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一帝隕落衆帝生

薄雲如紗,使冬夜星辰暗淡,卻添着朦朦朧朧的柔情。

獨孤鳳依偎在周奕懷中,先前想說的事再不記掛。

天賦太高,忽然不算一件好事了。

見她一動不動頗有愁思,周奕自忖,是不是說得有點過。

換位思考,想她在江都的這番經歷,不由伸手順她垂下的青絲撫到後背,動作輕柔憐惜。

“小鳳,別擔心,還早呢。”

獨孤鳳有些苦惱:“你進境太快,這纔多久善母已不是你的對手,我已經好努力,還是追不上你。”

“那也有辦法。”

“什麼辦法?”

周奕仰頭看向夜空:“萬一我真把虛空打碎了,那時候就像這樣.”

“哪樣?”

少女才應一聲,就已被他摟緊。

“我們都別撒手,就一起遁入另外一片天地了,怎麼樣,是不是有種動人心魄的浪漫。”

周奕低頭看她,發現小鳳凰並沒有隨着他的想法。

顯然不信這種辦法能成。

只嗯了一聲,而後默不作聲,沉浸在此時此刻的溫暖中。

過了一段時間,等周奕胸腔起伏咳嗽一聲,她才驚覺,從他懷中脫離。

方纔與善母狠拼,受傷可不是假的。

但這種虛實轉換讓精神凝實融入元氣的法門,實在叫人動心。

近子時,入了冬的晚風更顯涼意。

這一晚上,臨江宮內外幾乎沒有人睡覺。

張須陀派人處理軍中後事,又要防備宇文化及使詐折返,丑時深聽斥候來報,得知驍果軍連夜北上,這才心安返回成象殿。

城內戰事平息,先前從臨江宮中離開的官員自然知悉。

江都暗地裡的亂子他們心知肚明,但大隋落到這步田地,沒有經天緯地之能,只得隨波逐流。

確定城內安全後,便開始聯絡打聽。

得知張須陀勝宇文閥北逃,六部御史臺,九寺五監的朝臣們多數都很振奮。

平日裡靠着宇文閥的人更多,可關鍵時刻,他們知曉誰靠得住。

然而.

隨着亂戰平息,另外一條消息浮出水面,直接在江都引發駭浪驚濤。

皇帝崩薨!

朝臣知此大變,人人自危,不知誰是新主。

一家家燈火點亮,晚間不敢睡覺的朝臣全都奔出家門,呼朋喚友。

最終,臨江宮外的御道被燈籠點亮。

朝中大臣,全都匯聚在皇城之外,被禁軍的兵刃攔在城門之前。

暫領左武衛將軍一職的獨孤雄依照命令,擋住百官。

不少朝臣認得他,曉得他是獨孤閥的人。

數名與獨孤閥交情較厚之人上前攀談關係,想入宮參拜陛下,都沒得到放行。

不過,卻從獨孤雄口中聽得一些成象殿中發生的事。

朝臣多有精明之人,隱隱判斷出江都未來的局勢,猜測誰能主事,甚至想到大隋的變化。

但是,再有算計,也要對此時的天下感到迷茫。

楊廣好大喜功、剛愎自用,但他卻是正統。

如今死在影子刺客手上,九州四海之亂,再無停歇的可能。

想到這裡,一些老臣在臨江宮外嚎啕大哭,悲慟無比。

他們呼喊着“陛下”,看似懷念楊廣,對他之死無法釋懷,實則是看到了大隋朝的命運,爲這可能二世而亡的王朝感到辛酸、困惑與悲哀。

諸般情緒,都在那一聲聲哭喊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本在皇城上打坐的周奕,也被他們吵得耳朵疼,躲入御膳房屋頂恢復調養去了。

大亂來臨時,御廚四下逃命。

往日喧鬧的御膳房,下半夜一個人也沒有。

一天餓三頓,如何受得了。

獨孤鳳尋些吃的,起火復熱,周奕今天一天,總算吃上這一頓飽飯。

隋帝楊廣駕崩第二日。

曉霧散盡,太陽照常升起。

“傷勢好些沒?”

“我已無礙。”

感知到他的氣息已徹底平穩下來,獨孤鳳便放心了。

早間,逃命的御廚不知從哪個角落又鑽了出來。

得知他們是獨孤家的人,幾位御廚隨手給他們做了幾道楊廣喜歡的江南小菜,周奕也算嘗過宮廷早膳了。

又聽他們說,御膳房現在留下的都是本地人。

那些隨御駕一道南下的北地御廚已經逃命,往北歸鄉。

這些人迫不得已才下揚州,如今楊廣一死,他們得以解脫,歡天喜地之下,把御膳房中幾口趁手的大鍋都揹走了。

周奕與御廚們閒聊幾句,又在水殿附近徘徊。

等成象殿沒那麼吵鬧,才與獨孤鳳一道前往。

大殿外的廣場上,朝臣齊至。

昨日大戰留下的屍體已經清理出去,卻有一人被當衆斬首。

便是與宇文閥同流合污的內史舍人封德彝,相比於死在宇文成都手中的裴蘊、虞世基,此番他的名聲可就臭多了。

之前他在成象殿爲宇文閥站臺,數落楊廣,後被訓斥。

如今被斬首以作告慰,衆多朝臣對其厲聲辱罵。

他曾受到內史侍郎虞世基倚重,狼狽爲奸,使得朝政日益敗壞,有此下場,倒也活該。

就在朝臣們罵聲不歇時,便看到一名書生打扮的年輕人從封德彝的屍體旁走向成象殿。

衆皆疑惑,仔細看也不認得。

六部官員你瞧瞧我,我瞧瞧你,又看向九寺五監的人。

之後,就更加困惑了。

但是,宮廷禁軍十二衛中的將領一看來人,立刻挺直腰桿,大營領將抱拳作禮,態度頗爲恭敬。

隋皇直屬左右翎衛營的人,他們的態度竟比外邊備身府、左右武衛的人更甚。

朝臣們大疑,可想破腦袋也沒見過這張臉。

到了成象殿門口,出來迎接他的,竟是獨孤盛。

這下子,衆人若有所悟。

裴虔通、司馬德勘、宇文智及這三大護駕造反,全部被殺。

宇文化及攜秦王之子楊浩北逃,五大護駕只剩獨孤盛一人,宮廷禁軍基本聽他一人號令。

如此看來,十二衛的態度就不算奇怪了。

只是獨孤盛看上去很怪,與這青年相對,似乎處於弱勢。

江都城內,有誰值得他這般態度?

沒有隨着宇文閥一道逃走的朝臣,多半還打算留在江都,建立南方朝廷。

突然出現這樣一個人物,豈能不重視。

等李公公從水殿方向趕來,掌管庫藏的太府卿範憶柏便上前打聽。

他與獨孤閥交好,由他出口詢問最合適。

李公公一直在成象殿附近,靠着裝死保住一條小命。

這時把發生在楊廣周圍的事簡單一說,總算讓他們瞭解個大概。

竟是獨孤家隱藏高手,大隋忠臣!

從李公公隱晦的話語中,衆人聞得一個重要消息。

若沒有這位,臨江宮與江都城都將易主,那時大隋將再無立錐之地。

不僅是扶大廈之將傾的關鍵人物,也爲陛下留了最後一個體面。

衆人臉上仍有悲哀,心下卻認清一件事,獨孤家在江都城的地位,還得往上拔高。

外邊在小聲議論,成象殿內,同樣議論紛紛。

正商討如何辦喪。

周奕倒是懂怎麼出黑,但皇室禮儀繁瑣,他便懶得管了。

“皇后殿下~!”

成象殿外,朝臣行禮。

一臉憔悴的蕭皇后在面對臣下時,還能維持幾分往日威儀。

示意他們平身後,便帶着一封詔書步入成象殿。

張須陀與獨孤盛定睛去看,那宮女捧着的玉色托盤上,只有一封黃卷。

獨孤盛問道:“娘娘,不是說有兩封詔書麼?”

蕭皇后搖頭:“陛下確有所言,可在流珠堂內,吾只尋到這一封。”

“兩位將軍打開一看吧。”

李公公將詔書取來,雙手遞上。

張須陀看了獨孤盛一眼,小老頭也不推辭,作爲楊廣護駕,他很清楚楊廣的字跡用印,旁人想僞造也絕無可能。

隋有八璽,分天子皇帝信璽、行璽,用途各不相同。

其中神璽與傳國璽用的最少。

而這封詔書上,正是傳國璽用印。

獨孤盛一臉鄭重,見上方寫道:

“朕承七廟之靈,膺五運之籙。今託體山陵,皇天無親,惟德是輔。趙王杲,仁孝天縱。其以杲嗣登大寶,奉承宗祀。”

獨孤盛還想往下看,竟沒了。

字跡沒錯,詔書上還有一股酒味,像是被酒水打溼,復又晾乾。

一點不會錯了,正是楊廣所書。

陛下啊,何故惜字如金,吝嗇筆墨!

這可如何是好?

獨孤盛把詔書遞給張須陀,張大將軍只是看過一眼,立刻還給蕭皇后。

大家都拿不定主意。

趙王楊杲最得楊廣寵愛,因此被帶來江都,傳位給他毫無意外。

但他已被裴虔通這反賊殺死。

如此一來,詔書豈不作廢?

“娘娘,請把另外一封詔書找出來吧。”

蕭皇后搖頭:“吾已令人翻遍流珠堂,再無所獲,當日陛下醉酒,語焉不詳,或再無遺命。”

蕭皇后這般說,獨孤盛與張須陀也沒辦法。

他倆要是反賊,那也簡單得很,此刻卻束手束腳。

周奕看他們猶猶豫豫,不想在此耽擱,直接說道:“趙王陪奉陛下而去,如今江都城內,唯燕王倓符合詔令,爲定人心,在娘娘找到第二封詔書前,何不立燕王爲帝?”

張須陀與獨孤盛暗暗點頭。

蕭皇后更不會有意見。

燕王年幼,卻是元德太子楊昭所出,楊倓是她親孫子。

倘若沒有趙王,也該輪到燕王。

只是這三人,一個心念丈夫,兩人爲忠,不好私改皇命。

如今周奕一提,三人順勢下了臺階,各都認可。

蕭皇后吩咐下去,隨即詔百官入殿,由李公公宣讀遺詔。

以燕王爲帝,張須陀統管大軍,獨孤盛爲禁軍總管。

少帝年幼,顯然是把獨孤盛與張須陀當做了託孤大臣。

成象殿內,楊廣安安靜靜地躺在棺中,周奕朝他瞧了一眼,不再理會成象殿後續瑣事。

在羣議之下,決定讓楊廣入土爲安,早享清淨。

翌日。

江都城內滿是縞素,爲楊廣發喪,備儀衛,將其葬於吳公臺下。

城內百姓得知這一消息,非但沒有半分悲傷,反倒有不少人帶着大仇得報的笑容。

除了百官軍卒,亦無人相送。

這是真實而樸素的一幕,他叫百姓吃足苦頭,百姓自然恨他入骨。

更有人想到,這江都原叫廣陵。

陵爲“帝王之陵”,再加一個“廣”字,楊廣喜歡這個地方,卻不喜地名。

於是“揚州”這二字也不用了,改作江都。

卻沒想到,老天一直睜着眼睛,他改名亦無用,還是做了“廣陵”。

吳公臺發喪前後,鎮寇將軍尤宏達全程悲傷,一直陪伴楊廣。

爲他蓋棺,擡他入陵,之後一段時日,常在陵前默守,人皆稱之忠義。

隨着吳公臺的喪事辦完,短短七八天時間,成象殿也被一批懂得武藝的匠人修補完善,百官朝拜少帝楊倓,以他爲正統。

但是

所謂正統,只不過是江都宮廷一家之見。

楊廣駕崩的消息,以江都爲中心如潮水一般傳向九州四海。

江都的百姓還有所壓抑,外邊的人可管不着那麼多。

尤其是那些因他三徵高句麗、挖運河而失去親人的百姓,無不感覺出了一口惡氣,直喊“死得好”。

對於諸地的義軍來說,這更是一場狂歡。

原本還有些顧忌的勢力,此時也不用遮遮掩掩了。

以燕王楊倓爲首的江都宮廷在成立之後,先做了第一輪嘗試,向附近的反王散佈詔書,勸其歸附。

然而,他們沒有得到任何好消息。

海陵的李子通只接受朝廷給的官職,卻不去江都。

沈法興佔據毗陵、吳郡,將隋宮詔書丟入了垃圾堆。

一郡太守有什麼好封的?

沈法興趁着楊廣發喪這段時日,一路從吳郡打到餘杭,自封樑王。

同爲樑王的蕭銑更是一步到位,沿襲樑朝舊制,設置百官,追諡從父蕭琮爲孝靖帝,擁兵十萬,在巴陵稱帝,建元鳴鳳。

並且,他大手一揮,連封七王。

手下大將鄭文秀,被封楚王。

聽到這個消息後,好鄰居林士弘只覺被冒犯。

你也是楚王?

於是將宮廷詔書撕成碎片,在豫章郡稱帝,國號爲楚。

稱帝那一天,林士弘面色發紫,有種紫氣東來之感。

南部得到消息更快,待楊廣駕崩與江都擁護燕王傳至中原之後,東都百官豈能認同。

爲何是燕王?怎不是越王?

詔書我們沒看過,就是蕭皇后說了,那也不算。

況且,要立新帝,也該在東都。

於是,洛陽羣臣擁立楊廣之孫越王楊侗爲帝,追諡楊廣爲明皇帝,廟號世祖。

等消息傳到關中時,李閥閥主李淵擁代王楊侑爲帝,改元“義寧”。

在蘭州與李閥挨着的西秦霸王薛舉不落人後,稱帝建立西秦。

盡有河西之地的李軌也相繼稱帝,建立涼國。

只在月餘時日,足足冒出六位皇帝,反王更是難以計數。

北方還有樑師都、劉武周兩大突厥走狗。

中土混亂的局勢,讓塞外之賊蠢蠢欲動。

天下間的世家、宗派也紛紛下注,一波又一波人奔向那些中立勢力,尋求更多支持,以圖霸業。

去巴蜀尋找獨尊堡、巴盟,川幫這三大勢力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帝崩歷第四十一日。

兩位着灰色棉袍的中年文士駐足在楓林宮前,此地亦是蜀崗十宮之一。

地如其名,宮苑前正有一片楓林。

這兩位分別是範憶柏、邱暉,爲太府寺的太府卿、太府寺少卿。

一個正三品,一個從四品。

他們身後跟着的那名書生,正仰頭朝“楓林宮”的門頭上瞧,那三個字寫得蒼勁有力。

宮苑守衛正要上前問話,範憶柏從懷中摸出一塊令牌,那守衛便退了。

“周先生,隨我們走吧。”

“好。”

周奕衝二人笑了笑,邁步時又問:“兩位高卿不是掌管財貨庫藏嗎,怎會在楓林宮中行走。”

他語氣隨意,範憶柏、邱暉卻不敢怠慢。

範憶柏道:“先生有所不知,我二人隨先帝來江都之後,他知曉我們有此愛好,便一直被安排在楓林宮書庫整理書卷。在東都時,雖有管理庫藏之責,倒也是這般行事。”

邱暉露出一抹追憶之色:

“先帝在江南任揚州總管時,就網羅學者來整理典籍,城中大亂之前,我二人還帶人至此。楓林宮本是先帝常來的地方,後來漸漸疏遠,書庫也交由我們打理。”

周奕點了點頭:“原來如此。”

在範邱兩人帶領下,周奕輾轉幾個院落,來到了巨大書樓。

兩人陸續介紹,從《長洲玉鏡》,說到《區宇圖志》。

只這兩書,便有一千六百卷。

“這卷《諸郡物產土俗記》費了好些心力,乃是詔命天下諸郡按照各地風俗物產地繪製。”

在邱少卿介紹下,周奕還看到了三卷《西域圖記》。

裡面是有關西域的山川、風俗等資料。

翻開一看,書中有地圖,有記述,還有穿着民族服裝的各族人的彩繪圖。

此書是裴矩蒐集編撰,合四十四國。

邪王把這書冊搞出來,也是費了巨大心力。

他們一邊說書,一邊說楊廣的事,比如提及“今於大隋盛世,圖書屢出”。

楊廣坐在皇宮中,忽然想到這一出,便對着手下人一番指點,要他們去做。

於是,便成書一萬七千多卷。訪求遺散的圖書,更是有近四十萬卷。

這件事做得很成功,他亦很滿意。

某一天,他靈光一閃,想到了運河,馬上叫人去挖。

想到高句麗,那就打一下。

彷彿一切都和他想象中一般簡單。

如果都辦成了,他就是自己理想中的聖帝。

事實卻是異想天開,搞得天怒人怨,被萬人唾棄。

於是從東都倉皇離開,躲避現實,來到江都擺爛。

周奕自我感覺,像是更懂了楊廣幾分,這貨該死得很,害得天下大亂,卻又有幾分可悲。

至少從太府寺這兩人看來,只在成書這一愛好上,他們對楊廣多有追思。

周奕一路看到工程技術、天文歷算、醫學等書籍,這都是廣神的小愛好。

甚至,在書樓中,還有“飛仙”這一機關。

範憶柏走到二樓,朝地上的木板一踩,幔簾捲了上去,書櫃的門隨之自動開啓。

見識過魯妙子將自己埋葬的安樂窩機關。

面對楊廣的一點小機關,他自然不以爲奇。

“周先生,你想看的東西便在這裡了。”

周奕聞言朝書櫃中一看,登時眼前一亮。

不愧是當皇帝的。

他首先看到的一部,便是《黃帝九鼎神丹經》,接着便是《彭祖攝生論》。

後部典冊,還有務成子、老子、關尹、庚桑子、老萊子.

《鬼谷子天髓靈文》.

“兩位高卿自去忙吧,我便在此看看。”

範憶柏與邱暉對視一眼,正要告辭離開,周奕忽然又問:

“陛下收集的典籍都在這裡嗎?”

範憶柏道:“東都還有許多。”

邱暉咳了一聲:“那邊還有丹爐呢,只是還沒開爐。”

周奕聽到這裡,不禁笑了。

當皇帝的果然都想長生,又有些惡趣味想到,廣神這丹爐落在東都沒用上,是否被二鳳奪了去,晚年正好開爐。

範邱二人覺得周先生有點冒昧。

笑話先帝,你也該避着人才是。

與周奕話別,二人走到書庫一樓,站在門口朝後張望。

“老範,你說他與獨孤家到底是何關係?”

範憶柏拉着他走遠,低聲道:“獨孤閥主有個女兒就在江都,據說與他關係親密。”

“獨孤閥主不是隻有一個女兒麼?”

“就是這位。”

範憶柏思量道:“你要具體問他消息,那我也不知。不過,他武功極高,恐怕能算當世最頂級,未來有望成爲三大宗師那樣的人物。”

邱暉砸了砸嘴:“獨孤家也真是厲害,怎這樣會挑。獨孤老奶奶若是不在了,有這位坐鎮,依然是高枕無憂。”

他又道:

“如今這世道亂得很,拳頭硬一些,比虛飄飄的名頭要好用。”

範憶柏附和點頭,又感慨道:“聽說宇文化及帶着楊浩去到魏郡,讓楊浩也稱帝了,真是亂啊。”

談到這些,邱暉不由想起一件事。

他露出一絲慎重緊張之色:

“陛下發到清流的詔書石沉大海,江淮軍那邊,李靖與一名徐姓將軍聯手往西攻下永安郡,就在十日前,這竟陵郡與南郡派出人手,前往安陸,太守魚具容不戰而降。

這魚太守還曾發急信朝張大將軍求援,誒~!”

他嘆了一聲:

“事態變化如此之快,江淮之間全歸那大都督了。這人也真是沉得住氣,竟還未稱帝。”

範憶柏捋着鬍鬚滿臉愁色:

“此人非同小可,早有一劍斬殺魔門宗師的兇悍戰績,在一衆反賊中,他勢力最大,風評最佳。你有所不知,我聽內史省的人說,從南郡派去安陸勸降的人,出自飛馬牧場。”

一聽飛馬牧場,邱暉的臉上更沉重了。

“那牧場鉅富,戰馬無數,卻一直在商言商,若是他們也倒向江淮軍,那.”

他嘆口氣道:“我大隋的未來真是艱難無比。”

範憶柏明白好友的心情,不想說喪氣話,於是不往下接了。

何止是“艱難無比”?

明白人都知道,洛陽、長安、魏郡三位與江都爭奪正統的隋氏帝王,只不過是別人的傀儡。

當世大隋,唯餘江都一隅,羣寇環伺。

張大將軍、鎮寇將軍再厲害,也不可能打回天下。

一城即一國,大隋,或許已經結束了。

兩人心情沉重,便換過話題。

比如聊聊書樓的這位,聽說有人看到他和獨孤家的小姐在皇城城樓上頗爲曖昧。

說起這些,心情又放鬆不少

周奕一連在楓林宮的書樓中待了七八日,沉浸在道家典籍之中。

其中有不少書,是他此前也沒讀過的。

或許是武學境界提升的關係,復看道家經卷,他又有了全新感受。

尤其是在樓觀派的秘法上。

左遊仙氣神分離,善母是精神實質合以元氣。

種種思緒交織,原本只是看到劍罡同流這條道路,如今卻是邁了一大步。

治經、修煉,又三天過去。

帝崩歷第五十二日。

獨孤鳳過來找人,將他帶回獨孤府。

就和初次見張須陀一般,大家又在獨孤家的廳堂中喝酒。

尤宏達、羅士信,程咬金,秦叔寶幾人都在。

近兩個月時間過去,江都城已徹底平穩下來。

沒有驍果軍,百姓的日子恢復正常,城內的治安也好了許多。

張須陀來此,一來是感激,二來.則是問策。

他曉得獨孤家這次在江都面對的危機多麼大,能化險爲夷靠的可不是獨孤盛。

“先生,張某有一事想要請教。”

“張大將軍請說。”

張須陀將酒杯朝周奕示意,跟着一口喝盡才道:

“江都雖已安定,然羣敵環伺,我欲化被動爲主動,清剿賊衆,卻多有困惑之處。”

“可是因爲江淮軍?”

“是。”

張須陀沉聲道:“先生以爲,該不該出兵六合城?”

周奕沒有立刻迴應,而是看向尤宏達:“尤將軍有何高見?”

尤宏達滿臉陰沉:“我欲先滅李子通,此賊孤立海陵,有望一擊而滅,壯我軍威。江淮軍勢大,須徐徐圖之。”

張須陀問:“先生以爲如何?”

“該滅李子通。”

周奕望着張須陀,搖了搖頭,很直白地說道:

“張大將軍應該也清楚,六合城是打不下來的。那是整個江淮的兵力,非是江都一城可敵。除非大將軍能屢屢創造奇蹟,每戰必勝,且以少勝多。”

獨孤盛道:“這難度太大。”

щщщ_Tтkan_Сo

張須陀自斟自飲:“江淮軍的發展速度叫人驚懼,我倒是想等他們與蕭銑、林士弘相鬥時再做計較,卻擔心這兩人也不是江淮軍的對手。”

獨孤盛忽然看向周奕:“據說這江淮大都督也是絕世高手,先生可有把握戰而勝之?”

“沒有把握。”

聽到周奕毫不猶豫地迴應,獨孤盛頓時色變。

此人恐怖如斯,連周先生也無把握?

在一旁吃東西的小鳳凰差點被飯噎到。

尤宏達卻一直面不改色,給張須陀添了一杯酒:

“大將軍,你做得已經夠多,何必心懷執着給自己再添負擔。”

他勸得很委婉。

衆人都曉得近來天下是什麼樣子,張須陀想幫大隋逆天改命,基本沒有條件。

張須陀把酒喝了,也不提攻打六合的事了。

獨孤盛忽然想到最近同僚們討論的問題,便朝周奕問:

“先生能否猜到,江淮那人爲何不稱帝?與他相鬥的林士弘、蕭銑可都已經稱帝建國。”

獨孤鳳也好奇望來。

周奕笑了笑:“我哪裡知道,抑或是不想和蕭銑這幫人一樣湊熱鬧吧,現在稱王稱帝也不是新鮮事。”

“還有一點.”

“當皇帝也辛苦得很,又是政事,又是後宮爭鬥,不見得每個人都那麼喜歡。”

尤宏達聽罷,低着頭自己喝酒。

獨孤盛卻煞有其事地點頭:“這話也不假,讓老夫想起先帝。”

“就在臨江宮大亂那天,先帝還曾與我說起‘這般做皇帝很累’,不過那是先帝,江淮反賊爲了爭霸天下,豈會這樣想,定然有我們不知道的陰謀。”

他又道:“至於後宮.這帝王妃嬪衆多,後宮爭鬥只是稀鬆平常的小事。”

對於周先生的話,獨孤盛首次沒那麼認可。

尤宏達看了獨孤盛一眼,心中嘆一“勇”字。

張須陀也笑了笑:“先生的想法果真與常人不同,張某從未這般考慮過。”

他誇了一句,順勢道:

“不知先生可有心入朝爲官,若得先生之助,張某更有信心替陛下掃四方之賊。”

周奕委婉道:“這次已經耽誤很久,過幾日,我便要返回東都去尋老夫人。等下次來江都時,再與大將軍聯手。”

張須陀沒有再勸,只是聽說他要離開,長嘆一口氣站了起來。

捧着酒道:“先生對張某有大恩,本打算慢慢償還,如今看來,不知我此生可有機會。”

周奕也舉起酒杯:“將軍言重了,我幫將軍,也有一份心是爲了江都安穩。”

“兩個月前,我曾在一處路邊攤用飯,老攤主與我敘話時說起生活艱辛,叫我幾多感觸.”

周奕徐徐說道: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我雖沒有那麼大的憂憤,卻也見不得苦難,希望這些人能過得好一些,張大將軍若能守護一方,何必與我再談恩情。”

張須陀一張老臉上出現錯愕之色。

他二目凝視周奕,露出一絲敬意:“張某此刻纔算認識先生。”

尤宏達站了起來,秦叔寶等人也站了起來:“敬先生一杯!”

周奕也道:“請。”

話罷,衆人把酒一飲而盡

……

第102章 江都第136章 起死回生 三兇戰天師!第176章 洛水滄溟客 三峽同遊人第218章 天命記載 道統變遷第218章 天命記載 道統變遷第120章 溫酒斬遊仙!第五十七章:大戰!第133章 神秘周公子(兒童節快樂!)第78章 與天同壽道人家(第九更!)第116章 西枕清流第128章 佛魔不二第二十章:高嶺之花第202章 山城甜酒 天子之詔第172章 前塵往事 各有歸途第126章 冷月劍光 逍遙拆法第93章 《太平神劍賦》第134章 飛馬山城燈下影第138章 還債之才 三寶歸一第146章 遁出紅塵 先斬後奏第199章 大戰虎牢關!第203章 楚漢辭賦 天刀問劍!第六十七章:梅塢舊識第七章:兩成功力?第二十九章:東土大隋第106章 江淮周郎 (感謝僞書迷一個大盟!)第四十七章:大帝的藝術第92章 她只是我的妹妹第156章 畫誤簫曲 炎陽真氣第91章 義薄雲天 三分元氣!第124章 真淳妖女 道門大會?第十四章:御卷第十三部第124章 真淳妖女 道門大會?第197章 極於情 極於劍第四十六章:漠北輕功第一第十七章:讓他死!!第189章 壽成喪宴 大殺四方!第132章 破掩月 闖萬軍!(端午安康!)第五章:太平奇術第三十三章:血色之花第十五章:風雲變色!第181章 烽火東都 連戰九頭蟲第213章 天地無窮 雪落長安!第140章 梨花帶雨 周天師巧化心結第六章:無中生友第二十四章:金紫飛將!第五十六章:平原沉雷第196章 彼岸難渡第208章 山城故人 是非明鏡第五章:太平奇術第129章 隆興寺 頂上大戰!(感謝武神無敵1大第二章:浮雕圖錄第184章 風的歌謠(感謝烽火戲諸侯大佬的大第135章 鴻雁捎書 雷州法駕(感謝玖玖玖貳柒第141章 大勢風雲 仙子叛逆第185章 不朽銅殿 完美之人(感謝蔚藍的小楓第206章 江中仙!第五十七章:大戰!第191章 斬 元神對決!第二十八章:五大奇書!第71章 仙宗十友(感謝進擊的小胖墩盟主!)第二十三章:玉花引鳳!第120章 溫酒斬遊仙!第211章 魔中至陽 整合聖門第151章 夜盡柔情第123章 蟬鳴一世 佛魔大戰第98章 聖帝當面第六十三章:棺材板動了第190章 紫薇皇城 九頭蟲福報!第104章 長生寶書 天師授道(感謝劍挽青衫大第99章 白龍迷離第130章 天竺寶經故人去第三十七章:秘中之秘!第152章 江船龍女 (感謝枼落大盟!)第154章 妖女多媚 精神碰撞第189章 壽成喪宴 大殺四方!第206章 江中仙!第164章 舊情舊怨第三十五章:斗大將軍第四十六章:漠北輕功第一第93章 《太平神劍賦》第三十三章:血色之花第201章 誰知今夜客,又畫山城峰第198章 和氏之璧 目及九州第二十五章:君子懷德、一紙萬金第十章:雞犬升天第161章 峨眉劍俠第196章 彼岸難渡第192章 邙山晚眺 偃師恩仇第十七章:讓他死!!第187章 榮府壽宴(感謝天琊藍調大盟!)第十二章:夜幕第十五章:風雲變色!第五十章:凡穴、氣竅第四十九章:大河小舟第211章 魔中至陽 整合聖門第五十章:凡穴、氣竅第127章 多情劍客無情劍第138章 還債之才 三寶歸一第93章 《太平神劍賦》第71章 仙宗十友(感謝進擊的小胖墩盟主!)
第102章 江都第136章 起死回生 三兇戰天師!第176章 洛水滄溟客 三峽同遊人第218章 天命記載 道統變遷第218章 天命記載 道統變遷第120章 溫酒斬遊仙!第五十七章:大戰!第133章 神秘周公子(兒童節快樂!)第78章 與天同壽道人家(第九更!)第116章 西枕清流第128章 佛魔不二第二十章:高嶺之花第202章 山城甜酒 天子之詔第172章 前塵往事 各有歸途第126章 冷月劍光 逍遙拆法第93章 《太平神劍賦》第134章 飛馬山城燈下影第138章 還債之才 三寶歸一第146章 遁出紅塵 先斬後奏第199章 大戰虎牢關!第203章 楚漢辭賦 天刀問劍!第六十七章:梅塢舊識第七章:兩成功力?第二十九章:東土大隋第106章 江淮周郎 (感謝僞書迷一個大盟!)第四十七章:大帝的藝術第92章 她只是我的妹妹第156章 畫誤簫曲 炎陽真氣第91章 義薄雲天 三分元氣!第124章 真淳妖女 道門大會?第十四章:御卷第十三部第124章 真淳妖女 道門大會?第197章 極於情 極於劍第四十六章:漠北輕功第一第十七章:讓他死!!第189章 壽成喪宴 大殺四方!第132章 破掩月 闖萬軍!(端午安康!)第五章:太平奇術第三十三章:血色之花第十五章:風雲變色!第181章 烽火東都 連戰九頭蟲第213章 天地無窮 雪落長安!第140章 梨花帶雨 周天師巧化心結第六章:無中生友第二十四章:金紫飛將!第五十六章:平原沉雷第196章 彼岸難渡第208章 山城故人 是非明鏡第五章:太平奇術第129章 隆興寺 頂上大戰!(感謝武神無敵1大第二章:浮雕圖錄第184章 風的歌謠(感謝烽火戲諸侯大佬的大第135章 鴻雁捎書 雷州法駕(感謝玖玖玖貳柒第141章 大勢風雲 仙子叛逆第185章 不朽銅殿 完美之人(感謝蔚藍的小楓第206章 江中仙!第五十七章:大戰!第191章 斬 元神對決!第二十八章:五大奇書!第71章 仙宗十友(感謝進擊的小胖墩盟主!)第二十三章:玉花引鳳!第120章 溫酒斬遊仙!第211章 魔中至陽 整合聖門第151章 夜盡柔情第123章 蟬鳴一世 佛魔大戰第98章 聖帝當面第六十三章:棺材板動了第190章 紫薇皇城 九頭蟲福報!第104章 長生寶書 天師授道(感謝劍挽青衫大第99章 白龍迷離第130章 天竺寶經故人去第三十七章:秘中之秘!第152章 江船龍女 (感謝枼落大盟!)第154章 妖女多媚 精神碰撞第189章 壽成喪宴 大殺四方!第206章 江中仙!第164章 舊情舊怨第三十五章:斗大將軍第四十六章:漠北輕功第一第93章 《太平神劍賦》第三十三章:血色之花第201章 誰知今夜客,又畫山城峰第198章 和氏之璧 目及九州第二十五章:君子懷德、一紙萬金第十章:雞犬升天第161章 峨眉劍俠第196章 彼岸難渡第192章 邙山晚眺 偃師恩仇第十七章:讓他死!!第187章 榮府壽宴(感謝天琊藍調大盟!)第十二章:夜幕第十五章:風雲變色!第五十章:凡穴、氣竅第四十九章:大河小舟第211章 魔中至陽 整合聖門第五十章:凡穴、氣竅第127章 多情劍客無情劍第138章 還債之才 三寶歸一第93章 《太平神劍賦》第71章 仙宗十友(感謝進擊的小胖墩盟主!)