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法統之爭

待羣臣都紛紛退去,殿中便只剩下了朝堂上舉足輕重的幾個大佬。

雖然朱祁鈺沒說是要議什麼事情,但是在場的都是聰明人,眼瞧着朱祁鈺看了禮部所上的儀注,便直接散了朝會,心中也大略有所猜測。

儀注是胡濙所上,於是待人走的差不多了,胡濙便開口問道。

“殿下,不知留下我等所爲何事,可是禮部儀注有不合典制之處?”

朱祁鈺將手裡的奏疏遞給成敬,道:“禮法典制之事,大宗伯是行家,本王並不熟知,不過……諸位還是先瞧瞧這份儀注,再說吧。”

於是成敬拿着奏疏,交給最上首的王直,然後挨個往下傳閱。

朱祁鈺這番話說的謙虛,但是他臉上爲難的樣子,卻讓衆臣都心中生出一絲好奇。

到底是什麼樣的事情,能讓這位素來果斷的郕王感到爲難?

這些人都是處理政務的好手,沒多大會,就各自傳閱了一番。

不過大多數人,看完之後都是一頭霧水。

這倒也不怪他們,所謂術業有專攻,大典的儀注,說白了就是流程規範,什麼人在什麼時候站在哪裡,說什麼話,再有便是登基詔書,該怎麼寫,誰來宣讀,羣臣該怎麼配合。

如朱祁鈺所說,這些流程性的東西,本都有典制可循,即便是如今情況特殊,也是在一些細節上進行調整而已。

落在行家眼中,自然是能瞧的明白,但是對於這些沒在禮部呆過的老大人們,尤其是勳戚們,自然是啥都沒看懂。

反倒是文臣這邊,看完之後,王直和于謙的臉上都是若有所思。

見衆人都傳閱完畢,成敬將奏疏收回,放在案上。

隨後,朱祁鈺開口道:“這份儀注諸位也都看過了,別的倒是沒什麼,只不過這繼位詔書,本王覺得不大妥當。”

衆臣頓時想起,這份儀注,乃是禮部和內閣一起所上。

前頭是儀注,後頭則是內閣所擬定的新君繼位的詔書。

尋常的詔書,一般是由內閣來擬定,但是新君繼位的詔書,和普通詔書不一樣,因爲要佈告天下,所以必須特別注意典制規範,所以通常情況下,是由禮部和內閣共同商議敲定的。

他們剛剛將心思都放在了儀注上,卻不曾想問題出在後頭的詔書上面。

所幸老大人們記憶力還不錯,立刻就回想起了詔書的大概內容,這麼一想,有些人便品出了些門道。

但是還有些,比如郭晟等一干勳戚,依舊是一頭霧水。

詔書是由禮部和內閣會同敲定,但是主要還是以內閣爲主,所以這次出面的是內閣大臣陳循。

“不知殿下所說,何處不妥?”

朱祁鈺笑了笑,聲音倒是聽不出什麼波動:“別處倒也罷了,這口宣大兄皇帝聖旨,不知是從何處而來?這些時日的軍報,本王都曾看過,似乎不曾有軍報提過。”

羣臣頓時記起了朱祁鈺所說的那個部分。

新君繼位的詔旨,一般來說,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個部分,是歷數上一任皇帝的功績品格,第二個部分,則是宣示新君的品格及繼位的正統性,最後一個部分,則是詳細的大赦天下處理辦法。

朱祁鈺所說的“口宣大兄皇帝聖旨”,就是出自這三個部分當中的第二部分。

當然,鑑於這次繼位的特殊性,這份詔旨當中,對於上一任皇帝,也就是還在瓦剌營中的天子,只簡簡單單的說了一句:“虜寇犯邊,我大兄皇帝恐禍連宗社,不得已率君親征,不幸車駕誤陷虜廷……”

畢竟,天子又沒死,不能跟普通的繼位詔書一樣,把一生功績都蓋棺定論。

當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天子好像也沒啥可誇耀的,索性就一筆帶過,反正也不是重點。

至於第二個部分,主要是說明新君繼位的正統性。

朱祁鈺這麼一提,立刻就有記憶力好的大臣,想起了詔書中的原文。

“……皇親,公,侯,伯,暨在廷文武羣臣,軍民耆老,四夷朝使,皆以天位久虛,神器無主,人心遑遑,莫之底定,數次同請早定大計,皇太后以太子幼衝,未遽能理萬機,故命眇躬君臨天下……”

到這爲止,都沒什麼問題,但是接下來,就是郕王所說的不妥當了。

“……恰逢虜中有使節回朝,口宣我大兄皇帝詔旨曰,宗廟之禮不可久曠,朕弟郕王年長且賢,其令嗣位大統,以奉祭祀……”

不過想起來是想起來了,還是有不少大臣不明白郕王所說的不妥當指的是什麼。

要知道,這份所謂的“口宣詔旨”,自然是子虛烏有的事,是禮部編的。

但是說到底,還不是爲了郕王您繼位的合法性嘛……

自古皇位傳承,乃是一等一的大事,所以自然是有一套完善的典制法統的,甚至於可以說,一切的禮法,都是圍繞着皇位傳承延續而出。

在禮法當中,對於皇位傳承自有一套深入人心的規則。

首先的第一條,就是皇權不能通過搶奪而拿走,那是篡位,更不能憑空產生,那是謀反。

這一條是最重要的鐵律!

甚至於就連開國之君,百戰得天下後,也不會否認前朝的存在,究其根底,就是因爲需要從前朝繼承其法統。

當然,大明和其他歷朝不同,大明承繼的法統是大宋,宋爲元滅,而明又承之,恢復宋之山河天下。

因此天下人才會讚譽太祖皇帝,得位之正無過於此。

而除了開國之君外,一般來說,皇位的傳承只有兩種情況是被天下百姓認可的。

第一,是皇帝在世時立有儲君,崩逝後由儲君繼位,第二,就是皇帝在世時沒有儲君,遺詔指定新君人選。

落回到現在的局面,就顯得無比棘手。

一則,現任皇帝還沒死仍在,但是被擄走了,自然沒有也沒辦法有什麼遺詔,二則,皇帝雖然沒有指定儲君,但是太后立了一個,儲君儲君,本就是儲備之君王。

這纔是孫太后一直堅持,郕王繼位不符合禮法的底氣所在。

但是話又說回來,也先大軍壓境,真要按着禮法,立一個兩歲的小娃娃爲君,也不合適,如胡濙之前所說的,禮法重不過江山社稷。

但是不管怎麼說,總要給天下萬民一個交代!

這個交代,就是郕王繼位,法統從何而來?

國勢殆危,朝臣擁戴?

別開玩笑了好嗎!

皇權爲天子所有,不是朝臣所有,他們憑什麼傳承給新君?

要是隻需要國勢殆危,朝臣擁戴,就可以另立新君,那被部下強行套上黃袍的趙老大,應該是得位最正的。

所以不能這麼算!

話說到底,新君的法統需要一個來源,那麼這個來源,要麼來自於宣宗皇帝,要麼來自於如今尚在虜庭的天子。

新君只能是從他們中的一個的手中接過的皇權,纔是名正言順。

禮部絞盡腦汁,思量了再三,最終還是選了後者。

至於原因……

胡濙嘆了口氣,開口道。

“殿下容稟,依照禮法而言,若皇帝無子而逝,方上溯先皇之子繼位,如今天子尚在,且有東宮太子,故而依禮法而言,當由太子繼立,然而皇太子幼衝,難秉國政,臣等方苦勸太后,命殿下繼位。”

“若殿下之法統源於宣宗皇帝,則無異於宣諸天下,今上大位不正,然宣宗皇帝,早在宣德三年便明詔天下,立皇上爲儲君,正位東宮,又有宣宗皇帝遺詔再上,法統斷不可動搖。”

“故而臣等議之,殿下之法統,當源於今上。”

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一百八十二章:分而化之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一百章:試探第十六章:回憶(上)第三百零三章:御審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來第一百三十三章:你猜他傻不傻第八十章:宮內敘話(下)第909章 杜寧的不安第四百九十六章:人從何處來第四百八十七章:都聽您的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1015章 油鹽不進第三百一十二章:得寸進尺的宗室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953章 葉盛第六百九十一章:小公爺想不通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四百零六章:躲雨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三百八十四章:騎虎難下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第984章 看着他第三章:入宮覲見第963章 壓力給到俞次輔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六百四十二章:幹啥啥不行,內卷第一名第十四章:慈寧宮的瓷器(下)第二百五十七章:沈尚書面前的大餡餅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1248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四百零五章:瞎添什麼亂第一千零六十四章:說服於謙第六百八十四章:楊家的機會第八百四十四章:成國公vs錦衣衛第953章 葉盛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五百九十四章:咱就是說,賣白菜呢?第1208章 老謀深算陳工部第一百三十二章:人多且能說第二章:夢兮真兮第1160章 老狐狸.第六百二十章:倒扣的杯子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第二百章:黑麪廠公第968章 陷阱?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請罪與請功第一百一十二章:巡視京營第七百一十四章:他急了他急了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1251章 要殺便殺第991章 成國公的算計第三百三十二章:太后駕到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1210章 好謀算第一千零七十章:兩道硃批第二百五十章:談生意第1168章 大雪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第二百零三章:不按套路第一千零六十五章:所以別鬧了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五百八十八章:冷霜冬雪落枝頭,迎風乘寒不垂首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一千零八十章:沈尚書發愁第六百七十九章:信任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太子府詹事第一百八十一章:任禮背後的人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第一百七十六章:文臣的變臉技能第四十五章:我要京營第四百四十四章:兄友弟恭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見上皇第一千零八十七章:風波起第881章 衝突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五百三十二章:內閣存亡,在此一役第958章 疑點第一百零二章:彈劾奏疏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從不摸魚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三百七十章:天官大人,不愧是你第十章:中庸之道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二百八十三章:矛盾激化第九十章:裂痕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爭論第1219章 繼任人選第二百八十九章:準備收網第1234章 波雲詭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所以別鬧了第四百六十二章:若爲國死第1189章 朱儀出場第六百零一章:天子的任性第四十八章:神秘的軍報第975章 平安離開第四百四十一章:最大贏家竟是……
第一千零六十章:端倪與分歧第一百八十二章:分而化之第五百六十四章:要人第一百章:試探第十六章:回憶(上)第三百零三章:御審第八百六十一章:大明的未來第一百三十三章:你猜他傻不傻第八十章:宮內敘話(下)第909章 杜寧的不安第四百九十六章:人從何處來第四百八十七章:都聽您的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1199章 不出意料第1015章 油鹽不進第三百一十二章:得寸進尺的宗室第二百零一章:四家府邸第953章 葉盛第六百九十一章:小公爺想不通第一千零四十九章:人要多思考第四百零六章:躲雨第993章 狠還是你狠啊!第三百八十四章:騎虎難下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第984章 看着他第三章:入宮覲見第963章 壓力給到俞次輔第五百一十七章:他說……第六百四十二章:幹啥啥不行,內卷第一名第十四章:慈寧宮的瓷器(下)第二百五十七章:沈尚書面前的大餡餅第960章 說服太上皇第1248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四百零五章:瞎添什麼亂第一千零六十四章:說服於謙第六百八十四章:楊家的機會第八百四十四章:成國公vs錦衣衛第953章 葉盛第六百八十九章:老夫答應了第五百九十四章:咱就是說,賣白菜呢?第1208章 老謀深算陳工部第一百三十二章:人多且能說第二章:夢兮真兮第1160章 老狐狸.第六百二十章:倒扣的杯子第七百七十二章:楊家父子第二百章:黑麪廠公第968章 陷阱?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請罪與請功第一百一十二章:巡視京營第七百一十四章:他急了他急了第五百一十章:好像串場了第1251章 要殺便殺第991章 成國公的算計第三百三十二章:太后駕到第八百零六章:朱儀是個大忠臣第1210章 好謀算第一千零七十章:兩道硃批第二百五十章:談生意第1168章 大雪第八百六十六章:捧一踩一有必要嗎第二百零三章:不按套路第一千零六十五章:所以別鬧了第一千零二十一章:示威第五百八十八章:冷霜冬雪落枝頭,迎風乘寒不垂首第三百三十七章:這一大家子第一千零八十章:沈尚書發愁第六百七十九章:信任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太子府詹事第一百八十一章:任禮背後的人第八百一十五章:太子出閣第一百七十六章:文臣的變臉技能第四十五章:我要京營第四百四十四章:兄友弟恭第四百七十七章:拜見上皇第一千零八十七章:風波起第881章 衝突第二百三十八章:殃及到一條不好惹的魚第五百三十二章:內閣存亡,在此一役第958章 疑點第一百零二章:彈劾奏疏第五百七十八章:我胡濙從不摸魚第八百零五章:巧舌如簧第六百五十三章:壓力來到了金尚書這邊第三百七十章:天官大人,不愧是你第十章:中庸之道第八百零七章:城門送別第二百八十三章:矛盾激化第九十章:裂痕第四百五十九章:御前爭論第1219章 繼任人選第二百八十九章:準備收網第1234章 波雲詭譎.第一千零六十五章:所以別鬧了第四百六十二章:若爲國死第1189章 朱儀出場第六百零一章:天子的任性第四十八章:神秘的軍報第975章 平安離開第四百四十一章:最大贏家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