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推重比
“鶴立雞羣”稻種的產量,並沒有如他所期望的一般,達到畝產千畝的預估。
反而產出的水稻參差不齊,沒有一個像“鶴立雞羣”稻種。
說到這裡,原農平微微停頓了一下,道:
“不怕李顧問您笑話,當時學校都傳我瘋了,只有一個學生敢回來看我。”
“好在受到她的啓發,我又找到了新的方向。”
“而且託了幫我割水稻的同志們的幫忙,我發現‘鶴立雞羣’產出的1024株秧苗中,有768株爲同一形態,256株爲不同形態……”
他緩緩地講述着這些曾經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
不過提及曾經遭受的質疑和不公時。
原農平的眼中卻並沒有多少憤恨之色。
“所以鶴立雞羣低產的原因,是因爲沒有做雌雄分離?”李暮反問道。
雖說他有着後世的資料。
但聽雜交水稻的發明者親自闡述自己的研究歷程,又是一種不一樣的感覺。
聞言,原農平點點頭,道:
“沒錯,就是這個原因。”
水稻是兩性花,也就是雌雄共體體。
換句話說,水稻總是近親結婚,所以產量提不上去。
而想高產,就需要遠親結婚生子。
如果“鶴立雞羣”是一株天然的雜交水稻的話。
就具備着雌雄分離的可能性。
李暮聽完後,想了想,道:
“我覺得你的理論非常的不錯。”
“這樣吧,一會兒吃完飯,你們跟着我一起坐車去農科院。”
“我和金院長見過幾次面,給他說說,爭取讓他給你們提供最大的幫助。”
原農平在後世的地位,不亞於古代聖人。
而且他不像是自己有外掛,是靠着自己一步一個腳印完成的研究。
以前是擔心破壞其成長軌跡,纔不好直接接觸。
但既然這次碰到了,能幫肯定要幫一下。
“這點小事怎麼能麻煩李顧問您。”原農平搖了搖頭,道。
話音剛落。
他身旁的成立農就趕忙拉了一下他的衣服,道:
“農平,你說得對,是不該麻煩李顧問。”
“但我們來京都,人生地不熟的。”
“如果李顧問幫忙,肯定能方便許多。”
聽到這話。
原農平猶豫起來。
見狀,李暮笑着道:
“不用擔心麻煩我,你們做的是利國利民的事,就不是小事。”
……
原農平最終還是沒能拒絕。
畢竟李暮能帶他和成立農去農科院的話,確實能有很大的幫助。
否則兩個小地方的農校老師。
能夠得到多少重視,十分難說。
於是,在吃完東西后。
三人便動身前往農科院。
……
到了地方。
李暮帶着人,出示證件後,便走了進去。
三人一邊走。
一邊還在閒聊。
不過他能夠看得出來,原農平的心思,已經不在和他的談話上。
見狀,李暮也不再閒聊,帶着兩人快步來到農科院的院長辦公室。
就在三人來到門口,準備敲門的時候。
走廊裡突然響起一道聲音,道:
“你們是?”
“金院長。”李暮回過頭,看向農科院院長金山寶。
只不過兩人只見過幾面。
所以後者並沒有立刻認出他。
李暮也不着急,先介紹身旁的兩人,道:
“這兩位是胡南安江農校的教員,原農平和成立農。”
“他們這次來,是有一些雜交水稻的理論問題想向農科院求證。”
“希望金院長您能夠給予他們一些幫助。”
聽到他的這番話。
金山寶下意識地看了看一旁的原農平和成立農,然後道:
“雜交水稻的研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啊,我建議你們還是換個方向更合適。”
這話就是在拒絕了。
倒不是看不起原農平和成立農。
只是這是個世界性的難題。
國內外那麼多的專家教授都沒有能解決掉這個問題。
“我覺得還是要多給他們一些機會。”李暮笑着道。
聞言,金山寶又看了看李暮。
正想繼續拒絕。
卻發現眼前的人看着似是有幾分眼熟。
不對,是很眼熟。
他忽然震驚道:
“您,您是李顧問?”
“是我。”李暮摘下眼鏡。
見狀,金山寶一改之前的態度,道:
“來來來,裡面請。”
“既然是李顧問推薦的,我怎麼都要幫忙纔是。”
“您放心,我們農科院一定會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
他一邊說着。
一邊熱情地將三人邀進辦公室坐下。
這個轉變,讓一旁的原農平和成立農兩人不禁有些愕然。
但很快。
金山寶就自己說出了原因,道:
“李顧問,難道您有興趣在雜交水稻上進行研究嗎?”
“只要您打算研究。”
“我們農科院一定不遺餘力地支持,滿足您的一切需求。”
他說話時,眼中滿是興奮。
畢竟如果是李暮來做的話。
哪怕是雜交水稻這種世界性的難題,也未必沒有解決的可能。
“哈哈,金院長您誤會了。我暫時沒有這個心思,也沒有這個時間。您不知道,我今天一早才從實驗室裡出來。”李暮道。
他沒有將話說得太死。
假如以後有機會在理論上幫幫原農平,他還是很樂意的。
聞言,金山寶遺憾道:
“那就太可惜了,要是您能夠出手,肯定能解決這個問題。”
他這話並非是在吹噓。
畢竟李暮可是曾經發明出擬新型化肥和農藥,讓無數人民吃飽肚子的人民科學家。
在京都,乃至全國的科研界,也有着全才的美名。
“您過獎了,雜交水稻是一項需要苦功的偉業。我是不合適的,但我很看好他們。”李暮笑道。
聽到他這麼說。
金山寶這才第一次將目光放到了原農平和成立農身上。
打量的目光,立刻讓兩人有些緊張地坐直了身體。
不過很快。
原農平便反應過來,道:
“金院長,我對我的理論有信心,也對這項偉業有信心!”
“哦,你詳細說說。”金山寶起了好奇。
三系法在被剛剛提出來的時候。
並沒有得到太多的重視。
作爲一個創新性的設想,許多人都對它的可行性和實際效果持懷疑態度。
這也就導致它的傳播並不廣泛。
袁隆平當即道:
“三系法的具體內容,包括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三個體系。”
“利用不育系和恢復系雜交,繁殖不育系種子。不育系再與恢復系雜交,生產具有雜種優勢的雜交種子。”
“最後在將雜交種子用於大田種植,實現高產的目標……”
他慢慢地將自己的理論介紹了一遍。
聽完之後。
金山寶陷入沉思。
過了許久,他才道:
“你很有想法,不過這個三系法,在技術可行性、不育系的穩定性、恢復系的育性回覆能力等等方面,恐怕都有很大的難度。”
“我們國家現在條件落後,科研經費我可以給你解決,但實驗設備,我也沒有辦法。”
“如果你想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恐怕並不容易,而且最終很可能不會有任何的成功。”
金山寶這番話並非看不起原農平。
只是國際上曾經有許多科學家嘗試研究雜交水稻,但均未取得過突破性的進展。
這樣的一個世界性難題,想要在他們夏國突破,實在是太難了。
“我不怕困難,更不怕失敗。失敗的經驗也是經驗,即便我不成,也能給未來成功的那人一些參考。”原農平擲地有聲道。
他研究雜交水稻,從來就不是爲了自己。
而是爲了能夠讓更多的人,吃上一口飽飯。
金山寶道:
“好,既然你有此志向,又有李顧問的推薦,那我就給你一個機會。”
“你知道農大的鮑文夔教授吧,他是我國作物遺傳育種的專家。”
“我給你寫一封介紹信,你拿着過去。他看了之後,會全力幫助你的研究。”
說完,他便站起身,來到桌邊。
半分鐘的功夫,就寫完了一封介紹信回來。
看到介紹信。
原農平的臉上滿是感激之色,連忙連聲道謝。
“不要謝我,要謝李顧問,沒有他,恐怕我沒那麼容易答應你。”金山寶笑道。
聞言,原農平又趕忙向李暮道謝。
李暮擺了擺手,道:
“舉手之勞而已,不用放在心上。”
……
在拿到介紹信後。
原農平和成立農便飛快起身告辭。
兩人能待的時間不長,必須爭分奪秒。
即便李暮說能讓他們多待一段時間。
他們都沒辦法答應。
作物栽培,最重要的就是季節。
錯過的時間,就很可能要再等一年,所以必須儘快完成研究趕回去。
聽到這番解釋的李暮也沒有強留他們。
直說讓他們以後有困難的話,儘可以找自己幫忙。
……
送走原農平和成立農後。
李暮也沒有久留,很快離開。
回到家中後。
他來到書房。
不過屁股都還沒坐熱。
便聽到客廳的電話“叮鈴鈴~”響了起來。
聽見聲音。
他當即起身準備去接電話。
不過沒等他靠近。
一道人影便以極快地速度衝到電話邊,接起電話,道:
“喂。”
“我是關建民,李顧問正要休息。”
“對,最快也要明天才能過去。”
……
幾句話後。
關建民便直接放下電話。
見狀,李暮趕忙先發之人,道:
“是誰的電話啊?”
“半導體研究……休想轉移話題,趕緊去休息!”關建民瞪了瞪眼睛,道。
上來前還跟他保證,回家立刻睡覺。
要不是他留了個心眼,回來看看。
肯定要被矇騙過去。
“我知道,我不研究,就是問問。”李暮無奈道。
只是這話顯然沒有辦法說服關建民。
後者一副油鹽不進的樣子,讓他也有些無可奈何。
沒辦法,他只好回到房間。
不過躺在牀上,李暮卻還是忍不住想道:
“八成應該是航空院那邊的問題。”
玄武-1主戰重坦他之前估算過,一兩個月內不會有大問題。
當然,這個時間並不絕對。
就比如威龍-1戰鬥機,就比他預計地要提前了幾天。
想到這裡,李暮打開聊天頁面,心道:
“先再看一遍資料,爭取明天過去就迅速地把問題解決掉!”
……
就在李暮這邊忙於研究的同時。
老大哥這邊。
乘坐特快列車回到莫斯卡的老伊萬,也帶着報告,走進國家科學院的大門。
他剛剛一到地方。
便被將軍派人直接帶到了大會議室。
一進去,便看到國內的頂尖衛星專家、頂尖計算機專家、頂尖火箭發動機專家齊坐一堂。
毫不客氣的說。
這個會議室裡的人,就是站在他們國家航天航空領域最尖端的那一小撮人。
當然,除了他們之外。
將軍伊利亞斯拉夫和國科院院長朱加什維利,也列席在座。
看到他過來後。
伊利亞斯拉夫先擡手示意還在竊竊私語地衆人安靜,然後道:
“老伊萬教授,我們需要您爲大家說明關於夏國天基工程的計劃,尤其是這個天基動能武器。”
“如果它真的可行。”
“將代表着戰爭的形勢會有徹底的改變,讓我們擁有一舉戰勝過M帝的實力!”
他的神色中寫滿激動。
畢竟消息中,天際動能武器可是能夠在全球範圍內實現高速打擊的存在。
如果能掌握這項技術。
他們完全可以想辦法,將一枚枚大蘑菇送到M帝的頭頂。
不是不讓他們在股巴部署D彈嗎,那他們就在外太空布。
一旦實現這個計劃。
他們在這場世界霸主的競賽當中,就能牢牢地佔據着主動權。
“將軍,我所得知的信息也並不多。”老伊萬道。
伊利亞斯拉夫笑了笑,道:
“沒關係,我們召集這麼多專家教授過來,就是爲了確定它是否可行。”
“好,那我先和大家說一說夏國關於天基動能武器的信息。”老伊萬飛快道。
聞言,在場的衆人立刻豎起了耳朵。
不過聽完之後。
所有人都有些疑惑。
火箭和衛星方面的專家,米哈伊爾·楊格爾站起身,問道:
“基於動能殺傷,利用高速運動的彈頭直接撞擊目標,這聽起來未免有些匪夷所思。”
“不能這麼說,隕石大家應該都知道,只要體積足夠大,速度足夠快,完全能夠具備極大的威力。”另一個專家站起來緊接着道。
隨着兩人的起身。
在場的專家和教授,也逐漸分出兩個陣營。
不過認爲天基動能武器可行的,只佔少數的一部分。
畢竟誰都沒有辦法想象。
夏國一個連衛星都沒有的國家,能夠造出這麼厲害的武器。
面對着衆人的爭論不休。
伊利亞斯拉夫聽了片刻後,隨後示意了一下身旁的國家科學院院長朱加什維利。
後者立刻站起來,道:
“各位,先安靜一下,我們不能這麼無休止地爭論下去。”
“天基動能武器可不可行,能不能行。”
“我覺得還是交由伊萬教授評判更爲合適,也相信他能夠給出一個相對正確的判斷。”
聽到他的話。
會議室內逐漸安靜下來。
衆人的目光,也都不由自主地投向了老伊萬。
見狀,老伊萬道:
“說實話,我個人比較傾向於相信。”
“夏國這兩年的科技發展速度,確實非常驚人。”
“如果不是因爲基礎太差,我甚至覺得再給他們10年20年的時間,就能夠超越我們。”
他說完後。
立刻就有專家和教授反駁,道:
“伊萬教授,你怕是糊塗了,夏國只是在半導體和計算機對我們有所領先而已。”
“在國力上,他們遠遠地落後於我們。”
“別說是20年,就算是40年他們也未必趕得上。”
……
夏國雖然在某些方面有所領先。
但很顯然,那點方面的優勢,並不足以打倒學界的信心。
畢竟在四年前。
夏國還是一個依賴於他們的技術援助,才快速地完成了工業化的國家。
“情況已經變了。”老伊萬無奈地看看爭辯得面紅耳赤的衆人。
不過這句話,最終還是沒有說出口。
畢竟這些人說得也是事實。
夏國是在一些方面超越了他們,甚至是M帝。
但整體的發展水平,還處於遠遠落後的階段。
……
回到京都。
這邊,李暮一覺睡到晚上9點。
沒辦法。
雖說他已經很努力地在保持清醒。
但躺在牀上的感覺實在是太舒服了一些,不知不覺就睡了過去。
起牀後。
他先是吃完關建民帶來的飯菜。
然後才問道:
“現在可以說電話裡面說得是什麼事了吧?”
“是吳所長的電話,他說航空院那邊對於發動機的研究出了點問題。”關建民道。
聞言,李暮又道:
“有說是什麼問題嗎?”
“沒有,不過他說黃之前教授他們後面幾天都會在半導體研究所等你。”關建民繼續道。
聽到這個答案。
李暮便清楚了問題的難度。
想了想,他道:
“也別等明天了,就現在去吧。”
“現在?不行!”關建民想都沒想便直接拒絕。
一連高強度工作了7天時間。
才睡了一覺,就打算繼續去研究。
這他要是放人,回頭肯定會被批評。
李暮無奈道:
“研究的事耽誤不得,我就去一會兒,解決了問題就回來。”
“呵呵。”關建民笑而不語。
他纔不會信這種話。
只要人到了半導體研究所。
到時候恐怕只能叫郭默來勸纔可能勸得動。
李暮見狀,只好想了個折中的法子,道:
“那這樣,你去將黃教授他們帶過來,我在家裡和他們談總成了吧。”
威龍-1戰鬥機作爲重要的國防利器,研究不容有失。
“這……”關建民露出遲疑的神色。
將人帶回來,也不是不行。
至少在家裡的話,等王婭回來,李暮肯定不敢繼續。
想到這裡,他才勉強答應下來。
……
一個小時後。
關建民帶着宋文聰,回到特樓。
看到只有兩人過來,李暮有些意外。
見狀,宋文聰當即解釋道:
“是這樣,黃教授和吳所長他們擔心人來多了引起有心人的注意,所以就讓我一個人過來了。”
現在的夏國,可謂是備受關注。
先是機械狗,又是天基動能武器。
先別管老大哥和M帝信不信,調查是肯定要調查的。
“原來如此。”李暮微微頷首,然後先將宋文聰帶到一旁的沙發上坐下。
才接着道:
“說說,遇到了什麼問題?”
聞言,宋文聰當即道:
“首先是推重比需求的問題,戰鬥機想要實現高機動和超音速飛行,必須要高推重比。”
“我們嘗試了優化氣動設計,提高壓氣機和沃倫效率的辦法。”
“不過最終的成效都不大,所以打算轉向提高渦輪前溫度以增加推力……”
他問問題的同時。
還給出了黃之前等人討論過後的解決方案。
不過這個方案難度頗高。
李暮道:
“你們的辦法,首先就需要解決材料耐高溫的問題。”
“這樣,你們先採用鈦合金和高溫合金,去減輕壓氣機和渦輪的重量。”
“至於材料耐高溫的問題,我回頭給你們一份熱障塗層的研究方案。”
聽到這個答案。
宋文聰愣了愣。
熱障塗層,是M帝國家航空航天局提出的一個概念,用於在極端環境條件下保護金屬部件。
可M帝雖然有這種技術,卻沒有過實際的應用案例。
當然,夏國連技術也沒有。
沒想到李暮竟然直接就拿了出來。
想到這裡,他請教道:
“李顧問,您能跟我說一說這個熱障塗層嗎?”
望着宋文聰滿是求知慾的眼神。
李暮能拒絕嗎?
當然不能!
而且黃之前和塗吉達等人都來。
卻讓相對比較年輕的宋文聰過來,意思也非常明顯。
就是想讓李暮多教教他。
畢竟後者的年紀最輕,最有成長的空間。
他解釋道:
“其實就是一種陶瓷塗層,沉積在耐高溫金屬或超合金的基體材料表面,起到隔熱和降低基體溫度的作用。”
“它主要通過4個機制,來實現上述的功能。”
“它們分別是低熱導率、熱反射性、熱膨脹匹配和抗氧化與耐腐蝕……”
李暮簡單地和宋文聰參數了一下熱障塗層的原理和機制。
在聽完之後。
宋文聰若有所悟。
他緊接着又問道:
“我們又該怎麼去完成熱障塗層的製備工藝問題呢?”
技術原理是一回事。
可能不能搞出來,搞出來了又能不能應用。
纔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