一個普通的錦衣衛校尉,身世,來歷都十分清楚。

但是,細查下去,卻可以發現很多的蛛絲馬跡,譬如,他的家中所有人都已經亡故,而且,那個所謂的“父親”,的確有個兒子,但是體弱多病,常年纏綿病榻,左鄰右坊都說不常見到人。

再比如,這個人普普通通,丟到人羣裡壓根就分辨不出來有什麼特殊之處,甚至他的職銜,也只是一個普通的錦衣衛校尉。

但是,自從於謙出京一來,所到之處,所有的衛所千戶,百戶,他都能指揮的動。

于謙相信,如果不是這次調查軍屯,需要藉助錦衣衛的力量,他可能永遠不知道,天子手下還有這樣的人。

錦衣衛的水,遠比他想象的要深!

不過,于謙卻不多問,他只需要清楚,他的這份奏本,在交到這個人手裡之後,會悄無聲息的送到天子的手中,不會經過任何的程序。

甚至,朝廷上根本不會知道,有這份奏本的存在……

當然,作爲兵部尚書,有些消息,于謙還是知道的。

譬如,在瓦剌之戰當中,邊軍戰損了諸多精銳的夜不收,其中一部分找到了屍體,但是還有一些,卻生死不知……

將奏本遞了出去,于謙心中鬆了口氣,這才轉向一旁進來稟報的方杲,開口道。

“好,你去安排,我們明日啓程,去宣府!”

“啊?”

方杲一時有些沒反應過來,天子的旨意是昨日傳來的,八百里加急,命于謙前去宣府,勸諫太上皇回京。

這件事情沒有保密,所以,方杲自然是知道的。

但是,當時于謙看完之後,卻並不着急,只說手頭還有些事情要處理,等上兩日再啓程不遲。

與此同時,他吩咐方杲關注好宣府的動態,有何消息立刻來報。

作爲于謙的親信,方杲自然清楚,于謙此次巡邊,身負的職責並不只有一個,雖然大人不曾對他明言,但是從很多蛛絲馬跡當中,他也大致能夠猜測到,大人在查什麼。

原本,方杲也以爲,自家老大人是調查軍屯一事到了關鍵時刻,所以不方便立刻離開。

但是現在看來,似乎不是……

眨了眨眼睛,方杲又看了看自己手裡的文書,道。

“少保,下官剛剛說的是,太上皇已經啓程歸京了,您……”

您不用去了……

天子下旨,就是希望您去勸諫太上皇早日歸朝,現如今,太上皇沒等人去勸,就已經走了,那還去幹嘛?

于謙卻沒有過多解釋,只是看了看手裡的聖旨,道。

“你不必多問,去辦便是!”

方杲雖然疑惑,但還是點了點頭,轉身下去安排。

于謙重新坐回到椅子上,展開手裡的聖旨,看着上頭寫着的“全權負責太上皇在宣府的一應事務”幾個字,陷入了沉思。

太上皇迎歸的事情,于謙其實從來就沒有擔心過。

雖然在身在邊境,但是託錦衣衛的福,京中的諸多大事,于謙也能以最快的速度得到消息。

所以他清楚,太子出閣之事一旦成爲定局,太上皇便不得不回去了,無非是時間早晚而已。

至於讓他去到宣府“勸諫”太上皇,其意不在勸諫,而在,去到宣府!

大明邊境諸鎮,以大同,宣府最重,其中,又尤其以宣府爲重,歷史悠久,兵員衆多,關係也更錯綜複雜。

這一次巡視諸邊,于謙從大同,到宣府附近,再從宣府附近,巡視到甘肅,其實繞了一大圈。

但是,他卻始終沒有往宣府城裡走。

至於原因……

右手輕輕的敲在案上,發出一聲聲清脆而有規律的響聲,于謙似乎是在自言自語。

“大同伯陶瑾,永樂十四年襲父職,爲揚州衛指揮同知,永樂二十一年,調任陽和衛,扈從太宗皇帝北征,性驍勇沉穩,有戰功,晉指揮使。”

“正統元年,得安遠侯柳溥保薦,故英國公張輔親試其兵法武藝,擢爲都指揮僉事,正統十四年,充左參將,剿平浙江叛亂,四月還師,以功進中軍都督府都督僉事。”

“八月,也先緊逼紫荊關,陶瑾受命隨同寧遠侯任禮出征,射殺敵酋伯顏帖木兒,朝廷敘功,賜封大同伯,後調任宣府,充總兵官,至今已有半年之久。”

于謙就這麼說着,語氣平靜的將陶瑾的履歷細數了一遍。

然後,他停了停,片刻之後,方繼續道。

“宣府前任總兵官,爲後軍都督府都督京營提督大臣昌平侯楊洪,其侄楊信,隨楊洪鎮守宣府多年,屢立戰功,現於宣府,充副總兵。”

話到此處,便說完了。

戛然而止,但意味深長。

夕陽照不到的地方,繡春刀特有的細微碰撞聲響起,似乎有人站了起來,然後,歸於沉寂……

第三百六十八章:齊心協力攻王文第八百二十八章:四兩撥千斤?第四百九十四章:知錯,能改否?第八十一章:回府第三百三十三章:輕拿輕放?第三百六十四章:揣測上意的艱難第七百零五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駙馬得到了答案第八百一十二章:徐有貞的未來第1271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三)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優越感第218章 怕他們不成第五百零九章:連環打臉第二百七十章:宗藩改革第一步第一千一百零一章:進擊的徐有貞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二十四章:死亡名單(上)第七百三十二章:江閣老是個狠角色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二百二十六章:他竟然敢?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1235章 虛晃一槍.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六十四章:金英傳命第七百三十五章:誰說要到兒童節的?第957章 天子剋星第八百五十五章:買賣不應該有虧有賺嗎?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後續風波第五百九十四章:咱就是說,賣白菜呢?第五百五十九章:聽大宗伯的第五百四十八章:小丑竟是……第七百一十二章:弄巧成拙?第四百二十六章:被人牽着鼻子走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1233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三百八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一百八十一章:任禮背後的人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步步緊逼第二百二十章:冬至大朝第四百三十九章:王瘋子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當面告狀第四百五十二章:董院使辛苦了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八百四十八章:任禮之死第三百七十三章:人在屋檐下第1232章 神神秘秘的太上皇第一百九十七章:頭疼的俞士悅第四百四十七章: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第八百六十三章:勸第888章 兩個背鍋俠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來第1219章 繼任人選第五百六十九章:等啊……等……第四百五十五章:九邊之議第三百七十八章:再等一等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八十九章:王文第四百九十五章:南宮與玄武門第920章 雄心壯志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三百七十章:天官大人,不愧是你第七百三十九章:請開始你的表演第七百三十五章:誰說要到兒童節的?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1164章 查?不查?第913章 真正目的第八百六十七章:朱·白蓮花·大預言家·祁鈺第五章:當務之急第六百四十章:體面不體面第六百四十六章:四臉震驚第八百零八章:於少保的直覺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太上皇的帝王心術第964章 教女第五百六十四章:徐元玉,必成大器!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943章 強硬態度第887章 舒良的嘴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出難題第二百八十六章:君側必備技能第二百七十六章:何苦來哉第五百五十九章:聽大宗伯的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七十七章:逼宮(上)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一百六十七章:匠戶僱傭制度第一百三十五章:忍痛割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七百六十九章:別浪費了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第八百三十一章:不上了!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四百三十六章:袁彬
第三百六十八章:齊心協力攻王文第八百二十八章:四兩撥千斤?第四百九十四章:知錯,能改否?第八十一章:回府第三百三十三章:輕拿輕放?第三百六十四章:揣測上意的艱難第七百零五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第六百三十八章:焦駙馬得到了答案第八百一十二章:徐有貞的未來第1271章 尾聲:東宮之爭(十三)第七百六十一章:太上皇的優越感第218章 怕他們不成第五百零九章:連環打臉第二百七十章:宗藩改革第一步第一千一百零一章:進擊的徐有貞第一千一百一十五章:能不能成功?第二十四章:死亡名單(上)第七百三十二章:江閣老是個狠角色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二百二十六章:他竟然敢?第1171章 黃雀逃不過獵人第1235章 虛晃一槍.第六百七十一章:技術活不好乾第1231章 諸王的小算盤。第六十四章:金英傳命第七百三十五章:誰說要到兒童節的?第957章 天子剋星第八百五十五章:買賣不應該有虧有賺嗎?第一千一百三十一章:後續風波第五百九十四章:咱就是說,賣白菜呢?第五百五十九章:聽大宗伯的第五百四十八章:小丑竟是……第七百一十二章:弄巧成拙?第四百二十六章:被人牽着鼻子走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1233章 老狐狸和小狐狸。第三百八十四章:騎虎難下第一百八十一章:任禮背後的人第一百零四章:爲國捐軀好盧忠第二百九十四章:先頭部隊第一千零七十八章:步步緊逼第二百二十章:冬至大朝第四百三十九章:王瘋子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當面告狀第四百五十二章:董院使辛苦了第二百八十九章:倒打一耙第八百四十八章:任禮之死第三百七十三章:人在屋檐下第1232章 神神秘秘的太上皇第一百九十七章:頭疼的俞士悅第四百四十七章:一個接一個的壞消息第八百六十三章:勸第888章 兩個背鍋俠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來第1219章 繼任人選第五百六十九章:等啊……等……第四百五十五章:九邊之議第三百七十八章:再等一等第七百四十七章:聚衆鬧事第八十九章:王文第四百九十五章:南宮與玄武門第920章 雄心壯志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該你選了第929章 有理有據有節第三百七十章:天官大人,不愧是你第七百三十九章:請開始你的表演第七百三十五章:誰說要到兒童節的?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1164章 查?不查?第913章 真正目的第八百六十七章:朱·白蓮花·大預言家·祁鈺第五章:當務之急第六百四十章:體面不體面第六百四十六章:四臉震驚第八百零八章:於少保的直覺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一千零二十七章:太上皇的帝王心術第964章 教女第五百六十四章:徐元玉,必成大器!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943章 強硬態度第887章 舒良的嘴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出難題第二百八十六章:君側必備技能第二百七十六章:何苦來哉第五百五十九章:聽大宗伯的第七百四十章:江淵和杜寧的鬥法第七十七章:逼宮(上)第四百三十一章:觸及到了核心第一百六十七章:匠戶僱傭制度第一百三十五章:忍痛割愛第一千零九十三章:太上皇的關注點第五百一十六章:老薑第七百六十九章:別浪費了第三百四十一章:邊防整飭第1141章 兩方合力第四百六十九章:常懷謹慎之心第八百三十一章:不上了!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四百三十六章:袁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